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北方地区罗非鱼的养殖迅速发展,越冬苗种的产量逐年增多。而一些网箱养殖户反应,常规池塘越冬的苗种,入箱后常因不适直新的环境,容易造成部分苗种伤亡。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利用地热温泉水池塘大网箱越冬培育罗非苗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既增加了越冬产督和效益,又让养殖户满意。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慈利县水产养殖场座落在距县城3公里的环城乡万福村。这个场的特点:是利用地热温泉水,供罗非鱼越冬,繁殖鱼苗;提早家鱼人工繁殖,加速鳖的生长,缩短养殖周期,将地热温泉水广泛应用于水产事业。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出一条新的罗非鱼越冬繁殖技术,1989年以来,中捷友谊农场水产养殖公司鱼种场利用地热温水井塑料大棚进行罗非鱼鱼种越冬和繁殖试验。1989—1991年培育出罗非鱼早春(6月10日前)鱼种976.64万尾,培育夏花和秋片鱼种1161.3万尾,越冬出池罗非鱼种3.17万公斤,335.3万尾。一、鱼种越冬利用鱼种场的温井水为热源,塑料薄膜大棚和太阳能为增保温设施,对尼罗罗非鱼种和“奥尼”杂交鱼种进行越冬。该地热塑料大棚为永久性钢制结构,每个越冬池的面积为867米~2,共有大棚30个。  相似文献   

4.
科技动态     
为广泛利用工业余热、汽和地热温泉资源,发展罗非鱼养殖,解决种苗,提高产量。研究者经过5年的努力,运用胚胎学、生殖生理学原理,研究掌握了尼罗罗非鱼的繁殖规律,实验总结并写出《罗非鱼人工繁殖技术》,进而配合合理的培育与养殖,目前已  相似文献   

5.
大庸县罗非鱼场创建于1980年4月伺,它座落在距大庸县城8华里的城郊公社热水坑大队。邻近公路,交通方便。这个渔场的特点;是利用地热温泉水,以繁殖尼罗罗非鱼鱼苗、培育尼罗罗非鱼亲鱼为主,兼养其他鱼类。因而,渔场的布局依地热温泉的位置为中心,环绕四周修建各类养鱼池。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热温泉培育越冬罗非鱼苗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场内现存罗非鱼苗种规格偏小(50克左右),怎样在越冬时间内利用地热温泉资源优势培育出大规格罗非鱼苗种,成了摆在眼前的一个难题,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供有条件的同行参考。一、越冬水源及越冬室条件热水水源来源于场内两口地热温泉井,水温为72~75℃,井深120米,井内安装5.5千瓦耐高温潜水泵,每小时出热水量为30米3,水质除溶氧稍低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冷水水源为场南一条清洁无污染的河流,安装了10千瓦水泵一台。越冬室分为东、西两个车间,养殖的实用面积为1500米2,每个车间有池子10个,每个面积75米2,混凝土结构,池子深2…  相似文献   

7.
丘敏祥 《水产科学》1992,11(3):18-21
温流水越冬罗非鱼具有占地少、产量高、管理方便等特点,是解决当地大面积养殖罗非鱼和网箱养鱼苗种来源的良好途径。笔者就溪口温泉水产养殖场,罗非鱼越冬管理工作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2004年春季生产中,我市一养殖单位利用地热温泉水越冬培育的淡水白鲳苗种池发生了小瓜虫病,虽经抢救,仍使一些白鲳苗种死亡。现将其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小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罗非鱼自1956年引进至今已成为我国许多地区主要养殖对象之一。罗非鱼苗种的培育技术及越冬技术也早已成熟,但采取的大都是土池或小型密孔网箱培育后再越冬法,即利用土池或网箱先将鱼苗培育到一定规格(一般在5.5cm以上)然后再转入越冬温室进行越冬。本试验直接利用水泥池对罗非鱼苗进行培育并在此池中实施越冬,目的是观察罗非鱼在水泥池中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及越冬效益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在池塘中的低温越冬技术黄谚谚,赵建培(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福州350007)(福州市郊区水产技术推广站,350011)福州地区罗非鱼越冬以往多利用温泉越冬,水温一般保持在20±2℃(在此温度下,罗非鱼能够继续生长)。这种越冬方式需消耗大量的能源...  相似文献   

11.
刘桐令 《水产养殖》2007,28(2):14-14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不耐低温,当水温下降至12℃以下就会逐渐死亡。在正常的情况下,罗非鱼除了在我国南方少数地区可以自然越冬外,其它地区都要采取措施帮助越冬。1越冬技术1.1温泉水越冬越冬池面积应根据水温、流量、地形及生产规模而定。越冬池水深以1.5~2 m为宜,进水量和出水  相似文献   

12.
罗非鱼由于受水温所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因此都要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进行保种越冬,主要有利用工厂余热越冬、太阳能越冬、人工加热越冬等方式,但其越冬保种密度一般约7.5kg/m3,相对成本较大.多年来,我们研究用地热保种越冬,越冬密度已超过25kg/m3,大大减少了越冬成本.现简要介绍罗非鱼高密度越冬保种主要技术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许色明 《内陆水产》2000,25(4):15-15
漳州地区养殖罗非鱼已有40年历史。近10年来 ,由于罗非鱼品种改良和推广单雄性养殖 ,罗非鱼在本地形成了鱼苗繁殖、单雄性制种(杂交、药物引导)、野外自然越冬培育鱼种的热潮。每年在漳州地区自然越冬后供应本省及广东、江西、浙江等省的罗非鱼种达4500t、成鱼上万吨 ,成为本地区淡水养殖的一个产业。虽然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罗非鱼能在野外自然越冬 ,但也由于管理方法和技术水平的原因 ,即使在同一片生态条件基本相同的池塘 ,也存在着越冬鱼苗成活率不同的现象。笔者从事罗非鱼制种及野外培育越冬罗非鱼种多年 ,现就影响…  相似文献   

14.
罗非鱼属热带性养殖鱼类,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成鱼上市的时间比较集中,经常造成成鱼滞销且售价比较低,难以获得较高的利润。我单位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地热温泉水,巧打时间差,延长了罗非鱼成鱼上市时间。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罗非鱼原产非州,属热带鱼类,喜温怕寒,对低温的抵抗能力很差,长期处在12℃以下,就会冻死。因此,确保罗非鱼安全越冬,一般都要利用工厂的余热或温泉,在广西玉林地区对于利用水库解决罗非鱼的越冬和繁殖问题,是水库渔业工作的一道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罗非鱼在我区饲养已有20多年历史,现已成为我区许多池塘中的主养鱼而且在福州地区也广泛推广。以往罗非鱼需在有温泉的池塘中越冬,越冬期长达5—6个月,需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精饲料并造成死亡率高达20—40%,出塘的鱼种体质差。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由于受水温所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因此都要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进行保种越冬,主要有利用工厂余热越冬、太阳能越冬、人工加热越冬等方式,但其越冬保种密度一般约7.5kg/m~3,相对成本较大。多年来,我们研究用地热保种越冬,越冬密度已超过25kg/m~3,大大减少了越冬成本。现简要介绍罗非鱼高密度越冬保种主要技术措施,供同行参考。 一、基础设施的条件 越冬水池一般以面积150m~2深2m为宜,池口与地面平齐,水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淡水白鲳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肉质鲜美,品质高档等特点,是适宜大面积养殖的热带经济鱼类。在北方地区需要利用温泉、地热水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越冬,水温低于20℃时常出现多种病害,造成大批死亡,导致养殖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笔者根据多年的鱼种越冬经验,将罗非鱼、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期间可造成大批死亡的几种主要疾病诊断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答:鱼类越冬可分为室外自然越冬和室内加温越冬两大类型。室外越冬又有池塘越冬、冰下越冬和温水越冬等形式。池塘越冬几乎没有设备:冰下越冬有打冰眼机和充气机,温水越冬常常利用地热温泉或工厂余热,主要设备是水泵。室内越冬主要设备有暖房、水泵、加热设备以及增氧、净化设备。  相似文献   

20.
在大庸市科委、市畜牧水产局的重视和支持下,1982年在大庸市罗非鱼原种场专门设立试验塘,摸索地热温泉水饲养尼罗罗非鱼和鲫鲤杂交鱼(即:湘鲫)混养的高产技术。根据历时157天的试养情况,我们进行初步小结于后: 一、试验概况为了充分利用地热温泉水资源,在灌注方便距温泉约300米处,选择一口面积0.449亩的小型池塘,蓄水深度为1—1.5米。鱼苗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了清塘消毒,注水8—10天后开始放养鱼种。放养时间:第一批82年4月22日;第二批5月20日。其中放养规格为3.3—5厘米的当年尼罗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