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明确75%硝磺草酮·莠灭净可湿性粉剂防除甘蔗地杂草的效果、施用剂量及甘蔗安全性,为该药剂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云蔗89-151"为供试甘蔗品种,设置8个除草剂试验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甘蔗苗期时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施药45 d后,每公顷施用75%硝磺草酮·莠灭净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562.50、618.75、675.00、1237.50 g时,对甘蔗地杂草的综合防效分别为79.98%、88.53%、89.87%、93.89%,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鲜重防效分别为83.36%、87.31%、91.81%、95.0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75%硝磺草酮·莠灭净可湿性粉剂的适宜推广用量为562.50~675.00 g(ai)/hm~2,于甘蔗苗期时施药1次,能有效防除甘蔗地单子叶、双子叶、阔叶类杂草,且对甘蔗植株生长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安全剂与除草剂复配施用对除草剂药害的缓解以及对糜子田土壤酶活性、根系活性氧代谢和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于2019年5~10月在陕西省榆林市小杂粮试验示范站进行试验,选用糜子品种''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选取苗前除草剂:谷友(10%单嘧磺隆,2.4 kg/hm2)与3种安全剂:芸苔素(300 mL/hm2)、赤霉素(300 mL/hm2)、奈安(1.2 kg/hm2)复配使用,设置清水不除草对照与人工除草对照。测定杂草鲜重防效、药害指数、根际土壤酶活性、糜子根系抗氧化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及糜子农艺性状与产量。结果表明:1)芸苔素、赤霉素、奈安与单嘧磺隆复配后药害指数显著下降,分别降低了20.27%、21.63%、20.94%;2)单嘧磺隆处理(H1)的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在施药后7~42 d时相较于处理CK1被显著抑制,活性抑制率随时间降低,添加安全剂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提升,抑制率显著降低;3)与单施除草剂相比,安全剂复配施用的糜子根系SOD活性在施药后14~28 d时显著升高;CAT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降低;4)单嘧磺隆导致糜子株高、穗长、主穗质量降低,安全剂复配施用减少了除草剂的不利影响,其中单嘧磺隆与赤霉素复配施用产量最高,达5 035 kg/hm2,较CK1增产1 114 kg/hm2,较单施单嘧磺隆处理的增产1 061 kg/hm2。安全剂与单嘧磺隆复配使用能延缓单嘧磺隆对糜子根际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提高糜子根系SOD活性,减缓了药害胁迫造成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细胞膜系统的损伤,延缓了根系衰老进程,提高了糜子的株高、茎粗、穗长、主穗质量及产量。其中赤霉素与单嘧磺隆复配使用在缓解除草剂药害,促进糜子增产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广灭灵CS与其混剂对豆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对后茬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广灭灵36CS单剂对豆田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良好,对部分阔叶杂草无效;广灭灵与氯嘧磺隆混用,对豆田禾本科及阔叶杂草都有较理想的防效,但对玉米株高、穗位高度、秃顶有一定影响。广灭灵单剂及其混剂在玉米苗期可引起玉米白化现象,但对后茬小麦的生长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了安全防除抗草铵膦转基因马铃薯田间杂草,以转Bar基因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分析比较了有效成分1 440 g·hm-2灭草松(T1)、99 g·hm-2 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T2)、1 440 g·hm-2灭草松+ 99 g·hm-2 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复配剂(T3)、1 695 g·hm-2草铵膦(T4)、923 g·hm-2草甘膦(T5)和清水(CK)处理下杂草防效、马铃薯生长指标、块茎产量及品质特性和药剂残留情况。结果表明,草甘膦在杀灭杂草的同时,也杀死了马铃薯植株,受害率达100%;灭草松、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和草铵膦对马铃薯均未产生药害,但因对杂草的防效不同而导致达到的增产效果差异显著。药后45 d时,灭草松和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复配剂(T3)对阔叶杂草的株、鲜重防效较灭草松单独处理(T1)分别提高35.13和38.71个百分点,较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单独处理(T2)分别提高23.88和16.29个百分点,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鲜重防效较T1分别提高78.36和80.92个百分点,较T2分别提高11.85和8.23个百分点,马铃薯单株产量较CK、T1和T2分别增加58.39%、35.52%和11.44%。草铵膦(T4)对阔叶和禾本科杂草的株、鲜重防效都显著高于T1、T2和T3,单株产量较CK、T1、T2和T3分别增加67.40%、43.24%、17.79%和5.6%。因此,用有效成分1 695 g·hm-2的草铵膦可以高效防治转Bar基因马铃薯田间杂草,但为了防止转Bar基因马铃薯连作时,因靶标除草剂草铵膦作用单一而诱导杂草产生草铵膦抗性的风险,建议用有效成分 1 440 g·hm-2 的灭草松和99 g·hm-2 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复配剂与草铵膦轮换防治杂草。本研究为转Bar基因马铃薯大面积种植中田间杂草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施用除草剂和机械除草是目前杂草控制的两种主要手段,受农田环境、机具作业能力等限制,单一机械或化学防治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研究以玉米田为研究对象,设置机械除草协同减量化学除草策略,选取2种机械除草方式(行间与株间)和3种化学减量比例(减量25%、50%、75%)及2种化学施药方式(全幅和苗行)组合进行除草试验。从除草效果和玉米生长方面综合研究了机械-化学协同除草方式的杂草防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机械除草方式能够疏松土壤,使除草区域的土壤紧实度降低64.4%以上。除草处理后2周,行间机械除草的株防效为83.4%,优于株间机械除草的株防效46.7%;玉米吐丝期,机械-化学协同处理的除草效果优于单一机械除草,行间机械除草协同除草剂减施处理的除草效果优于同水平施药量下的株间机械除草协同除草剂减施处理;无论是在吐丝期还是成熟期,机械-化学协同除草处理的玉米叶面积和干物质量大于单一机械除草或化学除草,机械-化学协同除草模式可促进植株营养元素累积和作物生长;行间机械-化学协同除草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高出单一机械和化学除草模式29.0%和20.4%,株间机械-化学协同除草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高出单一机械和化学除草模式55.9%和5.1%;从玉米产量及其构成来看,机械除草协同除草剂减施25%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优,该处理下的千粒质量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协同处理。该研究明确了机械-化学协同除草策略对农田杂草防除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机械协同除草剂减施处理能在不降低除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除草剂施用和增加玉米产量。该研究为杂草绿色防控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田除草剂减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对春播豌豆安全高效的除草剂种类及其剂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5种茎叶除草剂进行防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除草剂均可用于豌豆田。其中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450~600 mL/hm2总防效最好,480 g/L灭草松水剂3 000~4 500 mL/hm2、10%精喹禾灵乳油900 mL/hm2、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45 g/hm2和24%烯草酮乳油675 mL/hm2均可有效防除豌豆田杂草。10%精喹禾灵乳油900 mL/hm2和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30~45 g/hm2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均较对照增产10%以上。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450 mL/hm2处理较对照增产9.59%。综合考虑除草效果和安全性,推荐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450 mL/hm2、480 g/L灭草松水剂3 000 mL/hm2、10%精喹禾灵乳油900 mL/hm2和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45 g/hm2用于豌豆田杂草防除。  相似文献   

7.
海藻酸增效复混肥料在冬小麦上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综合评价海藻酸增效复混肥料在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设置田间试验,共8个处理:CK0(不施肥);CK1(施用磷钾肥不施用氮肥);CK2(施用氮钾肥不施用磷肥);CK3(施用氮磷肥不施用钾肥);CF(常规复混肥料);AF(海藻酸增效复混肥料);CF减量20%(常规复混肥料减施20%);AF减量20%(海藻酸增效复混肥减施20%)。结果表明:与常规复混肥相比,施海藻酸增效复混肥提高小麦粒重和穗数,显著增产15.33%,而且肥料减施20%较全量施肥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使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了15.63%、12.54%和8.13%;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提高了12.96%,4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降低了13.80%;土壤表层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1.90%、11.54%和14.29%;海藻酸增效复混肥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4.85、9.54和13.50个百分点,氮、磷、钾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3.72、4.65和11.63 kg·kg~(-1)。综合考虑产量、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和环境压力,海藻酸增效复混肥可对常规复混的增效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