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稻田土壤固氮微生物的多态性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的地理分布和多样性,为生物固氮在农业实践中的高效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据.实验室中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和分类方法,在反映土壤微生物的基因信息上有很大的局限,因此目前逐渐地被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替代.PCR(聚合酶链式反应)-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能够很好地分离PCR产物中的具体基因,为在时间与空间上追踪优势菌株提供了新的方法.该文以PCR-DGGE技术为主,阐述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稻田土壤固氮微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艳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924-15925
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3类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分析,指出使用Biolog分析、磷脂脂肪酸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可研究和表征那些目前还不能够被培养的微生物,从而获取关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更多和更完整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DGGE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qphoresis,DGGE)技术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的有效工具,它直接分离土壤微生物的DNA片段,比传统的培养方法更具明显的优势,已成为研究土壤微生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对DGGE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晨秋  唐丽  龙春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74-17276,17278
围绕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可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为遗传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4个研究层面;另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研究方法归为3类,即:传统平板培养法、生物化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并分别对各方法进行介绍和评述,最后提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性在整个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其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受到环境和人为干扰等多方面的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研究的方法也从传统培养法发展到生化法和分子生物学法。目前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本文从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等方面简要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6.
PCR-DGGE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室中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和分类方法,在反映土壤微生物的基因信息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将逐步被分子生物学方法所替代。本文在阐述PCR-DGGE方法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方法缺陷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不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难题得到了解决。肠道微生物处于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得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16SrRNA基因片段的一些肠道微生物研究工作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放大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等指纹图谱技术。  相似文献   

8.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经典方法,克服传统的分离培养缺陷,探讨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基因多样性。经过直接从土壤中抽提总DNA,并对总DNA中16S rDNA及其中V6~V8可变区序列作PCR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等,发现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土壤微生物的基因多样性变化与土壤微生物量的波动并不一致,说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微生物量的关系并非线形。同时发现秸秆的添加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长期施肥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酶活性、群落结构和多样性4个方面的影响,发现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维持和增加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同时,也探讨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其研究结果可为作物高效生产、养分高效利用及农田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肖斌  蒋代华  刘立龙  刘全东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253-5258,5266
综述了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总DNA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DNA提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年限有机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活性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湖南湘阴县兰岭茶厂古桐岭不同种植年限的4年生、10年生、16年生有机茶园,分别进行了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类群数量及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6年生有机茶园土壤在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等各项指标上均高于10年生和4年生有机茶园土壤.霉菌、细菌、可培养微生物总量、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嫌气性自生固氮菌、好气性纤维分解菌、嫌气性纤维分解菌均以16年生茶园最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硝化作用也以16年生茶园最强.说明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规程管理,随着种植年限延长,能够促进有机茶园土壤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活性土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在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发展起来的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SIP)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能够定向发掘复杂环境中参与特定生态过程的微生物资源,是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有效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原理是环境样品中的功能微生物代谢同化同位素标记的底物,通过对其生物标志物(即DNA、RNA、PLFA等)进行提取、分离、鉴定和比对分析,以此获取介导土壤物质转化和循环过程的功能微生物的直接信息.本文在分别介绍SIP技术在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过程中的各种前处理方法、生物标志物选择及后续鉴定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SIP技术在研究驱动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碳氮循环等过程的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应用进展,展望了SIP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基因组学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对露天矿排土场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将化学法(SDS高盐法和PBS缓冲液法)、酶法(溶菌酶和蛋白酶K)和机械法(循环冻融)组合为12种细胞裂解方案。琼脂糖凝胶电泳和UV检测的结果表明,SDS高盐法与酶法和机械法组合的6种方案所获得的DNA均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和较大的浓度。为缩短试验时间,减小DNA在循环冻融过程中造成机械断裂的可能性,故SDS高盐裂解液不经循环冻融、并加入蛋白酶K和溶菌酶的方案组合为最佳,该结果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露天矿排土场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以PCR为基础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土壤中污染物含量与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评估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的影响,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邻氨基苯甲醚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中生物量(Bc),并采用培养和形态分类法测定可培养土壤微生物种类,建立邻氨基苯甲醚含量与土样中微生物多样性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Bc与邻氨基苯甲醚含量呈现负相关,并且它对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影响不同,其中对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而所检测土样中不能检测到可培养放线菌。因此,通过考察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可以评估土壤受邻氨基苯甲醚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解磷微生物菌肥对香蕉土壤根际微生态的影响,利用T-RFLP(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分析土壤均匀度指数、香农指数和优势种群等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研究高效解磷菌剂与化学磷肥的不同组合施用方式对香蕉植株的生长情况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CK相比,T处理组香蕉苗较CK组生长健壮,地上部分鲜重平均值为42.2 cm,明显比CK高出35.2%。接M-3-01解磷细菌处理组T1、T3生长势最为显著(P0.05),其中,T3株高和茎围分别是CK的1.26、1.16倍。T-RFLP技术分析微生物多样性表明,T1、T3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指标分别为2.12/2.11和0.93/0.88,与CCK差异性不明显,但略微高于CK。同时,分析土壤优势种群,处理组T1、T3处理组土壤优势微生物种群数分别为12和14,数目基本与处理前土壤CCK的一致,而T2略低于CK。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和北里孢菌(Kitasatospora)只存在于CK和施用解磷菌剂T1、T3处理土壤中。土壤种植香蕉苗后,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的稳定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施用高效解磷菌剂对维持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均匀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平板稀释法对不同立地条件的3种竹林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并结合PCR-DGGE技术,对土壤细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碳,对土壤微生物特征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个样地土壤细菌数量在3种竹林土壤微生物区系中达90%以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宜宾地区微生物数量和细菌多样性最高,泸州的梁山慈竹最低。3个地区竹林微生物量碳在秋冬季均显著高于春夏季,与植物的生长状况息息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3大微生物数量和细菌多样性均与土壤有机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土壤细菌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之间关系最为密切,说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土壤微生物和植物之间互作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植物的根际分泌物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样,根际微生物也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着植物根际的土壤理化性质、根际分泌物释放、土壤物质循环等。本文从根际有益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以及植物根际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这两方面对土壤根际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的途径与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植物根围外来微生物定殖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检测植物根围微生物定殖情况的方法分为可培养的微生物和不能培养的微生物两种.传统做法是用培养方法检测投入到根围的微生物;而现在逐渐注重研究对于不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定殖的检测.综合检测方法有四种:天然抗生素抗性的标记;外来基因标记;DNA和RNA探针以及免疫学方法.前两种方法往往结合在一起应用于可培养的根围外来微生物的检测;而后二者可用于检测可培养的或不可培养的根围微生物包括活细胞或死细胞.根围不能培养的微生物已逐渐由于土壤DNA文库的建立而能被检测.  相似文献   

19.
木醋液是从多年生柞木中经过高温蒸馏出来的纯天然物质,其主要成分是有机酸和酚类物质,为了明确木醋液和主要成分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将加入不同剂量的木醋液、愈创木酚、醋酸的有机肥施入土壤,观察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kg有机肥中加入10g木醋液,施入30kg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别是细菌数量)增加幅度最大,土壤微生物10d内被有效地激活;同时,当在1kg有机肥中木醋液的添加量高达50g时,对土壤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通过采用木醋液中的两种主要成份醋酸与愈创木酚对比试验,表明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与木醋液不相关,木醋液能起到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的作用,虽然有可能是其他物质在起主导作用,但更有可能的是多种物质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木醋液是从多年生柞木中经过高温蒸馏出来的纯天然物质 ,其主要成分是有机酸和酚类物质 ,为了明确木醋液和主要成分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将加入不同剂量的木醋液、愈创木酚、醋酸的有机肥施入土壤 ,观察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 1kg有机肥中加入 10 g木醋液 ,施入 30kg土壤中 ,土壤微生物数量 (特别是细菌数量 )增加幅度最大 ,土壤微生物 10d内被有效地激活 ;同时 ,当在 1kg有机肥中木醋液的添加量高达 5 0 g时 ,对土壤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 ,通过采用木醋液中的两种主要成份醋酸与愈创木酚对比试验 ,表明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与木醋液不相关 ,木醋液能起到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的作用 ,虽然有可能是其他物质在起主导作用 ,但更有可能的是多种物质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