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在巢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该研究选择叶绿素a(Chl-a)、TP、TN、CODMn、透明度(SD)5个监测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巢湖各监测点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50~70,属于轻中度富营养级别,轻中度污染水质;巢湖西半湖比东半湖的富营养化程度更高;影响巢湖水质的主要因子是SD、TN和TP;巢湖水体富营养化随季节变化明显,总体上富营养化程度在夏季最高,秋冬季次之。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芜湖奎湖的水质状况及富营养化情况,该研究于2017年3月采集芜湖奎湖周边的9个采样点表层水样,测定分析了相应的水质参数(SD透明度、pH、DO溶解氧、TN总氮、NH_3-N氨氮、TP总磷、Chla叶绿素a、CODCr重铬酸钾指数),然后运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奎湖属于中污染,为Ⅳ类水;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部分采样点达到了中度富营养化类别,其余采样点区域均为轻度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次级流域--小江水域水体实测,提出了三峡库区次级流域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考虑到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和影响因子的不确定性,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所埘应的隶属度函数,确定其权重系数和模糊综合指数.并结合库区消落带水体实际情况,选用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TP、TN和CODMn为参数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D、Chla、TP、TN和CODMn含量差异很大,含量范围分别为:1.2~3.5 m、2.12~37.04 mg·m-3,0.026~0.103 mg·L-1、0.681~1.643 mg·L-1、1.15~3.05 mg·L-1.CODMn对水质富营养化的贡献率最小,Chla、SD、TP和TN是水体中主要的污染因子.在春夏季,水域大多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评价客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团头鲂养殖区水质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构建其健康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团头鲂养殖区水源地、补水池及精养池塘3个养殖相关水体全年的水质变化进行监测,测定指标包括温度(T)、pH、溶氧(DO)、透明度(SD)、总磷(TP)、总氮(TN)、氨氮(NHrN)、亚硝态氮(NO2--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结果]水源地的SD和NH3-N在四季里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而其他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季节差异(P<0.05,下同),水质优劣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补水池各水质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季节差异,水质优劣排序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精养池塘的pH、DO、SD、CODMn和Chla在四季里无显著差异,TP、TN、NH3-N和NOi-N在冬季和夏季存在显著差异,水质优劣排序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团头鲂养殖区的水体已呈富营养化,其中精养池塘全年的营养状态均为重度富营养化.[结论]团头鲂养殖区的水质大部分在Ⅳ~Ⅴ类,且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尤其在冬季要注意对水质的管理,可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对水源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5.
根据湖泊富营养化特性,选择总磷(TP)、总氮(TN)、耗氧量(CODMn)、透明度(SD)和叶绿素(Chla)等5 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建立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投影寻踪分析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我国19个湖泊富营养化状况的评价.研究表明,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法,避免了传统评价方法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评价结果合理可信,方法简单,是湖泊水体营养化状态评价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该研究旨在建立Chla浓度与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等理化指标对数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以期为日常认识、预测和管理该水域水体的富营养化提供帮助。[方法]2005年3月~2008年7月,对大宁河5个采样断面的富营养化现状进行监测,并由此建立起Chla预测模型。[结果]结果表明,处于回水腹心区的断面水体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其优势种在春季时段主要是拟多甲藻和梅尼小环藻,而夏季时段主要是美丽星杆藻和水花微囊藻;Chla与CODMn、TN和TP显著正相关,而与SD呈显著负相关(α=0.05).以2009~2010年监测数据作为案例进行验证,多数模型Chla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相对误差<±70%,故可以用Chla预测值对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做出初步预测。[结论]该模型的建立,为预测和防治大宁河水体的富营养化提供了有用工具,对提高景区水体的观赏效果、减少不必要经济损失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养殖区水质在不同月份的变化规律,为以后的健康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且合理的理论依据,对养殖区池塘、人工湿地、沟渠、对照塘4个相关水体进行为期4个月的水质监测,测定水温(T)、溶解氧(DO)、水体透明度(SD)、pH值、氨态氮(NH_3-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氮(TN)、亚硝态氮(NO-2-N)、叶绿素a(Chla)等指标。结果表明,池塘的T、TP、TN、SD、COD_(Mn)在7月与10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湿地的pH值、TN、Chla在4个月中无显著性差异,T、TP、NH_3-N、NO-2-N、COD_(Mn)在7月与10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沟渠的SD在4个月中无显著性差异,T、NH_3-N、COD_(Mn)、TN、TP、NO-2-N、Chla在7月与10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塘的TN在4个月中无显著性差异,T、DO、SD、TP、NO-2-N、Chla在7月与10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养殖水体的营养状态大部分都处于重度富营养化,所以该养殖区域的养殖水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今后可以通过种植少量水生植物来对水质进行一定程度的净化。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适用于城市小型景观水体富营养程度的评价方法,基于对世纪公园、中山公园等15个位于上海市域的小型景观水体的水质和营养状况分析,探讨了城市小型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综合评价的因子及标准,应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基于T-S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该模型选用叶绿素a(Chla)、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透明度(SD)5个评价因子,将城市小型景观水体的营养程度细分为8个等级,评价因子的数据都比较易得,使模型具可推广性。应用模型对75组水体样本进行评价,得到它们在各营养等级的分布状况如下:超富占3%,重富占4%,中富占20%,轻富占33%,中-轻富占19%,中营养占12%,贫-中营养占9%,贫营养水体为0。通过与其他3种常用评价方法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模型评价法的可靠性和优越性。该研究建立的评价模型能快速有效地判定水体的富营养化等级,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较适用于城市小型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5项表征富营养化的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对万峰湖富营养化进行了评价,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万峰湖的富营养状态,提出了治理万峰湖富营养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选择江西省20个中小型湖泊水体进行不同季节的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磷(TP)、总氮(TN)、叶绿素a(Chl.a)等水体营养指标参数分析,开展湖泊水体环境变化特征及生物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a、TN、NO_3-N、NO_2-N、NH4-N的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且与TP浓度密切相关;TP 0.1mg/L时,叶绿素a、无机氮随总磷升高的趋势冬季大于其他季节,NO_3-N、NO_2-N与TN/TP有两个季节相关性较好;0.1mg/L TP 0.2mg/L时,各季节叶绿素a随总磷升高趋势增强,各季节无机氮随总磷升高趋势波动;TP 0.2mg/L时,叶绿素a、无机氮随总磷升高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物种对柳江的水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相似水体研究结果比较,并辅以生物指数分析,对调查水域进行了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目前该水体明显受到污染,水质可初步划定为富营养型。提出了对该水域环境管理和改善水质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WQI法的滴水湖及入湖河道水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间滴水湖及入湖河道区域水质调查数据及月平均降水量,按照水系特征及土地利用规律将研究范围分为五个区域。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法,评价分析水质时空分布规律;将该地区月平均降水量与氨氮和总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滴水湖及入湖河道的水质具有空间上的差异性,外涟河、中涟河、内涟河、入湖口为“中等”,滴水湖区水质为“良好”,从外涟河到滴水湖区的水质呈现出逐渐变好的状态;和WQI显著相关的水质参数有总氮、氨氮等;降水对氨氮和总氮具有稀释作用。水质季节变化主要影响因子为水温和降水,空间变化主要影响因子为引水水源水质和人类活动。最后,根据该区域水质特征和影响因子,提出了生物治理法、改建雨水排放管道和加强重要指标监测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仇方道  张娜  易丽娟  佟连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88-11590
根据徐州市2004年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在适当设定水质指标"基准"值的情况下,采用普适指数公式,计算出徐州市区水环境质量的综合指数。结果表明:京杭运河铜山段水质为Ⅱ~Ⅴ级,其主要支流水质污染状况严重;废黄河和奎河均为劣Ⅴ类水,污染严重;云龙湖各监测点为Ⅳ类水,基本满足其水域功能要求。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徐州市区地表水环境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明华  张兴文  耿春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33-10235,10260
以复州河流域为例,根据对大连市复州河流域的水质调查、监测与评价,分析流域水环境状况及工业点源、农村面源的污染因素,并指出复州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在污染控制、水源保护、水环境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该研究将复州河流域划分为4类功能区,提出严格执行水源地保护区管理条例,合理规划空间发展格局,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减排、流域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水质监控体系建设等水环境治理保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美味莼菜对水环境有着敏感的反应。历史时期,江南莼菜的产区随水环境变化而变化。优质莼菜先在吴淞江地区出现。在六朝与唐宋时期,莼菜与松江鲈鱼相结合,形成最具江南特色的代表性风味。随着宋代以后的水质变化,吴淞江地区的美味莼菜大大减少,而在鉴湖、湘湖与西湖等地,优良的水质产生美味的莼菜。到近代,由于水环境的变化,湘湖莼菜几乎消失,只有西湖莼菜和太湖莼菜的种植得到了一定的维持。  相似文献   

16.
依据拾桥河流域的多年平均生活和工业污染负荷量(以高锰酸盐指数作为代表)及多年水文条件,采用一维水质模型对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穿越前后的长湖最大支流——拾桥河的水质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由于输水渠的阻隔,拾桥河河口以上水位抬高1.3 m,水体流动性降低,高锰酸盐浓度值增幅达0.2~0.5 mg/L,水质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对此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内秦淮河水葫芦生态修复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秦淮河水质污染及水葫芦的生态修复情况。结果表明,内秦淮河总体为Ⅴ水质,以BOD、总磷、总氮污染为主,而且总磷、总氮严重超标,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严重;在内秦淮河上游和排污口的适当地方用网隔引种水葫芦覆盖面积占水域总面积的30%,每年最低可净去除所在水体中氮11.2 t、磷1.8 t、有机质497 t、COD 396 t。另外,水葫芦还可吸收水体中金属离子、过滤水体浮游颗粒物等,总体上,水葫芦改善水质效果明显,如此连续种植数年,完全可以改善内秦淮河水体。建议在内秦淮河水体治理时,可采用生物-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技术,实现内秦淮河有效的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三江源黄河地表水水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测与评价三江源黄河地表水质量状况,为三江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三江源黄河地表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水质监测,对三江源黄河地表水进行水环境评价,并对该地区的生态及环境保护提出几点建议。[结果]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三江源黄河地表水的质量状况如下:水温10.7℃,pH8.05,高锰酸盐指数1.54mg/L,化学需氧量COD8.19mg/L,生化需氧量BOD5 2mg/L,氨氯0.139mg/L,氟化物0.163mg/L,硫化物0.02mg/L,总磷0.03mg/L,铬(六价)0.004mg/L,挥发酚0.002mg/L,总汞0.00001mg/L,石油类0.02mg/L,粪大肠恩斯特群〈20个/L。[结论]三江源黄河地表水水质均未超过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Ⅰ类标准.水体未受到污染,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蓬溪县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在对蓬溪县31个乡镇调研的基础上,运用SWOT法分析了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机遇、挑战、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促进蓬溪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强化特色产业、保护耕地资源和环境、加大对农民素质的培养、引进并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自身生产水平和增强外部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为我国长江经济带连片特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提取水资源、土地资源、交通资源和生态资源空间要素,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空间统计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连片特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并对其自然条件和空间开发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连片特困区以坡度较大、生态质量较好的生态空间为主,水资源普遍缺乏,空间开发适宜度低或较低;经济发展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值均低于全域均值;该区域保护指向性强,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