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能否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农村改革成败的关键,然而,受政策、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缓慢,即使已经进入城市多年的农村人口,也不能真正融人城市.因此,加快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劳动力培训市场,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在洛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着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整体素质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政府应通过转变职能,加强组织引导,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吉木乃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吉木乃县劳动力转移状况。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偏远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以寻找适应偏远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最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4.
一、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与保障体系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体系包括:1、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采取政策扶持措施,例如可以对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税收政策优惠,从而为农民就业创造机会;2、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3、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各种歧视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一、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与保障体系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体系包括:1、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采取政策扶持措施,例如可以对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税收政策优惠,从而为农民就业创造机会;2、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3、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各种歧视政策与措施。农村劳动力转移保障体系包括:1、对失去土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失业最低保障制度,对于完全失去土地的农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兼业性和不彻底性、就业环境亟需改善、转移速度逐渐减缓的突出问题,并在转移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究其原因: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社会保障不到位、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乡镇企业发展受阻等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对策是创新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更加灵活、更加适合于农民工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服务,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引导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静  杨林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391-4393,4396
从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揭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转移劳动力素质、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建立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对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加快小城镇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7个阶段的历程。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转移和充分就业的制约因素。从农村产业结构、城镇化发展进程、第三产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农村教育与培训制度、国外劳动力就业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充分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乌兰察布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城镇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农业科技和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城市的快速发展,宽松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空间,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一、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现状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现阶段乌兰察布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季节性的,在农忙季节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即使外出打工人员也有相当数量的人要回乡播种创收,农闲季节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2005年上半年,乌兰察布市农村输出劳动力308744人,占劳…  相似文献   

10.
以调研资料为经验数据,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型态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认为:在制度变迁过程中,不同的制度安排有不同的劳动力转移型态。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型态与农地承包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经济管理制度三组核心制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现有制度背景框架下,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途径上还主要停留在“兼业型”转移型态,在流动方式上还主要表现为通过亲朋好友带动和自身外出务工的盲目流动。但同时也看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市场制度的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型态在循序优化,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在逐步削弱,政府和民间机构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受教育程度低,且分布不均衡,面临的就业问题异常严峻。必须通过改革,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城市化水平,拆除户籍管理制度造成的城乡壁垒,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对外劳务输出等,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刘爱华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21-224,228
根据2001—2013年统计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正显著影响,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制度综合因素产生负显著影响.因此,可以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从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增加对转移成本的承受能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扩大转移就业空间;全面深化制度改革,破除劳动力转移各种障碍.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城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705-14706,14711
针对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城的主要因素,如剩余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城市对农村人的"歧视"及制度障碍等,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进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目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而且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路径依赖",与转移路径配套运用的政策制度滞后.已有路径已无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效转移,无法带领农民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陷入困境.创新转移路径势在必行.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的疏导治理出发,力图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得到突破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业剩余劳动力。本探讨了我国形成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原因以及制度、经济和人口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加入WTO的契机,大力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才能克服劳动力转移的严峻形势,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目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而且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路径依赖”,与转移路径配套运用的政策制度滞后。已有路径已无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效转移,无法带领农民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陷入困境。创新转移路径势在必行。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的疏导治理出发,力图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得到突破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经济权益款失现象严重,深层原因是存在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系列制度性因素: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劳务用工和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制度等。深化城乡改革,创新制度,消除阻碍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性因素,是有效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权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转移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利用与转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开发利用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利用与转移的诸多障碍,应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劳动力流动转移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与转移。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陕西省为例,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时,既要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转移,还要充分挖掘农村自身就业潜力,让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西安咸阳城市圈建设,全力打造杨凌示范区的规模化效应,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经济权益缺失现象严重,深层原因是存在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系列制度性因素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劳务用工和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制度等.深化城乡改革,创新制度,消除阻碍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性因素,是有效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权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转移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