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3个饲用甘蔗的引种比较试验表明:热选10号鲜草产量最高(为61 750kg/hm~2),每次刈割后再生速度最快(平均3.25cm/d),分蘖能力最强(平均单株分蘖数60个),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是9.87%和3.67%),是饲喂牛、羊、马的优质高产饲料,值得在贵州南部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个饲用甘蔗的引种比较试验表明热选10号鲜草产量最高(为61 750 kg/hm2),每次刈割后再生速度最快(平均3.25 cm/d),分蘖能力最强(平均单株分蘖数60个),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是9.87%和3.67%),是饲喂牛、羊、马的优质高产饲料,值得在贵州南部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贵州优良禾本科牧草苇状羊茅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本田  罗天琼 《四川草原》1997,(2):23-27,45
苇状羊茅为禾本科羊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高产优质野生牧草。经过5年的引种驯化和栽培利用试验,结果表明:苇状羊茅生态适应性强,生长势好,分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耐刈牧,年可刈割5~6次,且四季青绿;适口性较好,营养价值高,粗蛋白质含量为7.55%~21.69%,粗脂肪含量为3.19%~5.42%;生产性能好,年鲜草产量为73.3~104.8t/ha。适于在贵州大部分地区生态条件下推广种植,是贵州建立刈牧兼用型优质人工草地的理想禾本科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4.
刈割次数对健宝(Jumbo)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健宝是近年来引入我国适于农田种植的新型牧草,兼具高产、优质、多抗、多次刈割及鲜草持续供应期长的优势。2002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进行的健宝刈割试验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健宝有效分蘖数、根干重、支持根数、茎叶比、鲜干比、租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一次性刈割干草产量最高,达40.08t/hm^2,分别是二次刈割、三次刈割干草产量的1.38倍、1.87倍;二次刈割鲜草产量最高,达162.42t/hm^2,分别是一次刈割、三次刈割鲜草产量的1.20倍、1.16倍;三次刈割粗蛋白质产量最高,达2.63t/hm^2,分别为一次刈割、二次刈割粗蛋白质产量的1.73倍、1.17倍。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现甘肃省渭源县二阴山区广泛种植的饲用玉米品种"三盛308"适应性强、耐刈割,第1、2、3茬的平均分蘖数为11.88支/株、9.64支/株、8.97支/株,单株鲜草平均质量为309.32 g/株、242.71 g/株、214.93 g/株。粗蛋白、粗纤维、干物质、磷、钙元素随刈割次数增加而下降,粗灰分和粗脂肪不受刈割影响,鲜草胡萝卜素含量随刈割次数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甘肃省渭源县二阴山区广泛种植的饲用玉米品种"三盛308"有适应性强耐刈割特点,第1、2、3茬的平均分蘖数为11.88支/株、9.64支/株、8.97支/株,单株鲜草平均质量为309.32g/株、242.71g/株、214.93g/株。粗蛋白、粗纤维和干物质、磷、钙元素随刈割次数增加而下降,粗灰分和粗脂肪不收刈割影响,鲜草胡萝卜素含量随刈割次数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甘肃省渭源县二阴山区广泛种植的饲用玉米品种"三盛308"有适应性强耐刈割特点,第1、2、3茬的平均分蘖数为11.88支/株、9.64支/株、8.97支/株,单株鲜草平均质量为309.32g/株、242.71g/株、214.93g/株。粗蛋白、粗纤维和干物质、磷、钙元素随刈割次数增加而下降,粗灰分和粗脂肪不收刈割影响,鲜草胡萝卜素含量随刈割次数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饲用墨西哥玉米生长特性及其营养成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养殖业畜群结构的调整,农区草食动物饲养量的增加,种植优质、高效牧草是当前人们所迫切需要的.试验就饲用墨西哥玉米Euchlaena mexicana的生长特性及其营养成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饲用墨西哥玉米适宜在冀东农区种植,该作物具有较强的分蘖性能,适于多次刈割,每茬次刈割鲜草质量400~700 g/株,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草产量大幅度增加,可采食的优质草量增多,纤维化程度大大下降,可消化养分量增加,种草的效益随刈割茬次显著的上升.墨西哥玉米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和胡萝卜素的含量都优于其他禾本科牧草.刈割茬次间各种营养成分差异不大,非常适合青饲,经饲喂的各种草食动物,适口性好,采食率高.  相似文献   

9.
饲用墨西哥玉米适应性及其营养成分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养殖业畜群结构的调整,农区草食动物饲养量的增加,种植优质、高效牧草是当前人们所迫切需要的。本试验就饲用墨西哥玉米的生长特性及其营养成分含量进行研究。饲用墨西哥玉米适宜于在冀东农区种植,该作物具有较强的分蘖性能,适于多次的刈割,每茬次刈割株鲜草重在400~700 g之间,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草产量大幅度增加,可采食的优质草量增多,纤维化程度大大下降,可消化养分量增加,种草的效益随刈割茬次显著的上升。墨西哥玉米牧草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和胡萝卜素的含量都好于其他禾本科牧草。刈割茬次间各种营养成分差异不大,非常适合青饲,经饲喂各种草食动物,适口性好,采食率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刈割次数对杂花苜蓿草产量、营养成分、越冬率和可持续利用所产生的影响,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进行了不同刈割次数的研究试验,并对不同刈割处理下草原3号杂花苜蓿的生长特性、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平均株高、生长速度影响不显著,而对茎叶比、鲜干比、越冬率影响显著(P〈0.05)。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在刈割1次处理下的茎叶比、越冬率最高,分别为0.98、95%;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平均株高、生长速度、鲜干比较高,分别为59cm、1.30cm/d、3.76;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全年干草总产量最高,为5211kg/hm^2;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平均值较高,分别为20.5%、140;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平均值较小,分别为35.9%、40.6%。综合考量刈割次数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生长特性、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种植当年刈割1次最佳。  相似文献   

11.
牧草蔗闽牧42产草量及饲用价值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日秋  卢川北  洪月云  郑芥丹 《草地学报》2005,13(2):117-120,129
以牧草蔗闽牧42[(S.officinaruml cv.Co419)×(S.robustum Brand Et Jeswiet BC1PT43-52)cv.Minmu No.42]、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和糖用甘蔗闽糖86-05(Sugarcanevariety cv.Mintong86-05)为研究材料,在两种土壤类型进行两年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牧草蔗闽牧42与象草产草量之间无显著差异;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牧草蔗和糖用甘蔗闽糖86-05饲用价值在冬、春两季高于象草,一年四季产草量均衡价与营养均衡价表现较均衡,波动较小,说明牧草蔗闽牧42一年四季均可利用,是一种优质亚热带禾本科牧草。  相似文献   

12.
留茬高度对闽牧42牧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置留茬高度分别为 0、6、12cm 3个处理 ,对闽牧 4 2牧草影响的结果表明 :留茬高度为 6cm时 ,闽牧4 2牧草的平均再发植株数、干草产量分别是 12 9 1株 /m2 和 4 1 83t/hm2 ;0cm时 (与地面平割 ) ,可明显降低闽牧 4 2牧草的平均再发植株数 (P <0 0 1) ,进而显著降低牧草的产量 (P <0 0 5 ) ,与留茬高度 6cm相比 ,平均干草产量下降了 13 3% ,再发植株数降低了 13 2 %。而留茬高度为 6cm和 12cm之间的平均干草产量差异不大 (P >0 0 5 ) ;留茬高度对闽牧 4 2营养成分和生长速度的影响均不显著 (P >0 0 5 )。故收割时适宜的留茬高度为 6cm。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草产量及适口性,2002年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利用60Coγ射线辐射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Minyin’,CPI86134)种子,经多代筛选选育出闽牧3号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Minmu No.3’),并于2011年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2005-2010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闽牧3号圆叶决明平均种子产量260.9 kg·hm-2,比对照增产7.7%,但差异不显著;初花期植株粗蛋白含量为18.84%;平均干草产量11110.4 kg·hm-2,比对照闽引圆叶决明增产22.05%,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闽牧3号圆叶决明适用于加工草粉饲料。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长时期刈割对王草产量及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王草生长期为63d时刈割,鲜草产量及营养价值最高,年公顷产鲜草达70354kg,粗蛋白含量6.87%。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饲粮中用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cv.Minmu 6)鲜草代替等量干物质羊草(Leymus chinensis)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及乳品质的影响,选用24头胎次一致(1胎)、产奶量相近(15kg左右)的荷斯坦奶牛,设置6个处理,各处理间饲粮中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的重量分别为:0(CK)、7.50、15.00、22.50、30.00和37.50kg。试验期40d(预试期10d,正试期30d)。结果表明,1)夏季30~37℃条件下,在中低产奶牛饲粮中使用7.5~37.5kg杂交狼尾草鲜草替代羊草干草,各处理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2)从试验前、后产奶量的对比来看,与全干草的对照组相比,给饲鲜草的试验组产奶量相对更稳定。3)饲粮中供给22.5kg杂交狼尾草鲜草时,每100g牛乳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为15.88mg,比CK增加了43.41%(P0.05)。由此可知,夏季高温条件下,在奶牛饲粮中供给杂交狼尾草鲜草有助于稳定产奶量,并提高部分试验组乳中α-亚麻酸含量。  相似文献   

16.
唐然  彭小群  解新明 《草地学报》2015,23(3):571-579
以华南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幼叶鞘为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分离原生质体过程中的纤维素酶浓度、离析酶浓度、酶解液pH、甘露醇浓度、酶解时间5个因素进行筛选,建立了高效的象草叶鞘原生质体分离体系,并进行目标基因的瞬时转化,以期为象草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叶鞘在含有1.5%纤维素酶R-10,0.75%离析酶R-10,0.5 mol·L-1 甘露醇,pH为5.8的酶解液中酶解4 h,原生质体产量达5.11×106个·g FW-1,活力达91.08%,酶解时间对象草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影响最大。用PEG介导法将2个分别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的载体转入原生质体中,转化效率最高可达77.47%,共转化效率为8.79%。所分离的原生质体可用于基因的瞬时表达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全株饲用大麦品系筛选及赤霉素对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Hordeum vulgare L.)是耐盐、耐寒的优良作物,筛选全株饲用大麦品种(系)进行青刈利用有助于提高盐碱土地利用率、增加春季青绿饲草供应。本研究选用27个常规大麦品系,测定株高、茎粗和叶茎比等农艺性状,并于抽穗期刈割,分别测定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等饲用品质性状,进行农艺性状与产量、饲用品质性状相关分析,筛选产量高、饲用品质优良的大麦品系;利用6个不同类型品系进行外源赤霉素(GA)的喷施试验,研究GA对全株饲用大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150,R153,R287,R143,R295适宜整株青饲;分蘖数、茎粗和株高可作为辅助选择适宜整株青饲大麦品系(种)的依据。苗期喷施GA对不同类型大麦品系产量的影响不同,R154、R159、R171的产量显著增加(P<0.05),R195产量增加不显著,R134产量降低。对于R169来说,仅60 g·hm-2喷施浓度的处理高于对照。因此应结合大麦品种特点选择适宜的GA喷施时间和浓度。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筛选小麦品种在南方冬闲田进行饲用种植和利用试验。结果表明在饲用小麦适应性好、产量较高,条播行距25 cm、播种量10 kg/667 m2时,其鲜草产量可达4 780 kg/667 m2,干草产量为1 070 kg/667 m2、全株收货时干物质29.85%。在南方冬闲田合理种植小麦,具有较好的生长优势,可获得较高生物学产量,适宜进行刈割鲜饲或青贮加工利用。本文可为本区域及相似地区的饲用小麦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缓解冬季饲草严重缺乏等实际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喷施叶面肥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明不同叶面肥成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紫花苜蓿优质高产的叶面施肥方案,本试验以生长第2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ongnong No.1’)为材料,在春季返青期一次性土壤施肥基础上,于刈割前20天分别喷施苜蓿专用叶面肥(自主研制,专利申请号:201810124670.2)、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尿素+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这7种叶面肥(分别简称叶面肥A,B,C,D,E,F,G),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每年刈割3茬,观测不同叶面肥对‘东农1号’紫花苜蓿高度、茎叶比、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均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垂直高度、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其中叶面肥G处理下,全年总干草产量达14 595.81 kg·hm-2,比对照提高17.70%;平均粗蛋白含量为25.43%,比对照提高3.12%。叶面肥A处理纯增经济效益和产投比分别达2 414.57元·hm-2和2.63,是叶面肥G处理的2.65倍和8.77倍。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在寒地黑土农区喷施紫花苜蓿专用叶面肥(A处理)相对投入较少,产出较多,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春季全国草地生态气象监测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应龙  钱拴  延昊  徐玲玲  曹云 《草地学报》2020,28(4):869-872
为评估2020年春季气象条件对全国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CAgMSS系统的气象数据以及MODIS遥感数据分析了2020年春季全国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对草地生态系统产草量、植被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20年春季除内蒙古东南部、新疆西南部、华北中南部等地水热条件相对较好外,全国大部草原区气温正常偏高、降水偏少,水热匹配较差,不利于牧草返青和生长。草原生态气象模型综合估算结果表明:全国大部草原区牧草2020年春季长势差于2019年同期,尤其新疆北部大部地区产草量减少3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