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江流域不同江段鲮生长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珠江流域不同江段鲮(Cirrhina molitorella)生长特征的差异性分析,发现西江和东江的鲮比北江的形态参数变异大;各江段鲮生长出现小型化,说明珠江鲮已经捕捞过度,应严格控制捕捞规格,年龄不得低于3^+,体长不得低于25cm,根据体重与体长的相关曲线发现,同体长的鲮东江的体重大于北江和西江;1~4龄鲮的生长指标和增长率东江和西江的高于北江,这种生长的差异性与作者对其遗传多样性水平丰  相似文献   

2.
草鱼一龄前不同月龄主要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分析草鱼一龄前不同月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对草鱼2月龄,4月龄,6月龄,12月龄的主要形态性状进行连续测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计算各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草鱼各月龄形态性状均与体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通径分析结果显示2月龄体高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体宽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4月龄体长对体重直接影响最大,体宽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6月龄体高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体宽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12月龄体长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体宽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决定程度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表明体长、体高和体宽均可引入回归方程,各月龄建立以体重为因变量,体长、体高和体宽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研究表明草鱼不同生长阶段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有所不同,2月龄和6月龄对体重影响最大的性状为体高,4月龄和12月龄对体重影响最大的性状为体长,4月龄和12月龄的调整决定系数R2大于0.85,表明4月龄和12月龄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是体长,为草鱼不同生长阶段选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旨在明确宽口裂腹鱼体长-体质量关系和肥满度,为宽口裂腹鱼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支持。根据2017年9月份塔里木河流域拖网调查资料,收集宽口裂腹鱼形态数据,运用3种不同方法统计分析体长-体质量关系参数,并进一步拟合方程、计算肥满度,分析其影响因子。结果显示,预报性回归法拟合的方程更适合描述宽口裂腹鱼生长特征,体长-体质量关系式为W=1.504×10~(-5)L~(2.952)(r~2=0.921),雌、雄群体均为异速增长,且两群体体长-体质量关系参数b无显著性差异,lga与b呈线性关系;运用Fulton状态指数K表示宽口裂腹鱼肥满度,雌性肥满度高于雄性,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将光倒刺鲃和草鱼放于山泉流水池塘进行混养试验,并定期测量体长和体重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光倒刺鲃和草鱼生长状态良好,2种鱼的体长和体重等生长指标变化均呈现上涨趋势,且均较试验初始阶段显著增加(P<0.05)。可见,该生态混养技术可行性较高,可为当地发展养殖名贵淡水鱼提供科学数据,助推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5.
河川沙塘鳢的形态指标体系及雌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主要形态指标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对335尾河川沙塘鳢7项计量性状(包括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和头长)及7项标准化性状(包括丰满度、体长/头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厚、体长/尾柄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进行主成分分析、R-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了雌雄判别方程式。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的主要形态指标可分为整体框架结构指标、肥瘦程度指标、躯干及尾部指标和头部指标4个方面。散布图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在体厚形态上存在差异,同判别分析结果一致。通过逐步判别法从335尾河川沙塘鳢的体长、体质量连同7项标准化性状中筛选出体长、体质量、体长/体厚、体长/头长4个性状,建立性别判别方程,并将收集样品数据代入方程重新鉴定,其准确率为71.0%。经t检验显示,雌雄个体在体长、体质量和体长/体厚的差异极显著,在体长/头长的差异显著,雄性相较于雌性体型较宽、较丰满。上述差异性状及雌雄判别方程式可为河川沙塘鳢性别的鉴定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野生巨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巨魾栖息的江河实地调查了解,共测量321尾巨魾外部形态,解剖其中61尾的内脏结构,对其中213尾野生活体进行人工驯养研究。结果如下:巨魾为底栖肉食性淡水鱼类;其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和消化系统有较好的适应性;肠长与体长比值为1.19,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M=0.011L3.0848;其成熟年龄大约为5龄,产漂浮性卵,有良好的繁殖特性。  相似文献   

7.
对瓯江野生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1龄幼鱼与2龄成鱼21个形态特征参数测量分析后发现:不考虑体长的影响,相比1龄幼鱼,2龄成鱼的头宽、胸鳍长及尾鳍长这3个参数存在较大的变异(P<0.05).分别分析1龄幼鱼与2龄成鱼形态特征参数与体长的相关关系,发现1龄幼鱼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有12个,而2龄成鱼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只有8个(P<0.01);进而控制体长的影响,分别分析这12个参数之间的偏相关关系,可以发现,相比2龄鱼,1龄鱼的各参数间存在更多的偏相关性.综合参数间的相关性,可以发现无论对于1龄幼鱼还是2龄成鱼,头长、头高、眼间距、尾柄长、体重、背鳍长这6个参数不仅与体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且与其它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变异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唇(鱼骨)1龄鱼和2龄鱼形态特征参数及其相关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瓯江野生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1龄幼鱼与2龄成鱼21个形态特征参数测量分析后发现:不考虑体长的影响,相比1龄幼鱼,2龄成鱼的头宽、胸鳍长及尾鳍长这3个参数存在较大的变异(P<0.05).分别分析1龄幼鱼与2龄成鱼形态特征参数与体长的相关关系,发现1龄幼鱼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有12个,而2龄成鱼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只有8个(P<0.01);进而控制体长的影响,分别分析这12个参数之间的偏相关关系,可以发现,相比2龄鱼,1龄鱼的各参数间存在更多的偏相关性.综合参数间的相关性,可以发现无论对于1龄幼鱼还是2龄成鱼,头长、头高、眼间距、尾柄长、体重、背鳍长这6个参数不仅与体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且与其它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变异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对野生?条的可量性状和体重进行测量,以了解锦江河干流?条形态特征及体重与可量性状的关系.结果显示:?条的体重和体长表达式为:Y=0.382X2.513(R2=0.942,n=50);全长、体长、体高等可量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均高于0.9,正相关性较高;全长相关性最好为0.967,吻长、眼径与体重相关性并不大.  相似文献   

10.
科研快讯     
黄鳝性别与体长及体重的关系对洞庭湖周边水域不同季节1183尾野生黄鳝进行体重、体长测量及性腺观察鉴定。统计分析结果:雌性平均体长为(28.4±5.9)厘米,间性平均体长为(35.6±6.3)厘米,  相似文献   

11.
测量分析了锦江河野生黄颡鱼的外部形态和框架特征,为黄颡鱼形态种质标准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锦江河黄颡鱼的背鳍为Ⅰ-6~9;臀鳍为19~22;腹鳍为6~8;胸鳍为Ⅰ-6~8,平均全长是体长的1.19倍,体长分别是体高、头长、尾柄长和肠长的4.21、3.86、7.22、1.57倍,头长分别是吻长、眼径和眼间距的2.19、6.23、2.34倍,体高是体宽的1.09倍,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36倍,肥满度系数K=1.82±0.29,其体长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表示,体长与肠长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阿拉斯加狭鳕Gadus chalcogrammus耳石与鱼体生长的关系,对采自西白令海水域53尾阿拉斯加狭鳕样本的矢耳石外部形态进行了观察与测量。结果表明:阿拉斯加狭鳕矢耳石外形较大,呈近椭圆形,基叶和翼叶明显,主间沟不明显;体长为35~43 cm的个体耳石长和耳石宽分别为12.93~17.05 mm和5.70~7.78 mm;左、右矢耳石形态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个体体长的增加,耳石绝对尺寸增加,但相对尺寸减小,耳石的形态结构比例基本不变;通过对耳石外部形态9个指标主成分分析,可以用耳石面积、背长和耳石长来描述阿拉斯加狭鳕耳石的主要外部形态特征,耳石主要形态指标与体长、湿体质量的关系显示,耳石长、耳石宽、背长、基叶长、翼叶长、耳石面积和耳石周长与鱼体体长呈指数关系;而背宽与鱼体体长呈幂函数关系;耳石长、背宽、背长、基叶长、耳石面积和耳石周长与鱼体湿质量呈幂函数关系,耳石宽、翼叶长与鱼体湿质量呈指数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阿拉斯加狭鳕年龄鉴定和种群鉴别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群体的生长性能,在广东佛山对来自长江水系的监利、石首、宁乡草鱼群体和来自珠江水系的清远、佛山、肇庆草鱼群体的繁殖后代进行生长对比试验,从每个群体随机选择300尾样品,注射电子芯片标记后同塘养殖,并分别在4、8、12月龄时测量样品的体质量和体长性状。结果表明:4月龄时,6个群体间体质量和体长差异均不显著(P0.05),8月龄时,群体间体质量和体长差异逐渐增加;12月龄时,佛山群体平均体质量最大(671.59 g),比其他群体平均体质量大1.25%~16.79%,清远群体平均体质量最小(82.92 g),监利群体平均体长最长(31.11cm),比其他群体长4%~16%,清远群体平均体长最短(26.92 cm),显著短于其他群体(P0.05);12月龄时,珠江水系3个群体草鱼肥满度为2.55~3.30,长江水系草鱼肥满度为2.07~2.52,珠江水系草鱼群体的肥满度明显高于长江水系。本研究结果可为快速生长草鱼新品种基础种群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湖青虾形态参数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量并分析了427尾长湖青虾的全长,体长,头胸甲及额剑长,体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这些形态参数间的相关性较好,可用方程式表示:还研究了腹宽/体长、甲宽/体长、全长/体长三者与体长的关系,得出体长3 ̄4cm左右是长湖青虾体型趋于稳定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研究杂交草鱼一龄阶段的生长和体型特点。[方法]建立长江自交YR(长江群体♀×长江群体♂)、珠江自交ZR(珠江群体♀×珠江群体♂)、杂交F1(长江群体♀×珠江群体♂)3个组合,并对其生长和形态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体重、体长及绝对增重率均为F1〉ZR〉YR;体重、体长,在50日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170日龄组合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绝对增重率,F1分别比ZR、YR高20.00%、50.00%,F1与ZR差异不显著(P〉0.05),与YR差异显著(P〈0.05);F1在体重上表现明显的超亲杂种优势(20.09%)。3个组合间,体长/全长差异不显著(P〉0.05),头长/全长、体高/体长及体宽/体长差异显著(P〈0.05),F1表现头短、体高、体宽等特点。[结论]F1在生长性能和体型特征上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3种不同来源中华乌塘鳢群体是否存在形态差异,为辨别中华乌塘鳢产品来源提供快速便捷的形态学判别方法,也为创建中华乌塘鳢红树林生态养殖品牌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测量中华乌塘鳢野生群体、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和池塘养殖群体的6个可量性状和20个外形框架结构数据,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多元分析.[结果]除头长/体长外,其他各项可量性状比值在各中华乌塘鳢群体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第一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有L9(第二背鳍起点至其末端的距离)、L13(第二背鳍末端至臀鳍起点的距离)、L14(第二背鳍末端至尾鳍背侧起点的距离)、L17(第二背鳍末端至尾鳍腹侧起点的距离)、尾柄长/体长和尾柄高/尾柄长等尾端特征值,对第二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有体高/体长、L2(第一背鳍起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L5(第二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L6(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L7(第一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和L8(第二背鳍起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等躯干特征值,对第三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有L11(臀鳍起点至其末端的距离)、L12(第二背鳍起点至臀鳍末端的距离)、L16(臀鳍末端至尾鳍腹侧起点的距离)和L18(臀鳍末端至尾鳍背侧起点的距离)等体后端特征值.野生、生态养殖和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群体可通过判别函数进行有效区分,其综合判别正确率为93.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与生态养殖群体先聚为一支,再与池塘养殖群体相聚,即中华乌塘鳢生态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形态较相近.[结论]中华乌塘鳢野生群体、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和池塘养殖群体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形态学多元分析可有效辨别.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的形态与野生群体更相近,食物保障和食物组成、环境理化条件等可能是引起中华乌塘鳢各群体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由池塘、长江口和安庆江段三个不同水体采集河鱼屯雌性亲本,通过测量体长和解剖称重, 计算河鱼屯丰满度、性腺指数和肝脏指数, 分析了河鱼屯雌性亲本在繁殖季节体长体重的关系和卵巢肝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池塘人工养殖的河鱼屯丰满度最大; 性腺指数与肝脏指数呈负相关;养殖河鱼屯卵巢成熟度明显高于长江口水域的野生亲本,但又低于安庆江段的野生亲本, 建议亲鱼采集点应选在安庆以上江段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广东地区大刺鳅遗传多样性特征,采集广东地区6个水系(西江、北江、东江、鉴江、漠阳江、韩江)193尾大刺鳅样本,测定其线粒体Cytb序列,并利用MEGA 6.0软件碱基组特点和遗传距离、DNAsp 5.0软件分析各群体的多样性水平和Network 5软件绘制单倍型网络关系图。结果表明:大刺鳅Cytb序列长度1 138 bp,在193尾大刺鳅的Cytb序列中,A、C、T、G占比分别为25.9%、32.7%、27.7%和13.6%,遗传距离为0.000 2~0.013 1,遗传分化指数为0.035~0.866。6个大刺鳅群体共存在38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定义了20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782,核苷酸多样性约为0.007 2。基于线粒体Cytb序列构建的NJ树显示,广东地区的大刺鳅种群分为Ⅰ和Ⅱ两支。其中,支系Ⅰ包含了西江、北江、鉴江和漠阳江群体的部分样本以及东江和韩江群体的全部样本;支系Ⅱ包含了西江、北江、鉴江和漠阳江群体的部分样本。单倍型网络分析显示,西江水系的群体与东江、韩江以及漠阳江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北江群体与东江、西江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大。AMOVA分析表明,77.09%...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大泷六线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6月龄和18月龄大泷六线鱼各150尾,测量了体质量和8个形态性状,包括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头长、躯干长、尾柄长、尾柄高,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这8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6月龄和18月龄大泷六线鱼的所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 01),不同月龄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存在差异。采用逐步引入-剔除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6月龄和18月龄大泷六线鱼分别筛选出体长、头长、体高、体宽,全长、体高、尾柄高、体宽各4个形态性状,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13. 54+1. 905X_2+1. 222 X_3+1. 211X_4+1. 499X_5,Y=-173. 415+8. 85X_1+11. 18X_3+9. 65X_4+20. 749X_8。通径分析结果显示,6月龄和18月龄大泷六线鱼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为体长(0. 706)和全长(0. 538),其次分别为头长(0. 150)和体高(0. 188),说明体长和头长、全长和体高分别对6月龄和18月龄大泷六线鱼体质量具有决定作用。除了上述的形态性状外,还应结合体宽来进行选育。研究结果可为大泷六线鱼的形态性状在良种选育中的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口黑鲈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dies早期生长的发育规律,选用8个全同胞家系的大口黑鲈,每月从每个家系中随机选取30~40尾,对其体重和体长进行测量。运用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3种非线性模型对大口黑鲈体重和体长的生长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分析,同时利用幂函数方法对大口黑鲈体重与体长的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非线性模型均能较好的模拟大口黑鲈体重和体长的生长,而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更佳;进一步分析体重和体长的最佳拟合参数,发现体重和体长的拐点月龄分别为5.77月龄和4.95月龄,拐点处体重和拐点处体长分别为146.35 g、13.75 cm;幂函数方程能很好地拟合大口黑鲈体重和体长之间的关系,其方程为W=0.076L2.650(R2=0.998)。研究结果可为大口黑鲈养殖中的饲养管理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