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红外光谱研究了Cu-Py,Cu-PVPy和Cu-QPVPy催化漆酚氧化聚合交联过程。漆酚氧化聚合阶段的共同特征是:1.漆酚醌吸收峰1652cm^-1先涨后落;2.共轭双烯吸收峰982和945cm^-1逐渐减弱,而共轭三烯吸收峰992cm^-1和芳醚吸收峰1215cm^-1却逐步增强;3.苯环三取代吸收峰830,765cm^-1都有所减弱,苯环四取代吸收峰875和805cm^-1出现;4.苯环骨架  相似文献   

2.
用红外光谱研究了Cu-py、Cu-PVPy和Cu-QPVPy催化漆酚氧化聚合交联过程。漆酚氧化聚合阶段的共同特征是:1.漆酚酿吸收峰1652crn ̄-1先涨后落;2.共轭双烯吸收峰982和945cm ̄-1逐渐减弱,而共轭三烯吸收峰992cm ̄-1和芳醚吸收峰1215cm ̄-1却逐步增强;3.苯环三取代吸收峰830、765cm ̄-1都有所减弱,苯环四取代吸收峰875和805cm ̄-1出现;4.苯环骨架吸收峰1620、1592cm ̄-1之间的界限缩小甚至消失。到了漆膜的实于阶段,漆酚酿吸收峰1652cm ̄-1再度兴起,但992cm ̄-1吸收峰却由涨转落,其他吸收峰也有变化。以上光谱变化表明这3种催化剂都模拟了漆酶的催化作用。在Cu-PVPy催化漆酚氧化聚合阶段,发现孤立双键吸收峰3008cm ̄-1比共轭双烯吸收峰982和945cm ̄-1消失得更早;并且从反应一开始就出现了1715cm`-1羰基吸收峰。还比较了Cu-PVPy与Cu-QPVPy催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Cu-D370催化漆酚氧化聚合成膜的反应条件和产物性能。Cu-D370的含铜量超过5%时才有正常的催化活性。与漆酚相反,Cu-D370催化活性随升温而加快,89℃时不失活,而且其底物漆酚出现沉淀的时间比70℃或45℃时出现短。粗产品数均分子量(Mn)为3420,分子量分布窄。分离出残余漆酚和低聚物之后,其漆膜实干时间不到1天。漆膜物理性能优异,与“超级生漆膜”类似。漆膜的耐热性和耐化学品性与普通生漆差不多。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两种固定化漆树酶(聚丙烯酰胺包埋漆树酶和ABSE-交联琼脂共价偶联漆树酶)催化陈漆漆酚氧化聚合,实现了“陈漆复活”。首次制备了室温自干的“超级生漆膜”。它的8项物理性能指标:流平性、干燥不受湿度的影响性、实干速度、色泽、光泽值、冲击强度、柔韧性(弹性)和附着力在不同程度上均超过了一般生漆膜。这种固定化漆树酶催化漆酚氧化聚合的技术路线使本来纠缠在一起的复杂的生漆成膜过程分解为比较单一的漆酚氧化、聚合过程和线性聚合物交联过程,因而有利于彻底弄清生漆成膜的反应机理,也有利于阐明天然生漆各组分如胶质(树胶质)等对生漆成膜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多酚氧化酶催化漆酚的氧化聚合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探索了以丙酮、二氧六环为溶剂,多酚氧化酶为催化剂催化漆酚在空气中的氧化情况。紫外可见光谱测定表明,反应体系在409、490、653nm处有3个吸收峰,在酶催化下,此3处吸收峰发生明显变化。在218、228nm处共轭双烯和三烯键发生明显变化;它的紫外光谱变化与漆树酶催化类似,据此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以毛坝生漆为原料,经过丙酮浸提得到漆酚,漆酚通过缩醛反应、硅胶柱分离、常压加氢等方式制备和分离了不同饱和程度的漆酚缩醛;分别应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对漆酚缩醛产物进行表征,采用HPLC实时分析了三不饱和漆酚缩醛的加氢历程。结果表明:经过正相硅胶分离得到93.8%的高纯度三不饱和漆酚缩醛,通过HPLC色谱分析,三不饱和漆酚缩醛衍生物加氢的历程为:三不饱和在前90 min主要先转换为二不饱和和单不饱和,经过8 h加氢反应二不饱和和单不饱和漆酚还原为纯度95.65%的饱和漆酚缩醛。红外光谱数据表明漆酚缩醛酚羟基的特征吸收3650~3100 cm-1消失,同时观察到醚的红外特征吸收1049 cm-1;1H NMR中δ5.92为亚甲基醚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赵敏  刘欣  王秋玉 《森林工程》2009,25(2):28-31
利用生物酶(如漆酶)预处理可以降低化学浆的残余木素量,减少制浆中的能源消耗,提高纸浆强度特性和光泽度等。在介体参与下,漆酶能够降解木素,使残余木素的摩尔质量减少、木素中的酚羟基减少、羰基和羧基增加,对后续的漂白过程起到活化木素的作用。漆酶等酶活系统能将漂白废水中的有机氯化物转变成无机氯和CO2,破坏发色基团组织和结构,降低漂白废水中的TOCl、BOD、COD和色度。漆酶在氧气和介体存在下能使木素产生自由基的缩合,提高纤维间的粘合性,改善高木素含量和纸浆的性能。漆酶作为一种非专一型聚酚酶,在一定程度上可与树脂反应,可以催化好氧污染物的酚羟基基固,生成苯氧自由基和水。  相似文献   

8.
漆树酶在漆酚树脂上的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漆酚树脂吸附金属离子后对漆树酶的固定化方法,比较了Fe^3+和Al^3+、漆酚树脂和漆酚-水杨酸接枝树脂对漆树酶的固定化结果显示,漆酚-水杨酸-Al螯合树脂对漆树酶的固定化活力最高,测定了溶液PH,环境温度对固定化漆树酶活性的航固定化漆酶的重作用性。另外,测定了固定化漆树酶的米氏常数,Km=4.9×10^-3,并讨论了Km小于天然漆树酶的米氏常数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让漆酶在最后催化成膜中发挥作用,将生漆分离出漆酚和粗漆酶后,先将漆酚进行热预聚,再用粗漆酶配制成漆酚热预聚漆。试验结果表明:此法配制出的漆液,不仅能在漆酶催化下成膜,而且具有粗漆酶用量少、干燥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让漆酶在最后催化成膜中发挥作用,将生漆分离出漆酚和粗漆酶后,先将漆酚进行热预聚,再用粗漆酶配制成漆酚热预聚漆。试验结果表明:此法配制出的漆液,不仅能在漆酶催化下成膜,而且具有粗漆酶用量少、干燥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留植、移植、剪根移植3种不同方法培育杨大苗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培育的杨大苗质量有明显区别。留植苗在苗高、地径上有优势,但根系不好,侧根数少,主侧根过粗,起苗时易造成机械损伤,造林不易成活;而移植苗较留植苗质量有所改善,侧根数增多,起苗时机械损伤较少,造林易成活;最好的是剪根移植苗,克服了以上2种方法所有弊病,苗木质量优良,造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2.
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尤其是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更为重要.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可持续林业的基本特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对可持续林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全面评价,防止片面性;用统一的标准将可持续林业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本文依据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原则及廊坊市的区域特点构建廊坊市可持续林业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与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体系中的各类指标权重,定量评价廊坊市林业是否具有可持续能力.结果表明,廊坊市整体上还不具有可持续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1苹果雌蕊授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显微观察和石蜡切片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2001苹果雌蕊的受精时间、胚珠花期的发育过程等。结果表明:2001苹果胚珠从开花前2天形成八核胚囊开始到开花第9天卵细胞、中央细胞解体消失之前都具有受精能力;开花第1天、第2天的雌蕊授粉到受精所需时间为84h,开花前2天、开花前1天、开花第3、4天的雌蕊授粉到受精所需时间为96h,开花第5天的雌蕊授粉到受精所需时间为108h。同等发育程度的2001苹果雌蕊用金冠、新红星花粉授粉后坐果率无显著差异。开花前20天至开花第2天的雌蕊授粉后花序坐果率高达72.83%~75.92%,花朵坐果率分别为67.32%~68.11%、52.66%~53.87%,极显著高于开花第4天的雌蕊;开花第4天的雌蕊授粉后花序坐果率、花朵坐果率分别为60.47%~60.83%、41.96%~43.65%,开花第3天、开花第4天的雌蕊授粉坐果率极显著高于开花第5天的雌蕊,开花第6天以后的雌蕊授粉坐果率极低,花朵坐果率小于15%,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因此,2001苹果雌蕊的有效授粉期是开花前2天至开花第5天,最佳授粉期是开花前2天至开花第3天。  相似文献   

14.
优种核桃嫁接繁殖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优种核桃嫁接苗是实现核桃栽培良种化、集约化、基地化、商品化的根本途径。1999~2001年经过对辽宁1号、鲁光、中林3号、晋龙1号等优种核桃嫁接苗繁殖试验,总结出适合当地的核桃嫁接苗繁殖技术,成活率最高达到98%。  相似文献   

15.
林冠对降雨截留的半理论模型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在林冠对降雨截留过程的研究中,将理论模型的考虑方法和经验模型的模拟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新的半理论模型。这个半理论模型既具有理论模型把过程与机理紧密联系的优点,又具有经验模型计算相对简单的长处,新模型与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也和理论模型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以树冠投影面积导算林分最大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君然 《林业科学》1989,25(1):79-81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定量间伐方法有数种,其一认为:“假设林分中平均木以上的立木,在其生长发育中不受其相邻立木的挤压,因而能获得正常的生长条件,能正确地反映生长规律”,因此,在任一林分内首先要调查林分的平均胸径;凡大于或等于平均胸径的立木(有明显偏冠、损伤者除外)都选作调查对象。“并用每个径阶的冠幅面积除单位面积(公顷),而得各径阶单位面积上的株数,称为林分理论最大密度(以下简称理论密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厚环乳牛肝菌,赭丝膜菌,灰环乳牛肝菌和彩色豆马勃4种外生菌根真菌固体纯培养接种物,对日本落叶松进行了圃地育苗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侧根数分别比较对照提高了13.38%-23.54%、10.65%-24.71%、9.97%、-13.78%,苗木N、P、K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70%-19.96%、9.06%-47.81%和14.45%-21.12%,苗木菌根感染率为67.82%-83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草坪绿化质量 ,延长其寿命 ,结合近年来在公路草坪施工与养护管理中积累的实践经验 ,对公路草坪的种类、生长习性 ,以及草坪建植后的浇水、除杂草、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以期为各地公路草坪绿化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木荷生物防火工程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振问 《林业科学》1997,33(4):338-348
进行了木荷防火林带的模拟火烧试验,并对木荷针叶树混交林燃烧性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木荷防火林带能够有效地阻隔地表火和树冠火蔓延;通过合理规划与布局,可从宏观上控制林火蔓延,防止大面积森林火灾发生;木荷在混交林中可成为间歇式的限制性林火蔓延带,降低林分燃烧性,形成微观密集型的防火网络体系,控制森林火灾发生。  相似文献   

20.
秦岭南坡中山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雷瑞德  党坤良 《林业科学》1997,33(5):463-470
秦岭南坡中山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的影响雷瑞德,党坤良,张硕新,谭芳林(西北林学院森林资源保护系杨陵712100)关键词华北落叶松,土壤养分状况,阳离子交换量,酶活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ciiMaryr.)天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