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黔东南州红蒜为试材,应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方法,对黔东南红蒜种植密度及肥料配方等进行了优化,以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红蒜高产栽培技术的种植密度为28 636.82~30 493.19株/667m2,株行距为10.30cm×20cm;施N量为20.99~23.96kg/667m2,施P量为21.32~24.98kg/667m2,施K量为23.83~27.32kg/667m2;各因素对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施N量种植密度施P量施K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花椰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江苏沿江高沙土地区花椰菜高产的适宜施氮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的施氮量处理间花椰菜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施氮能显著提高花椰菜产量,但施氮量达到一定值后,继续增施氮肥产量下降,说明花椰菜施氮量存在阈值.在该试验条件下,花椰菜氮肥的施用量应控制在38 kg/667m2,试验推荐施氮量是在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的土壤及生态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对当地及江苏沿江高沙土地区花椰菜氮肥施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辣椒为试材,以不同施氮水平(0、500、1 000 mg·L~(-1))和压力水头(1.5、2.0 m)为变量,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氮素含量的变化,及施氮水平对辣椒植株株高、产量的影响,进而探究微润灌溉条件下大棚辣椒合理高产的水肥管理模式。结果表明:微润灌溉施肥条件下,在辣椒生长期内,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硝态氮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均随施氮水平提高相应增加。在辣椒生长过程中施入氮肥可有效促进辣椒株高的增加。同等压力水头下,施加氮素可促进植株生长,且株高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2.0 m压力水头下施氮水平对株高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对比各处理产量及灌溉水分利用率,发现T6处理(1 000 mg·L~(-1)施氮水平、2.0 m压力水头)辣椒产量最高,灌溉水分可得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4.
以夏玉来杂交种登海661为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氮水平下夏玉米的产量性状和氮素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的产量和籽粒质量影响显著,通过增加产穗数增加667m2产量,但是密度和氮素互作效应不显著.同时,每667m2施N16kg相对于其他施氮处理更有利于促进玉米叶绿素积累,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适量施氮,可促进籽粒发育,减少败育,增加稳粒数,增加产量;同时促进植物体吸收的氮素高效地向籽粒中分配,提高氮肥的利用率;使玉米叶片维持较高的光合性能,为籽粒形成提供充足的光和碳量,井促进营养体碳氮向籽粒转运.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不同氮素水平对惠东甜玉米生长及叶片SPAD值的影响,以当地甜玉米种植品种华美甜168为材料,研究优化施氮量的0%、75%、100%、150%4个氮素水平下,甜玉米株高、茎叶鲜质量、干质量及叶片SPAD值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甜玉米株高,茎叶鲜质量、干质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则是优化施氮量100%处理最高,其次是150%的处理,说明氮素营养并非越高越有利于产量的形成。在生产中应结合土壤养分状况及气候条件等科学施用氮肥,结合叶片SPAD值,及时合理追肥,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定芋1号"菊芋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种植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分别是667m~2施氮20kg(N1,低肥)、40kg(N2,中肥)、60kg(N3,高肥),以不施氮(N0)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菊芋植物学性状、干物质分配、块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大庆地区菊芋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N2和N3处理菊芋平均株高分别为256、276cm,均显著高于N1处理及对照(P0.05);单株块茎鲜质量的大小顺序为N3N2N1N0;茎和叶的干物质量占整株的比例均为N0N1N2N3,根的干物质量占整株的比例基本一致,块茎的干物质量占整株的比例为N3N2N1N0;N1、N2、N3处理667m~2平均产量分别为615、934、1 235kg,与对照(667 m~2平均产量391kg)相比,分别增产57%、139%、216%。研究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能够促进菊芋的生长,增加植株的开展度,缩短茎节间的距离,增加叶片数量,有利于菊芋生殖器官(块茎)膨大,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抗旱棚盆栽试验,以‘中薯18号’‘中薯28号’为材料,设定3种施氮与灌溉水平(低氮、中氮、高氮;水分亏缺、水分正常、水分过量),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株高、块茎形成、光合特性、块茎质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最佳水氮组合。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下,低氮促进了匍匐茎次顶端膨大,使块茎形成期提前,但最终未能形成高产。正常和过量水分下,两品种叶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株高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水分处理下,地下部(地下茎和根)鲜质量、茎和叶的鲜质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两品种在水分正常高氮处理下单株块茎质量为711.1 g、637.2 g,且此处理下两品种的净光合速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块茎淀粉与粗蛋白含量均达到最高水平。因此,马铃薯生育期宜采用水分正常高氮处理。  相似文献   

8.
以叶用紫苏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塑料大棚条件下,667m~2分别施纯氮0、2.5、7.5、12.5、17.5kg(分别用CK、N1、N2、N3和N4表示),研究了不同施氮肥量对叶用紫苏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叶用紫苏氮肥施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对单株商品叶片数和叶产量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然而随着氮肥量的增加,叶片数没有显著增加,其中"南韩苏子"与"延边一号"在N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吉林3号"在N4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从试验结果可知,以叶片数高产的最佳施氮肥量为667m~2施氮7.5kg;以叶片质量高产的最佳施肥量为667m~2施氮7.5~12.5kg。因此对于东北地区的叶用紫苏产量的最佳施氮肥量为667m~2施氮12.5kg。  相似文献   

9.
抗青枯病粉红大果番茄"粉抗青一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高营养液中的钾素含量,能够促进番茄株高、茎粗、叶面积的生长,并且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座果率和产量也明显提高.但过多的钾肥对株高、叶面积及产量有抑制作用.钾肥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效应与氮素的水平有关,适宜水平的氮对钾肥提高座果率和促进生长有积极作用,但不同水平的氮对钾肥提高产量的作用无影响.氮钾肥配施十分重要,高氮低钾配合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并且使番茄的座果率和产量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植株生长和产量指标,以N2K3(N:250 mg@L-1,K:630.6 mg@L-1)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0.
大棚滴灌水肥一体化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棚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下限(15.6%、18.0%、20.4%)、施氮量(252.0、360.0、468.0kg·hm~(-2))和施钾量(302.4、432.0、561.6kg·hm~(-2))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并以传统沟灌灌溉作为对照,以确定适宜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结果表明:随着灌溉下限和氮、钾施用量的增大,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LAI)有减小的趋势,不同灌水下限和目标产量施肥量对株高和茎粗影响均不显著;在盛果期,低氮和低水处理LAI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与传统沟灌相比,滴灌具有增加产量的效果,考虑单因素作用,灌溉下限18.0%、施氮量360.0kg·hm~(-2)和施钾量432.0kg·hm~(-2)分别获得最高产量99.6、107.4、100.7t·hm~(-2),其次为低灌溉下限和低肥量,高水分下限和高施肥量产量最低,即灌溉下限、氮素和钾素用量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高产;3个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施氮量施钾量灌溉下限,获得高产量的最优组合为N_2K_2W_2。由此可见,在研究区施肥是影响设施农业产量的主要因素,高施肥量不利于高产,以土壤含水量为18.0%,施氮量360.0kg·hm~(-2)和施钾量432.0kg·hm~(-2)进行水肥管理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在相同氮素水平上,以5个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其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黄瓜品种干物质量中,果实品种间差异明显高于植株地上部的差异;果实的氮含量种间差异大于植株地上部的氮含量差异。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表明,总含氮量与黄瓜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对黄瓜产量及总干物质量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制干专用型辣椒新品种航椒10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椒10号是以经航天诱变处理选育的自交系022-5-1为母本,以023-3-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制干专用型辣椒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中熟,单株结果34个左右。果实长指形,干椒紫红色,有光泽,辣味极强,纵径13.6 cm,横径1.6 cm,单果质量2.6 g。田间调查表明:抗辣椒疫病、病毒病,每667 m2产干椒350 kg左右。适宜西北、华北地区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光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1,自引:5,他引:71  
 就不同光质(蓝光、绿光、黄光、红光及白光) 对番茄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做了探究。结果表明, 红光处理的幼苗干物质积累多, 叶面积扩展快, 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及总糖含量均最高, 叶绿素a /b比值及总氮含量最低。蓝光处理幼苗的茎粗、叶面积、根系活力、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白光) 。壮苗指数以蓝光或红光处理的较好, 说明在苗期照射红光或蓝光可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 有利于培育壮苗。蓝光处理幼苗花期提早, 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光质对韭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791雪韭和紫根红两个韭菜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红光、蓝光、红/蓝(3/1)、红/蓝(7/1)4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韭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7/1)处理下韭菜株高、茎粗、叶宽及干鲜质量比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值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以红光处理最高|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Fv/Fm、Fv/Fo均以红/蓝(7/1)处理最高,而蓝光处理下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ФPSⅡ和qP。说明红/蓝(7/1)光质有利于提高韭菜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配施生物炭肥减施化肥对辣椒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生物炭肥能够促进辣椒生长,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提高果实中蛋白质、VC和可溶性糖含量,产量比常规施用化肥显著增加13.04%。配施生物炭肥还能够提高辣椒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提高根际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态具有良好的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16.
LED补光组合对大棚越橘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年生南高丛越橘‘Emerald’为材料,以大棚内自然光作为对照,研究LED光源的红蓝光(3︰1和6︰1)、紫外光(UVA)对植株长势、叶片光合作用、碳氮代谢、开花基因表达及开花率、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光组合处理下‘Emerald’的植株营养生长较旺盛,株高、1年生枝条长度和粗度显著高于对照。此外,红蓝光(6︰1)处理下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比叶重和净光合速率均显著提高。红蓝光组合也可诱导植株开花,开花基因FT表达量和开花率明显高于对照。紫外光下叶片的氮含量、开花率及FT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光质组合补光对‘Emerald’的果实品质有显著影响,红蓝光(3︰1)处理下果实的质量、横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花青素含量和糖酸比均高于对照。总之,不同光质补光会促进越橘‘Emerald’的生长发育,红蓝光6︰1组合对促进营养生长作用相对较大,红蓝光3︰1组合对提高果实品质效果较好。紫外光虽能改变植株形态和促进开花,但果实品质提高效果较红蓝光处理稍弱。  相似文献   

17.
落葵的商品栽培,其生育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发芽期,主茎叶生长期,侧茎叶生长期。生育过程中植株和各部分的鲜、干质量和叶面积均呈逐步增长态势,这个过程就是产品器官形成过程。红梗藤菜的VC含量比青梗藤莱高。落葵的氮磷钾吸收比例为(3.1~4.1):1:(6.0~8.2),氮钾吸收比例较高。产品的氮磷钾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以硝酸钙为氮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5个氮素浓度,研究氮肥对翠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钙用量为125 mg/kg基质时,翠菊幼苗的干重与其它处理间呈极显著差异;硝酸钙用量在1001、25 mg/kg基质水平时,翠菊幼苗的茎粗达到最大值;硝酸钙用量水平为125 mg/kg基质的处理壮苗指数达到最大;氮素用量对翠菊幼苗植株高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条件,为探究光质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兴蔬215为试材,分别给予红蓝光(RB=3∶1)、红蓝紫光(RBP=3∶1∶1)、红蓝绿光(RBG=3∶1∶1)、红蓝近红外光(RBF=3∶1∶1)4种不同光质处理,以白光处理为对照(CK),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光质对辣椒幼苗形态、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和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RBP处理下辣椒幼苗的株高和地上部干、鲜质量最高,同时地下部干、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RB、RBG和RBP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辣椒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其中RB处理较对照增加幅度最大。RB处理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RBP处理的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被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TR_o/RC)、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_o/RC)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RBF处理下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综上,RBP处理显著提高了辣椒幼苗叶片吸收、捕获光量子的能力,增加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优化光能分配,增强电子传递的能力,进而提高了辣椒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结合形态指标和叶绿素荧光的综合表现,在红蓝光基础上增加紫光对辣椒幼苗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路鑫 《蔬菜》2022,(12):64-67
摘要:湘辣762是以702a不育系为母本,以自交系簇生朝天椒RC17-580为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中熟品种。 果实小羊角形,单生朝天,果长9.8 cm、果宽1.6 cm、果肉厚0.12 cm,青果深绿色,熟果鲜红光亮,一致性 好,单果质量8.64 g;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1.509 g/kg,辣椒素含量2.167 g/kg,干物质含量27.56%,味香辣, 丰产性好,易干制、油分高、干物质含量高,适合作鲜椒、剁酱或干制加工;综合抗性和适应强,抗疫 病,中抗炭疽病及病毒病;耐寒性和耐旱性强。平均鲜椒667 m2 产量高达1 794.4 kg,干椒667 m2 产量高达 394.0 kg,鲜干比例为4.55。适合在贵州、河南及安徽等地区春夏季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