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鳙鱼,地方名胖头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一,体型与白鲢相似,但其头部比较肥大,占体长的1/3,口大,吻宽,体色较黑并带有黑色花斑,鳞细小,极易脱落。鳙鱼喜欢在肥沃的水体中生活,一般生活在水域的上层,行动比较迟缓,性情温驯,容易捕捞。在池塘中几乎可以一网打尽。鳙鱼的抗病力较强,疾病很少,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尤其喜食浮游动物,  相似文献   

2.
《海鲜世界》2007,(3):72-79
“鱀,体似鲟,尾如鱼。喙小,锐而长,齿罗生,上下相衔,鼻在额上,能作声,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这是秦汉时期的《尔雅》辞书中,对白鳍豚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内陆水产》2009,(7):26-28
今年,华中地区鱼病大规模暴发,部分渔民损失惨重。面对突如其来的病害,渔药企业是否有能力帮养殖户解决问题,降低损失?“这时,‘渔医’的专业性和渔药的有效性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艾桃山总经理坚定地说。 从事渔药行业多年,常年在鱼塘边行走,艾桃山目睹了很多养殖户因为用药不当导致养殖失败的例子。所以,第一次见艾总,他跟笔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渔衣太辛苦,养殖风险太高,这个行业合格的渔医太少。”言语之中扼腕痛惜之情,可见一斑。 第一次见艾总,作为一家混合所有制的渔药企业掌舵人,艾桃山总经理的身上,明显少了几分商人气质,字字句句散发出来的,是对这个行业深深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浅析快速提高大鲵生长速度的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于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又称中国大鲵。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和濒危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我国华南和西南的山涧溪流中,其中尤以湖南,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等省区较多见,由于大鲵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药用价值高,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吸引越来越多的养殖者开展大鲵人工养殖。笔者自1999年以来一直从事大鲵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方面的研究,在人工养殖模式下,通过多年的摸索,突破了自然界中野生大鲵生长速度缓慢的缺陷,使得大鲵的生长速度获得了显著的提高,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幸奠权 《齐鲁渔业》2012,(11):46-47
大蒜的主要成份是大蒜素,是一种天然的环保抗菌物质和中草药植物添加剂,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药用价值较高,对鱼的多种疾病有防治作用,并能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鱼肉的品质。大蒜无毒副作用,来源广泛,成本较低,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养鱼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泥鳅鱼有着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在世界各地,泥鳅鱼作为滋补佳品早已摆上家庭、酒店的餐桌,在日本、韩国更是畅销不已,被誉为“水中之参”。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能降脂降压,即是美味佳肴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之美誉。美味又滋补,还易获得,价廉物美。泥鳅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左右,高于一般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7.
龙鱼爸爸     
《海鲜世界》2002,(3):30-30
终于观察到龙鱼谈恋爱了。它俩把其它鱼儿驱赶至一角,傲视一切地游着,肩并肩,须触须,尾挨尾。吃食时,不准其它鱼靠前,胆大者向前凑凑,雄龙就一口将其咬到缸角,回头再用长尾围着雌龙,频频暗送秋波,虔诚的眸子里夹杂着难挨的饥渴。晃晃触须,扬扬脑袋,一伸腰,一甩尾,一瞪眼,那些鱼儿鼠见猫般地躲至一隅了。  相似文献   

8.
金头雕海水工厂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头鲷(sparus aurata l.,teleostei)又称大西洋王鲷、洋鲷,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鲈亚目,鲷科,鲷属。该鱼通体为银灰色,背部颜色较深,两侧通常有六或七条深色垂直条纹。额头上有一条金色的条纹。主要分布于大西洋东海岸,不列颠群岛,直布罗陀海峡到佛得角以及金丝雀岛周围,同时地中海、新西兰也有分布,是世界闻名的优良品种。它以体态优美、色泽鲜艳、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而博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欧洲人称为“皇家鲷鱼”,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该鱼生长迅速,当年可达商品规格(≥500g),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细嫩,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9.
洞庭地区许多人对新建的成片精养鱼塘的水系配套方面有新的看法。过去,人们往往偏重子搞系统的排灌渠道,搞电力排灌。但从沅江县已经建成的渔场看,效果不太理想,一是花钱多,二是效果差。洞庭湖区地势低平,鱼池进出水搞正规化的排灌配套,因落差小,加上设计难度大,往往首尾分水不匀,受益不均。而且电力排灌,供电常因故失灵误事。如用砌筑灌渠,每米成本要8至10元,  相似文献   

10.
汪莉  张廷科  李军 《畜禽业》2006,(7):30-31
畜、禽、水产养殖需要大量的动物性蛋白饲料,而蛋白饲料的短缺是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根据当地资源开发新型的蛋白质饲料已成为当务之急。昆虫是动物界中的最大类群,生物量超过其它所有动物生物量总和的10倍以上,属于可更新资源。大量研究证明.昆虫体内富含蛋白质,纤维少,微量元素丰富,易于吸收,是最大的动物蛋白资源。黄粉虫属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的昆虫,生长周期短,生产无污染,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是一种极富有营养的高蛋白源。  相似文献   

11.
神州市水产科研站于1977年试制了一台自动投饲机,但由于条件所限,样机除电路部分外,都是木制作,据作乾介绍,该机经试用,对干燥的颗粒饲料,运行正常;如半干半湿的饲料,则会粘附在饲料斗壁上。至于电路部分,经过半年多试验,情况尚好,但因没有绝缘栅场效应管,其结构比较复杂。由于各种原因,该样机已中断了试验。作者在新时期总任务的指引下,建议本刊将该样机的结构予以介绍,以便兄弟单位在试制自动投饲机时参考。我们认为,作者的这种精神值得提倡。最好能在此基础上做到全池泼洒,则实用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2.
斑马鱼的繁育技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马鱼又名蓝条鱼,花条鱼,学名为brachydanio rerio,隶属于鲤科。原产于印度及孟加拉国等。斑马鱼体形娇小,为小型观赏鱼类,成年的斑马鱼体长4~6cm,体呈纺锤形。身体背部橄榄绿色,体侧从头至尾有数条银白色与蓝色相间的条纹,像斑马的斑纹,故名斑马鱼。臀鳍处也有与体色相似的条纹,但颜色比较浅。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的胶东半岛,山丘此起彼伏,树木郁郁葱葱。曲曲弯弯的海岸线上座落着一个新兴的渔业基地——石岛镇?映入人们的眼帘。它地处在祖国大陆的最东端,荣成县内,背山临海,景色宜人。但在解放前夕,石岛仅有二百多户人家,没有什么渔业设施,渔民出海捕鱼用的是小木筏子,生产能力低下,极不安全。有时鱼捕多了,运不出来,没有冷冻加工设备,眼看着烂鱼。因此,有“丰产成灾、鱼多伤渔”之说。至于翻船死人事故,更是常见。渔民生活涂炭。命运悲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已跻身于世界五大虾类出口国,日本是主销市场。对日销对虾主要有冷藏和速冻两种。据日商认为,中国应利用廉价劳力的优势,改变加工方法,提高销售价格。日商建议,首先挑出个体匀称、新鲜的对虾,摘去头部,剥去外壳,在背部划上一刀,然后速冻。包装宜分成2、4、6或8只一金,空运日本。其销售价格可比普通方法提高40%。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产系统有129个县以上的渔船渔机企业单位。这些企业,如果以区域进行分类的话,那么,沿海省、市、区的企业,要占到96%,而内地则很少。如果以行业进行分类的话,修造船企业要占到75%。其余的企业,大多数是为渔船配套的渔机企业,还有若干个钢丝绳厂和塑料制品厂。而从事养殖机械和加工机械制造的企业,则寥寥无几。这种结构状态,和过去以海洋捕捞为主的方针是基本相适应的,也曾为渔船机动化作出过积极贡献。事过境迁,目前的需求结构,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6.
实现渔业机械标准化,对加快实现渔业生产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舟山地区渔船艉轴和螺旋桨品种多,规格杂,同一型号往往不能互换。这样,修理周期长,生产成本高,质量低,有误渔时,影响渔业生产。为此,舟山地区有关单位对艉轴与螺旋桨作了许多系列化的工作,并在标准化经济效益方面获得一些成绩。  相似文献   

17.
蓝藻为单细胞生物,无细胞核、无色素体,呈蓝绿色,同化产物为蓝藻淀粉。其繁殖速度快,生命力强,在高温季节蓝藻一旦形成优势,水面可形成5—10cm厚的浮膜,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引起缺氧。蓝藻死后其分解产物蓝藻毒素可污染水质,使鱼虾中毒。蓝藻大部分为不易消化的藻类,鱼虾摄食后消化率很低,且蓝藻池中养殖的鱼类有很大的土腥味,影响鱼类品质,进而影响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8.
乌苏里拟鳞属鲇形目,鳞科,习底栖性,生活于缓流中。在南北方地区都可以养殖,此鱼耐温0~36℃左右,南方生长周期长,生长速度较快。其肉味鲜美无比,无肌间刺,食性广,病害少,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优,前景十分看好,倍受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所喜爱,是具有养殖前途的一个特有新品。近年来我们对其进行了人工繁育试验工作,并取得了成功,现将一些技术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如皋市的淡水特种渔业起步较早,历来是渔业经济中的一项特色产业。近年来,通过政府推动,市场牵动,龙头带动,基地联动。科技驱动和服务促动,该市的特种水产养殖已初具规模和特色,特种渔业经济发展比较迅猛,对带动群众致富,促进渔业增收、增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美洲鲶,原产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饲养,原为肉食性鱼类,通过驯养后转为杂食性。该鱼属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其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生长快,易饲养,其含肉率高,营养丰富,肉质细嫩鲜美,尤其无肌间刺。适宜加工,是出口欧美国家的首选水产品,最适宜中型水库网箱养殖。我县有6座中型水库,库区自然资源良好,上游无工业和生活污染,水质优良,发展无公害斑点又尾鮰养殖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