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常规育种技术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育种目标、亲本选择和后代选择环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有些育种家为了提高育种效率,通过经验和地理环境构建具有特色的育种模式.文章以小麦常规育种技术的概念为切入点,分析了小麦常规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优化措施,重点分析了小麦常规育种技术,以期为小麦育种提供一些参...  相似文献   

2.
在小麦育种中.有性杂交是常规和有效的育种手段。在进行有性杂交时,对经过去雄或不育的小麦雌蕊授粉.常采用取粉授粉法和捻穗授粉法。这两种小麦授粉法,具有简单、直观、有效等特点,但在大量小麦组配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是工作量大而集中、授粉受时间限制、技术要求标准高等问题。在近些年的育种中.我们尝试对父本移植授粉法进行创新和改进。较好地解决了以上的一些问题.在小麦育种中运用越来越广泛.使育种效率和成效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小麦×玉米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5个组合的小麦×玉米杂交后代中筛选出42个变异株系与其小麦亲本作比较,这些株系在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粒重、成熟期及抗病性等性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且这些变异是双向性的;从这些变异株系中筛选出了一些植株较矮、高抗白粉病、农艺性状好的株系,可以作为优良的育种亲本材料。证明小麦×玉米杂交途径在小麦单倍体育种、品种改良和提高育种效率方面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是综合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最佳途径。分子标记技术具有不受环境和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影响的特点,结合传统抗病性鉴定可在育种早期对植株抗病性进行综合分析,快速有效地进行育种选择,从而大大缩短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本综述从小麦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图谱构建、小麦种质资源抗条锈病状况评价、抗性基因差异表达及抗性材料遗传多样性分析等4个方面论述了3代分子标记在小麦抗条锈病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与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在小麦抗条锈病遗传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述了离子束诱变育种的机理,概述了离子束在小麦遗传改良中所取得的成果,并对提高离子注入小麦的诱变育种效率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范围内的破坏性疾病,选育小麦赤霉病抗病品种对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小麦赤霉病抗病品种缺乏的现状,并认为难以解决的基因连锁冗余问题,是导致抗赤霉病育种没有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作者介绍了小麦染色体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多种染色体技术相结合来提高有利基因的获取效率,将给小麦赤霉病育种带来更大进步,本文为今后小麦抗赤霉病基因的定位以及相关种质资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麦花培材料的筛选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花培育种是一条快速有效的育种途径,采用两种培养基对20个小麦组合材料进行花培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花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K优于C17,绿苗产率是C17的3.5倍多。不同基因型材料花药培养差异较大,筛选出一批不同类型的高培养力基因型材料,为有目的组配杂交组合提供依据,提高花培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8.
小麦孤雌生殖育种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娜  赵昌平 《种子》2007,26(3):47-50
孤雌生殖的雌配子体不经过受精,在基因控制或其他外界刺激下引起细胞分裂直接发育成胚。孤雌生殖的诱导方法如药剂诱导法、远缘杂交诱导法和延迟授粉法等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快速固定优良性状,缩短育种周期,创新种质资源等方面发挥作用。两系法杂交小麦具有优良不育系易选育,配组自由的特点,较易获得强优组合,孤雌生殖育种能够使杂交小麦亲本包括光温反应特性在内的各种优良性状在早世代稳定,能够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加速两系法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孤雌生殖后代的鉴定方法很多,SSR是目前应用最多且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小麦育种的目标是选育丰产、综合抗逆性好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将分子标记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紧密连锁的共显性PCR标记、以及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Dx5 1Dy10特异的PCR标记对以小麦品种安农94212、安农92484为优质亲本和以抗白粉病小麦簇毛麦易位系为抗病亲本的杂交高代材料进行标记位点的检测,结合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培育出聚合有Pm21和1Dx5 1Dy10的抗白粉病小麦聚合体,为小麦抗病、优质育种提供了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新品种临丰3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子,培育抗旱节水、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则是突破这一瓶茎的有效途径。本文对优质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临丰3号的选育技术进行了分析,从遗传基础、品种特性、高产稳产性能、抗逆性能四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特性,探讨了今后旱地小麦育种目标及方向,期望为提高小麦抗逆育种水平和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育种早代优异株系选择和单株种植规模的矛盾冲突,同时提升小麦早代抗病、抗逆性鉴定技术,总结出多抗广适选择混合小麦育种方法,该方法是在小麦育种早代(F2—F3)进行单株选择和混合脱粒后种植下一代;F4代选株,考种,单株脱粒后种植株系鉴定;F5以上的稳定株系经选择后提升小区鉴定试验,并保留3~5个单株保纯;有分离的株系在株系中再次选单株,种植株系鉴定,直至稳定。产量鉴定后的优异品系进行多点产量比较鉴定。该育种方法在早代选种时能更好地保留优良基因,控制育种规模,同时结合有效鉴定技术,选择优异单株,淘汰不良个体,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  相似文献   

12.
小麦×玉米远缘杂交技术以及在单倍体育种上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小麦作物育种选择的精确性和效率,应用小麦亲本杂交后代F1(或F2)代与玉米进行远缘杂交,经激素诱导和组织培养形成单倍体胚及植株,加倍单倍体(DH)育种结合分子标记和性状表达,达到了单代纯化培育小麦新品系的生产能力;本文阐述了小麦×玉米远缘杂交发展进程,分析了小麦×玉米远缘杂交较孤雄生殖、球茎大麦技术等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小麦引种之我见山东省青岛市农业局王林光,牟询智从国外或国内区外引进优良的小麦品种(品系),通过试验鉴定,择优繁殖推广,即为引种。它是一种有效的育种途径。同系统育种以及杂交、辐射等育种方法相比,具有简单易行、收效较快等优点。我国的小麦引种工作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4.
王鹏  王英  闫鹏 《种子世界》2007,(3):33-34
当前小麦高产品种的育种目标定为9000~12000kg/hm^2,以光合生产潜力分析能够成功,采用扬守仁先生育种实践推出的5分制打分法,对小麦品种产量结构分析得出:加强株型选择,提高单株生产力是小麦高产育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再论小麦育种方向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小麦品种资源,适应农业结构调整,本文根据目前小麦育种,优质小麦育种,超级小麦育种和饲用小麦育种,并从亲本选配,杂交类型选择。生理生化特性的改进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小麦育种方向的方法和途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初步探讨了以小麦为例的品种命名规律,通过走访育种家和查阅文献,阐述了国内外品种命名的原则和规定,分析了当前主要小麦品种命名现状,提出了结合各地育种实际在给小麦品种命名时应遵循的原则。对今后小麦品种命名科学化、规范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部分主推小麦品种组织培养再生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细胞工程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存在强烈的基因型特异性, 从目前推广的优良小麦品种中筛选不同外植体再生能力强的基因型, 对于提高小麦生物技术育种效率和加速育成品种的生产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全国大面积推广的24个优良小麦品种和抗白粉病优良品系CB037为材料, 连续2年进行花药培养、幼胚培养和成熟胚培养, 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分化率和植株再生率, 分析、评价这些小麦品种(系) 3种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再生性能。结果表明, 25个小麦品种(系)花药、幼胚、成熟胚的植株再生率分别为0~41.75%、2.25%~531.92%和3.24%~84.34%, 基因型差异显著; 组织培养再生能力以幼胚最强(119.79%), 成熟胚其次(36.23%), 花药最弱(4.91%)。CB037的3种外植体组织培养再生效率均最高, 轮选987、扬麦16、内麦836、科农199、新春6号、郑麦366、郑麦9023、新冬20、烟农19和川麦42幼胚培养植株再生能力表现较强, 新春6号、京冬8号、石麦4185、科农199和轮选987成熟胚培养植株再生率较高, 石麦4185和邯6172花药培养绿苗诱导率较高。小麦组织培养效率与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密切相关, 不同品种同一外植体再生能力差异显著, 同一品种不同外植体再生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 并且3种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再生能力不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筛选到不同外植体再生能力较好的优良小麦基因型, 可进一步用于小麦转基因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相似文献   

18.
小麦新种质龙88-10881随着小麦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有的小麦种质资源不能满足育种的要求,必须创造育种所需的新种质资源。利用远缘杂交是实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龙88-10881就是通过两个属间杂种的再杂交而获得的。该品系配合力较好,抗病,优质,矮秆...  相似文献   

19.
小麦理想株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小麦株型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理想株型应有良好的透光性、遮光性和抗旱保水性,能适应小麦生长的各个生育阶段。选育株型抽穗前紧凑、灌浆后期松散,叶水平角随灌浆进程逐渐加大的品种,小麦功能叶在整个生育时期均能充分截取和利用阳光,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生物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小麦的平均产量不断提高,高产纪录也被不断刷新,各地区已培育了一批较优良的高产品种。但从基因科学的角度来看,小麦的产量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同时,中国土地广袤,不同区域的地理因素差异导致高产小麦在不同区域的实际表现存在较明显的差别,因此,深入分析与研究小麦高产技术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提出了小麦高产育种的基本原则,并简要阐述了我国当前高产小麦研发工作进展,结合相关科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了小麦高产高效育种的方法与技术,提出了小麦育种的生产管理策略,为小麦高产育种的顺利实现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