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天津农业科学》2015,(6):78-83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效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但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定量评估其影响水平,以苏州市吴中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生态承载力、土地利用变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生态因子指数等4个指标对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1)苏州市吴中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73 4~0.104 4 hm2,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生态赤字。在2005—2012年间,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分别下降62%,48%和46%,但从生态足迹和承载力来看,生态赤字现象仍较为严重。(2)2000—2013年间,苏州市吴中区植被NPP平均值以C计减少了0.12 g·m-2,固碳总量减少了0.8×109 g·a-1,表明吴中地区各类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和生产能力呈现下降趋势。(3)2000—2013年间,苏州市吴中区共有406.41 km2土地覆被发生转化。其中,共有139.53 km2土地转化成人工表面,主要来源于农田、植被和水田,转化面积分别为76.16,30.01和24.25km2。(4)虽然吴中区自然生态绿化面积在增加,但植被厚度、生物多样性、生态能力和碳汇量在减少,其生态环境质量呈变差趋势。因此,最终结果是吴中区因受到经济开发和城市化的影响较大及生态保护措施不利,近10年来其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其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仍很尖锐。  相似文献   

2.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赤字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苏州市吴中区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分析了生态赤字的成因,并结合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指数对可持续发展力进行定量评估,最终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结果表明,2005—2012年间,吴中区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赤字大小为1.113 2~2.087 5 hm2·人-1,耕地和能源用地赤字比例较大,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逐渐降低,生态赤字状况有所缓解;万元GDP生态足迹为0.493 84~0.093 54 hm2·人-1,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为1.048 2~1.223 7,缓慢增加,基于生态足迹的经济发展能力指数为2.474 7~1.499 0,大幅下降。可见,苏州市吴中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足迹的分配不均,但其资源利用率较高,综合可持续发展力较强。因此,提出了一种加快工业转型、控制人口数量、加强耕地保护、减少污染排放、重视生态建设、增加产业类型、平衡足迹分配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生态足迹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EFAA)计算了陕西省2000~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采用GM(1.1)模型对陕西省2005~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2000~2004年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5年间增加了0.393 2 hm2,年均增长5.14%;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5年间下降了0.057 5 hm2,年均减少1.22%,人均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0.554 7 hm2增加到2004年的1.042 7 hm2,预计2005~200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逐年增加,生态承载力减少,说明人口、资源、环境在省域尺度上处于不协调状态。最后提出了增加科技投入、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等平衡该地区生态需求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山东省1999~2004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6年来,山东省的总生态足迹显现较快的上升趋势,每年平均增长3.1%,总生态承载力也是逐年上升,但总生态赤字越来越大;从生态足迹的供需结构看,山东省的生态足迹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从长远发展看,山东省应该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控制人口数量,并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同时,要加强替代资源开发研究,以实现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以泉州市洛江区统计年鉴为主要数据来源,对该区2000-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时间序列的测度分析.结果显示:6年间该区人均生态足迹从 1.2833 hm2上升至1.551 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 0.310 0hm2下降为 0.2929 hm2;生态赤字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 0.931 0hm2上升到 1.218 6 hm2;说明洛江区自成立以来,生产、生活强度大幅度增加,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维持现状将难以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据此提出泉州市洛江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过提高科技与农林结合水平,大力提倡节约型生活及消费方式,以减少生态赤字,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6.
在苏州向南沿太湖开发的新发展战略驱动下,以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为例,采用理论分析法和频度分析法结合AHP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的生态敏感性等级为极度敏感区,生态敏感性指标中水源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极度敏感,遭遇水旱涝等灾害可能性大小和历史遗迹高度敏感,重要岸线保护区、淡水养殖比例和矿藏资源开发力度是中度敏感。未来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要结合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的异质性规律对照生态敏感性级别对生态敏感区/因子进行适当保护,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永续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方法探讨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问题,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概念及计算方法,计算了山东省1995-2004年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分析表明:①生态占用呈上升趋势,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生态赤字明显,生态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②近10年山东省生态安全等级属于Ⅳ级,处于不安全状态;③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提出了加强区域生态安全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兰州市生态可持续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兰州市2005~2009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兰州市生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状况,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引入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并以5年时间序列克服生态足迹动态性不足的缺点.改进后的模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确立了指标,改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兰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5年的2.022 3hm2上升到2009年的2.107 2hm2,增长了4.15%,人均生态容量由2005年的0.562 7hm2下降到2009年的0.524 0hm2,下降了6.88%,5a平均生态足迹约为生态容量的3.8倍,人均生态赤字达1.541 7hm2.表明兰州市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超过承载力3.8倍,差距仍在逐年增加,其中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的贡献率最大;草地的退化是导致生态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根据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了转变能源结构与经济结构,改造生态环境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银川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方法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区域生态安全的研究,通过生态足迹方法对银川市1992—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生态安全情况进行分析并获得了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银川市15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94.06%,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率为33.70%;生态压力指数由2.1887升至6.4114,增长了1.93倍,其中1992—2002年的生态压力指数大幅度上涨,2002—2007年趋于缓和,但15年间生态安全等级始终为Ⅳ级,处于极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武陵山区铜仁片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铜仁市2010年~2014年间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分析,研究表明,人均生态承载力处于0.66公顷,人均生态足迹变化不断增大,平均为1.06909公顷,生态赤字也逐年上升,万元GDP生态足迹变化也在下降。提出了铜仁市需不断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造就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以海南省2000—200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海南生态省以来(1999—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人均生态赤字由1999年的0.366hm^2增加到2003年的1.2206hm^2,呈逐年增加的趋势,5年增加了0.8546hm^2,增长了233.5%.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系统承受较大压力: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原因,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是直接因索;减少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足迹需求,提高其生态承载力.是实现海南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耕地、海洋和林地是海南的优势资源。海南生态比较优势明显,但经济仍不太发达,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还比较低;建设生态省,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海南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云南正处在从起飞迈向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绿色文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为了拯救正在不断退化的生态系统,必须使游客认清他们在旅游过程中所享有的生态权利和必须履行的生态义务。首先从游客的生态权利和生态义务的概念出发,具体阐述了游客应享有的生态权利和必须履行的生态义务,概括了保证游客享有生态权利和履行生态义务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游客的生态权力和生态义务是相辅相成,彼此制约的统一体。没有随意支配的权利,也没有脱离权利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8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0.5508 ha逐年增加至2002年的1.1059 ha,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9517 ha逐年减少到0.8102 ha。可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陕西省1978年的生态盈余为0.4009 ha,1992年出现生态赤字,2002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958 ha。预测陕西省2010年和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1.2013 ha 和1.2528 ha,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是0.7638 ha和0.7198 ha,其人均生态赤字分别达到0.4378 ha和0.533 ha。说明陕西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5.
论"三生态"     
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合称“三生态”.“三生态”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表征以人为本,人类回归自然,它完整的表述了当今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式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胡文瑾  屠梅曾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29-2430,2434
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的生态住宅小区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今后建筑发展的趋势。生态住宅小区作为刚刚进入市场的新兴事物,缺乏相关的政策指导和规范,如果不能在它进入市场的初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今后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影响。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风险的种类,并提出控制风险的具体方法——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工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资源短缺、生态恶化为引子,阐述信息经济的涵义和特征,从信息资源作为基础性资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资源投入结构的改变、信息经济对传统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信息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素质提高和生态文明观建立的促进等方面,分析发展信息经济所达成的生态效应,提出利用信息经济促进西部生态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惠保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64-6765,6769
首先分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涵,然后探讨了我国生态价值观重构的现实意义,最后提出了构建生态价值观的途径。正确分析和认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文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67-168,211
依据国家对生态土地整治的要求,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村庄整治工程五大工程的设计。同时,分析了生态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四大问题: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后期维护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工程设计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相关费用调整无依据。最后,提出了土地整治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村土地整治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20.
生态伦理视角下的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新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86-2387
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除了要把握生态农业的基本含义、主要特点、建设模式外,还必须注重从生态伦理学的视角来挖掘生态农业的丰富内涵,分析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