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分别提取4育龄汉中人工流水养殖和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测定其营养元素、氨基酸含量及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仿生态养殖大鲵较人工流水饲养大鲵肌肉更具开发价值。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的平均粗蛋白含量高于人工流水饲养大鲵3.85%;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含有大量优质蛋白,EAA/TAA较人工流水饲养大鲵高11.37%,且矿物质含量丰富。由此看出,4育龄仿生态养殖大鲵具有更重要的市场价值,具有高蛋白及脂肪的特点,口味鲜美,应对其进行重点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钩介幼虫寄生对寄主鱼营养指标的影响,测定了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不同寄生阶段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血浆、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糖原、游离脂肪酸、总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点,寄生组与对照组鱼肝脏和肌肉中糖原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鱼肝脏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在寄生后期(12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寄生前期(2 d)、中期(5 d)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鱼血浆、肌肉游离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对照组鱼在寄生中期和后期肝脏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肌肉总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寄生组鱼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寄生中期和后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寄生组鱼肝脏游离氨基酸在寄生后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寄生前期、中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钩介幼虫寄生会导致肝脏游离脂肪酸降低,血浆及肝脏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推测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可能是钩介幼虫变态发育的关键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鲵肌肉、尾脂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大鲵的营养价值,为其营养需要的确定及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分析、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以及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大鲵肌肉和尾脂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并按照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CS)、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cid score index,EAAI)标准进行品质评定。【结果】新鲜大鲵肌肉中水分含量为82.04%,粗蛋白含量为17.15%,粗脂肪含量为1.73%,灰分含量为0.65%;矿质元素中,Ca含量为162.15μg/g,Zn含量为15.35μg/g,P含量为1 020μg/g,其中Zn含量远高于其他动物。大鲵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8.64%,所检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7.25%,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8.89%;鲜味氨基酸含量为6.82%,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6.59%。肌肉及尾脂中分别检测出11和14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分别为27.68%,25.70%,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分别为72.32%,74.20%,大鲵尾脂中含有较高的花生四烯酸(1.69%)和花生五烯酸(1.89%)等高不饱和脂肪酸;大鲵肌肉AAS、CS分别为1.660和0.810,EAAI(65.93)较一般水生经济动物高,蛋白质结构较合理。【结论】大鲵肌肉及尾脂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颖 《饲料博览》2007,(4):60-60
在室内可控环境下对黄颡鱼进行了不同饥饿处理,然后再恢复投喂,通过分析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变化,研究饥饿对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影响。饥饿和再投喂后对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变化有明显影响。饥饿使鱼肌肉灰分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水分、蛋白质含量变化较小;恢复投喂后又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其中5,10d处理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饥饿和再投喂对黄颡鱼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5.
饥饿和再投喂对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可控环境下对黄颡鱼进行了不同饥饿处理,然后再恢复投喂,通过分析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变化,研究了饥饿对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影响。饥饿和再投喂后对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变化有明显影响。饥饿使鱼肌肉灰分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水分、蛋白质含量变化较小;恢复投喂后又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其中5,10 d处理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饥饿和再投喂对黄颡鱼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比较复杂。长期饥饿(>12 d)可导致黄颡鱼营养供给不足,代谢水平下降,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应合理投喂,避免长期饥饿。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物学指标测定及生化手段,对大鲵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以评价大鲵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空壳质量占体质量的比例为90.11%、肠体比为1.53∶1、内脏质量占体质量的比例为9.87%、皮肤质量占体质量的比例为4.90%;大鲵肌肉水分含量为81.20%,肌肉粗蛋白含量为16.79%,粗脂肪含量为0.83%,粗灰分含量为0.53%。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42%,占氨基酸总量的35.68%。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97%,占氨基酸总量的38.69%。可见,大鲵肌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分别提取3育龄、6育龄仿生态养殖大鲵的肌肉和皮肤,测定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仿生态养殖大鲵营养丰富。大鲵皮肤平均粗蛋白含量高于肌肉3.3%,6育龄大鲵肌肉粗蛋白含量高于3育龄2.8%;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的平均EAA/TAA为41.61%,平均EAA/NEAA为71.31%,达到理想模式,且6育龄大鲵蛋白质优于3育龄大鲵;6育龄大鲵肌肉矿物质含量较3育龄大鲵高3.71%。由此看出,仿生态养殖大鲵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6育龄大鲵肌肉营养丰富,口味鲜美,更适合进行深加工,应对其进行重点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枇杷小苗钙营养液沙培试验结果表明:钙胁迫不利枇杷小苗叶片氮代谢的进行,缺钙胁迫在小苗培养60 d时就已经产生影响,而高钙胁迫表现比较滞后,且缺钙胁迫的影响要比高钙处理的大.小苗培养60 d时,0.01 mmol/L、3.2 mmol/L钙胁迫处理会使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大、O2-净产生速率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下降.继续培养至90 d时,3个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活性都增大、O-2净产生速率上升,胁迫处理对两者的影响与60 d相同;而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虽急剧下降,但胁迫处理的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小苗培养90 d时,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缺钙处理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单个氨基酸高于对照,高钙处理低于对照,各处理中单个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胱氨酸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9.
以酪蛋白-明胶为蛋白源,以磷酸二氢钾作磷源配制6种磷水平(0.32%、0.58%、0.83%、1.09%、1.35%和1.59%)的等氮等能的精制饲料,饱食投喂花(鱼骨)(初重为7.97±0.07 g)8周,探讨饲料磷水平对花(鱼骨)生长及全鱼、肌肉、肝脏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料磷水平对花(鱼骨)的增重率、饲料效率、肝体比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当饲料磷水平从0.32%上升到0.83%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磷沉积系数随之提高,但超过此水平后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2)饲料中磷含量对全鱼体组成、肌肉、肝脏成分有显著影响,随磷水平的升高,鱼体脂肪逐渐降低,灰分、钙和磷含量逐渐升高,鱼体水分、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肌肉和肝脏的脂肪与体脂变化趋势一致.试验表明饲料磷含量不足会导致鱼体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建议花(鱼骨)饲料总磷含量宜在0.83%.  相似文献   

10.
以酪蛋白-明胶为蛋白源,以磷酸二氢钾作磷源配制6种磷水平(0.32%、0.58%、0.83%、1.09%、1.35%和1.59%)的等氮等能的精制饲料,饱食投喂花(鱼骨)(初重为7.97±0.07 g)8周,探讨饲料磷水平对花(鱼骨)生长及全鱼、肌肉、肝脏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料磷水平对花(鱼骨)的增重率、饲料效率、肝体比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当饲料磷水平从0.32%上升到0.83%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磷沉积系数随之提高,但超过此水平后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2)饲料中磷含量对全鱼体组成、肌肉、肝脏成分有显著影响,随磷水平的升高,鱼体脂肪逐渐降低,灰分、钙和磷含量逐渐升高,鱼体水分、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肌肉和肝脏的脂肪与体脂变化趋势一致.试验表明饲料磷含量不足会导致鱼体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建议花(鱼骨)饲料总磷含量宜在0.83%.  相似文献   

11.
通过感官、风味、水分、蛋白质、脂肪及游离氨基酸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烹制工具和烹饪方法对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炉、电压力锅、电炉3种烹制工具对鸡肉的感官品质和营养特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电磁炉加热鸡肉的感官品质最好,且脂肪含量较低。烤制、煮制、蒸制3种烹饪方法下鸡肉的香气、滋味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蒸制方式下鸡肉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蒸制有利于鸡肉蛋白质降解产生较多的滋味物质。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人工养殖中华草龟的食用价值,对养殖的雌、雄中华草龟肌肉与肝脏中5种常规营养成分、5种矿物质(钙、镁、铁、铜、锌)、18种氨基酸、22种脂肪酸等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雌、雄中华草龟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能量的含量均较接近,各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79.22%、15.94%、0.76%、2.53%、1.56%、4.34 k J/g;雌、雄中华草龟肝脏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能量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4.95%、8.98%、25.48%、0.70%、9.90%、13.89 k J/g,其中雌龟肝脏中仅水分、粗脂肪含量高于雄龟。雌、雄草龟干肉中同种矿物质含量相当,均以钙含量最高,分别为0.89、0.81 mg/g;均以铜含量最低,分别为0.71、0.67μg/g。养殖中华草龟肌肉和肝脏的18种氨基酸中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半胱氨酸含量最低;雌龟肌肉中呈味氨基酸量、必需氨基酸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指数均高于雄龟肌肉,但雌龟肝脏中上述指标均稍低于雄龟肝脏。蛋氨酸+胱氨酸为中华草龟肌肉和肝脏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中华草龟肌肉和肝脏脂肪酸中均以C18∶1的含量最高,雌龟肌肉和肝脏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明显高于雄龟肌肉和肝脏。人工养殖中华草龟的肌肉和肝脏中营养素比较齐全,肌肉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较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但肌肉中鲜味氨基酸量还需通过合理选择或搭配饲料蛋白源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饥饿与复投喂对长江鲟肝脏、肠道和肌肉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揭示其对环境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0尾体重相近(60.532±0.284 g)、健康、活力好的长江鲟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进行0、3、7和14 d饥饿再复投喂14 d,试验结束后检测长江鲟肝脏、肠道和肌肉的各项抗氧化指标,包括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羰基(P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谷胱甘肽(GSH)活性及抗超氧阴离子(ASA)和抗羟基自由基(AHR)能力。【结果】在饥饿期间,长江鲟肝脏MDA含量、GST活性、GSH-Px活性和GR活性均随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P<0.05,下同);肠道GR活性和GSH活性也随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MDA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CAT活性、GST活性和GSH-Px活性则先下降后上升;肌肉MDA含量和PC含量呈先显著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CAT活性以饥饿14 d后最高,GR活性、GSH活性及ASA能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复投喂后,长江鲟肝脏GSH-Px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GR活性的变化趋势与GSH-Px活性恰好相反;肠道PC含量随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CAT活性、GST活性、GSH-Px活性和GR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说明其肠道抗氧化能力在饥饿7 d复投喂14 d后显著上调;肌肉MDA含量、PC含量、SOD活性和AHR能力均呈显著下降趋势,CAT活性、GST活性和GR活性则以饥饿14 d复投喂14 d的最高。【结论】饥饿会抑制长江鲟体内抗氧化能力,随着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其体内通过调动不同抗氧化酶活性逐渐形成新的氧化平衡以维持正常生理状态;复投喂后由于营养物质得到补充,促使鱼体各项生理机能得到恢复,一定程度上缓解饥饿产生的氧化应激并形成新的氧化平衡。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匙吻鲟肌肉和软骨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对蛋白质的17种氨基酸和主要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匙吻鲟肌肉组织中水分含量为76.50%,粗蛋白含量为15.40%,脂肪含量为5.50%,灰分为1.01%,氨基酸含量最高为谷氨酸,含量最低的为色氨酸;软骨中钠、钾和钙含量比较高,氨基酸含量前3位的是甘氨酸、谷氨酸和亮氨酸,排在最后的是色氨酸和胱氨酸。  相似文献   

15.
通过感官、风味、水分、蛋白质、脂肪及游离氨基酸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烹制工具和烹饪方法对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炉(induction cooker,IC)、电压力锅(electric pressure cooker,EPC)、电炉(electric stove,ES) 3种烹制工具对鸡肉的感官品质和营养特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电磁炉加热鸡肉的感官品质最好,且脂肪含量较低。烤制、煮制、蒸制3种烹饪方法下鸡肉的香气、滋味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蒸制方式下鸡肉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蒸制有利于鸡肉蛋白质降解产生较多的滋味物质。  相似文献   

16.
对红鳍东方鲀的鱼肉、肝脏、鱼皮的一般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鱼肉、鱼皮、鱼肝3个部位中的营养差异较大。鱼皮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鱼肉和肝脏(P0.01),肝脏中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肉和鱼皮中的脂肪含量(P0.01),达到60.82%。鱼皮的氨基酸总量高于鱼肉和肝脏,其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占干重的55.06%。鱼肉和肝脏中的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达到42.49%、42.9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须氨基酸比值为73.89%、75.13%,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的氨基酸组成。鱼肉、鱼皮中的ω-3脂肪酸的比例较高,分别占总脂肪含量的42.18%和39.41%,肝脏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4.59%,其中DHA含量为15.49%。因此,鱼肉作为红鳍东方鲀的主要可食部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鱼皮中的鲜味氨基酸含量高可用于调味料的提取,且鱼皮中的胶原蛋白含量丰富是提取胶原蛋白的优质来源,肝脏富含DHA、EPA可以用于提取鱼油。  相似文献   

17.
野生鳖与养殖鳖肌肉营养、保健价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中华鳖(Ttronyx sinensis)肌肉中蛋白质及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并与野生鳖肌肉营养成分作对照。结果表明:养殖鳖肌肉中蛋白质及赖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明显降低,而缬氨酸、甘氨酸和丝氨酸的含量显著提高;脂肪及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显著增加,但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明显降低;胆固醇的含量显著增高,此外发现,缬氨酸为鳖肉食用营养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此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基因型蚕豆品质构成因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不同基因型蚕豆品种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蛋白质、脂肪、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有益矿物质元素等9个品质因子,以期为选育优质蚕豆新品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蛋白质含量介于27.9%~31.2%,脂肪含量介于1.2%~1.4%,单宁含量介于4700~5 280 mg/kg,铁含量介于47.45-68.15 m岁kg,钙含量介于571.30~1397.22 mg/kg,锌含量介于47.34~66.10 mg/kg,钾含量介于1.09%~1.38%,硒含量介于0.031~0.064 mg/kg.不同基因型间的不同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介于0.915%~1.062%.  相似文献   

19.
以12个不同基因型蚕豆品种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蛋白质、脂肪、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有益矿物质元素等9个品质因子,以期为选育优质蚕豆新品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蛋白质含量介于27.9%~31.2%,脂肪含量介于1.2%~1.4%,单宁含量介于4700~5 280 mg/kg,铁含量介于47.45-68.15 m岁kg,钙含量介于571.30~1397.22 mg/kg,锌含量介于47.34~66.10 mg/kg,钾含量介于1.09%~1.38%,硒含量介于0.031~0.064 mg/kg。不同基因型间的不同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介于0.915%~1.062%。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氯仿甲醇法(V氯仿∶V甲醇=2∶1)提取黄鳝肌肉、肝脏和性腺总脂,研究结果显示黄鳝肌肉、肝脏和卵巢组织脂肪周年变动范围分别为1.12%~1.61%、2.76%~4.16%和1.94%~6.57%。黄鳝肌肉脂肪含量秋冬季较高,而春夏季较低;肝脏脂肪含量在夏、秋二季高,越冬期基本没消耗;卵巢脂肪含量夏季显著高于其它季节。相同季节中,黄鳝肌肉中脂肪含量个体较大的较高,特别是在冬季更为明显;肝脏中的脂肪含量受黄鳝个体大小的影响不显著;而卵巢脂肪含量在春、夏季节,个体越大含量越高,而秋、冬季节差异不显著。肌肉组织是黄鳝脂肪的主要贮存组织,肌肉脂肪越冬期消耗大,卵巢发育期肌肉脂肪含量与卵巢脂肪含量呈负相关,肌肉贮存的脂肪有转移到卵巢的现象。肝脏不是黄鳝脂肪的主要贮存组织,脂肪含量高低主要与个体生理活动强度大小相关。春季到夏季雌黄鳝摄取的营养主要保证卵巢发育,夏季到秋季黄鳝摄取的能量部分贮存于肌肉组织中。黄鳝组织中的脂肪含量与生长、繁殖和越冬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