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婺源螺绿采用海拔1000多米、终年云雾绕缭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大鄣山的鲜叶原料加工而成,品质超群,属茶中珍品:并在2005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荣获金奖。婺源螺绿鲜叶质量好,加工上更是精工细作。其品质特征:外形卷曲似螺,颗粒完整重实,色泽深绿油润,香气高锐持久,滋味鲜爽,汤色绿明,叶底柔软明亮。现将其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婺绿春茶系采用江西省婺源大鄣山的优质鲜叶原料,经过精细加工制作而成。其品质特征为:外形卷曲似螺,颗粒完整重实,色泽深绿油润。香气高锐持久,滋味鲜爽,汤色绿明,叶底柔软明亮。现将制作流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婺绿春茶系采用江西省婺源大鄣山的优质鲜叶原料,经过精细加工制作而成。其品质特征为:外形卷曲似螺,颗粒完整重实,色泽深绿油润。香气高锐持久,滋味鲜爽,汤色绿明,叶底柔软明亮。现将制作流程介绍如下。一、摊青采摘的鲜叶原料为一芽二叶,不采单叶、对夹叶和病虫叶。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鲜叶摊放在竹簟上,厚度10厘米,2小时翻动1次,使之通风透气,避免红梗红叶。摊青时间5小时。  相似文献   

4.
洪达科 《农业考古》2007,(2):278-279
一、如何采制婺源绿茶婺源绿茶可分为名优茶(以婺源茗眉为代表)、级内茶、精制茶三大类。(一)婺源茗眉1、采摘标准:婺源茗眉共设四个级别,鲜叶采摘的具体标准如下表:级别鲜叶采摘标准一级(贡品)单芽100%二级(珍品)一芽一叶初展占80%(芽叶长2cm—2.5cm)三级(精品)一芽一叶开展占  相似文献   

5.
枫杨、乌桕灭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①枫杨鲜叶浸泡液浓度为16g/L时,对活螺上爬有明显抑制作用。②枫杨鲜叶浸泡液浓度为3g/L和6g/L时,钉螺死亡率分别为76.2%和100%。③乌桕鲜叶浸泡液浓度为7.5g/L时,可以100%抑制螺卵孵出。④夏季乌桕干叶浸泡液0.5g/圆盘(直径18cm)100%抑制螺卵孵出,与春季干叶结果相仿;而枫杨1.0g/圆盘则100%抑制螺卵孵出,如果采用枫杨0.75g,加乌桕0.25g混合液可100%抑制螺卵孵出。  相似文献   

6.
<正>高品质名优绿茶的品质特点是香高、味醇、鲜爽,外形翠绿、汤色绿、叶底绿,其加工方法有讲究。1.鲜叶原料标准标准合格的鲜叶原料是加工出高品质名优绿茶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绿盲蝽取食危害对茶树鲜叶挥发物的影响,为绿盲蝽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别测定绿盲蝽危害程度不同的3个茶树品种健康新梢和受害新梢鲜叶中挥发性物质,分析茶树健康鲜叶与受害鲜叶挥发性物质种类及组成差异.[结果]绿盲蝽对不同茶树品种的取食存在明显偏好,不同品种嫩梢危害指数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黄金芽的危害指数最高,其余依次为白叶1号和浙农139.绿盲蝽取食后,茶树鲜叶中挥发物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顺-2-戊烯-1-醇、(E)-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苯乙醇、顺-3-己烯-2-甲基丁酸酯和橙花醇仅在3个品种绿盲蝽取食鲜叶中检测到.萜烯烃类化合物是健康鲜叶与受害鲜叶中差异最明显的一类挥发物,其中健康鲜叶中检测到3种萜烯烃类挥发物,受害鲜叶中检测到9种萜烯烃类挥发物,其数量及相对含量的增加量越大,茶树受害程度越轻.水杨酸甲酯相对含量变化明显,茶树受害越重,鲜叶中水杨酸甲酯增加幅度越大.[结论]浙农139对绿盲蝽具有一定抗性,黄金芽则较感绿盲蝽.绿盲蝽取食诱导茶树鲜叶挥发物发生明显变化,挥发物种类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萜烯烃类物质变化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卷曲形红茶外形酷似碧螺春,是在传统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借鉴名优绿茶的做形技术,利用双锅曲毫炒干机使其条索卷紧呈螺状。其工艺流程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做形→干燥。一、鲜叶原料卷曲形红茶要求外形紧卷成螺状,颗粒重实,对鲜叶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而言,鲜叶的嫩度越高,可塑性就越强,更有利于做形。可采摘无性系大叶良种或地方群体大叶良种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要求芽叶无病虫害且叶片老嫩程度一致。二、萎凋1.目的适当蒸发水分,降低细胞张力,使叶质柔软,韧性增强,便于揉捻成条;  相似文献   

9.
卷曲形红茶外形酷似碧螺春,是在传统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借鉴名优绿茶的做形技术,利用双锅曲毫炒干机使其条索卷紧呈螺状。其工艺流程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做形→干燥。一、鲜叶原料卷曲形红茶要求外形紧卷成螺状,颗粒重实,对鲜叶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而言,鲜叶的嫩度越高,可塑性就越强,更有利于做形。可采摘无性系大叶良种或地方群体大叶良种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要求芽叶无病虫害且叶片老嫩程度一致。二、萎凋1.目的适当蒸发水分,降低细胞张力,使叶质柔软,韧性增强,便于揉捻成条;  相似文献   

10.
对乌牛早、龙井长叶、白毫早、龙井43、尧山秀绿、桂香22引种龙州后的茶树栽培特性、产量、品质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牛早、龙井长叶、白毫早这三个品种在龙州茶区引种,生长表现良好,鲜叶产量与福鼎大白对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龙井43比对照品种福鼎大白鲜叶产量高,达显著差异水平;桂香22、尧山秀绿两品种适应性一般,鲜叶产量略低于福鼎大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从原料茶叶鲜叶到青砖茶的生产过程中,茶多糖含量的变化。[方法]从青砖茶生产加工过程着手,将茶叶鲜叶、绿毛茶、青砖茶3种干燥样品经80%乙醇回流除去杂质后用水提取茶多糖,蒽酮-硫酸法比色测定。用精制茶多糖测得茶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分别对茶叶鲜叶、绿毛茶、青砖茶中茶多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根据相关文献分析茶多糖含量差异的原因。[结果]研究表明,此测定方法简便,茶叶鲜叶、绿毛茶、青砖茶中茶多糖的含量分别为(4.136±0.139)%、(4.879±0.131)%、(7.739±0.127)%。[结论]茶叶鲜叶、绿毛茶、青砖茶中茶多糖含量的差异与绿毛茶、青砖茶的加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12.
婺源是江西绿茶主要产区之一。县境位于赣东北角上,和浙江、安徽接壤。境内地势高峻,峰峦起伏,河川环绕,并有海拔1000多米的鄣公山,星江河贯穿县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云雾不绝,具有栽培茶树的优越自然条件。婺源历来以茶叶产量多,质量好而著名。从清代起,这里的茶叶就进入外国市场,当时婺源隶属安徽,就因“婺源”品质特优,视为“屯绿”之骨干而驰名中外。新中国成立后,“雾绿”发展较快,品质不断提高,195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茶叶科技人员和有实践经验的茶农,在总结“毛峰”和“明前茶”  相似文献   

13.
<正> “仰天雪绿”是继全国名茶信阳毛尖之后我省又一名茶。产于固始县仰天洼茶场,因其产地山高谷深,茶芽萌发时还在降雪而取名。“仰天雪绿”的鲜叶采摘标准,以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时为主。鲜叶采下后摊放8小时杀青,以减少苦涩味。炒茶时闻到明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红、绿鹧鸪茶鲜叶之间挥发性物质的差异,解析不同品种鹧鸪茶香味差异的机制,采用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技术对红、绿两种鹧鸪茶鲜叶的低分子量挥发性代谢物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寻找二者间的差异代谢物。采用GC-MS方法,从红、绿鹧鸪茶鲜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物质156种;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红、绿鹧鸪茶鲜叶间的代谢物差异明显,15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香味决定物质橙花叔醇含量在红、绿色鹧鸪茶之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茶氨酸是茶叶的特征氨基酸,是绿茶的呈味物质。本文从针形绿名茶的加工过程茶氨酸含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对比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嫩度,鲜叶摊放过程、不同杀青方式、不同揉捻方式、理条温度、干燥温度对其茶氨酸含量的影响,并对针形绿名茶加工过程中茶氨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其茶氨酸含量是有明显差异的,茶氨酸含量与鲜叶嫩度呈正相关;鲜叶适度摊放有利于茶氨酸的形成;蒸汽杀青+热风脱水组合式杀青更有利于茶氨酸含量的提高;揉捻对茶氨酸的形成或保留不利;茶氨酸含量以理条叶温(55±2)℃、干燥温度90℃左右最高;针形绿名茶加工过程中茶氨酸含量是呈先增加,中间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总的情况是从鲜叶到成茶,其茶氨酸含量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16.
熊涤凡  王建平 《新农村》2000,(12):18-18
1.严格按标准采摘茶叶名优绿茶的原料,必须严格按标准进行采摘。如做高档扁形茶,须统一采摘芽头或一芽一初展叶;做高档针形茶,应统一采摘一芽二叶;做高档卷曲形茶,可采摘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在采摘时,应分批多次采摘,以提高鲜叶产量,防止浪费。采摘后的鲜叶及时送厂,及时摊开,并及时加工杀青。 2.科学杀青,保证色绿茶叶色绿包括干茶和叶底色绿,茶汤色绿。要保  相似文献   

17.
翠峰玉螺茶是杭州市农科院创制的名优绿茶,其外形卷曲似螺,色泽绿翠,白毫显露,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具有名优绿茶“三绿”即外形绿、汤色绿、叶底绿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婺源茗眉(1) 赫赫茗眉出婺源, 一品三杯笑语喧. 最是澄明汤色好, 鲜浓香味沁心田. 休闲松萝(1) 不风不雨正晴和, 竞采新芽动地歌. 色绿香高滋味爽, 悠悠史载一松萝.  相似文献   

19.
不同摊放时间对夏秋蒸青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茶初制工艺中鲜叶在杀青前进行摊放,能提高绿茶品质,但摊放程度必须适当,尤其是摊放时间及摊放后茶叶含水量的掌握,为此该试验采用了春波绿、元宵绿、金萱、福鼎大毫4个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进行了不同摊放时间对夏秋蒸青绿茶品质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过热蒸汽杀青方法进行杀青时,杀青前鲜叶自然摊放时间为6~7 h、摊放叶含水量为68%~70%时,可较明显地减轻夏秋绿茶的苦涩味,并改善香气,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防治咖啡虫害的高效低毒药剂,以24%螺虫乙酯SC为试材,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4%螺虫乙酯SC对咖啡根粉蚧和咖啡绿蚧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60天对咖啡绿蚧的防效显著优于对照药剂48%毒死蜱和40%杀扑磷;对咖啡根粉蚧的防治效果虽然低于对照药剂48%毒死蜱,但也有一定的防效,在第二次施药后30天,24%螺虫乙酯SC 3 000倍液的平均防效可达76.29%;且与对照药剂相比,24%螺虫乙酯SC的药效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药剂.采用24%螺虫乙酯SC防治咖啡害虫,简单易行、省时省力、节省成本,是一种简化、高效的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