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花生耐低温性,促进幼苗生长,探讨硅肥施用对低温胁迫下花生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调控机制,以低温敏感型品种吉花25和耐低温花生品种吉花31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下施用硅肥对花生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温度条件相比,低温胁迫降低花生主茎高、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但硅肥(SiO2)施用量为120 kg/hm2时显著促进花生幼苗生长。低温胁迫降低了吉花31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施用硅肥增加低温胁迫下吉花31叶片叶绿素含量。低温胁迫条件下,与不施硅肥相比,适量施用硅肥(120 kg/hm2 SiO2)能够提高叶片SOD酶活性,吉花25和吉花31的提高幅度分别为5.04%和9.40%。低温胁迫下较高硅肥施用量会增加MDA含量,加剧膜脂过氧化程度,抑制花生生长。施用适量硅肥可以提高低温胁迫下花生叶片SOD酶活性,降低其MDA含量,促进花生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盐碱土壤上施氮对小麦幼苗生长、生理的调节作用,选取山东省东营市的滨海盐碱土作为栽培介质,采用盆栽试验,以小麦品种济麦22和山农28号为对象,设置0、0.1、0.2和0.3 g·kg-1土4个施氮水平,分析了在盐碱胁迫条件下施氮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养分积累、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缓解了盐碱胁迫对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两个品种的植株高度、干重及氮、磷、钾积累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高氮处理(0.2和0.3g·kg-1土)下这五个指标较较不施氮处理增幅分别为12%~37%、43%~118%、94%~176%、12%~83%和51%~111%,与不施氮处理差异均显著。中、高氮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济麦22叶片GS活性、SP含量,增幅分别为28%~33%和32%~63%;而施氮处理均显著提高山农28号的GS活性,但对SP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这说明施氮可促进盐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和养分积累,有利于其生理代谢,进而缓解盐碱胁迫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黄华占种子为材料,研究盐胁迫条件下,外源亚精胺(Spd)对水稻幼苗根系的生长、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ROS)代谢、丙二醛(MDA)以及Na+稳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0 mmol/L NaCl溶液处理水稻幼苗根系的ROS、·O2-、H2O2、Na+和MDA含量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在盐胁迫条件下,施用0.1 mmol/L Spd显著提高水稻幼苗根系的CAT和POD活性,显著降低ROS、·O2-、H2O2、Na+和MDA含量,从而减轻Na+毒害和过氧化造成的膜损伤,保护生物膜系统的稳定,维持细胞的稳态。  相似文献   

4.
脂肪酸是细胞膜脂的重要组成成分,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在植物响应盐碱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H2S对盐碱混合胁迫下裸燕麦脂肪酸组成的效应,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了外施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和H2S生成抑制剂羟胺(HA)对50 mmol·L-1盐碱混合胁迫下裸燕麦品种定莜9号植株生长、叶片细胞膜脂氧化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喷施50μmol·L-1 NaHS可显著缓解盐碱混合胁迫下定莜9号植株干重的下降和叶片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的提高;增添HA后逆转了喷施NaHS缓解盐碱混合胁迫抑制定莜9号植株生长和叶片膜脂氧化损伤的作用。(2)盐碱混合胁迫导致定莜9号叶片50种脂肪酸中的部分组分含量发生显著改变,使总脂肪酸含量和脂肪酸不饱和程度显著降低。喷施50μmol·L-1 NaHS使盐碱混合胁迫下定莜9号叶片5种脂肪酸组分棕榈酸(C16∶0)、岩芹酸(C18∶1N12)、异油酸(C18∶1N7)、亚油酸(C...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FH-1和NJ-1混合菌发酵液缓解铅(Pb2+)与莠去津复合胁迫对大豆种子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Pb2+浓度下FH-1和NJ-1 (3∶2)混合细菌对莠去津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02,0.04,0.06,0.08,0.1和0.2mol·L-1 Pb2+后,第1天时低浓度0.02mol·L-1 Pb2+对莠去津降解率有促进作用,随着Pb2+浓度的增加莠去津降解率均受到抑制作用;当培养第3天和第5天时,添加各浓度Pb2+后莠去津降解率均受到抑制作用。同时种子萌发试验和幼苗盆栽试验进一步表明,Pb2+与莠去津复合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部发育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且高于单一胁迫;而加入FH-1和NJ-1混合菌发酵液后,大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长度分别提高了36.36%和46.76%。幼苗的相对茎叶干重和根长分别恢复38.60%和60...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褪黑素对铬(Cr6+)胁迫下小麦幼苗光合和养分吸收的调节作用,在水培条件下以豫麦51(铬敏感型)和扬麦16(耐铬型)为材料,分析了Cr6+胁迫下外源褪黑素预处理(100μmmol·L-1)后小麦幼苗光合和荧光参数及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r6+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Gs)和光系统Ⅱ(PSⅡ)活性,导致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Cr6+胁迫也显著减弱了根系对营养元素(N、P、K、Mg、Fe和Mn)的吸收和转运。外源褪黑素处理显著提高了Cr6+胁迫下小麦幼苗的Pn、Gs、叶绿素(a和b)含量、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qL)和电子传递能力(ETR),增加了根系和叶片营养元素的含量。综合来看,外源褪黑素会促进Cr6+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硫化氢(H2S)对盐碱胁迫下裸燕麦矿质元素吸收、运输和分配的调控效应,以裸燕麦品种定莜9号为材料,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抽穗期喷施50μmol·L-1 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溶液对50mmol·L-1盐碱混合胁迫下裸燕麦根、茎和叶中29种矿质元素和4种阴离子含量及矿质元素选择性运输、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SOS1和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HX1表达和植株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裸燕麦根、茎和叶中未检出硒元素和CO32-。盐碱胁迫下,外源H2S对裸燕麦效应:(1)对根、茎和叶中HCO3-、Cl-和SO42-含量无显著影响,可显著缓解盐碱胁迫下裸燕麦根系和地上部干重的下降。(2)显著降低茎、叶中Na含量,对...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向日葵幼苗的耐盐碱性,以向日葵品种SH361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盐碱胁迫下不同浓度(0.5、1.0、1.5 mmol·L-1)亚精胺对向日葵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抑制了向日葵幼苗的生长,丙二醛比对照含量升高77.8%,相对电导率增加至对照的2.6倍,向日葵幼苗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适应盐碱胁迫环境;叶面喷施外源亚精胺,则显著提高向日葵幼苗对盐碱胁迫的抗性,其中亚精胺浓度为1.0 mmol·L-1时效果最明显,向日葵幼苗的生长指标及生物量增长显著,对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提高以及对细胞脂膜损伤的降低,效果均达30%以上,SOD、POD和CAT活性也分别提升1.7倍、1.4倍和1.3倍。由此认为,适宜浓度的亚精胺可通过提高生理水平的抗逆性来提高向日葵幼苗的耐盐碱能力,从而有效缓解盐碱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盐碱地会严重影响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为了探究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了NaCl(100 mmol·L-1)胁迫下不同浓度的褪黑素(5、50、100、150、250μmol·L-1)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光化学活性、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00μmol·L-1褪黑素能够显著缓解NaCl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100~150μmol·L-1褪黑素可明显改进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状况,显著缓解盐胁迫对PS (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的抑制和小麦幼根细胞死亡的发生;150μmol·L-1褪黑素显著促进了小麦叶片叶绿素合成。综合分析表明,施用外源褪黑素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小麦造成的萌发率、光化学活性、叶绿素含量下降、生长迟缓、根细胞死亡等不利影响,以100~150μmol·L-1褪黑素的缓解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氮钾配比影响盐胁迫下面包果生长的营养生理机制,以面包果[Artocarpus altilis (Parkinson) Fosberg]为材料,研究不同氮钾配比对盐胁迫下面包果养分吸收及渗透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N0K0+W)相比,单盐胁迫(N0K0+S)对面包果生长指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根系生长指标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N1K1+S处理的面包果地下部干重较单盐胁迫处理呈增加趋势,根系生长指标呈下降趋势。所有盐胁迫处理均显著增加根茎叶中的Na+含量和Na+/K+。与阳性对照(N0K0+S)相比,N1K1+S处理显著增加根茎叶中K+含量,减少叶中Na+含量和Na+/K+。N1K2+S处理较N1K1+S处理显著减少根茎中的Na+含量,N2K2+S处理较N2K1+S处理显著增加根中的N、P、K+、Na+含量和Na+/K+,茎中的N和K+含量以及叶片中的Na+含量、Na+/K+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N2K1+S处理较N1K1+S处理显著减少根、茎中K+含量,增加叶片N、Na+含量和Na+/K+,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N2K2+S处理较N1K2+S处理显著增加根、茎、叶中的Na+含量和Na+/K+。综上所述,适量增施氮钾肥通过调节K+、Na+向各器官的运输缓解盐胁迫对面包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抑制效应,可为盐碱地的面包果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对大豆苗期盐碱胁迫的缓解效应,本研究以大豆品种合丰50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40 mg·L~(-1)的5-氨基乙酰丙酸拌种对盐碱胁迫下苗期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情况相比,盐碱胁迫抑制大豆生长:大豆生物积累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降低了32.69%、9.9%和14.0%。与盐碱胁迫条件相比,5-氨基乙酰丙酸处理能有效缓解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3.3%、23.2%、23.0%和56.0%,相对电导率降低了3.08%。研究表明,5-氨基乙酰丙酸能缓解盐碱胁迫对大豆幼苗的损伤,提高大豆耐盐碱性。  相似文献   

12.
以郑单958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空白对照(CK)、正常水分条件下1 mmol/L丙三醇(Gly)处理玉米幼苗叶片、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PEG)、20%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胁迫+1 mmol/L丙三醇(PEG+Gly)处理玉米幼苗叶片4个处理展开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外源施用1 mmol/L丙三醇能显著提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积累减少;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和光系统Ⅱ潜在活性(Fv/Fo)显著提高,玉米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相对含水率及生长指标均显著提高,胞间CO2浓度(Ci)降低。因此,外源施用丙三醇能通过降低叶片的氧化损伤和提高细胞保水能力来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 Ca2+对干旱胁迫的缓解作用,对甜菜品种‘KWS1176’幼苗喷施 0、5、10、20 mmol/L 4 个CaCl2水平溶液处理,测定对干旱胁迫下的甜菜幼苗生长、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面喷施 CaCl2溶液可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甜菜幼苗生长造成的损伤。其中,10 mmol/L CaCl2溶液处理下甜菜幼苗株高受到的抑制最小,长势最好,与 0 mmol/L相比提高 41.24%。(2)Ca2+可缓解干旱胁迫对甜菜幼苗光合特性的抑制。叶面喷施 10 mmol/L CaCl2溶液对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缓解效果最佳,与 0 mmol/L相比,Pn、Tr、Gs分别提高70.62%、112.50%、67.00%,Ci 降低 32.77%。(3)干旱胁迫抑制了甜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而 Ca2+可缓解其抑制作用。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  相似文献   

14.
铝毒是酸性土壤中抑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子,但其对橡胶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甚少。本研究设置50、100、200 mmol/L 3种Al3+处理浓度,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铝胁迫下橡胶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根系导水率、H2O2和O2-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叶片SPAD值、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根系导水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H2O2和O2-含量则逐渐增加,且浓度越高对各个指标的影响越显著。铝毒害可造成根系活性氧(H2O2和O2-)的累积,进而造成根系活力和导水率下降,叶片SPAD值和相对含水量下降,最终导致橡胶幼苗死亡。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外源调环酸钙(EA)对复合盐碱胁迫下大豆的缓解作用,明确EA提高大豆耐盐碱能力的适宜浓度,以大豆品种合丰50和垦丰16为试验试材,分别在110mmol·L-1的复合盐碱胁迫下培养15 d取样,研究V3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EA(5~200 mg·L-1)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浓度EA处理均能增加盐碱胁迫下两品种大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降低Chl a/b的比值;提高大豆叶片 Pn、Gs、Tr、Ls、WUE和AMC,降低了Ci;显著提升大豆叶片SOD、POD、CAT活性,抑制了MAD含量的增加。综合分析表明,100 mg·L-1浓度处理时效果最好,表现为叶绿素指标、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随EA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00 mg·L-1出现最大值。初步推断在盐碱胁迫下,施加的外源EA通过提高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来保护细胞结构的完整、阻止光合速率的下降,促进幼苗生长,从而增强大豆幼苗耐盐碱胁迫的能力,100 mg·L-1处理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农花5号为试材,在施氮肥总量一致的条件下,设3个不同施用时期处理:基施氮肥135 kg·hm-2(T1)、基施氮肥67.5 kg·hm-2+苗期追肥67.5 kg·hm-2(T2)、基施氮肥45 kg·hm-2+苗期和开花下针期分别追肥45 kg·hm-2(T3)、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研究氮肥后移对花生叶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氮素积累量与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时期处理下,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活性和含量的高低因施氮时期的不同发生变化。T3处理能显著提高花生生育后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花生生育后期植株总氮素积累量、根系和荚果氮素积累量以T3处理最高,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亦以T3处理最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T3处理产量最高,为5361.11 kg·hm-2,比CK、T1和T2处理分别增产20.79%、...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壤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水稻是盐渍化土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而盐胁迫是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为全面深入了解盐胁迫对水稻的影响,以31份不同耐盐性的热带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幼苗期培养箱水培法和全生育期盆栽土培法开展试验,研究0 NaCl(CK)、0.3%NaCl和0.6%NaCl对热带水稻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胁迫抑制了热带水稻幼苗和根系的生长。其中苗高和根数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0.3%NaCl和0.6%NaCl处理的根长显著低于CK处理;0.6%NaCl处理的苗鲜重显著低于CK和0.3%NaCl处理。(2)盐胁迫使热带水稻叶片的叶绿素积累降低,0.3%NaCl和0.6%NaCl处理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低于CK处理;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及Na+积累增加,0.6%NaCl处理的Pro含量、MDA含量及Na+含量均显著高于CK和0.3%NaCl处理;K+积累下降,0.3%NaCl和0.6%NaCl处理的K+...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合理的氮肥用量和运筹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明确氮肥用量和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119篇已发表的有关稻田氮肥管理的论文,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量化了不同施氮量、基肥+分蘖肥、穗肥、种植区域和土壤性质等条件下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并探究了我国各水稻主产区提高产量构成因子以获得高产的适宜措施。【结果】与不施氮肥相比,施用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实际产量(+42.2%)和理论产量(+43.1%),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分别增加了33.2%和13.5%,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下降了4.2%和1.6%。在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水稻实际和理论产量在施氮量为150~200 kg/hm2时增幅最大,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在施氮量为250~300 kg/hm2时增幅最大。另外,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基肥+分蘖肥的氮比例(基肥+分蘖肥占总施氮量的比例)为30%~50%和穗肥氮比例为10%~30%时,水...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内生真菌对植株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选取8种千年桐内生真菌菌株对千年桐幼苗接种,60 d后测定植株生长指标以及叶片和根系部分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拟盘多毛孢属和盾壳霉属菌株对地径和苗高增长的影响最为明显。接种1∶2比例混合的木霉属与毛霉菌属菌株后,苗木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增幅显著。盾壳霉属、链格孢属以及木霉属菌株处理后叶片氮含量较对照增加了50%以上,根系氮含量增加了85%以上。链格孢属以及木霉属菌株有效地推动了千年桐幼苗磷含量的增长,较对照增幅超过2倍以上。盾壳霉属和木霉属菌株较大程度提高了幼苗的钾含量。对比不同菌株处理对促进千年桐幼苗的叶片和根系养分元素含量的效果可发现,接种盾壳霉属、链格孢属和木霉属菌株后,植株根系氮和磷含量的增加程度显著高于地上部分;而镰刀菌属和生赤壳属菌株对促进植株根系钾含量的效果更为明显。相较于单种菌株,木霉属和毛霉菌属菌株混合接种就促进植株养分吸收的效果而言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木霉菌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微生物种群。为明确我国东北地区大豆田中木霉菌种群多样性及生防活性,2012~2014年在东北三省大豆产区采集土壤样品147份,采用稀释法和土壤颗粒平板法进行木霉菌的分离和培养,共获得木霉菌菌株237株。经系统鉴定发现包含木霉属真菌15个种,其中优势种哈茨木霉77株,分离频率为32.49%;深绿木霉49株,分离频率为20.68%。其中辽宁省和吉林省土样分离出木霉菌数量较多,黑龙江省的较少。橘绿木霉、螺旋木霉在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均有发现,可育木霉、猬木霉、侧钩木霉、棘孢木霉和硬毛木霉只在辽宁省发现。在所分离的木霉菌株中有2株木霉菌株sneft-s57(1),sneft-l50(2)杀线虫活性最高,对禾谷镰刀菌、丝核菌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