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玉米圆斑病于1996年在乌兰浩特市玉米制种田中突然暴发。一般地块发病株率70%左右,严重地块达100%,造成平均减产率60%以上,最高减产率达80%以上。将田间采到的“兰单LB”玉米患病的茎、苞叶、果穗经吉林农业大学华致圃教授鉴定,病原菌为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  相似文献   

2.
玉米圆斑病在瓦房店市严重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波  王传士 《植物保护》1995,21(2):52-52
玉米圆斑病在瓦房店市严重发生瓦房店市是辽南玉米制种基地之一,1994年玉米圆斑病在我市种子田严重发生。7月25日至8月19日,在谢屯、泡崖、杨家、复州湾、三台等乡(镇)调查,该病发病株率最低22.4%,最高达89.3%,平均为43.5%。重病田果穗下...  相似文献   

3.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在新乡严重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在新乡严重发生玉米细菌性茎腐病(Erwiniacarotovoraf.sp.zeae),60年代在我国普遍发生,近年来少见报道。1997年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玉米田首次发现该病,发病面积1.5hm2,一般病株率10%,个别地块达50%以...  相似文献   

4.
玉米圆斑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吉林省推广的玉米骨干自交系吉63果穗上发生的穗腐症状是由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 Ullstrup侵染引起的圆斑病。从病斑形态和培养性状与小斑病菌迥然不同。经温室苗期和田间成株期人工接种证明,圆斑病菌除为害吉63和少数自交系外,不侵染T型、M型等不育系及多数正常系玉米的果穗。从果穗抽出到灌浆期是圆斑病菌侵染发病的关键时期。病菌主要在病株残体里以菌丝体越冬,已腐烂的病组织则丧失生活力。六年共鉴定655份自交系、品种及杂交种,有184份材料的果穗感病,以吉63及其选系后代发病最重。经测定吉63感染圆斑病是由隐性感病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5.
芦笋茎枯病是东山县芦笋的1种主要侵染性病害。该病较轻的地块缺株减产,较重的地块,株病率69.2%~76.8%,严重地块株病率可达85.6%以上,死株达28.6%,普遍减产5~6成,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因此,为减轻和杜绝芦笋茎枯病侵害蔓延,减少损失,1997年以来,笔者在东山进行以芦笋茎枯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与综防示范,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 症状与病原该病全年发生,但以春季重,秋季和冬季较轻。初发病时,母茎和茎的分枝出现水渍状古铜色或褐色的病斑,中后期病斑中央灰色或褐色,凹陷,…  相似文献   

6.
玉米顶腐病是扎兰屯市近来新发生的一种玉米病害,局部地块发生较重,发病率可达70%以上,造成玉米减产。介绍玉米顶腐病的诊断技术、发病规律、防治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杀菌剂45%圆斑净可湿性粉剂对三七圆斑病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5%圆斑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施药后7d和14d的防治效果达71.26%和82.04%。  相似文献   

8.
德州市玉米粗缩病发生严重德州市玉米田1993年普遍发生玉米粗缩病,春玉米较夏玉米发病重。一般为10%左右,严重地块发病率达95%以上。苗期感病,病株株高80—90厘米,节间极短,叶片叠罗在一起,叶色浓绿,病株早期即干枯死亡;中期感病,病株下半部茎节节...  相似文献   

9.
玉米粗缩病(MRDV)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害。商河县自1994年以来,每年均有程度不同的发生为害。如1996年全县播种玉米3.6万hm2,全部发病。其中春玉米0.1万hm2,90%以上毁种,未毁种的几近绝产;麦田套种玉米2.0万hm2,病株率一般为15%~20%,严重的地块病株率30%以上;直播玉米1.5万hm2,一般病田病株率在5%~10%,严重地块病株率15%~20%。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  1 影响发病的因素  1)毒源量。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主植物。在生产中,杂草多,管理粗放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  相似文献   

10.
恩施自治州地处湖北省山区,玉米种植面积很大,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玉米的常年种植中,玉米灰斑病一直是我州玉米上的一种常见病害。由于许多玉米品种对灰斑病的抗性逐年丧失,以及在生产中高氮肥栽培和后期管理不足等各方面原因,玉米灰斑病已经逐渐成为我州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玉米灰斑病的危害程度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中高海拔山区,玉米灰斑病危害严重,对玉米的产量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玉米圆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圆斑病是我省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吉单101杂交种亲本‘吉63’自交系果穗上发生的严重病害,它影响‘吉63’自交系的繁育和制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玉米疯顶病在喀什地区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疯顶病是新疆玉米上的新病害。近年来该病在喀什地区零星发生,1998年呈现出流行态势,给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玉米疯顶病是由霜霉科大孢指疫霉属的大孢指疫霉菌〔Sclerophthoramacrospora(Sacc.)Thirwn.elal.〕引起的系统性侵染病害。玉米感病后,一般不能抽穗结实,重者提前枯死,轻的籽粒瘪小。1998年套种玉米抽雄后,部分县(市)反映,套种玉米个别植株不抽雄穗,不吐花丝,发生重的地块,连片发生,严重影响玉米生产。9月笔者在莎车县调查发现,发病地块全是小麦留行套种玉…  相似文献   

13.
玉米圆斑病病原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生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zeicola)是引起玉米圆斑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通过对玉米生平脐蠕孢菌及其近似种的EF-1α基因(elongation factor 1α)部分序列进行比对,设计出玉米生平脐蠕孢菌的特异性引物Y-EF-F和Y-EF-R,利用该引物可以从B.zeicola中扩增出137 bp的特异片段,而其余的17个参试菌株扩增结果为阴性。灵敏度实验表明该对引物可以检测到目标DNA的浓度为1 pg·μL~(-1)。用B.zeicola接种玉米叶片、苞叶以及玉米粒,然后以接种发病的病组织DNA为模板,利用引物Y-EF-F和Y-EF-R进行PCR扩增,可以扩增出137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健康玉米组织DNA中未能扩增出任何条带。用B.zeicola孢子悬浮液接种大田玉米叶片,接种第3 d可以检测到未发病组织中有B.zeicola病原菌,第5 d可以看到明显的病斑。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和灵敏地检测玉米组织中的潜伏期玉米生平脐蠕孢菌,为玉米圆斑病的快速检测,进而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积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长阳青岗坪芹菜有两种病害发生,受害率一般20%~30%,严重者达60%以上,经确定为芹菜叶斑病和芹菜斑枯病,现将二病简介于下:一、芹菜叶斑病:又称早疫病,是发生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病菌是真菌的芹菜尾孢(Cercosporaapii)所致。叶片初生水浸状黄色斑点,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斑,后期叶片干枯,叶柄和茎上产生水渍状圆斑或条斑,后变褐色,凹陷。潮湿时病部产生灰白色霉层。二、芹菜斑枯病:又称叶枯病、晚疫病,俗称火龙,是芹菜重要病害之一。叶上病斑圆形,淡黄色至暗褐色,具褐色边缘和黄色晕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出现一种新病害玉米疯顶病,其病原菌为霜霉科、指疫霉属、大孢指疫霉Sclerophthora macrospora (Sacc.)Thirum et al.,是玉米霜霉病的一种。河北省未发生过疯顶病的地区突然发生,而且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以上,一般发病率为3%~60%,发病地块逐年增多,有由北向南扩展的趋势。发病植株多数因出现雌、雄穗增生畸形而败育,颗粒无收损失严重。为有效控制该病的扩展蔓延,自1992年起开展了玉  相似文献   

16.
警惕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警惕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玉米是我国仅次于水稻、小麦的重要粮食作物。近年,我国一些玉米产区发生一种异于小斑病和圆斑病的玉米叶部病害。据调查,当前玉米制种主要自交系如黄早四、掖107、E28、MO17、丹340等以及它们的杂交种都受到该病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MRDV)在开封市有明显上升危害的趋势,一般病田病株率10%~3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40%-60%,给开封市的玉米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为此,作者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和防治试验研究,探明了偏重发生的主要原因,探索出一套简单易行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植物病害病斑形状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分形理论中的周长面积法和曲线长度法分析了水稻纹枯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桃细菌性穿孔病4种病害病斑形状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 ,病斑形状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其复杂性可以用分形维数的大小来表示 ,形状愈复杂 ,分形维数愈大 ,反之则愈小。周长面积法所得的分形维数分别是水稻纹枯病1.3385 ,玉米大斑病1.3799,玉米小斑病1.1633,桃细菌性穿孔病1.0470。曲线长度法所得的分形维数依次为水稻纹枯病1.3084,玉米大斑病1.2919,玉米小斑病1.0223,桃细菌性穿孔病1.0561。同一种病害中不同病斑之间分形维数变化范围表明了单个病斑之间形状差异。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单个病斑或一类病斑分形维数的测算 ,但以周长面积法更好  相似文献   

19.
黄瓜黑星病已在兰州发生1993年以来,兰州市的个别地区日光温室中种植的黄瓜发生了一种病害,轻则减产50%~70%,重则全棚绝收。病害症状:幼苗期子叶上产生黄白色圆斑,严重时小叶枯萎,全株死亡;成株期叶片上病斑淡黄褐色,后期中部开裂为不规则星状孔,病部...  相似文献   

20.
临夏地区春蚕豆根腐病发生与为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甘肃临夏地区的340块春蚕豆田根腐病的调查,明确了该区蚕豆根腐病死亡率为1%~90%,平均为15.33%;死亡率小于10%的地块占调查地块总数59.7%,大于30%地块占17.35%,随着海拔梯度的增高,蚕豆死亡率逐渐下降。病原真菌主要有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粘帚霉(Gliocladiumroseum)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