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川中丘陵区光叶紫花苕鲜草的最佳播期和播种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敏 《农家顾问》2011,(11):27-27
通过裂区设计试验,以播期为主处理,播种量为副处理,对5个播期(9月10日,9月25日,10月10日,10月25日和11月10日)和3个播种量(30、60和90千克/公顷)的光叶紫花苕鲜草产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生产鲜草为目的的光叶紫花苕.  相似文献   

2.
对光叶紫花苕单位面积播种量、播种期和耕作制度三个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了各因素对鲜草产量的影响,从而提出高海拔地区适宜的播种量、播种时间和轮作换茬方法,为光叶紫花苕的大面积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光叶紫花苕生产量,提高培肥地力的效益,研究了不同播量对其鲜草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光叶紫花苕鲜草高产的播量为40.5~48.0 kg/hm2,相应单株分枝数29~35个,单株鲜重21~23 g,基本苗87.0万~112.5万株/hm2,适宜在纳雍县实际生产上采用。  相似文献   

4.
绿肥中无论是光叶紫花苕还是箭舍豌豆,只有在合理的群体结构下,植株间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提高有效株数和单株鲜重,才能获得高产。根据试验结果,箭舍豌豆的最适播种量为75 kg/hm2;光叶紫花苕的最适播种量为60~75 kg/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期、播量对保麦10号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保麦10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不同。播种量对小麦群体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但播期对产量影响更大,生产中应适期播种。在北部冬麦区保麦10号适宜播期为9月30日至10月10日;适宜播种量以亩基本苗20万~25万为宜,并依播期调播量。  相似文献   

6.
刈割对绿肥鲜草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娟  郑元红  穆绘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97-5297
研究了刈割对绿肥鲜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1次刈割后可激发绿肥再生,促进其生长,改善植株的生育性状,从而提高绿肥的鲜草产量和经济效益,对于光叶紫花苕效果更明显。增加1次刈割后,光叶紫花苕可增产21%,产值增加353.55元/hm2,纯收入增加278.55元/hm2,投产比增加0.21;箭舌豌豆增产6.4%,产值增加108.00元/hm2,纯收入和投产比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宜清镇市种植的专用绿肥品种,提升耕地质量,开展紫云英、箭舌豌豆和光叶紫花苕3个绿肥品种稻田种植的产量和N、P_2O_5和K_2O含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光叶紫花苕的鲜草产量为1 638kg/667m~2,植株N、P_2O_5和K_2O含量分别为0.50%、0.13%和0.43%;箭舌碗豆鲜草产量为1 547kg/667m~2,植株N、P_2O_5和K_2O含量分别为0.52%、0.06%和0.32%;紫云英鲜草产量321kg/667m~2,植株N、P_2O_5和K_2O含量分别为0.48%、0.09%和0.37%。生产上建议选择光叶紫花苕和箭舌碗豆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广东地区杂交狼尾草草地冬播速生型冷季牧草对杂交狼尾草翌年春季产量和品质的 影响。【方法】在刈后冬季休眠的杂交狼尾草行间,补播速生型冷季牧草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箭筈豌 豆(V. sativa)和多花黑麦草(Lolium perenne),以不补播为对照,在翌年春季刈割时测定杂交狼尾草的产量 及营养品质。【结果】补播后翌年春季杂交狼尾草产草量和品质均有提高,11 月补播光叶紫花苕、箭筈豌豆、 多花黑麦草和 12 月补播多花黑麦草的杂交狼尾草产草量依次为 11 .85、8.85、8.83、7.54 t/ hm2(DM),比不 补播对照分别提高 65.5%、23.6%、23.3% 和 5.3%;杂交狼尾草粗蛋白质含量以补播光叶紫花苕处理最高。【结论】 补播光叶紫花苕对杂交狼尾草生产性能的综合影响效果最好,其次是 11 月补播多花黑麦草、箭筈豌豆,12 月 补播多花黑麦草效果欠佳,综合效果低于不补播对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紫云英品种余江大叶籽在柯桥区的4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用量30 kg·hm-2的情况下,以9月底10月初播种较为适宜,适当早播可提早生育期,增加鲜草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福建稻区紫云英最佳播期、播种量组合,为紫云英轻简化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分别设置9月30日、10月25日、11月20日、12月15日4个播期和15.0、22.5、30.0 kg·hm~(-2) 3个不同播种量共12个组合处理,测定盛花期紫云英生长性状、产量、养分含量及累积量。【结果】紫云英盛花期株高、茎粗、分枝数、养分累积量均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其氮、磷、钾养分含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先升高后降低,但总体差异不大。播种量和播期组合处理下,9月30日至11月20日播种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地上部产草量和养分累积量,以9月30日播种和22.5 kg·hm~(-2)播种量处理的紫云英产量和养分累积量最高,干草产量达6.94 t·hm~(-2),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144.01、14.45、116.01 kg·hm~(-2)。【结论】在福建稻区种植紫云英以9月30日播种、播种量22.5 kg·hm~(-2)为最优组合。紫云英播期弹性较小,通过增加播种量弥补延期播种无法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确定杂交稻新组合甬优12和浙优18的适宜播种期.[方法]以水稻品种新组合甬优12和浙优18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时期进行播种,重点考查水稻的颖花退化和产量指标.[结果]试验得出,随着播种期延迟,甬优12和浙优18的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推迟,全生育期缩短,同时颖花退化率出现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不同播种期影响水稻的有效穗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在该试验范围内,甬优12和浙优18的产量均以5月10日播种最高,其次为5月25日播种,播种期过迟出现结实率下降、产量骤减.[结论]水稻品种甬优12和浙优18在浙江衢州地区的最适宜播种时间为5月中旬前后.  相似文献   

12.
为给太原地区麦茬夏播玉米适宜播期和适宜栽培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早、中、晚3个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3个播期处理研究了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夏玉米生育期从早熟到晚熟表现延长加剧的趋势.品种间、播期间以及品种与播期互作间玉米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品种间表现为‘九玉5号’>‘并单6号’>‘冀承单3号’>‘九玉早熟1号’,播期间表现为6月25日>6月30日>7月5日,播期与品种互作表现为6月25日夏播‘并单6号’产量最高,6月30日夏播‘九玉5号’和7月5日夏播‘九玉早熟1号’品种均可获得较高玉米产量.播期推迟,百粒重减轻,穗行粒数减少,产量降低.因此,在太原地区冬小麦收获后,6月25日—7月5日可以选择不同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进行夏播,早播对实现玉米高产有利,为获得不同播期条件下较高玉米产量必须注重品种熟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龙门农场奶花芸豆播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奶花芸豆的最适播期对提高其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开展此项试验,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分别对5月10日、20日、30日3个播期的奶花芸豆的生育时期、株高、主茎节数、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倒伏程度和百粒重进行了研究对比,结果确定了黑龙江省龙门农场奶花芸豆的最适宜播期为5月20日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对玉米品种桂单589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永嫒  时成俏  王兵伟  黄安霞  秦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76-14677,14683
[目的]明确玉米品种桂单589的适时播期,为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试验设置春季6个播期,秋季4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桂单589生育进程、植株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桂单589在春季播种,随着播期的推迟,桂单589播种~出苗时间及生育期缩短,产量逐渐下降;在秋季播种,桂单589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期和生育期延长,产量先升后降。在2月中旬~3月中旬,8月上旬~中旬播种,桂单589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结实性好,产量较高;春季在2初播种,容易遇低温,影响出苗,在3月下旬以后播种生育期明显缩短,散粉期及灌浆期容易遭到高温干旱,秋季9月份后播种,由于后期低温,玉米难以成熟,产量低,影响收获。[结论]桂单589在南宁地区露地大田直播栽培宜安排在2月中旬~3月中旬、8月上旬~中旬播种,在这个时段内播种容易避开或减少季节性自然灾害,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不同直播播种期对赣油杂5号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赣油杂5号的成熟期推迟,花期和全生育期缩短;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逐渐减少;角果长度、角粒数和角粒重表现先增后减;10月15日前播种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10月下旬以后播种处理减产显著。因此,赣油杂5号的适播期较长,最适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易发生冻害地区的冬小麦防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麦6号为试材,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法研究播期和播量耦合与小麦越冬死苗的关系,建立了小麦越冬死苗的数学模型。[结果]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120万/hm2小麦的越冬死苗率最低,为10.8%。播期(冬前积温)、基本苗对鲁麦6号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均为正效应,且播期为第一位,播量为第二位。10月1日播种,基本苗390万/hm2,死苗率最大为93.19%;10月6日播种,基本苗344.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65.97%。10月16日播种,基本苗302.6万/hm2,死苗率最大为49.65%。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229.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37.46%。[结论]播期对小麦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占第一位,播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栽培上首先要适当晚播,再就是适当降低播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穗数形成的生长指标的影响,可以确定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适宜播种期。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为主区、品种为副区,参试小麦品种为衡4399、冀麦585、金禾9123和中麦155,播期设均10月5日、10日、15日、20日4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小麦成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至10月10日,对冀麦585和金禾9123冬前分蘖和根系生长无显著影响;可通过推迟播期降低枯叶率,金禾9123和中麦155播期需推迟至10月20日枯叶率才能明显降低;播期推迟至10月15日对多数参试品种5叶以上大蘖形成无明显影响;衡4399和中麦155播期推迟至10日,冀麦585播期推迟至15日,金禾9123播期推迟至20日,单位面积穗数稳定。金禾9123和冀麦585适播期长,晚播时单位面积穗数降低不明显,冀中地区推荐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衡4399和中麦155适播期短,冀中地区推荐适宜播期为10月5~10日。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油菜"两优586"生育、产量及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播期对油菜"两优586"生育、产量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西宜春,"两优586"的最佳播期为10月8日,适宜播期为10月1日~10月15日,产量可达1792.50~1929.75kg/hm2,生育期适中(190d左右),单株有效角果数较多,为345个左右,且抗性较强,发病率低于15%,倒伏率低于10%。  相似文献   

19.
地膜穴播冬小麦播期、密度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6-1997年,在山西省临汾应用裂区设计法就各小麦地膜穴话的播期、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因子播期A2(9月28日)与播期A1(9月21日)、播期A3(10月5日)的产量存在5%显著差异;副因子播量4个水平均存在5%显著差异;播期和播量间存在互作效应,以A2(9月28日)B2(297万位/hm2)组合产量最高,达4900.5kg/hm2。同时,对同一播期下、不同播量的土壤耗水规律及子粒灌浆速度进行了研究,为地膜冬小麦合理选择播期、密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花生濮花3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设计裂区试验,以播期(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6月3日、6月10日)为主区,密度(10 000、11 000、12 000、13 000、14 000穴/667 m)为副区,研究播期和密度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濮花36号的主茎高呈增大趋势,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大,除主茎高呈增大趋势外,濮花36号的其他农艺性状均呈减小趋势。不同播期、密度处理间百果重、百仁重、出米率、饱果率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播期处理间单株生产力呈显著差异。播期、密度及二者互作对濮花36号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播期和密度的互作下,濮花36号的产量在B3M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但与B3M4、B4M2、B5M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濮花36号的最佳播期为5月15日左右,配套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2 000穴/667 m。当播期受到外界影响被推迟时,为减少产量损失,应采用对应的配套密度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