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一、花粉症 花粉症是由植物花粉及花粉螨虫引起的过敏性疾病。逢花开季节,空气中花粉飘浮量骤增,极易随呼吸进入人体,引起过敏体质者呼吸道、眼部和皮肤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流清鼻涕和鼻塞、头痛、流泪,状如感冒;有的还伴有上腭、外耳道、鼻、眼等部剧痒,  相似文献   

2.
以花为肴,古今中外早已有之。大自然中的众多花卉蕴藏着许多有益于人体的物质,花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5%,极易被人体吸收;花粉中含有美容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对改善人体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有明显效果;花粉中还含有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物质,比牛排、鸡蛋和乳酸等食品的营养价值高8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荆州市城区气传花粉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荆州市气传花粉的种属及飘散规律,提高花粉症的防治水平.方法:2003年11月17日至2004年11月16日,在荆州市设曝片点,每天换片.结果:全年均可见花粉飘散,并出现2次花粉飘散高峰期,主要集中在3、4月份和8、9月份.主要致敏花粉为松属、柳属、杉木属、蒿属、禾本科和柏科等.结论:荆州市空气中飘散花粉以春季花粉为主,与春季的气温和降雨量及风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空气凤梨新品种选育,以空气凤梨(Tillandsia stricta)为试材,从授粉工具的选择、授粉时间段、授粉花龄等方面着手,测定花粉活力和结实率等指标,优选出适合空气凤梨人工授粉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空气凤梨人工授粉的最佳时期为盛花期(开花2~5d)6:00-12:00,授粉工具宜选用牙签。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软质地面条件下油松、白玉兰、白皮松、臭椿4个树种在距树10m、高度为1.5m处花粉密度和环境因子的变化,分析了树木花粉日飘散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花粉日飘散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花粉密度最大值均出现在14:00,最小值出现在4:00;花粉密度(N)的规律性飘散特征与空气温度(Ta)、光照强度(L)、地面温度(TG)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与空气相对湿度(RH)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N值与Ta、L、RH、TG的变化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同时,从4个树种最优回归模型的综合比较看,Ta、RH、L是影响软质地面空气中N值变化的主导因子,但不同树种优化模型中的主导因子差异较大,其中,RH、L是油松和白皮松最优回归模型中的主导因子,Ta、RH是白玉兰最优回归模型中的主导因子,Ta是臭椿最优回归模型中的主导因子。同时,本研究还进一步在花粉污染防控和降低致敏风险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温条件下空气湿度对番茄幼苗生长及开花座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季高温干旱是我国北方温室番茄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本项研究以番茄"东圣一号"为试材,研究高温下不同空气湿度对番茄植株生长势、花器育性及座果率等的影响。番茄幼苗在35℃高温条件下经过低湿L(30%~35%)、中湿M(55%~60%)、高湿H(85%~90%)三种空气湿度处理,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完成至现蕾阶段受高温影响较大,30%~35%的湿度下,其花粉总量只有所测到最高花粉量的不到30%,花粉萌发率仅为16%,花粉管长度只有17.5μm,此期提高空气湿度到85%~90%,能使花粉量增加0.6倍,花粉萌发率达到50%,花粉管长度达到100μm以上。提高空气湿度还有利于番茄幼苗生长,表现为植株生长量增加,叶面积增大,干物质积累增加,座果率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上海西南部气传致敏花粉的全年变化规律和它与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发病之间的关系,全年共收集58科各类花粉(3 605个/cm~2);以及对应日期门诊就诊的过敏性疾病患者(4 482人);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划分节点,对13个空气中有花粉漂浮的节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季的清明和谷雨花粉数量达到高峰,而在秋季花粉自白露后显著增加;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数量与一定范围内的花粉数量呈现明显的相关性(r=0.410,P=0.033);花粉数量与不同性别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数量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花粉数量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年龄间有显著性差异。总之,在清明、谷雨和白露等节气中,空气中飘散的气传致敏花粉数量较多,门诊过敏性鼻炎就诊患者数也相应增多,并且以中青年为主。  相似文献   

8.
采用重力法研究典型天气情况下城市郊区空气中蒿属花粉的时空变化规律,初步结论:1d内上午至中午时段蒿属花粉浓度较高,蒿属植物的生理散粉时段为早6:00—8:00,下午16:00之后到凌晨4:00之间蒿属花粉浓度较低且无明显变化。受花粉来源的影响,花粉源中心花粉浓度呈显著的单峰型规律,散粉时段浓度最高;非花粉源地区,气象要素影响明显,中午前后花粉浓度较高。垂直分布方面,花粉源中心蒿属花粉在1.5m及以下高度上的花粉分布较多;非花粉源地区在3m以上分布较多。垂直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上午散粉时段,下午14:00时之后蒿属花粉的垂直分布逐渐均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国内期刊报道的加替沙星不良反应196例资料。结果:加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能导致多系统、器官损害,胃肠道、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反应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同时存在糖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心脏毒性等;静脉滴注者明显多于口服给药者。结论:临床使用加替沙星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对于老年患者,要尽量避免使用。静脉滴注时要注意控制滴注速度,用药过程中要严密监测,尽量做到针对不同个体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0.
花粉不仅含有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而且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类黄酮、多肽、多糖等,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脂、调节神经系统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抗癌等多种生理功能。但花粉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畜牧及水产养殖的报道还较少,文章从花粉所富含活性成分的生理机能方面入手,分析花粉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重力法研究典型天气情况下城市郊区空气中藜科植物花粉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8:00—12:00是1d内藜科花粉密度较高的时段,主要是由植物的生理散粉作用所引起的。16:00至凌晨4:00藜科花粉密度较低且无明显变化。藜科花粉在距地表1.0和1.5m高度分布较多,地表次之,3m以上随高度增加花粉密度降低。垂直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上午散粉时段,14:00之后逐渐均匀。气象要素变化影响藜科花粉密度的日变化规律。中午前后频繁的气流扰动可以造成距地表3m以下高度藜科花粉密度的小范围升高。不同样地之间,受藜科植物的分布情况影响,花粉的时空变化存在一定差异。藜科植物分布较少的样地内花粉的高峰期延后,垂直分布差异减弱,1.5m以下的花粉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2个不同玉米(Zea mys L.)品种开花规律及其花粉生物学特性。[方法]供试玉米品种为紫糯18和吉单35。观察和测定指标分别为每日每时雄穗小花开花数量、单株花粉量、花粉活力、花粉直径及密度。[结果]玉米开花主要集中在始花日第2~6天,大部分在07:00~09:00开放。玉米花粉直径为74.6~88.7μm,密度为1.12~1.13 g/cm3。不同玉米品种散粉量差异较大,花粉活力也有不同。花粉活力的持续时间与空气湿度和温度有关,湿度高,气温低,花粉易存活。在20~25℃、相对湿度80%时,多数花粉活力能够保持3 h。[结论]该研究可为玉米育种及转基因玉米扩散模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雄蕊心皮化、雄蕊受损和花粉发育异常等多种因素都可以导致植物雄性不育,形成败育的花粉粒。综述了在雄性不育中植物花粉败育与呼吸作用、膜脂过氧化、物质代谢和小RNA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呼和浩特市开展对空气中的花粉调查工作尚属首次.通过试验表明,呼和浩特市区主要的木本植物是榆属(Ulmus sp.)、杨属(Populus sp.)、柳属(Salix sp.)、松属(Pinus sp.)、侧柏属(Platycladus sp.)、丁香属(Syringa sp.)等等.它们的花粉多在4、5、6三个月中出现在空气中;而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Leguminoae)、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蓼科(Polygonaceae)等等。它们的花粉多在7、8两个月中集中出现.所以,我们认为市区空气中的花粉组合,基本上能够反映出市内植物的种类和开花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1~2003年我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DD分析法和金额排序法,对我院口服降糖药的用药频度、用药金额、每日药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03年口服降糖药的品种、数量及销售金额等逐年增长;用药频度前3名为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用药金额前3名为格列吡嗪、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用药金额序号与用药人次序号比值为0.2~4。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与就诊人数基本合理。临床口服降糖药应用中,磺脲类药物的格列齐特和双胍类药物的二甲双胍因其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价格相对低廉而居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周丽  朱碧云  邵伟强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0):2024-2025
研究不同温度、空气湿度及不同保存方式对番茄花粉活力的影响,以番茄钱江金珠的父本花粉为材料,采用TTC染色法进行番茄花粉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4个温度梯度上,15~25 ℃是较好的制种环境,特别是20~25 ℃效果最好,当温度超过30 ℃时,由于父本花粉活力的下降,制种产量将受到影响;在4个空气湿度梯度上,花粉活力都普遍在83.9%及以上,基本能满足实际制种的需要;在5个保存方式上,室内常温及冷藏柜保存方式只能保持5 d左右的花粉活力,冷冻柜、常温除湿柜、玻璃器皿+干燥剂保存方式在20 d时还能保存93.9%~97.2%的活力,特别是冷冻柜储存能保持60 d,此保存方式最有利于保存番茄花粉活力。  相似文献   

17.
1.不能用容易传热的物质如铁器、铅皮等物作授粉用具,因为它容易使花粉的生活力减低或恶化。2.辅助授粉工作,应在天气晴朗没有大风的情况下进行,因为在阴天或恶劣的气候下,花粉的生活力容易恶化或显得衰弱,有大风的天气,花粉往往容易  相似文献   

18.
石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34-16236
绒毡层在花粉发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乌氏体是绒毡层上特有的结构,它参与绒毡层的降解、花粉外壁的形成。对于乌氏体对识别蛋白的转运作用主要表现在运输营养物质、花粉鞘物质、孢粉素、酶、识别蛋白等。综述了乌氏体的形成过程,参与花粉壁发育的过程以及目前国内外对于乌氏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高温与生长调节物质对辣椒花粉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35℃以上的短时高温,可使辣椒花粉的生活力明显下降;高温处理花朵时,花粉的致死温度为54℃,直接处理花粉时,致死温度为43℃;目前生产上应用的2,4-D等5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均对辣椒花粉的生活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呼和浩特市空气中的花粉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呼和浩特市开展对空气中的花粉调查工作尚属首次,通过试验表明,呼和浩特市主要的木本植物是榆属(U1mussp.)、杨属(Populus sp.)、(柳属Salix sp)、松属(Pinus sp.)、侧柏属(Platycladus sp.)、丁香属(Syringa sp.)等等。它们的花粉多在4、5、6三个月中出现在空气中;而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蓼科(Polygonaceae)等等。它们的花粉多在7、8两个月中集中出现。所以,我们认为市区空气中的花粉组合,基本上能够反映出市内植物的种类和开花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