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华 《植物医生》2005,18(3):4-5
1生物防治的进步促进了害虫综合治理的发展 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是在保护环境、重视自然控制作用的前提下,对有害生物的一种管理系统,它考虑到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尽可能协调的运用适当的技术和行政措施,使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并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重点是应用生态系统和害虫种群动态的相关理论以及遗传学和农林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制定一个规划,配合各种手段,调控有害生物种群数量,使之低于经济阈值.综合治理的理论是综合防治的一个飞跃,它强调了自然控制因素,根据害虫与天敌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这一自然规律,优先利用自然因素,特别是保护和利用天敌.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以作物群体为中心形成的,害虫的综合防治问题应与作物生产紧密结合。了解棉花生长和发育是设计与执行棉虫综合防治不可忽视的部分。棉红铃虫的防治措施不仅要根据蛾量,而且更重要的应考虑棉株发育时期。如果红铃虫蛾量达  相似文献   

3.
害虫综合防治是一套害虫管理系统,它运用生态学方法,根据不同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从农田生态系的整体出发,以保护作物为中心,以控制害虫为目标,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充分发挥生态系中有利因素的作用,限制不利因素的发展,有效控制害虫种群...  相似文献   

4.
本文由李加明执笔。浦城县地处福建北部,是福建省粮食主产县。常年防治水稻害虫中过多地依赖广谱性化学杀虫剂,致使农田生态系统中天敌极度贫瘠,害虫产生抗药性,并猖极发生。尤其稻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在防治时,使用化学杀虫剂,既增加成本,又破坏田间害、益虫平衡,污染环境。为了探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天敌控害作用,有效地开展害虫的综合治理,我们对稻飞虱天敌种类及发生动态做了系统调查。现报道如下。1调查方法1997年~1998年选择当地双季稻田(本施用化学杀虫剂),设置系统调查田(1997年仅调查《、7、9月份),共3个重复,…  相似文献   

5.
(一)谈谈有关害虫防治的几种策略害虫防治是人类与害虫斗争的总称,在不同的时代有着各种不同的斗争策略.害虫综合治理是目前人类与害虫斗争中的一个主要策略,虽然它已经不是一件很新鲜的事物,但其内容仍未能获得一致性的肯定,而  相似文献   

6.
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治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评述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与害虫发生的关系;探讨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影响害虫发生的生态机制,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利用生物多样性进行害虫综合治理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诱集植物在不同有害生物的防治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在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受重视,诱集植物作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一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诱集植物的防治原理,利用植食性昆虫的取食和产卵特点,诱集植物比主载作物更具吸引力,可将害虫集中引诱在一种植物上,方便集中灭治或减少害虫对主栽作物的为害;简述了诱集植物在防治四种(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植物线虫)有害生物的应用现状,并对诱集植物的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应用基础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2月11日—15日在南京农大,由中国昆虫学会农业害虫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联合召开。近百名代表在大会与分组讨论中作了专题报告,基本反映了“七五”期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应用基础研究的成就。 组建综防体系的理论基础,已由“六五”不同病虫防治措施的简单结合,提高到从生产的全局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在若  相似文献   

9.
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田节肢动物群落生态学是"以作物为中心的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本文从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种间相互作用与协同进化、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群落交错区边缘效应、棉田间作套种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等方面,回顾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趋势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污染,降低防治费用,在植保上对害虫的防治提倡综合治理,这是一种允许有一定的害虫残留的防治策略。为更确切地了解这一定害虫残留下的防治效果,本文试采用Robert 1983年在防治苜蓿象虫幼虫时提出的“昆虫寿命”这一概念,对晚稻飞虱的综合防治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现将试验过程及分析结果整理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毛虫是广西松树的主要害虫。本文通过总结三十多年来的防治实践,结合当前区情,提出我区防治松毛虫中开展综合治理的必然性、理论基础及其途径。 从目前防治松毛虫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看到,我区自从1971年推广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工作以来,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有些地方盲目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使松毛虫产生了抗药性,引起了虫口回升和林内次要害虫猖獗等“农药恶性循环”,虫害始终未能解决。 第二部分提出综合防治理论和指导思想,确定它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的防治策略,采  相似文献   

12.
作物抗虫性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作物抗虫性概念、利用历史、应用形式等的论述,表明作物抗虫性作为一种可继续挖掘的害虫治理方式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及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浅析了林业害虫防治生态调控的理论发展过程,分析了综合使用生物防治、造林技术、抗性品种选育和害虫与天敌动态监测等进行调控林木-害虫-天敌相互关系的措施;最后阐述了害虫防治的目的是将害虫种群控制在经济阀值水平之下,而不是全部消灭.目前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实施生态调控,但已在逐步转变,今后有必要加大这方...  相似文献   

14.
对蔬菜害虫防治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致和 《植物保护》1981,7(1):41-44
防治蔬菜害虫,有几个基本因素必须考虑: 一、蔬菜大多是一年多茬,换茬勤,和换茬多样化,属不稳定的生态系统。这对掌握害虫数量动态规律有很大困难。 二、在不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占优势的害虫是以在生态学上称为r-对策的种类为主。对于这些害虫很难用常规的(如对果、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对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多年来,我国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提高三大效益方面成效显著,也对我国害虫治理的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害虫综合治理的对策提出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参考。我们认为,害虫治理要有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先进的对策。过去我国害虫防治工作,在“有虫必有害”的思想影响下,对治虫的技术措施考虑得较多,例如农药种类和药效,防治时间和次数等,为及早消灭害虫。致使防治指标过严,用药过多,因而出现了一系列生态  相似文献   

16.
在南亚和东南亚,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仍处在其形成阶段,水稻抗虫品种和化学农药已成了主要的防治手段,而几乎忽视了当地天敌的价值。将来的工作应集中在:(1)鉴定害虫与天敌种类;(2)评价害虫的为害,并测定防治阈值;(3)制订取样或监测方法;(4)选取适当的防治对策;(5)综合治理.农民的培训是成功执行综合治理的关键,但向政策制定者讲授其原则也是十分紧要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邱式邦院士在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对中国玉米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的研究和防治中的重要工作,以此开启了中国亚洲玉米螟研究和防控的先河,对保障当时我国玉米的稳产、保产及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亚洲玉米螟的综合治理策略及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品种抗虫性是害虫综合治理中重要的技术措施。筛选抗性材料和评价其抗性机制是作物育种和害虫综合治理的关键所在。本文综述了水稻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及其机制,并介绍了抗稻飞虱的基因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可为水稻抗稻飞虱品种的选育和利用以及稻飞虱的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自从马铃薯甲虫成为马铃薯的重要害虫以来,它对马铃薯的栽培及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铃薯甲虫的人为传播也是引起当初欧洲各国相继开始植物检疫工作的原因之一。这种昆虫首次导致了杀虫药剂在一种农作物上的大规模应用。这一成功也很快促使杀虫剂广泛地应用于其它作物上,并将几代从事害虫防治的工作者引入了仅仪依靠农药来防治害虫的歧途。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农作物害虫天敌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省从1979年开始了全省主要作物主要害虫天敌资源调查工作。通过一年多的调查,对我省丰富的天敌资源有了初步了解,并对粮、棉等主要作物主要害虫的主要天敌的发生消长规律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从中发现一些有希望的优势种群,为保护利用天敌、充实综合防治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