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EOS/MODIS进行牧草产量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述了利用EOS/MODIS进行牧草产量监测的方法,建立了牧草产量监测模型,可用于监测青海省牧草生长状况,并对牧草产量变化进行评价,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山西亚高山草甸不同坡向牧草产量动态进行研究。三年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亚高山草甸牧草一般在四月中、下旬开始返青,随着气温的升高生长逐渐加快,牧草产量逐月增高,各坡向产草量动态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规律。干草产量的峰值,东坡和西坡在七月,其它被向则出现在八月。九月上旬牧草开始枯萎,产草量开始下降,一直持续到翌年四月上旬牧草返青之前。牧草营养物质的变化,在生长前期粗蛋白质和磷含量高,随着牧草的生长发育逐渐减少,而粗纤维含量则相反。粗蛋白质产量高峰期,东、南和西坡在七月,北坡和山顶部在八月,与干草产量的高峰期基本吻合,此时正是牧草利用的最佳时期。除五、六月外其它各月青草期牧草产量和营养物质产量,北坡均显著高于其它各坡向(P<0.05)。  相似文献   

3.
围封休闲对退化草地牧草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韩建国  李枫 《四川草原》1995,(1):17-18,34
本试验对河北北部低山丘陵区退化草地进行了围封休闲对草地群落产量、主要种种群产量、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及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围封第二年草地牧草群落产量有明显提高,退化之前占优势而在退化草地中处于次优势地位的牧草种群产量明显增加。当年围封草地牧草比头年围封草地牧草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但头年围封草地比当年围封草地各种营养物质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青海高寒草甸草地生产力与气候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青海高寒草甸草地生产力与气候因素的关联程度作相关分析。以牧草各物候期产量为对照列。以牧草生长期月均温,月降水量,及月日照时数为对比列。经分析结果表明:牧草抽穗期产量与5月降水,温度和4月的日照关联度最大,而牧草籽粒成熟期产量与7、8月温度,日照关联度最大,因此,在牧草早期生长阶段牧草产量取决于5月降水,气温,而在牧草成熟阶段牧草产量取决于7、8月气温,日照,尤其是7、8月的气温,日照是决定当年牧草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牧草引种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4-1997年对67份国内牧草品种及野生品种的物候期进行了田间观测,通过牧草越冬率,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种子产量,千粒质量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从中筛选了20份适应性较好的牧草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几种豆科牧草旱作生产性能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旱作条件下生长十余年的9种豆科牧草的生长状况、草群结构及产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营养物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草原2号苜蓿、公农1号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和山野豌豆4种牧草的草群密度、盖度均减小,牧草产量仅为天然草地产量的10-15%;小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的牧草产量较高,但其茎杆的本质化程度高、利用较困难;扁蓿豆、胡枝子和蒙古岩黄耆草群密度、盖度大,牧草产量为天然草地产量的2-6倍,且单位面积上粗蛋白质也具有较高的收获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旱作条件下生长十余年的9种豆科牧草的生长状况、草群结构及产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营养物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草原2号苜蓿、公农1号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和山野豌豆4种牧草的草群密度,盖度均减小,牧草产量仅为天然草地产量的10-15%;小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的牧草产量协商高,但其茎杆的本质化程度高,利用较困难;扁蓿豆,胡枝子和蒙古岩黄耆草群密度、盖度大,牧草产量为天然草地产量的2-6倍,且单位面积上粗蛋白质也具有较高的收获量。  相似文献   

8.
牧草的刈割是牧草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择适宜的刈割时间,既不影响牧草的生长发育,又可获得高产优质的饲草。牧草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产量和质量均发生着不断的变化。牧草生长早期,蛋白质含量丰富,纤维素含量较少,营养价值高,但单位面积产量低;生长后期,产量提高,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纤维素含量增加,牧草营养价值降低。确定牧草的刈割时间,必须兼顾产量与质量两个方面。试验证明,在适期收获的牧草中,由于干物质产量和可消化蛋白质含量高,家畜采食后所产生的畜产品产量也相应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稀土拌种提高牧草产量用200ppm的稀土溶液浸种和叶面喷施可提高牧草种子出苗率,增加分叶数。使豆科牧草根瘤数量增多,增加牧草高度与干物质积累,牧草产量增加16%左右。稀土拌种提高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两种豆科牧草干草产量正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农红豆草和草原2号杂花苜蓿为材料,进行牧草播种行距、播种量、施肥量三因素、三水平牧草干草产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是影响两种供试牧草干草产量的主要因素。影响蒙农红豆草干草产量的试验三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播种量、施肥量、播种行距;影响草原2号杂花苜蓿牧草干草产量的试验三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播种量、行距、施肥量。蒙农红豆草牧草干草产量的因素水平的最优搭配组合为播种行距30锄,播种量2.5kg/667m^2,施肥量5kg/667m^2;草原2号杂花苜蓿牧草干草产量因素水平的最优搭配组合为播种行距30cm,播种量0.4kg/667m^2,施肥量2.5kg/667m^2。  相似文献   

11.
青南牧区不同燕麦品种种植试验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98年5 ̄8月在黄南州河南县与果洛州甘德县进行6品种燕麦种植对比试验。查胆:燕麦品种与生态条件的互作明显(P〈0.01);在河南青永久437产量最高,其次为巴燕4号,选18,巴燕3号,产草量比黄燕麦分别增加80.67%,65.67%,53.33%,28.67%;在甘德县,丹麦444与青永久437最高,其次是巴燕3号与巴燕4号,产草量比黄燕麦分别增加187.9%、182.4%、70.37%,59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重点比较了干旱和湿润生境下,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的草产量、种子产量、种子大小和种子硬实率等生产性能的指标和特性。在广泛分布地区选择5个测定地点,包括甘肃临泽、民勤,宁夏盐池,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和额济纳旗。结果表明,生长环境对苦豆子的生产性能影响很大;干旱生境的每分枝干草产量均小于湿润生境的,分别为4.9和7.2g,干旱生境与湿润生境单位面积的干草产量分别为1 330.7和1 546.1kg·hm~(-2);各地点单位面积与每分枝的种子产量、收获指数、硬实率和千粒重,均表现为干旱生境高于湿润生境,其中,干旱生境的平均实际种子产量和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湿润生境的(P0.05),分别为335.0kg·hm~(-2)、1.2g·分枝-1和17.0%,是湿润生境的2.2、1.7和2.1倍;干旱生境的平均硬实率为91.0%,高于湿润生境5.7个百分点;干旱生境种子平均千粒重为19.5g,是湿润生境的1.3倍。两种生境的生殖枝密度和每荚果种子数均与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依据本研究数据估测,我国苦豆子的干草总产量和种子产量分别为239.5万~278.3万t和27.8万~60.3万t。  相似文献   

13.
针对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生产缺少优良豆科牧草的现状,从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引进了育种材料,开展了春箭筈豌豆新品种选育。采用单株选择与混合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历时12年,育成“兰箭3号”春箭筈豌豆新品种。新品种显著的特性是早熟和种子产量高。在海拔3000 m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连续多年的测定表明,平均生育期为100 d,生育期范围为92~106 d,平均种子产量为2023 kg·hm-2。比对照品种333/A生育期短13 d, 种子产量高174.9%。新品种牧草产量也较高,平均2769 kg·hm-2,与对照品种相近。在陇东黄土高原夏播,作为短期轮作作物,牧草产量达3214 kg·hm-2,比对照品种高14.3%。新品种可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的优良豆科牧草品种,也可用作传统农耕区的短期轮作或绿肥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14.
1989年6~8月,对甘肃省10个地、州、市,共21个县的牧草种子生产、经营及质量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种子产量不仅保证甘肃省需要,还销往外省,近几年又开始出口创汇;经对牧草种子质量评定,达到国家分级标准的占67.6%;牧草种子生产田中发现杂草230种;牧草种子经营方式多样化、多渠道。可以看出甘肃省牧草种子生产有很大潜力,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75种植物的结种量、种子形态、植物生活型关系.结果表明,灌木和半灌木(小半灌木)的结种量比草本植物的大;就草本植物而言,多年生植物的结种量较一、二年生植物的小;植物结种量和种子重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植物结种量和种子形状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种子越接近圆球形,结种量越大;占绝大多数的草甸植物结种量相对较小;而在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百分数相近时,草原植物的结种量最小,沙生植物的最大,杂草植物居中.  相似文献   

16.
刈割对白三叶种子及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刈割期是影响白三叶种子产量和草产量的主效因子;间隔期越短,白三叶在总产草量中所占比例越高;留茬过高(10 cm)或过低(5 cm)、间隔期过长(45 d)或过短(15 d)均对种子生产不利;其中以30 d-8 cm种子产量最高(412.9kg/hm2),极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1),且杂草量少、干草产量4505.3 kg/hm2,品质高,其中白三叶所占比例为46.97%;15 d-10 cm干草产量最高(11011.4 kg/hm2);15 d-5 cm白三叶干草产量最高(4422.1 kg/hm2)。  相似文献   

17.
贵州牧草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5年,对贵州牧草种质资源进行了多次考察收集,收集到14科58属110种共503份,其中禾本科牧草种类最多,豆科及其它杂类牧草较少。经分类鉴定后,将具有一定优良性状、在同一属中有一定代表性的牧草升入二级圃,初步测定其生育期、再生性能、适口性、茎叶比、鲜草产量、营养成分和结实性7个指标,结果表明:所采集到的牧草资源中,品质优良的牧草种类较多,大部分野生牧草都能结实,其中结实率和发芽率都较高的有14种。通过综合指标的分析,筛选出苇状羊茅、鸭茅、扁穗雀麦等9种综合性状较好的野(逸)生牧草可供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刚察县草地退化主要原因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华  晏玉梅 《青海草业》2007,16(2):50-51
通过对刚察县草地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导致草地退化主要原因,并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提出了治理退化草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与野生直穗鹅观草相比,经过十多年引种驯化的直穗鹅观草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好的生产性能,在林西县生育期约100 d,平均干草产量可达4 753.3 kg/hm2,生长2年和生长3年的种子产量平均达724.5 kg/hm2,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分别比野生直穗鹅观草增加17.0%和23.4%,干草产量与垂穗披碱草(4 625.8 kg/hm2)和无芒雀麦(4 788.2 kg/hm2)相近,但种子产量明显低于垂穗披碱草(1 312.5 kg/hm2)和无芒雀麦(781.7 kg/hm2)。  相似文献   

20.
刈割对混播草地种群生长与产量关系及种间竞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不同刈割次数和时间下,混播草地中多年生黑麦草产量与叶片生长、分蘖数间的关系,白三叶产量与匍匐茎生长、分枝数间的关系,以及两者种间竞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黑麦草产量随分蘖数(年刈割8次和4次例外)或叶片生长长度增加呈弱显著或显著增加趋势,白三叶年产量与匍匐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高频刈割利于黑麦草和白三叶种群生长的正效应发挥,低频刈割和对照增强种间个体的竞争;两者生长点数、种群产量关系由高频刈割的显著正相关向低频刈割和对照的显著负相关转化。可见,随刈割频率的降低和刈割日期的推后,黑麦草和白三叶的种间竞争渐趋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