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149份酸枣种质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酸枣果实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以149份酸枣种质为材料,对其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很广,在6.94%~56.18%之间。可溶性总糖和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可食率呈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和单果重、果核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和可食率、千仁重呈显著负相关,和维生素C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和单果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明确辣椒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辣椒育种的亲本选配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收集的1 000份辣椒种质的19个形态学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开展果实形状、始花节位、辣椒机械采收理想株型等的育种工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 000份辣椒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0.80%~6 199.29%,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03~2.274,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71对性状形成了相关性,有131对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2.75%,8个主成分主要与果实性状有关;聚类分析将1 000份种质聚为8类,每类的遗传多样性各不相同,可服务于不同的育种目的。本研究采用的辣椒种质份数多达1 000份,遗传多样性丰富,为辣椒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试材。  相似文献   

3.
【目的】南酸枣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产业发展,果用型南酸枣品种选育工作滞后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发展的障碍;通过对资源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为果用型南酸枣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方法】以49份南酸枣果实为材料,对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等17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观测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型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07%~29.91%,其变异程度为单果重果核重果皮重果核纵径果横径果纵径可食率果核指数果核横径果形指数。相关性分析发现,可食率与单果重、果纵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果皮重和果核重无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61%,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2.98%,特征向量单果重、果纵径、果横径、果核重、果皮重和果核纵径等。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11.60处将49份南酸枣资源分为5组。【结论】南酸枣果实各性状间相互影响,即单一性状的改变可能导致果实综合表型性状差异,南酸枣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对93份崇明金瓜种质生长和果实性状进行研究,揭示金瓜生长及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并通过聚类分析获得优质种群.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40%,其中单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6.31%,子叶长/宽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58%.聚类分析可将93份崇明金瓜种质分为三类,其中第Ⅲ类为优质种群.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野生黑果枸杞种质资源主要表型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对48份黑果枸杞种质资源的18种主要表型、品质性状(15个数量性状、3个质量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主成分、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431~2.095,其变异系数在19%~189%,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果实纵径,其次是果实横径、枝粗、枝长、单枝成熟果实数和叶宽;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745~1.007,其中果实形状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叶片形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948,果实颜色的多样性指数为0.74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09%,果实纵径、果实颜色、叶面积、花色苷含量、果实横径和枝粗可作为反映黑果枸杞产量及品质的主要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横径、平均单果质量、单簇叶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花色苷含量、果实颜色、单枝成熟果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果柄长与果实形状、果实颜色、花色苷含量和枝粗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基于种质间性状的遗传差异,48份黑果枸杞种质被聚...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长白山境内的野生狗枣猕猴桃[Actinidia kolomikta(Maxim.Rupr.) Maxim]种质资源进行更好的评价,从吉林省境内的11个取样点采集了40份狗枣猕猴桃果实和叶片,并对其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分级。根据K-S正态性检验及频率分布对野生狗枣猕猴桃的6项数量性状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29.95%;扁平度变异系数最小,为11.50%;狗枣猕猴桃果形指数变异系数为20.12%,仅次于单果质量,而且果实形状呈长圆柱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叶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9.06%、21.26%和13.42%。经K-S正态性检验,狗枣猕猴桃6项数量性状中除单果质量和扁平度为偏正态分布外其他性状均为正态分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5级分级标准,每个等级提出2个参考种质。为野生狗枣猕猴桃资源描述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桂西南10种澳洲坚果果实数量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份澳洲坚果种质果实的11个数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实数量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2.02%~17.08%之间,变异幅度以一级果仁率最小、鲜壳果重最大。出仁率和一级果仁率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均不明显,带果皮鲜粒重、带果皮纵径、带果皮横径、鲜壳果重、带壳果纵径、带壳果横径和干壳果重等7个性状之间基本互为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基于10份澳洲坚果种质的果实数量性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划分为2个不同性状表现的类群。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的对野生余甘子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研究,建立数量化、规范化的余甘子种质资源描述系统,于2011—2012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种质资源圃对80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外果皮质量、外果皮厚、可食率、果核质量、果核长、果核宽等10项数量性状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上10个性状存在5.13%以上的变异系数,各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正态分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性状分级标准为1~5个等级,每个等级提出2份异地种质作为参照。该研究为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描述系统数量化、规范化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收集到的宁夏5个野生酸枣种群及3个栽培品种的叶片和果实为材料,测定其表型性状、生理和果实品质指标,分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5个野生酸枣种群的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4.46%,果实品质平均变异系数为3.49%,叶片生理指标平均变异系数为15.89%,说明果实的遗传性状变化较小,而叶片的变化较大;5个野生酸枣种群遗传变异性大小的顺序为中宁县牛首山种群>中卫市日照山种群>银川市贺兰山滚钟口种群>灵武市白芨滩种群>吴忠市红寺堡种群。聚类分析表明,3个栽培品种为第Ⅰ类;5个野生酸枣种群中,中卫市日照山种群与中宁县牛首山种群为第Ⅱ类;银川市贺兰山滚钟口种群与灵武市白芨滩种群为第Ⅲ类;吴忠市红寺堡种群为第Ⅳ类。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山杏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学观测法对黄土高原不同县域山杏种质资源变异情况进行调查观测,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陕西麟游县、甘肃灵台县、华池县、庆城县四地山杏叶片、果实、种核等存在显著变异,共收集变异类型37种。37种类型间果重、叶面积、核重和出核率变异系数较大,达到20%以上,其余数量性状变异系数约10%。山杏核、仁的数量性状以及叶柄长、叶形指数、叶面积、果重、果长度、果宽度、果厚度与核重、仁重等经济性状显著相关,可以作为高产山杏选种的主要数量指标。根据种质资源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将37个类型聚为五大类,聚类趋势大致是按果型或者核型聚类,同类间具有较多共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18个枣品种叶片、枣头、二次枝、枣吊、花等表型性状的调查研究,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明确各品种间的表型变异丰富度及遗传多样性。变异分析表明:各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94%~63.34%,平均变异系数为20.60%,各器官变异大小为花表型性状>叶片表型性状>枣头表型性状>枣吊表型性状>二次枝表型性状。在叶片描述型性状多样性分析中发现Shannon-wiener指数为0.76~1.70,Simpson指数为0.32~0.61,大小与Shannon-wiener指数排列一致,顺序为叶基形状>叶尖形状>叶片形状>叶缘形状>叶片光泽 >叶片颜色>叶片状态。相关性分析中得出多对极显著性相关关系,较为清晰地体现出各器官和各组织间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得出6个主成分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75.64%,说明该6个主成分能够代表118个枣品种的大部分信息;结合主成分特征向量绝对值大小发现叶片长、宽、叶面积、二次枝长节间度、枣吊叶片数、花序花朵数、花序数对枣种质资源具有较强的描述能力,可以作为资源评价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将现有种质分为6个大类,同一类别共性明显,不同类别差异较大,除第6类山东大柿饼外其余类别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构成。  相似文献   

12.
对采集自我国12个不同分布区的105个野生披碱草属(Elymus)牧草居群的14项穗部形态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披碱草属牧草种质资源穗部遗传多样性丰富,居群内多样性指数(H′)在0.784~1.65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396;居群总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936,居群间表型分化系数为27.89%。14项穗部形态性状在居群内多样性、居群总多样性以及变异系数变化不完全一致,居群内H′最高的为旗叶与穗基部长度(1.648),居群总H′最高的为小穗长(2.054),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第一颖芒长(58.932%),平均变异系数为31.22%,表明穗部形态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变异,F检验差异极显著。引起居群形态差异的性状与种子产量密切相关,主要包括穗长、穗宽、第一颖芒长、第一外稃长、第一内稃长、第一外稃芒长、每穗轴小花数、第一颖长和第一颖宽。我国野生披碱草属牧草的多样性和分布格局是相关的,我国西北部是野生披碱草属牧草分布中心,也是披碱草属牧草的多样性中心。此外,提出了我国披碱草属牧草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不同自然分布区刺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收集了 4省 30个野生刺梨样品 ,采用 16个随机引物扩增的RAPD标记 ,对不同自然分布区刺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这些引物共产生 94条带 ,其中 6 2条 (6 5 .96 %)表现多态性 ;样品的多态性百分率、样品组合的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结果都表明 ,来自贵州的样品蕴藏有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贵州的刺梨是进一步遗传改良最重要的遗传资源 ;而川西的 5个样品的遗传差异性最小 ;来自鄂西高海拔地区的 3个样品具有较高的遗传差异性 ,其果实性状上表现出很大的特异性 ,在刺梨的新品种培育上显示了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云南野生茶树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100份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借助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25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5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97%~80.56%,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花萼茸毛(为80.56%),其次为子房茸毛和叶质(分别为56.48%和50.96%),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萼片数(为13.97%);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5个农艺性状综合为7个主成分,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1.90%。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8.285%,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8.134%;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100份野生茶树资源聚为4大类,聚类分析中部分地理来源相同或遗传背景相似的资源能够聚在一起,但也有一些地理来源及遗传背景不一致的种质资源也聚在同一类群,显示了复杂的亲缘关系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西南区野生马蹄金居群生态特性及形态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野外调查和田间观测,对我国西南地区马蹄金野生居群生态特性及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发现马蹄金不同居群外部形态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为14.8%~67.5%,平均变异系数达32.1%.部分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最大达0.977,说明我国西南地区马蹄金野生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形态聚类分析,可将23份野生材料分为4个类群,分别是大叶高丛型、大叶矮丛型、小叶矮丛型、小叶短茎型.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研究对来自我国9个省份的4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优势1号生理小种的抗感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0份野生大豆中,表现抗病的野生大豆资源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30%;表现中间反应类型的有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30%;表现感病的植株有16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40%。30个座位共检测到223个等位变异,平均片断长度在200~2000bp之间,等位变异数目的变化范围是3~11个,平均等位变异数目为7.43个,不同位点的等位变异数表现差异,其中Satt294等位变异数较少,仅3个;Satt409等位变异数最多,有11个。平均相似系数为0.794,变化范围为0.74~0.86,83.35%的野生大豆间的相似系数在0.78~0.83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小豆种质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性状关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野生、半野生、栽培型小豆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阐明小豆的起源进化与传播,提高小豆种质的利用效率。【方法】从69对小豆和黑吉豆SSR引物中,筛选出11对多态性好的SSR标记,并结合植株形态性状特征鉴定,对558份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不丹、缅甸的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小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性状关联分析。【结果】共检测到8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7.82个,变幅6—10个。野生、半野生、栽培型小豆都有其特征带,栽培小豆的特征带绝大多数来源于中国;野生小豆的特征带仅出现在中国西南、不丹和日本南部地区的种质中。遗传离散度是野生型>半野生型>栽培型,半野生型小豆更接近野生型小豆。聚类分析把558个小豆种质分为5大类,归类有较明显的地理相关性和遗传类型的趋同性。日本栽培小豆与韩国和日本野生及半野生小豆亲缘关系近,中国西南野生小豆与东南亚野生材料遗传关系近,与江苏地方品种遗传关系较近。关联分析表明,位于小豆第7连锁群的黑吉豆BG111标记分别解释野生和半野生小豆的主茎节数、茎粗、顶蔓、主茎分枝数性状的49%、44%、31%和18%;栽培小豆中,第1连锁群的黑吉豆BG48、第5连锁群的BG20和第9连锁群的小豆AZ24标记分别解释生育期、株高和单荚粒数、主茎分枝数性状的9%、7%、5%和6%。【结论】野生小豆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背景广泛;中国栽培小豆起源于中国,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黑吉豆BG111标记与野生和半野生小豆的茎粗、顶蔓、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性状相关联;黑吉豆BG48和BG20、小豆AZ24标记分别与栽培小豆的生育期、株高和单荚粒数、主茎分枝数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中国普通野生稻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国家品种资源库编目入库的中国普通野生稻种质5571份为材料、19个分类和形态性状的数据比较研究了中国普通野生稻的核心种质总体取样比例和取样策略,以获得最佳初级核心种质。设3个总体取样比例5%、15%和25%,取样方案分3个层次即分组原则、组内取样比例和组内取样方法。分组原则为省、纬度、生长习性和单一性状及不分组的大随机;组内取样比例为对数法、平方根法、遗传多样性指数和简单比例法;组内取样采用随机和聚类2种方法。结果表明,当总体取样比例从5%增加到15%时,所取得核心种质的表型保留比例有比较大的增幅,而比例由15%增加到25%时,表型保留比例变化不大,因此认为15%的取样比例较为合适;取样方案以采集省份分组,组内以对数比例法聚类取样效果最好。最终根据这一方案在计算机上编程取样860份,其多样性指数为1.1015、变异系数为16.87,表型方差为0.8546。3个检测参数值比原始种质库都有明显的提高。此外,根据国家种质资源库表型数据人工定向取样60份,建立了920份材料的中国普通野生稻初级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BC1F3(448份)和亲本为材料,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对供体亲本及其杂种BC1F3世代的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供体亲本的11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与回交后代差异明显.回交使其后代的性状逐渐趋于轮回亲本,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籼粳基本一致.2) 供体亲本及其杂种BC1F3的11个形态性状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的t测验表明,除剑叶宽和1~2节长外,亲本与后代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并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籼粳一致.3) 主成分分析表明,株高、剑叶长、穗颈长、穗下节长、1~1节长、穗长、实粒数、秕粒数和结实率等9个性状是解释云南地方稻种和杂种后代多样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