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腐殖酸氮磷钾复合肥单一施用或与尿素配合施用,马铃薯的商品率和淀粉含量均比对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综合考虑,单一施用是最佳处理,在马铃薯生产中,可以推广使用这种肥料。  相似文献   

2.
不同肥料的组配施用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李成军 《中国马铃薯》2002,16(5):294-296
在马铃薯施用氮、磷、钾化肥的基础上增施生物肥或结合叶面喷肥 ,对马铃薯的商品率(≥ 10 0 g)比对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 ,在多种肥料的配比中以磷酸二铵 +氯化钾 +过磷酸钙 +肥力高+爱多收的施用为最佳处理。在马铃薯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这种肥料组配方案。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农户种植马铃薯,习惯于施用大量的化肥,这使土壤养分缺乏,成分单一,导致马铃薯品质降低。本试验通过地上垄体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其它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巴斯夫公司生产的恩泰克稳定性长效复合肥的处理表现较好,马铃薯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商品薯率都比常规施肥处理有明显提高,其中产量与商品薯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施用恩泰克稳定性长效复合肥处理中马铃薯的淀粉含量仅为15.03%,但由于其增产效果显著,所以单位面积淀粉的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类型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喜肥的作物,由于马铃薯品种和肥料配比的差异性,各地区土壤养分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关于马铃薯具体的施肥种类、水平、方式等需细致研究。为研究不同类型底肥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选用马铃薯新品种‘垦薯1号’为试验材料,设水溶肥、复合肥、掺混肥3种底肥并分别添加总肥量10%剂量增效剂及不施肥对照共计7个处理,研究其对马铃薯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50kg/667m~2水溶肥、复合肥和掺混肥均提高了马铃薯的根长度、根数、根鲜重、株高、茎粗、单株结薯数、大中薯率和小区产量,降低了主茎数;各指标在混施10%增效剂的处理下明显好于单一施肥处理,水溶肥混施增效剂处理的所有测定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所有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也都高于对照,从大到小排序为水溶肥添加增效剂、复合肥添加增效剂、掺混肥添加增效剂、水溶肥单一施用、复合肥单一施用、掺混肥单一施用处理。试验结果确定了3种肥料的施肥效果,证明了水溶肥较其他类型底肥效果好,且配合施用增效剂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起到促进作用,经济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5.
曾报道过,不垫圈半液态厩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并不次于垫圈厩肥。但只有在考虑到土壤和厩肥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及作物对这类营养元素的需要而正确地施用不垫圈厩肥时,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施用不垫圈半液态牛厩肥的条件下(单一施用或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研究马铃薯吸收主要无机营养元素的  相似文献   

6.
硫肥对油菜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个地区7个点进行油菜硫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肥比不施硫肥的油菜生长好,菜籽产量高。土壤SO—S含量在26.0mgkg-1以下,施用硫铵的比对照增产14.8%—49.8%,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施用硫磺比对照增产6.5%—34.2%,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土壤SO—S含量>45.0mgkg-1,施硫铵、硫磺和石膏均比不施硫肥的增产,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钾素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结薯、薯块膨大和干物质的积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凉山州马铃薯主产区土壤普遍缺钾少磷,试验选用马铃薯品种凉薯97,研究在凉山州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施用硫酸钾对马铃薯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一定量的硫酸钾能适当延长生育期、显著增产、增加薯块干物质和淀粉含量。667 m2施用硫酸钾15 kg的平均全生育期比对照增加2 d;667 m2施用硫酸钾10 kg的平均产量最高,达到1 819 kg,较对照高28.2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用硫酸钾对提高干物质、淀粉含量有一定的作用,综合考虑产量、品质、效益等因素,667 m2硫酸钾施用量以5.0~10.0 kg为宜。  相似文献   

8.
以EM菌堆肥作底肥,探讨了其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EM菌作底肥后,马铃薯长势良好,植株增高,茎叶粗壮,叶色浓绿,较对照增产25.20%~38.03%,且能大大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植物健生素(x1)、喷施宝(x2)、高锰酸钾(x3)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喷施叶面,有明显增产效果。三者综合施用可使产量提高26.6%,分别单施x1可增产8.24%,x2增产10.91%,x3增产7.47%。三种药剂主要是通过促进平均单薯重的增加而实现增产的。x2特别有利于大薯和特大薯的形成,x3对植株病害有显著疗效。当施用过量时三者均有副作用,以x3药害最大,x2次之,x1最小。施用最佳剂量x1649.5g/hm2,x292.1ml/hm2,x3用0.26%的溶液。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铃薯》2017,(3):160-164
农药的高流失率、低利用率一直以来都是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新型农药控失剂的使用,能够减少农药流失,提高利用率,缓解农药过量应用带来的问题。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种植过程中施用新型农药控失剂后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马铃薯种植中农药减施增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农药施用不减量的条件下,添加农药控失剂可以显著提高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提高幅度最高达47.53%,并提高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最高可达38.93%;而在减少农药施用次数1次,每次减量10%的条件下,添加农药控失剂仍可以提高晚疫病防效45.69%并小幅增产,增产幅度3.95%。表明研发的新型农药控失剂可以显著提高农药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对马铃薯种植中农药施用具有显著的减施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马铃薯生产中,农民过量及盲目施肥现象严重,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确定合理减量施肥量,有效指导马铃薯科学种植,特开展试验.选用常用复合肥、腐植酸复合肥及腐植酸控释氮肥3种不同类型肥料为基肥,每种肥料分别设置常量施肥和减量30%施肥两个处理,共6个处理.通过测定马铃薯产...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茎基腐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目前尚未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新型腐植酸肥料与同等养分配方化肥的田间比较试验,探讨新型腐植酸有机肥对马铃薯茎基腐病预防效果.结果表明,5~15 g壤动FT/100 kg种薯配合腐植酸肥料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安全,在出苗率、苗高、单株根数、最大根长、芽长分别优于配方化肥...  相似文献   

13.
冀西北盐碱地马铃薯无性系农艺性状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调查和测定了种植在盐碱滩地的31份CIP马铃薯无性系的出苗率、株高、单株重、单株结薯数、淀粉含量及商品薯率等农艺性状,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按累计贡献率≥85%选出前3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对31份无性系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其聚为3类,第1、2类包括23个无性系,其综合农艺性状较差,第3类包括8个无性系,不但农艺性状较好,且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马铃薯区试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国家马铃薯中晚熟西北组天水试点2008年6个马铃薯品种(系)试验资料的产量、生育期、株高、商品薯率、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植株退化指数、环腐病薯率、植株晚疫病指数9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品系是L 0031-17和天99-5-4,其加权关联度接近,分别为0.720和0.716,等权关联度分别为0.706和0.762。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滴灌节水农业技术及其与灌溉设施相配套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乌兰察布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实际生产中,种植者常因将杂质含量大、难溶解的常规肥料应用于滴灌系统,而造成滴头堵塞。液体肥料具有溶解性好、杂质少等优点,是利用滴灌设施进行追肥的理想肥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在适量降低基肥用量的同时,通过每667m2滴灌追施10、20、30kg农季高液体肥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农季高液体肥处理比传统追肥处理增产显著,马铃薯块茎产量增幅达13.52%-22.36%,商品率提高4.68%-6.55%,每667m2增收401.85-527.95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表明农季高液体肥可以在马铃薯作物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20个马铃薯无性系为材料,进行块茎产量相关性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9个相关性状对块茎产量影响的顺序为:块茎数>块茎大小>根数>根系拉力>根鲜重>冠层鲜重>商品薯率>出苗天数>冠层覆盖度。提高块茎数和块茎大小是增加块茎产量的主要途径。选择根系发达的材料,是提高块茎产量的重要途径。商品薯率通过决茎大小,冠层覆盖度通过块茎数进行间接选择,亦可提高块茎产量。出苗天数的增加可导致块茎产量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高淀粉品种晋薯2号、中淀粉品种内薯3号和低淀粉品种紫花白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小区试验.在生育期间,从植株茎叶淀粉含量、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重、单株茎数和块茎数等方面与块茎淀粉含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1)叶片和茎秆中的淀粉含量与块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因此,生育前中期叶片和生育中后期茎秆的淀粉含量,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的生理指标和品质预测的依据;(2)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重始终与块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因此,单株最大叶面积和任何生育时期的单株干物重,均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和品质预测的生理指标;(3)单株茎数、单株块茎数与块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故单株茎数、单株块茎数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的重要生理指标和品质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内薯7号和克新1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品种3个施肥处理二裂式裂区试验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测定,对生育期间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与叶片、茎秆干物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在块茎形成时便表现出品种特性;块茎淀粉含量与叶片、茎秆干物率呈显著正相关;增施肥料可降低茎秆干物率和块茎淀粉含量,影响马铃薯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5个不同处理的钾肥施肥量和3种不同栽培模式的研究,探讨在高海拔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增施钾肥的必要性和适合马铃薯种植的最佳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后能够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商品薯率都有所增加,说明在高海拔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增施钾肥是有必要的。同时通过不同栽培模式的研究说明,起垄覆膜处理增温效果明显,有利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提前出苗,促进生长,缩短生育期,提高产量和商品率。  相似文献   

20.
密度和钾肥对马铃薯品种东农306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特用型马铃薯品种"东农306"为材料,在2003~2004年进行了种植密度与钾肥用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与钾肥用量下单株产量差异显著,在本试验中以行距70 cm和株距30 cm的密度、硫酸钾用量150 kg·hm~(-2)最适合该品种的个体生长,能获得较高的单株产量和商品薯产量;行距70 cm和株距20 cm的密度、硫酸钾用量75 kg·hm~(-2)最适合该品种的群体生长,能获得较高的群体产量和商品薯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