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同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3种饵料、4个组合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研究饵料对轮虫种群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光合细菌和鲜酵母混合为饵组,轮虫的最高培养密度达到了1820mL-1,高于其它3组;轮虫的日平均增殖率为0.4351,比光合细菌组和鲜酵母组分别增加了6.4%和25.0%。对轮虫生长、繁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有100万~2亿种,在正常海水中的数量一般为106ml-1以下。海洋动植物体表共生、附生的细菌数量为1.0×105~2.1×105CFU/g,放线菌为7.7×103~5.2×104CFU/g,真菌为5.4×104~3.1×105CFU/g;海洋动物肠道细菌数量为1.12×105~1.45×105CFU/g,放线菌为1.0×103~8.2×103CFU/g,真菌为1.0×103~2.1×104CFU/g。尽管海洋中的许多微生物推测是由陆地环境经河水、污水、雨水或尘埃等途径…  相似文献   

3.
将在近海捕获的14尾黑亲鱼放在海带育苗池内进行流水培育,让其自然产仔。共产健康仔鱼361400尾,产仔率达28.57%。以小球藻、轮虫、卤虫幼体、少量海捕天然浮游动物和鱼、虾肉糜为系列饵料,培育20~30天,育出全长14.2~30mm的稚鱼322198尾,平均成活率89.15%;单位水体平均出苗量为6712尾/m3。在18~24℃水温范围内,仔稚鱼的平均日增长量约为0.5mm。每3~5天轮流使用1mg/1的氯霉素,0.3mg/l的鱼虾安,可以有效地防治仔稚鱼的细菌性疾患;用0.05mg/l的孔雀石绿药浴15~20分钟,可以防治真菌疾患。  相似文献   

4.
光合细菌配合面包酵母与藻粉培养轮虫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面包酵母与一定量螺旋藻粉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过程中,添加光合细菌液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作为辅助性饵料,对轮虫的生长具有明显特殊的促进作用。4组实验显示:投喂适宜量光合细菌轮虫增殖明显加快,但与光合细菌添加量的增加不完全呈正比关系;投喂光合细菌新鲜培养液与老培养液轮虫增殖效果相近;投喂光合细菌只能作为辅助性饵料。当配合酵母、藻粉培育轮虫时,3者在饵料上起到了良好的互补作用,培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浮游细菌的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浮游细菌的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细菌数量波动在(0.41~10.63)×106ml-1之间,平均为(4.29±2.44)×106ml-1。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细菌数量逐渐上升,细菌数量昼夜间呈现较大波动。细菌数量与水温、总有机质的化学需氧量(TCOD)、溶解态有机质的化学需氧量(DCOD)呈现显著正相关,与颗粒态有机质的化学需氧量(PCOD)、浮游动、植物生物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细胞松驰素B(C.B)处理法,研究了诱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三倍体、四倍体的可能性和处理条件。实验所用C.B浓度为0.5~2.0mg/L,处理的起始时间分别在受精后10~25min(诱导三倍体)和8.5~9.8h(诱导四倍体),处理的持续时间为10~25min。三倍体的适宜诱导条件为卵子在受精后15min,浓度为1.5mg/L的C.B溶液处理18min。三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58.18%。根据诱导三倍体的适宜C.B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用1.5mg/LC.B溶液处理卵子18min,获得了29.46%~57.89%的四倍体胚胎。另外,还对中华绒螯蟹三倍体、四倍体胚胎的诱导技术、诱导参数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用5种药物治疗剑尾鱼聚缩虫病试验,结果呋喃唑酮无效,硝酸亚汞(1. 25 ±0. 25) mg/L、硫酸铜酸亚铁(5:2)合剂(8.5±0.5)mg/L、甲醛(30±5)mg/L、孔雀石绿(0. 9 ± 0. 1) mg/L对聚缩虫杀死率均在 95%以上;治愈率依次为:(92.5 ± 2.5)%、100%、(87.5±2.5)%、(82.5±2.5)%;剑尾鱼对药物的敏感性强度为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硫酸铜合剂>甲醛,安全浓度依次为:0.32、0.48、4. 1、9.4 mg/L。表明治疗剑尾鱼聚缩虫病用硫酸铜合剂(8. 5 ± 0. 5) mg/L、甲醛(30 ± 5) mg/L浸泡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50DE微囊营养强化轮虫DHA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50DE微囊DHA营养强化饵料强化轮虫试验,结果表明:试验A、B两区强化6小时后轮虫DHA/FA含量由最初的未检出上升为1.5%、4.0%,12小时后达到最高峰,分别为7.5%和10.3%、而对照C区在24小时试验区间DHA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9.
斑节对虾封闭式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节对虾封闭式育苗的主要技术措施:育苗池中密布气石5.5个/m2;抽取大潮期海水经砂滤后入池,育苗过程中不添水换水;调节苗池光照强度约0.6~1μE/m-2·S-1;投喂优质饵料6次/d,混投优质中肋骨条藻和亚心形扁藻,掌握适当的投饵量;每天定时投放10×10-6的光合细菌等。试验结果,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为5.7万尾/m3,成活率56.3%。  相似文献   

10.
铜锌离子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Cu++、Zn++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的急性毒性影响。实验温度25±1℃,轮虫对Cu++的污染相当敏感,Cu++24h半致死浓度为24hLC50=14.47μg/L~21.93μg/L;Zn++24h半致死浓度为24hLC50=3.404mg/L~4.549mg/L。  相似文献   

11.
嗜水气单胞菌苗免疫接种试验表明,室温30℃时,试验鱼注射接种1.8~2.7×108个/尾的灭活菌苗,8-10天后即产生较强的免疫力,注射接种1%一1‰的灭活组织苗0.2-0.3ml/尾,6-8天后即产生较强的免疫力,两者的保护力均达92%以上,浸泡相当于1.8×106个/ml的脂多糖粗提物(LPS),10—12天后产生的保护力可达70%左右。不同温度的接种试验表明,水温30℃时接种比15℃时接种,免疫力的形成早4—7天。大池试验表明,灭活苗苗接种鱼的免疫时效达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维生素A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用反相高效波相色谱测定维生素A的方法。方法:色谱柱:Hypersil ODS(150min×46mm),流动相:甲醇-水(96:4),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325nm,柱温25℃,外标法测定。结果:维生素 A在 2.5~30.0μg/ml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浓度为 1.5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5%,精密度RSD±l、56%(n=3)。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适应面广。  相似文献   

13.
一、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1)用途:促进各种养殖鱼类产卵、排精。 (2)使用剂量(以下均为雌亲鱼剂量,雄亲鱼减半)。 ①鲢、鳙鱼亲鱼:HCG800-1200IU/kg. ②草鱼亲鱼:HCG800IU/kg+垂体2mg/kg(1mg垂体相当于1个0.5kg重的鲤鱼垂体)。 ③青鱼亲鱼:分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垂体0.5mg/kg,间隔20小时再第二次注射HCG2400-300IU/kg. ④团头鲂亲鱼:HCG1600—2400IU/kg. ⑤泥鳅: HCG250-500IU/尾或HCG15~20…  相似文献   

14.
一、虾塘条件要求: 1虾塘条件:选择的泥蚶与对虾混养的虾塘首先要排灌方便,具有进排水陡闸,并配备水泵,预防小潮期不能纳潮时使用,虾塘要求其涂面平缓、背风向阳、塘底平整,面积以5—10亩为宜。 2.底质要求:以软泥为主,合少量沙质,最好表层软泥厚度为5—10cm为佳。 3水质要求:海水比重3%以上,pH值为7.8—9.0;水质透明度为30~50cm;氨氮含量0.6mg/L以下;底质硫化氢含量0.01mg/L以下;化学耗氧量(COD)6mg/L以下。 二、放苗前的准备: 1.清淤和翻耕:每年收获后,即着…  相似文献   

15.
三种鲤对暴发性鱼病抗病力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完其  孙佩芳 《水产学报》1994,18(4):290-296
本文报道三种鲤对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试验结果。当菌液浓度为6.0×10 ̄8CFU/ml,采用10 ̄0、10 ̄(-1)、10 ̄(-2)、10 ̄(-3)四个稀释度、0.3ml/尾注射剂量时,建鲤、野鲤和镜鲤的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10 ̄(-1.375)、10 ̄(-0.976)、10 ̄(-0.562)。这三种鲤的半数致死量差异显著(F>F_(0.05))。从四个方面研究了抗病机理:白细胞吞噬功能和补体替代途径(C_3旁路)杀菌能力,镜鲤较强于野鲤和建鲤,但无显著差异(F<F0.05);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和补体总量(单位/ml),是建鲤>野鲤>镜鲤,差异极显著(F>F0.01)。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建鲤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和补体总量稍高,但对暴发性鱼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较易感染。以上结果证明,不同品系鲤鱼对暴发性鱼病有种内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海信 《齐鲁渔业》2002,19(2):21-21
一、细菌性鱼病 主要有鲢、鳙鱼的打印病和草鱼、青鱼的赤皮病。这2种病是由于机械损伤后被细菌侵入造成。防治方法是:鱼种下塘前,用5%食盐水浸泡3~5分钟,下塘后定期用1×10~(-6)漂白粉(或0.5 ×10~(-6)优氯净,0.2×10~(-6)强氯精或20  相似文献   

17.
宋学宏 《科学养鱼》1999,(12):28-29
(三)真菌病的防治1-水霉病的防治(1)每亩用菖蒲2-5~5kg,食盐0-5~1kg,加入人尿2~5kg,全池泼洒。(2)用五倍子全池泼洒,使池水呈4mg/L浓度。(3)桐树叶(或芝麻秆)扎成小捆,放入池中。(4)用2~4mg/L的烟茎浸出液,浸洗病鱼30分钟。(5)全池泼洒2mg/L苦楝和0-4mg/L碳酸钠。2-鳃霉病的防治用100kg芭蕉心(大蕉心或香蕉心)切碎加食盐3~4kg,再加乐果100g拌匀,上食台投喂,每100kg鱼喂上述混合饲料5kg,效果较好。(四)寄生虫病的防治1-车轮虫病…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对轮虫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鉴  祝国芹 《水产科学》1994,13(5):23-25
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对轮虫的繁殖具有一定影响,当在一定浓度的小球藻海水中添加的光合细菌的浓度分别为:0ppm,200ppm,250ppm,300ppm时,其中250ppm光合细菌对轮虫的增殖最有利,其日平均增殖率最高,达到0.852。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1)生长比较饲养试验中,每两周各组进行一次生长测定,期间幼鳖生长测定五次,生长情况见表2、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生长指标的比较结果见表3。表2幼鳖生长结果表3生长结果比较表3显示,添加50mg/kg的A组和150mg/kg的B组,饵料系数比对照C组分别低0-150和0.446,饵料效率比C组分别高2-4%和10-9%。同时B组和A组相比,B组饵料系数低0-296,饵料效率高8-5%。这说明增加维生素E的添加量有利于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显示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为50mg/kg和…  相似文献   

20.
1993年7月~1997年5月,在夏季采用网袋、网箱开展虾夷马粪海胆F2代稚海胆的海区渡夏,壳径日平均生长量比室内提高33.6%~61.6%;采用网箱平面培育方法进行F2代稚海胆室内中间育成和F3代稚海胆室内中间育成中试,壳径的日平均生长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为0.53×10-2~1.46×10-2cm/d,体重日平均生长量呈上升趋势,介于2.32×10-2~10.72×10-2g/d之间,培养中密度过大会降低海胆的成活率并导致疾病发生;采用立体水槽开展陆地工厂化养成,经13个月,海胆壳径由1.16cm增至5.98cm,体重由0.47g增至61.0g,性腺指数达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