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试验目的验证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乳可湿性粉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及最佳用药量。2试验条件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防治对象:亚洲玉米螟幼虫Ostrinia furnacalis。试验作物:玉米(德美亚1号)。2.2作物栽培及环境条件试验区设在北安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土壤类型为黑壤土,有机质含量为5.8%,pH6.5。4月30日播种,  相似文献   

2.

利用改良蝉蜕诱导培养基对球孢白僵菌进行诱导,以无蝉蜕PDA培养基作为对照,目的是比较蝉蜕诱导后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多个生物学指标,及二者对3龄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毒力。经蝉蜕诱导的球孢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孢子萌发率以及对玉米螟幼虫毒力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对玉米螟幼虫毒力处理组LT50为4.73天,对照组需要6.97天。同时经蝉蜕诱导过的菌株开始产孢时间和胞外蛋白酶活性都优于对照组,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范围是1.497×10-2~3.538×10-2 IU/mL,但经诱导菌株的生长速率低于处理组。鉴于球孢白僵菌菌株经蝉蜕诱导后,其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增加,并且能够增强对玉米螟幼虫毒力,可利用其进行球孢白僵菌菌种保存和改良。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在土壤中的宿存情况,采用土壤拌菌法进行了初步探索。以初始土壤拌菌量1.0×107个孢子/m L浓度,连续观察60 d,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土壤中宿存2个月内,成菌落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速度较慢,在释放的30~60 d,白僵菌处于平稳波动状态,成菌落数持续在106cfu/g,同时球孢白僵菌释放前后,对小菜蛾的毒力无显著差异,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亦无明显影响,不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5种生物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5种生物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控制效果,以喷雾施药法进行了防治五(3)代褐飞虱低龄若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用7 d后,以0.5%藜芦碱WP 3000 mL/hm2和4.0×1010孢子/g球孢白僵菌WP 1800 g/hm2制剂用量的杀虫效果较好,分别为78.6%和79.0%,与对照药剂2.5%噻嗪酮WP 600 mL/hm2的防效接近,但单用的速效性较差。而以单用的剂量减半两两混合使用,以球孢白僵菌+ 噻嗪酮防效最高,药后1 d达到65.0%,药后7 d达到87.6%。因此,球孢白僵菌和藜芦碱可以部分替代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用于防治褐飞虱低龄若虫。  相似文献   

5.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喷塔法测定了4株玫烟色拟青霉和4株球孢白僵菌对菊小长管蚜的毒力。结果表明,4株拟青霉在21~902个孢子/mm2的接种剂量下引起的死亡率为17.4%~100.0%,4株白僵菌在10~646个孢子/mm2的接种剂量下引起的死亡率为37.3%~100.0%。接种后第5天各菌株的致死中剂量LC50分别126个孢子/ mm2 (Pfr116),442个孢子/ mm2 (Pfr612),213个孢子/ mm2 (Pfr153),234个孢子/ mm2 (Pfr2175),155个孢子/ mm2 (Bb2880),86个孢子/ mm2 (Bb2860),99个孢子/ mm2 (Bb2861)和138个孢子/ mm2 (Bb2879)。致死中时LT50从低浓度下的较大差异向高浓度下的较小差异渐近收敛,在150个孢子/ mm2的剂量下,玫烟色拟青霉不同菌株的LT50变化范围为4.5~7.7天,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的LT50变化范围为4.5~5.1天。综合比较,4株玫烟色拟青霉中以Pfr2175的毒力最强,4株球孢白僵菌中以Bb2860最优,具有杀蚜速度快、致死浓度低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正继山西绿海农药科技有限公司的300亿芽孢/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之后,近期,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登记证号为PD20171744)获批扩作登记,新增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玉米草地贪夜蛾、茄子蓟马、番茄白粉虱,推荐使用剂量均为60~90毫升/亩。该产品此前已有的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包括水稻稻飞虱、叶蝉、稻纵卷叶螟、二化螟,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明确球孢白僵菌与吡虫啉复配防治棉蚜的效果,提出抗吡虫啉棉蚜的治理策略,山东与新疆科研人员合作,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CXJ-1菌株对棉蚜的致死中浓度和致死中时间,并以对棉蚜致死率较高的1×109个/毫升、1×108个/毫升和1×107个/毫升3个浓度的孢子悬浮  相似文献   

8.
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4种碳源和11种氮源测定,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的萌发率、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胞外蛋白酶活性.综合各项指标得出,HFW-05菌株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产孢量与产酶量最大,分别为16.13×107孢子/cm2和117.38 μg/(min·mL);最适氮源为豆粕粉,其产孢量和酶活远高于对照和无机盐类,分别为15.62×107孢子/cm2和74.01 μg/(min·mL).除硝酸钾外,无机盐类在供试浓度上均对孢子萌发和生长有抑制作用.在各种碳(氮)源培养基中添加1%蛋白胨(葡萄糖)后,菌株的产孢量和产酶量均有所提高.结果表明,HFW-05菌株的产孢量和胞外蛋白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正为有效控制白粉虱在瓜果类蔬菜的为害,达到绿色有机生产要求,江西吉安市农作物良种场联合江西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管理委员会科研人员用150亿/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750g/hm~2、1500g/hm~2、2250g/hm~2,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20g/hm~2等4个处理对蔬菜温室大棚秋葵、黄瓜、圣女果作物上白粉虱进行了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噻虫胺、金龟子绿僵菌、辛硫磷、球孢白僵菌等药剂不同施用量(60、75、90 kg/hm2)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以甘薯‘烟薯25’为试材,在河南郑州和鹤壁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筛选适合的甘薯地下害虫药剂及施用量。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烟薯25’的防治效果在郑州和鹤壁效果相似,适合‘烟薯25’的化学药剂是0.5%噻虫胺90 kg/hm2,防治效果和商品率最高为86.67%和92.63%,鲜薯产量比对照最高增产14.95%;金龟子绿僵菌2亿/g施用量75 kg/hm2,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和商品率最高为77.85%和91.45%,鲜薯比对照增产最高为9.52%;球孢白僵菌150亿/g 75 kg/hm2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和商品率最高为78.03%和91.62%,鲜薯比对照增产最高为10.86%。化学药剂噻虫胺和生物药剂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对‘烟薯25’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较好,适合在甘薯种植上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球孢白僵菌代谢产物对植物幼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霆  段玉玺  陈立杰  马希斌 《种子》2006,25(9):51-52
通过研究球孢白僵菌代谢产物对植物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代谢产物对不同植物的影响不同;不同培养基培养和不同溶剂抽提的球孢白僵菌代谢产物对植物的幼苗影响不同;不同浓度球孢白僵菌代谢产物对植物幼苗生长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2.
亚洲玉米螟优良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选择从亚洲玉米螟和桃蛀螟僵虫中分离纯化到的5个球孢白僵菌野生菌株,进行了毒力、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测定,筛选出了两株高毒力菌株B6和B17,在108孢子/mL浓度下对亚洲玉米螟的致死率分别为95.4%和90.8%,僵虫率分别为94.4%和87.8%,LT50分别为4.4d和4.7d;其LC50分别为1.3×106孢子/mL和2.8×106孢子/mL。而且这两株菌株显现出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具有较大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麦根腐平脐蠕孢是引起玉米叶斑病的一种病原菌。明确了该病原菌在不同温度、pH及碳/氮源条件下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等生物学特性,并评价该病原菌对8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温度为28℃时菌丝生长最快,达到73. 00 mm,并且孢子萌发率最高,为96. 91%;产孢的最佳温度为25℃,孢子量为15. 13×10~3/cm~2。在pH值7和8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分别为65. 25,65. 13 mm,孢子萌发率分别为88. 75%,85. 00%;在pH值7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48. 44×10~3/cm~2。在以淀粉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量分别为53. 00,50. 17 mm;在以半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1. 93×10~4/cm~2,其次为淀粉培养基,产孢量为0. 42×10~4/cm~2;在以淀粉、半乳糖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6. 03%,74. 52%,72. 26%。在以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为36. 44 mm;在以脯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5. 59×10~3/cm~2;在以脯氨酸和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9. 38%,45. 00%。对供试杀菌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和咯菌腈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最高,EC_(50)均为0. 07 mg/L,咯菌腈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最高,EC_(50)为2. 80 mg/L。结果将为了解玉米麦根腐平脐蠕孢叶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并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土壤微生态环境对白僵菌宿存的影响。测定白僵菌孢子在不同土壤温度、不同土壤含水量、不同土壤质地及土壤微生物存在情况下的宿存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温度:120天的宿存期中白僵菌孢子宿存量,-18℃为5.94×106 cfu/g,25℃为1.54×106 cfu/g,30℃为8×102 cfu/g;土壤含水量:15%时为3.24×106 cfu/g,白僵菌的宿存量最高,低于或高于15%都会加速白僵菌宿存量的减少;土壤质地:壤土中白僵菌的宿存量明显高于沙土中的宿存量;土壤微生物的存在能够对白僵菌宿存量产生影响,对白僵菌的生长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低温、壤土及土壤含水量为15%的条件下有利于白僵菌的宿存。微生物存在前期对白僵菌宿存有抑制作用,后期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贵州大学研究人员通过测定YS03球孢白僵菌对田间不同时期稻水象甲成虫的取食、产卵和致病力,以及调查稻水象甲成虫迁入秧田及产卵高峰期,研究了YS03球孢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的最佳防治时期。结果表明,YS03球孢白僵菌对田间不同时期稻水象甲成虫的取食、产卵没有显著影响,药后10天对成虫均有  相似文献   

16.
继代培养对球孢白僵菌毒素产生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代培养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毒力及毒力相关因素等均会产生影响,研究了继代培养对球孢白僵菌毒素产生水平的影响。对野生球孢白僵菌D6-2和L1-1菌株进行室内培养基继代培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代谢产物中已报道的2种毒素2-氯杀鼠灵酮和间甲基苯甲酸甲酯在不同世代的代谢水平进行了检测。对2株供试球孢白僵菌菌株,收集不同世代在SDAY培养基中培养相同时间后等量的白僵菌培养液,经过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部分,经HPLC定量检测,2个供试菌株各世代培养液中均只有F1代代谢产物中检测出了2-氯杀鼠灵酮,而F2~F5代未检测到,并且供试菌株各世代代谢产物中均未检测到间甲基苯甲酸甲酯;并且发现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有未知化合物产生水平未随着世代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不同白僵菌菌株毒素的代谢种类存在差异,并且继代培养会降低某些毒素的代谢水平,也许是继代培养导致供试菌株毒力下降的原因之一;对于其他种类白僵菌毒素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的代谢水平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的生测方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HFW-05油悬剂对四种捕食性天敌和一种寄生性天敌各虫态的毒力.结果表明:该油悬剂在常规用药浓度107孢子/mL时,对四种捕食性天敌卵的孵化基本无毒力,对各龄期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也均在17%以下,基本不会对种群数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白僵菌油悬剂在常规用药剂量下和捕食性天敌是可以搭配使用的...  相似文献   

18.
以在不同寄主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白僵菌菌株HFW-05、TE-07、Lu-08、Dj-04为供试菌株,通过对4株球孢白僵菌ITS区序列和酯酶同工酶图谱分析,明确了4株供试菌株的种间分类和酯酶型、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4株白僵菌为球孢白僵菌种下的不同酯酶型。  相似文献   

19.
<正>为有效控制白粉虱对瓜果类蔬菜的危害,江西吉安市农作物良种场联合江西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管理委员会科研人员用150亿/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750克/公顷、1500克/公顷、2250克/公顷,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20克/公顷等4个处理对蔬菜温室大棚秋葵、黄瓜、圣女果作物上白粉虱进行了药效试验。在秋葵上的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常规叶面喷雾法研究了HFW-05菌株在蔬菜上的宿存情况。在施菌前对白僵菌、细菌和放线菌进行本底调查。以2.5×107个孢子/m L浓度间隔5 d连续喷药3次后,2个月内,白僵菌在不同寄主植物中的成菌落数呈波浪状。白僵菌在不同作物叶片表面的最终宿存量在106cfu/g水平,在叶肉中的最终宿存量在103cfu/g水平。同时,白僵菌的释放对环境细菌、放线菌种群数量影响不明显,不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