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以长沙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化水平衡量着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发展程度;而在城镇化过程中,必然占用大量的耕地.正确处理好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对于合理利用土地和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提出了城镇化概念的基础上,以长沙县耕地利用为例,从人口增长与人均耕地的矛盾、城镇化对耕地资源结构的影响、土地管理与土地资源开发,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定合理的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建立耕地保护机制,从严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预警监测系统、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等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最小方差法研究江苏省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全省可以分成七大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区,即耕地未利用地均衡主导类型区、耕地主导建设用地为辅类型区、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均衡主导类型区、耕地主导建设用地其它农用地为辅类型区、耕地主导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为辅类型区、耕地建设用地主导均衡类型区和耕地主导均衡类型区等.这不仅揭示了江苏省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异规律,也为全省土地资源利用战略的制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统筹社会经济生态之间以及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均土地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激增情况出现,耕地资源严重匮乏,在此背景下耕地保护显得极为重要。伴随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大,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我国耕地资源缩减加速,所以,加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当前的土地资源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的需求持续上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因此,在严峻的土地资源压力下,切实保护耕地,应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来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大力发展节地经济将是我国现在和未来必须要走的土地利用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郭树臣 《吉林农业》2012,(12):27-28
吉林省土地资源规模特点表现为"三多一少":农用地多、耕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多、建设用地少,土地类型较为丰富。吉林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中部地区人地矛盾突出、建设用地统筹不够、部分地区土地生态功能降低等问题,对此,应该采取严格耕地保护,优化农地利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节约用地水平,依托区域资源优势,统筹优化利用土地等措施,以实现吉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我国西部最为典型的山区省份之一,其山地多、平坝少的地理特征,决定了"保耕地"与"保建设"的矛盾非常突出。2011年上半年,云南省创造性地确立了"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发展战略(简称"城镇上山"战略),旨在有效地保护坝区有限的优质耕地资源,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并为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提供新的建设空间,实现保护耕地与保障城镇化发展的双赢,保障边疆农村社会的稳定。云南省实施这一战略有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坡度在8°~25°间的缓坡土地开发潜力巨大,全省坡度8°~25°的缓坡土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1%,约相当于2009年末全省城镇用地规模的140倍;大多数县(市、区)坝区周边或主要城镇周边分布着不同规模的低丘缓坡地,具有丰富的山区后备建设用地资源,利于因地制宜地推进"城镇上山"战略。  相似文献   

7.
正1、土地整治与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与水土保持是研究土地整治,滩涂开发,中低产田改良工程,湿地资源保护,恢复与实地利用,水土保持。土地整治系指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土地整治是盘存量土地、强化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将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大战略。土地整治作为一种国土资源系统近年来提出的新名词,更多的是一种概括性的概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我国西部最为典型的山区省份之一,其山地多、平坝少的地理特征,决定了“保耕地”与“保建设”的矛盾非常突出。2011年上半年,云南省创造性地确立了“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发展战略(简称“城镇上山”战略),旨在有效地保护坝区有限的优质耕地资源,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并为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提供新的建设空间,实现保护耕地与保障城镇化发展的双赢,保障边疆农村社会的稳定。云南省实施这一战略有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坡度在8°~25°间的缓坡土地开发潜力巨大,全省坡度8°~25°的缓坡土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1%,约相当于2009年末全省城镇用地规模的140倍;大多数县(市、区)坝区周边或主要城镇周边分布着不同规模的低丘缓坡地,具有丰富的山区后备建设用地资源,利于因地制宜地推进"城镇上山"战略。  相似文献   

9.
李红 《吉林农业》2011,(2):34-35
土地置换,是保护耕地,促进集约、节约用地的有效手段,是解决当前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结构布局不合理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文章主要是针对该县的土地置换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强调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要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将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