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晓新 《福建热作科技》2006,31(4):I0010-I0011
近日,记者在位于北京延庆县的百合资源圃看到,一株由国外引进品种“白天使”与我国原生野百合品种“渥丹”,经过人工杂交选育出的百合新品种首次绽放花蕾,这标志着我国利用野百合资源选育新品种又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我场1976年至1980年连续进行了黄麻品种比较试验,初步鉴定出比省内当家品种粤圆五号增产百分之九的黄麻新品种“42”。现将有关选育情况分述如下。一、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3.
一、“盐75—21”的选育经过:“盐75—21”大麦是一九七五年用早熟三号作母本,丹麦795Siri Pojberg 作父本,经过人工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原系谱编号:7521—0—2—5—14,七九年性状基本稳定,该组合株系的共同特点是综合性状好,穗型疏密适中,粒型较大,千粒重40  相似文献   

4.
品种来源和产量表现 “480”油菜是浙江省农科院用“甘油3号”同“特早13号”杂交,经过一次高山夏繁选育而成的甘兰型早中熟品种,原系号是“73480”。经浙江省多年多点试种和大面积生产示  相似文献   

5.
大豆新品种“滇丰1号”的选育魏云南省种子公司良繁科王玉兰,王铁军,保丽萍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一、滇丰1号的选育经过滇丰1号系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于1982年以群选1号为母本,清华大豆为父本杂交,经过6年七代系谱法选择选育成的。1987年各性状基本稳定。1...  相似文献   

6.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素有“大叶茶的故乡”和“茶树品种宝库”的美称。五十年代初期,省茶科所即着手调查收集茶树地方品种,并开展无性系良种选育研究工作,经过育种工作者四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先后选育出一批无性系茶树良种。近年来,在省农牧厅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进下,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7.
优质水稻新品种冠青94的选育郑九如,林文彬,叶新福,章杏(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福州350019)一、选育经过优质水稻新品种一“冠青94”是以晚玻早1号和47-104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晚釉新品种。全生育期130~135天,稻米品质各项指标达到农业部颁...  相似文献   

8.
1987年九江县科协下达给我会一项科研项目—“早熟油菜新品种选育”,为了落实该项目,全体会员经过几年来的刻苦钻研和勤奋努力,终于从“中油821”中选育出较理想的新品种九油”特早1号”,该品种早熟性好,比一般油菜早收割15天,从而缓解了棉油争季节的矛盾,为发展“三高”农业起了积极作、用该项目获1992年九江市农村专业技术优秀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介绍了草菇“农大2号”和“农大3号”2个草菇新品种的选育经过、菌株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常熟市农科所自1984年参加苏州市科委组织的水稻育种协作攻关及江苏省“八五”、“九五”农业重大攻关项目———太湖稻区早 (中 )熟晚粳新品种选育 ,以及江苏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选育”以来 ,围绕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育种目标 ,经过18年努力 ,先后育成了“太湖粳1号”、“太湖粳2号”、“常熟黑米”、“常农粳1号”、“常农粳2号”5个水稻新品种。同时还获得了一批很有希望的苗头品系。2001年有8个品系参加全国、省、市区试、品比和联鉴 ,还有172份材料正在鉴定选拔之中 ,选育各代材…  相似文献   

11.
抗线虫4号大豆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介绍了“抗线虫4号”大豆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八五”国家攻关课题“花生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于1991年12月16~18日在青岛召开了第一次协作攻关会议。该课题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主持,下设两个专题,第一个专题“高产、优质、抗病花生新品种选育”,第二个专题“花生亲本材料创新和育种新技术应用研究”。会议本着团结合作的精神,经过认真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我所广大干部、工人和科技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批判和排除了刘少奇、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积极地开展花生品种选育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选育了一批花生新品种,“粤油551”就是其  相似文献   

14.
高产大豆新品种东豆29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选育经过 东豆29号(原代号k交9810-10-8-1)大豆新品种是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科研人员1998年以“开交7310A-1-4”为母本,以“开交7305-9-1-16”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后多年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5.
一、选育经过: “宁早517”于1982年早季用“意珍”与“红410”杂交的高代材料再与“IR50”杂交(图一),经过5代选育,1984年秋季插,全生育期124天,亩产499.17公斤,居第一名,比“78130”增产5.2%,比“77-175”增产7.92%。比“7944”增产22.44%。 1986年继续品比,仍比“78130”增产定型。随后在省水稻育种协作攻关组与宁德地区科委的支持下,进行品比、区试、示范,面积逐年扩大。 1985年早季所内品种比较试验,单本4.77%。 1986年漳平县种子公司引种,进行县区试,3月2-14日播种,7月10-20日成熟,平均全生育期130.3天,亩产486.91公斤,比对照种“79106”增产9.24%,居第一名。  相似文献   

16.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开育13号大豆新品种(原系号为开92107-2),是辽宁省开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豆室于1992年以“新3511”为母本,以“K10-93”为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后,经多年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7.
对“平豆1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黄沙豆”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提出了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了“临豆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可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特早芽品种“元宵茶”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元宵茶”是从霞浦县崇德乡后溪岭自然村特早芽“春分茶”群体单株选育出来的无性系新品种。在省农业厅经作处茶叶科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霞浦县茶科所建立品比试验区与母本国,采取边选育、边繁育、边区试的办法,把特早芽品种“元宵茶”引到清流县、福安市、拓荣县与省茶科所区试。对“元宵茶”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性、抗逆性、幼龄期生长情况、产量、品质、萌芽特性进行考察,通过不同地区试种实践,为推广提供依据。现将各地引种情况报告如下。二、引种经过与方法霞浦县茶叶局为选育、开发特早芽品种“元宵茶”。于1993年在霞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