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普丰公社知识青年林业科研小组,是1971年成立的。几年来,在毛主席的“农业学大寨”伟大号召鼓舞下,在党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贫下中农的耐心教育和帮助下,我们立志扎根农村干革命,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出发,开展林业科学实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使山区的乌桕在湖区落了“户”,并成功地进行了枝接、芽接和扦插,还新发现了一种乌桕害虫的天敌——姬蜂,为湖区多快好省  相似文献   

2.
<正> 我省乌桕良种资源丰富,优株选择的潜力相当大。为提高乌桕良种化水平,自1979年起,我们在省乌桕科研协作组的统一组织下,以浙江省林业局1979年8月编写的《林木良种资源普查技术参考资料》中的乌桕选优标准为依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乌桕选优工作。目前初、复选阶段的工作业已完成。现根据我们在乌桕选优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具体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乌桕是我省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为了保障乌桕生产的发展,我们特对在我省乌桕林中经常出现、乌桕产区都有发现的乌桕毒蛾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化学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寄主与分布乌桕毒蛾 Euproctis bipunctapex 〈Hampson〉,寄主除乌桕外有油桐、油茶、茶  相似文献   

4.
我省推广四个乌桕高产无性系,已在生产上获得大幅度的增产,为实现乌桕良种化,提高乌桕产量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然而,我省乌桕良种资源十分丰富,优株选择的潜力还相当大。为进一步提高乌桕良种化水平,自一九七九年起,我们在省乌桕科研协作组  相似文献   

5.
乌桕情思     
哥哥从美国来信,要我们寄去一包优良乌桕种子,全家人为此欢喜得无法形容。弟弟哆嗦着厚厚的嘴唇说,要是老爹在天有灵,就一定会得到慰藉了。我们村子是“乌桕之乡”,座落在一片赭色的山坡上。村前屋后,田陌地角,岭背谷洼,都长着乌桕。到了初冬,万木凋零了,乌桕叶红似火,银珠团簇,为家乡增添了多少诗情画意。可是,在那疯狂的十年浩劫里,乌桕成了讨伐的对象。老爹是闻名全县的“乌桕王”,当然首受其害。  相似文献   

6.
乌桕嫁接苗,是繁育良种,发展乌桕生产的物质基础。以往需两年育成,化工、化时、化本、占用土地,影响乌桕生产的发展。为了探索乌桕新的育苗途径,去年我们进行了乌桕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出圃的“三当”快速育苗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采用  相似文献   

7.
乌桕是我县的重要特产。为了选育良种,繁殖推广,我们对全县乌桕品种进行了初步调查。通过对比分析,获得了一个优良高产的自然品种——凤尾乌桕。凤尾乌桕在我县目前还仅有一株,生长在黄渡公社中心大队金坪生产队。这株凤尾乌桕生长地的海拔高度为800米,坡向南坡,土壤为黑色石灰质壤土,PH值7.5,土层厚度50厘米。树高12.9米,胸径52厘米、冠幅6.4米、树龄约50年。与当地一般乌桕相比较、凤尾乌桕具有树形高大、枝叶茂密、分枝多、叶片大,果穗长、果实成熟迟(比一般乌桕迟1个  相似文献   

8.
乌桕属亚热带油料树种,在予南木本粮油产量中占据相当的比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乌柏化学成份及分子结构披露于世后,更加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乌桕产品提取物及系列制品已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机械等行业。如何发挥本区域乌桕资源优势,开发乌桕新产品的广阔市场,这是我们林业科技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试从乌桕的价值,本区资源与加工利用现状入手,探讨本区乌桕发展潜力和加工利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乌桕属大戟科乌桕属的木本油料树种,异花受粉,因此,在良种繁育上采用天然杂交的实生苗繁殖,不易获得优良子代.人工杂交,虽能获得优良杂种后代,但所费时间较长,且为现实条件所限,难于推行。在现有资源中进行系统选择,采用无性繁殖,方法简便,见效较快,易为群众所接受。为了探索乌桕扦插所需的各种因素,一九七八年,我们在黎平县乌桕林场试行乌桕扦插  相似文献   

10.
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我省乌桕品质尤为优良,据测定12个品种(类型)含油率为44.1%~56.56%。近年在桕树上乌桕金带蛾(Eupterotesapivora Yang.)连年成灾,生产受到很大损失,桕林生长不良,结籽少,质量差,桕耔出油率下降,酸价增高。为此,我们于1968~1989年在我省乌桕主产区为中心的地区,对乌桕金带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现将其在贵州的分布与危害报道  相似文献   

11.
乌桕是以生产果实种子为主要栽培目的,果实来源于花,而花,特别是雌花的分化、发育与受精结果直接关系到产量,因此,研究乌桕芽,特别是花芽的分化、发育过程和特点,可以为确定乌桕的修剪,施肥等栽培措施以提供理论依据,对提高乌桕产量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至今有关花芽分化与发育特性的研究报导甚少,我们自一九七七  相似文献   

12.
前言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我省乌桕资源,几年来,我们对本省的乌桕品种进行了主要物理常数及成分的测定,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仅就影响乌桕籽品质的部份成分变化规律作些初步探讨。实验与讨论一.不同采收期乌桕籽部份成分的变化与规  相似文献   

13.
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属大戟科乌桕属,别名木蜡树、乌桕籽、木梓、桕子柴等,为落叶乔木。乌桕是我国的原生树种,据记载,在我国已有1000年以上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乌桕的栽培十分广泛,是山区、丘陵、平原及城市园林中常见的树种。乌桕分布范围遍及全国19个省、市、区,华中地区是乌桕自然分布的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14.
乌桕在历史上,群众都习惯于田边、地角种植,不需要专门的培育管理就能获得良好的丰产效果,因而成为林业生产中一种特殊的作业方式。但是,在水稻地区单季稻改种双季稻以后,水稻田埂上的乌桕产量大幅度下降。这在乌桕生产上是一个新的问题。为了摸清它的特性,对今后新发展的幼林提供适地适树的依据,我们曾于一九六五年和一九六六年,到兰溪、平阳等乌桕产区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将调查的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乌桕(Sepium sebiferum Roxb.)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而我省又是乌桕的重点产区。为了弄清为害鸟桕的害虫种类,自1979年以来,我们通过调查、采集、饲养及查阅有关资料,初步掌握了为害乌桕的害虫种类。现将已鉴定的6目28科101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乌桕喜温暖、好水湿、喜光照、耐瘠薄耐盐碱、耐空气污染等,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树种,但是乌桕耐旱性也很强。乌桕不但广布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在云南及四川等省的干热河谷地区广为分布,并且生长发育良好。在云南海拔1800m以下的公路沿线,乌桕是成功的行道树之一,为了全面了解乌桕的生物学特性,择重研究了乌桕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乌桕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我们遵循毛主席关于“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自一九六三年开始,在省林科所的协助下,开展了乌桕优良品种和优良单株的普查、选择,并用嫁接方法进行大面积繁育。现将我场推广的三个优良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常压下乌桕皮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桕(SapiumsebiferumRoxb)是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被誉为“绿色原子弹”和“特种油料植物”。世界上不少国家把乌桕林作为21世纪重要的绿色能源,如美国80年代在其沿河地带已营造2000万hm2的乌桕林。从乌桕籽白色的表皮中取得的油脂称“皮油”,皮油不仅可以直接作为食用油,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我省乌桕优良品种较多,四旁栽植广泛,用乌桕籽生产油脂的历史悠久。但是,用传统方式生产的油脂梓油(有毒)含量较高,酸价高达43.61,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生产、加工的需求。我们…  相似文献   

19.
乌桕(Sapium Sebiferum I.Roxb)是大戟科(Euphorbiaceac)乌桕属(Sapium)的落叶乔木,别名桕子、木子、枧子等。是含油率很高的木本油料树之一。乌桕油脂是手工和轻工的重要原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乌桕油脂又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和化学工业。我省是乌桕产区之一,栽培遍及全省各地,目前有实生和嫁接的乌桕树约2190万株。在广大分布区内,乌桕林生长的好坏和产量的高低,相差十分悬殊。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乌桕品种本身的遗传因素之外,与栽培地段内的生态关系非常密切。为此,根据我省现有乌桕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乌桕的群落生态关系,对今后因地制宜发展乌桕生产,具  相似文献   

20.
一、乌桕生产概况 乌桕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已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兰溪县是我省乌桕重点产区,素有“乌桕之乡”之称。兰溪县乌桕产量在建国前无确切数字,建国后平均年产为5.8万担(3.6~8.6万担),兰溪县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