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治,实现土地空间布局优化,本研究以山西省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从全域土地整治视角,运用MCR模型和GIS软件结合的方法分析村域土地资源利用功能适宜性,依此划定土地整治分区,结合村庄规划定位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发展策略。结果表明:MCR差值≤0表示生态适宜性较强,差值>0表示建设适宜性强,按照MCR差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土地利用适宜性方向;在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约束下,将研究区划分为小杂粮生产示范区、林草生态保护区、工业生产开发区、宜居核心整治区4类整治区,面积分别为232.02、529.14、5.85、5.88 hm2。整治分区后的土地资源分布格局呈现圈层夹散点的布局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生态适宜性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强,与当地生态环境本底相吻合。研究表明,应用MCR模型实施土地整治分区,符合集聚提升型村庄发展要求,实现了耕地集中连片、居住用地集约高效、生态环境充分保护、产业发展有保障的目标,为村庄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分区土地整治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土地利用功能的土地利用分区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内涵的土地利用分区方案,以综合区分区域的功能特点。在回顾以往土地利用区划的特点及问题的基础上,首先界定土地利用功能概念,即在区域土地资源背景调查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功能评价,分析其现状、趋势及分异规律,进而根据区域发展的要求,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分区;然后提出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方案,即采用“3S”技术和列联表互斥矩阵分类方法,依据土地利用功能内涵及分区原则,在土地资源利用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与土地生态环境3个方面进行区域的划分。最后,以吉林省为例,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结果表明,该方案实践性较强,有利于根据区域三大功能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供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区划理论研究进行参考。同时,鉴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实践中是否将二者分开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协调重庆市南岸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应用文献资料法,对南岸区土地资源利用数量特征、空间布局、利用特点进行分析,综合分析评价了南岸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出南岸区都市生态休闲农业模式、环境友好型城镇土地利用模式、工业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模式。提出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以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海岸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为例,分析海岸带自然地理背景、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土地利用现状的区域差异,科学评判海岸带不同区域的功能分异,基于GIS平台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开发密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等指标体系,综合划定海岸带土地利用空间功能分区。结果表明: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划分为优化利用区、重点开发区、资源储备区、资源保护区和生态保育区5类。同时提出不同功能区土地利用与规划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依据,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辅助。该研究以土地利用规划为背景,以银川市七子连湖湿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和生态价值量现状等资料,建立了生态价值优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并综合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学科技术对研究区域内各评价单元分别进行了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的评价应用,得到了七子连湖湿地区域的土地适宜开发程度分级量化成果,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优先开发区,为后续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和空间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安阳市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关联关系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将安阳市划分为了6个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生态开发建议性措施,协调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为规划环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生态适宜性依据。  相似文献   

7.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161-167
土地整治对于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生态绩效进行评价是评判工程生态适宜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济南市商河县土地整治的典型项目为例,根据研究区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特点,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生态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商河县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综合生态绩效平均值为0.2964,绩效水平处于一般等级。其中,农田景观绩效平均值为0.4044,绩效等级为良好,农业生产环境绩效和生态功能绩效均为一般等级,绩效平均值分别为0.3101和0.3757,说明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在提高土地利用条件,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的同时也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改善作用不明显,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任茜  樊宏  贾国君  王俊  曹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149-2152
利用GIS技术,以四川省内江市为例,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并依据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坡度和坡向,结合海拔高度、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农用等、利用等等生态因子对区域进行生态适宜性与敏感性分析评价。参照区域适宜性和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综合人口、生产力布局的特征,借鉴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方法,将内江市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4个主体功能区,并针对各功能区的特点指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及优化调控措施,为低山丘陵区进行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调控提供依据,也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房山区是北京市重要的资源型辖区,又肩负北京西南"生态屏障""世界地质公园"等诸多重要角色。基于北京市房山区的生态环境特征,运用景观生态分类理论,结合房山区"世界地质公园"的定位,采用生态功能评价的方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Arc GIS)、遥感图像处理平台(ENVI)、碎片统计软件(Fragstats)等技术手段,以房山区多个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对房山区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叠加分析,完成房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分区。结果表明,房山区处于生态转型进程中,土地生物生产功能分区面积1 087.66 km~2,环境服务功能分区面积451.10 km~2,文化支持功能分区面积480.24 km~2。房山区生态功能区域的划分可用于指导房山区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和合理的产业布局,为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维护房山区"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及北京西南区"生态屏障"提供重要指导,对于房山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吉林西部宜农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期为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及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模糊数学方法,依据系统性、主导性、有效性、可行性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耐性定律,按照农作物生态幅要求确定合理评价标准;原始数据基于GIS技术处理,应用EXCEL中VBA程序完成评价计算。[结果]吉林西部宜农Ⅰ等地5512km2、Ⅱ等地25985km2、Ⅲ等地7907km2,不宜农地6312km2。根据评价结果,土地利用调整的重点区域是镇赉县、大安县、乾安县、通榆县、长岭县西部,改善灌排条件、治理土地盐碱化、退耕还林还草是土地利用调整方向。[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吉林西部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