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种植的棉花,无论是引进内地的品种还是新疆自育品种均不同程度含有外糖,棉花含外糖的主要原因是蚜虫危害,特别是秋季棉蚜分泌的蜜露污染棉纤维。因此利用转基因育种手段培育抗蚜虫的品种,是解决新疆棉花引起纺织加工粘着的关键。在棉花的抗蚜性研究中,人们多是根据棉花不同品种在田间受害程度来评价棉花的抗虫性,但这种方法随机性较大,有时难免不能代表棉花的真实抗性。为提高鉴定的快速准确性,本文从蚜害指数、蚜虫的体重、排蜜频率与抗蚜性关系进行研究,为解决转基因棉的抗蚜性鉴定和培育抗蚜性品种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实验…  相似文献   

2.
中棉所19在新疆创高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棉所19在新疆创高产中棉所19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复合杂交育成,具有早熟、高产、优质、兼抗枯黄萎病、耐棉苗根腐病,抗棉铃虫和蚜虫等特性,是一个多抗棉花新品种。1993年新疆农一师二团小面积引进试种,经鉴定驯化,于1994年大田示范逐步推广。大田...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具有不同抗蚜性的燕麦品种对麦二叉蚜连续2个世代若蚜和成蚜主要生命参数的影响,在室内22℃条件下,采用网罩法对UFRGS105064-3等8个具有不同抗蚜性的燕麦品种(系)上的若蚜发育历期、存活率和成虫寿命、生殖力等生命参数进行了观测,组建了麦二叉蚜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系)对麦二叉蚜若蚜发育历期和成蚜生殖力有显著影响,在抗蚜性强的品种(系)上,麦二叉蚜若蚜发育历期延长,成蚜产仔量减少;以内禀增长率作为测定抗生性的指标,供试燕麦品种(系)中,UFRGS105064-3、燕2007和白燕2号的抗生性最强,其次为MF9715,QO245-7、OA1251-1、108C105和UFRGS097018-3抗生性较差。通过对比不同世代的蚜虫生物学参数发现,抗蚜品种(系)对蚜虫下世代抗生性的影响存在加重现象,抗生性在蚜虫世代间可能存在累加效应,并且这种影响随着燕麦抗性的升高而加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地区蚜虫是否存在生物型差异,为大豆蚜虫生物型的划分和筛选多抗大豆资源提供参考,以上海和哈尔滨2个地区的蚜虫对P746等7个大豆资源进行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蚜虫鉴定试验,比较这些大豆资源对两地蚜虫的反应.非选择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P746和江西9号抗两地蚜虫;东农47感两地蚜虫;江西33、江西37和江西69抗哈尔滨蚜虫,感上海蚜虫;江西22抗上海蚜虫、感哈尔滨蚜虫.选择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P746(伤害指数DI=25%)和江西9号(DI=25%)表现为抗上海蚜虫;而东农47、江西33、江西37、江西69(DI=68%~75%)表现为感上海蚜虫.选择性试验与非选择性试验结果一致,推断2个地区的蚜虫可能存在生物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新疆棉花栽培品种对棉蚜抗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新疆栽培的10个棉花品种上棉蚜种群数量变动的分析表明,品种间抗蚜程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中棉所23、新陆中3号、军棉1号和大铃棉等品种上蚜虫数量显著多于其余品种。中植372叶片多毛,棉酚含量高,表现为抗蚜;品种间棉酚含量与感蚜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感蚜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单宁、可溶性糖含量与抗蚜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供试品种的表皮厚度均较薄,不足以影响蚜虫的取食。  相似文献   

6.
蚜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在甘肃等西北内陆棉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皮棉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生物技术把抗蚜基因导入棉花培育抗蚜虫棉花新品种,是综合治理棉花蚜虫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一项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转基因植株的筛选鉴定。李燕娥等人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在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对转基因棉苗进行培养;祝建波等人直接在田间对己进行基因转化或转育的棉花叶片进行卡那霉素抗性筛选,都取得了较为肯定的效果。胡丽华等人报道大田筛选所使用的卡那霉素的适宜浓度为4000mg.L-1。但是研究地域不同,结果也不尽一致。为…  相似文献   

7.
棉花抗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国内外对棉花抗螨机理的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棉叶螨对棉叶的为害机制和棉花对棉叶螨的各种抗性机制。棉花的抗螨性存在三种抗性机制:非选择抗性、抗生性、耐害性。但因研究材料或基因型不同,抗性机制不尽相同,有的具有一种抗性机制,有的具有两种以上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8.
水稻种质资源抗灰飞虱评价及抗性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进的苗期集团筛选法,对138份水稻种质进行了抗灰飞虱鉴定与评价。筛选出对灰飞虱具有不同程度抗性的材料25份,占总鉴定材料的181%,其中高抗种质2份,抗性种质9份,中抗材料14份,粳稻品种明显比籼稻感虫。对部分材料进行的排驱性、抗生性试验及相关分析表明,Rathu Heenati(RHT)、Mudgo、Kasalath和IR36对灰飞虱具有强的排驱性和抗生性,其抗性水平与这两种抗虫机制密切相关;道人桥、羊毛谷的抗生性强,但排驱性弱,其主要抗虫机制表现为抗生性;Dular、ASD7和密阳23对灰飞虱具有较强的排驱性和抗生性,表明排驱性和抗生性是这3个品种的重要抗性类型;DV85具有较强的排驱性,但抗生性较弱,窄叶青8号和鬼衣谷具有中等水平的抗生性和排驱性,推测这3个材料具有较好的耐害特性。中抗材料9311的抗性水平由中等排驱性和抗生性控制,V20A的抗性主要表现为排驱性,明恢63和扬粳9538的排驱性和抗生性均较弱,暗示其抗性机制主要是耐害性。上述具有强抗生性或排驱性的材料是理想的抗灰飞虱资源。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种抗性机制评价大豆对抗斜纹夜蛾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养虫鉴定,农艺性状考查和收获后单株考种,对194份栽培大豆进行了抗斜纹夜蛾的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抗生性和抗选性上对斜纹夜蛾表现为高抗或抗的材料分别有77份和107份.194份品种在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性状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害和补偿能力.大豆对斜纹夜蛾的抗生性与抗选性的相关性表现相对一致,而...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春小麦对蚜虫的抗生性机理及蚜虫对寄主的适应性机制,选用抗蚜性不同的8个春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灌浆期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小麦抗蚜水平与麦长管蚜无翅型孤雌胎生蚜酯酶(EST)活性及谷胱甘肽转移酶(GSH)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蚜虫EST活性与春小麦抗蚜水平有关,GSH活性与小麦抗蚜水平无关。穗部及旗叶蚜虫EST活性均与其存活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47(P=0.04523)和-0.7214(P=0.0380),与有翅蚜分化率接近显著或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67(P=0.05911)和-0.7317(P=0.0336),与仔蚜繁殖率相关不显著。穗部及旗叶上蚜虫GSH活性均与其存活率、有翅蚜分化率及仔蚜繁殖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
1、喷施1%的尿素水溶液,每亩用0.75~1.0公斤尿素,兑水75~100公斤,充分溶解后,均匀喷在棉叶上。2、喷施1%的过磷酸钙水溶液,每亩用0.75公斤过磷酸钙,兑水75公斤,充分溶解、过滤、去渣,均匀喷在棉叶上。  相似文献   

12.
抗草甘膦除草剂棉苗期 (4片真叶时 )可在地表施用草甘膦 ,但棉株较大时对草甘膦的耐性减小 ,此时施用草甘膦要避免喷到棉叶上。澳大利亚棉花研究所自 1 996/97年度以来一直种植抗草甘膦除草剂棉 ,效果不错 ,但在种植技术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可有效地管理不易防治的杂草 ,如在受莎草侵害的棉田上种植抗草甘膦除草剂棉可使其数量保持不变或减少。 2 )可改善杂草的防治 ,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残留除草剂也少。 3)首次种植可能效果不明显 ,因任何管理系统都需逐步改善。 4)还需施用残留除草剂 ,有时气候条件特殊仅施用草甘膦不能很好地防治杂…  相似文献   

13.
中棉所19     
中棉所19早熟、高产、优质,兼抗枯黄萎病、耐棉苗根腐病,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和Ⅱ级抗蚜虫,1992年和1993年分别由陕西、河南和全国审定。该品种霜前皮棉平均亩产65.9公斤,并且出苗好,发育快,株型紧凑,茎秆硬,多毛抗倒伏,赘芽少,第一果枝节位高,...  相似文献   

14.
棉属种间杂交选育抗蚜虫新种质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陆地棉品种晋棉6号与野生种异常棉 (G.anomalum,2n=26)远缘杂交培育出了抗蚜虫新种质系TY23,可作为很好的亲本材料,进一步培育高产、优质抗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王仕伟  李晓鹏  陈甲法  吴建宇 《玉米科学》2018,26(2):156-160,165
蚜虫是玉米主要虫害之一,抗蚜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是有效防治蚜虫的主要途径。试验在重虫区三亚乐东试验基地,连续两年对222份玉米自交系在自然发病的条件下进行蚜虫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确定危害度为抗性评价指标,同时筛选出15份高抗蚜虫自交系。结合血缘追踪发现,抗性材料主要来源于Reid、lancaster种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经苗期和田间抗性鉴定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具有中抗水平以上的国内外品种52个进行拒性和22个品种进行抗生性测定。结果表明,对若虫取食、成虫定居和产卵的拒性以云南品种的毫糯亮、白糯、鬼衣谷、滇瑞337~68等较为明显。抗生性(种群增长、若虫生存率、排泄量)测定结果表明:N22、冷水谷(681)、脚鲁、法炮谷、浙丽1号等5个品种抗生性明显。  相似文献   

17.
高粱对麦二叉蚜的抗生性众所周知,高粱对最有危害的害虫一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m)的抗性是由寡基因控制的并且由于昆虫的互补适应抗生可以丧失。如果应用相当多的抗性基因就可以从根本上延迟这个过程。在俄罗斯对蚜虫免疫育种中广泛利用的唯一供...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蚜虫棉花新种质的培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外源抗蚜基因导入棉花的研究结果,温室内苗期共检测出75棵抗蚜单株.应用PCR技术对其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70个样品出现阳性扩增,阳性扩增率为93.3%.与受体品种相比,转基因抗蚜棉单株蚜虫着生量仅为受体品种的20%~50%,蚜害指数减退率分别比受体品种减少65.13%~82.23%,表明转基因抗蚜棉大田期的抗蚜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1996~2000年,在田间采用人工接菌法进行高粱抗病性鉴定和利用田间自然发生的害虫种群与人工辅助接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高粱抗虫性鉴定,对l282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了高粱丝黑穗病、高粱靶斑病、高粱蚜虫和玉米螟等4种病虫害的抗性同步鉴定。划清了被鉴定资源对不同病虫害的抗性等级,筛选出兼抗2种病虫害的双抗性资源93份,兼抗3种病虫害的多抗性资源9份。这些抗病虫特性优异高粱资源,对于我国高粱抗病虫育种和选育多抗性品种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不同玉米新品种田间抗蚜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自然感虫状态下,采用5点取样法记录玉米蚜虫在不同玉米品种上的危害状况,对21个品种用蚜量比值法进行抗蚜性鉴定,对玉米蚜虫高峰期蚜量比值测定玉米抗蚜性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抗蚜性差异较大,金西南8号和陇玉1号为高抗品种,桂单203、青青601、珍禾978、周玉913、贝玉10、普玉3号、水金玉8号、云合2号为易感品种。玉米蚜虫天敌数量与玉米蚜虫口数变化规律出现相对一致性,玉米品种的益害比与蚜量比值呈幂函数关系,益害比随蚜量比值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