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高粱的栽培始于何时,这个问题目前尚未解决。本文就考古发现材料结合历史文献资料试作探索。一、考古发现的情况一九七五年春天,陕西省成阳市马泉公社大泉大队社员打窑洞时发现汉墓一座。咸阳博物馆派人进行了清理,在墓道中发现十一个陶瓮,瓮内装满了粮食。粮食经鉴定有谷子、糜子、大麦、荞麦、青稞和高粱。详情见表一。这些陶瓮置于墓道之中,两头以砖封堵,墓道底部为夯实五花土,其上又以砖铺地,墓道两壁和顶部为生土,密封条件较好;加之该墓位于咸阳北塬,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土质干燥。故这些粮食虽然籽实内部已空,但是外壳却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的早期楼阁式佛塔,已知的考古实物,有长江上游的四川什邡在1986年发现中国最早的佛塔画像砖;在文献记载中,有长江下游的江苏徐州一带笮融“大起浮图祠”。考古文物与同期的文献记录相近,均为楼阁式木作建筑。什邡画像砖佛塔明显源于古印度西北广为流行的高层佛塔,中国佛塔是在此基础上依据传统的楼阁式建筑而发展起来的。基于信仰观念引导宗教艺术的看法,汉代神仙好楼居的传统思想,使得犍陀罗佛塔得以比附仙人所居的木作高楼得以在中国安家落户。宗教信仰的类同性,其重要性,远在单纯型制模仿改造之上,或许正是这一原因,使得楼阁式佛塔得以在中国广为传播。另外,什邡画像中与佛塔并置的三宝柱被辨识出来,同时也构成上述观念的一个重要证据。作为早期佛教艺术的珍贵文物,什邡佛塔成为研究中国早期印佛塔型制演变、中国汉代神仙信仰以及佛教初传中国的重大问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3.
木材考古越来越受到考古学者的重视,使得木材遗存能够被鉴定,从而为我们认识古代树木的利用及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本文结合考古发现、古文献、典籍、现代文献等有关泡桐的记载,详细地阐述了泡桐的利用和文化内涵。泡桐文化的研究对现今泡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传播其丰富的文化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木材考古学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遗址中经常出土的木材遗存是进行植物考古学和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很好的生物材料。木材分析、木炭分析和树木年轮年代学分析的研究对象都是考古出土的木材,并且都有其自身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木材考古已经成为第四纪乃至第三纪人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考古发现的日益丰富,木材分析、木炭分析和树木年轮年代学分析必能广泛开展。鉴于此,有必要提出木材考古学(xylonarchaeology)这门植物考古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5.
漫谈出土文物中的古代农作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国四十年来,由于我国文物考古事业蓬勃发展,各地考古工作者在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中,发现了极为丰富的有关古代农业的实物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有许多重大发现,往往出人意料,令人惊喜交集,赞叹不已,中国农业科技史常常需要增写新的篇章,修正一些结论,这也就促进了农史研究工作的开展。在这些考古发现中,古代农作物标本的出土,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因为它对探讨各种作物的起源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具有重大研究价值。本文即对此作一简要的综述,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是影响类胡萝卜素合成的首要限速酶。为了鉴定糜子中调控类胡萝卜素合成的PSY基因,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糜子全基因组进行了同源比对,同时对糜子的PSY蛋白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以及对糜子PSY基因的启动子区做了分析。结果表明,糜子全基因组中共有5个PSY基因,所编码的PSY蛋白均为亲水性;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糜子PSY蛋白可能定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系统进化结果显示糜子PSY蛋白与谷子的PSY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在糜子PSY基因的启动子区包含激素类、光响应类、逆境胁迫类以及生长发育类响应元件。该基因家族的鉴定为研究调控糜子籽粒颜色深浅的相关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也为选育高类胡萝卜素糜子品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农业考古编辑部: 《广西发现十万年前的花生化石》一文表发后,不少学者对于“花生化石”的真伪提出了质疑。去年9月7日《地质报》431期,周国兴,黄天祥两同志对“花生化石”的存在提出了否定的证据,引起了笔者的高度注意。本着对科学的负责,我们将石质花生与现代花生标本又作了观察对比,发现石质花生仍然与现代花生标本的外部形态特征相似:仅从外部形态观察,难以鉴定石质花生的真伪性。  相似文献   

8.
经鉴定阿尔泰山区锈菌的标本,发现该地区有46个当地种。本文列举每个鉴定种的命名者、采集地、寄主植物及标本号,并对重要种进行了描述、讨论。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贵州省东北部地区进行了陆生贝类资源调查,获得陆生贝类标本6000多号.经鉴定得69种,分隶于12科31属.区系分析表明:黔东北部地区的陆生贝类以东洋界西南区种类和华中区种类为优势.在69种中,有30种分布于华中区和西南区,约占总数的43.48%;有13种分布于华南区、华中区和西南区(即东洋界),约占总数的18.84%;有9种仅分布于华中区,约占总数的13.04%.将本调查结果与贵州南部地区陆生贝类物种进行比较,发现两地的种类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0.
降雨量与旱地糜子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干旱雨养旱作农业区降雨量对糜子产量的影响,2012—2017年在忻州市河曲县测定6年期间的降雨数据和糜子产量数据。结果表明:7月份是糜子生育期需水量最关键的月份,当月降雨量约占生育期总降雨量的38.03%~39.92%,降雨量与糜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直接决定糜子能否高产;6月份决定糜子出苗率,当月降雨量约占生育期总降雨量的22.49%~22.65%,降雨量与糜子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8和9月份的降雨量与糜子产量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在6和7月份降雨量满足的情况下,当地糜子获得较好产量的生育期适宜降雨量为409.3~472.2mm。  相似文献   

11.
十五年区试数据分析展示谷子糜子育种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和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起源的古老粟类作物,在旱作生态可持续农业建设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应对未来更加干旱环境的战略储备作物。自2001年到2015年,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国家谷子糜子区域试验,对这个时期培育的谷子糜子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和品质进行综合鉴定,积累这个时期谷子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基础数据。本期《中国农业科学》发表了6篇对过去10—15年谷子糜子育成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分析评价文章,这些文章从整体上梳理了中国华北夏谷区、西北早熟区、西北中晚熟区、东北春谷区和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平、育种进步的性状和存在问题等,也提出了近期及将来的育种目标。本文是对这6篇文章进行的简评,希望能引导这6篇文章的深入研读。谷子糜子育种的突破有赖于关键性亲本的发现、创制和利用,以及有益产量性状累加育种技术的突破;商品性优质、食味优质、功能性优质专用和中矮秆适合机械化轻简化栽培应成为谷子糜子育种最应关注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安宁河,是金沙江中段的重要支流之一。流经冕宁、西昌、德昌、会理、米易等县,在渡口市三堆子汇合雅砻江后,注入金沙江。安宁河流域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适中,日照充沛,适宜于许多种植物的生长和培植。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凉山州的主要生产水稻地区,在栽培水稻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近年来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中出土了一批有关农业早期历史的文物资料。这些文物资料是:早期的稻谷标本的发现。在西昌县礼州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三次发掘工作中,于不同的文化层里,发现了许多炭化了的稻谷。这些稻谷标本经西昌县农业局初步鉴定和我们的比较观  相似文献   

13.
刁现民  程汝宏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23):4469-4474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和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起源的古老粟类作物,在旱作生态可持续农业建设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应对未来更加干旱环境的战略储备作物。自2001年到2015年,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国家谷子糜子区域试验,对这个时期培育的谷子糜子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和品质进行综合鉴定,积累这个时期谷子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基础数据。本期《中国农业科学》发表了6篇对过去10—15年谷子糜子育成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分析评价文章,这些文章从整体上梳理了中国华北夏谷区、西北早熟区、西北中晚熟区、东北春谷区和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平、育种进步的性状和存在问题等,也提出了近期及将来的育种目标。本文是对这6篇文章进行的简评,希望能引导这6篇文章的深入研读。谷子糜子育种的突破有赖于关键性亲本的发现、创制和利用,以及有益产量性状累加育种技术的突破;商品性优质、食味优质、功能性优质专用和中矮秆适合机械化轻简化栽培应成为谷子糜子育种最应关注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评价糜子品种资源对黑穗病的抗性,筛选抗病资源,建立黑穗病田间评价鉴定体系。【方法】以301份糜子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人工饱和接种法,于2017-2018年连续两年对糜子资源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并对连续两年均表现高感和感病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301份糜子种质资源中抗黑穗病资源较少,其中连续两年均免疫品种10份,占3.32%,分别是五原小黄糜、狗尾蛋、紫秆红黍、一点黄黍、正宁红粘糜、灰糜子、夯糜子、B85-25、赤黍1号、陇糜2号;连续两年均高抗品种3份,占1.00%;连续两年均表现稳定抗病品种34份,占11.30%;一年表现抗病、一年表现高抗品种17份,占5.65%;连续两年均表现稳定感病和高感品种36份,占11.96%。高感和感病糜子资源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糜子感染黑穗病后,株高降低、茎粗减小,分枝数、节数、叶片数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升高,穗子畸形,整个植株表现为矮化型、小叶丛生型、丛枝型。【结论】表现免疫、高抗、抗病糜子资源可用于糜子育种和品种改良;在生产中,可利用株高、茎粗、分枝数、节数、叶片数、穗形对糜子黑穗病进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5.
<正> 根据我院森林植物教研组于1975年在龙岩万安伐木场采集木材标本时,听该厂王厂长介绍,当地有一种树,群众叫它“松皮杉”,但当时未找到实物,随后由詹村荣同志寄来一份附有树皮的枝叶标本;1976年,作者在闽西进行植物资源调查时,在当地群众的协助下,找到了该种植物,并采得带有球果的标本,经初步鉴定是杉木之一新变型,现预报如下: 松皮杉新变型 图  相似文献   

16.
糜子优质品种评价与品质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十·五”以来各省审定(鉴定)并在生产上应用的糜子品种以及“十一·五”国家糜子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的糜子品种进行种植,统一评价其适应性、丰产性,并进行品质鉴定,为培育糜子优良品种,指导生产和育种方向以及品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在《农业考古》2008/1上撰文养鸭治虫史新考,考证养鸭治虫的距今历史约为600年前后。现依笔者最近几年收集、查找到的资料,对这一历史再补充、考证如下,并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彭头山史前稻作遗存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崇安 《农业考古》1991,(1):178-180,194
湖南澧县彭头山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被誉为1989年中国的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因为它再次证明了华南地区存在有早于中原裴李岗诸文化的新石器早期遗存。对于农业考古来说,彭头山文化遗存的碳14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结果,那更是一次不容忽视的重大发现!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经体视显微镜观察,是夹杂在大量的陶片层内,其中有稻谷和稻壳,它们在当时显然是作为一种陶器的羼和料而被使用的。由于这些稻谷和稻壳已全部炭化,作为粒型观察的标本其形态已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最近一期《农业考古》收到。刊物越办越好,使人十分欣喜。望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成绩。不久前在陕西的一处先周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高粱粒壳,据闻经科学鉴定无疑,这样高粱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这对农史研究是很有意义的。陕西半坡博物馆创办《史前研究》期刊,请您不吝常赐宏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国家糜子(糯性)9个品种区域试验,观察各品种生育期指标及产量来鉴定各省选育和引进的糜子(糯性)新品种(系)及筛选的地方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生产力,试验结果表明0915-1-1N产量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