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确定旱作区冬小麦最佳覆膜模式,制定适宜临夏州旱地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技术规范,为今后示范种植提供技术储备,实现旱作农业区小麦等密植作物稳产高产,我们按照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试验方案要求开展了冬小麦不同覆膜模式试验。  相似文献   

2.
2013年,作者在永靖县做了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平铺(不覆土)穴播、膜测种植、露地条播4种模式试验。试验表明,全膜平铺穴播和膜侧沟播栽培技术虽然较露地条播栽培技术产量高,但在永靖县干旱山区抗旱效果远不如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因此建议在永靖县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旱作区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的经济有效性和科学可行性,进一步优化并充实完善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体系,通过对小麦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土壤水分含量、农艺性状和产量水平等结果分析,初步确定了清水县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模式下的适宜播期和密度。  相似文献   

4.
全膜覆土穴播胡麻播种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旱地胡麻最佳种植密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胡麻在庄浪县山旱地最佳播种量为60~75 kg/hm2,适宜保苗密度375万~4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小麦属密植作物,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中采用穴播机播种,每穴播种粒数是构成合理密植的重要因子。为进一步确定每穴最佳播种粒数,临夏州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每穴播种粒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每穴播种9~12粒时,冬小麦株高合理,穗型紧凑,穗粒数多,产量高。建议在旱作区推广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时以每穴播种9~12粒为宜。  相似文献   

6.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是半干旱地区粮食稳产、高产的一项短、平、快实用农业新技术,具有极其显著地抗旱增产效果。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发现,播种行距与产量密切相关,作为主效因子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因此,开展播种行距分别为14 cm(8行)、16 cm(7行)、20 cm(6行)、24 cm(5行)、28 cm(4行)5个处理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不同播种行距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播种行距16 cm(7行)时播种行距最佳,产量最高。建议在旱作区推广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以播种行距16 cm(7行)为宜。  相似文献   

7.
以春小麦定丰18号为指示品种,在定西市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17、2018年,不同栽培方式对小麦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由大到小均表现为全膜覆土穴播、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其中全膜覆土穴播较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处理的春小麦产量显著增加了29.08%~131.56%;单位面积穗粒数增加了14.4%~27.54%。不同栽培方式的春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容重、沉降值由大到小均表现为全膜覆土穴播、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与露地穴播处理相比,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春小麦粗蛋白含量比2017年显著增加了6.02%;湿面筋含量比2018年显著增加了6.15%;沉降值2017、2018年分别显著增加了26.8%、9.94%。因此,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模式能够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是一种适宜该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2021年秋播时庄浪县以“旱地小麦膜侧宽幅匀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为依托,实施了旱地冬小麦膜侧宽幅匀播抗旱增产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膜侧宽幅匀播产量为7 192.35 kg/hm2,全膜覆土穴播产量为6 699.45 kg/hm2,膜侧沟播产量为6 423.90 kg/hm2,均比传统条播(CK)增产,因此大田生产中力推膜侧宽幅匀播栽培技术,同时积极探索全膜覆土穴播和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旱地胡麻秋施肥秋覆膜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丰富旱地胡麻栽培技术,在借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成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提出旱地胡麻秋施肥秋覆穴播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集成秋季施肥、秋季覆膜、覆土抑蒸保墒、膜面集流等技术于一体,有效解决了旱地胡麻生长期因缺水造成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穴播种植方式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4种穴播种植方式中,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对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突出;该种植方式下小麦产量较露地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和全膜小垄沟覆土穴播分别增加72.8%、22.6%、8.0%,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较露地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和全膜小垄沟覆土穴播分别提高111.1%、28.1%、6.5%,干旱年份效果极为明显。可见,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干旱年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不同覆盖处理对旱地小麦的增产效应,通过田间试验,以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了3种不同覆盖处理[秸秆带状覆盖常规条播(SM)、全膜覆土穴播(PM)、液体地膜覆盖条播(YMF)]对旱地冬小麦产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处理均能显著提高产量,全膜覆土、秸秆覆盖、液体地膜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0.35%、15.02%、17.87%,全膜覆土穴播产量虽最高,但秸秆覆盖方式经济效益最高,为对照的2 8.3%,液体地膜、全膜覆土分别较对照增收21.8%、18.0%,秸秆带状覆盖优于全膜覆土穴播。因此,秸秆带状覆盖是一种更加高产高效、适宜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区推广的覆盖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2.
旱地糜子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是甘肃省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之后又一旱作农业重大创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旱地密植作物生长期缺水和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从播前准备、覆膜盖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旱地糜子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为其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旱作区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的经济有效性和科学可行性,进一步优化并充实和完善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体系,作者通过引进的小麦新品种兰天26号,对其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土壤水分含量、农艺性状和产量水平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4.
在景泰县喜泉镇陈庄村进行了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春小麦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全膜不覆土穴播栽培及露地条播,折合产量8 657.41 kg/hm2,较全膜不覆土穴播栽培和露地条播分别增产7.40%、21.43%,纯收益18 158.53元/hm2,较全膜不覆土穴播栽培和露地条播分别增加1 504.63、3 497.25元/hm2。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甘肃省环县在旱地采用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种植大豆的最佳密度,有效控制群体结构,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作者在甘肃省环县洪德乡李塬村开展了全膜覆土穴播大豆种植密度试验,为该县开展全膜覆土穴播大豆种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力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对于促进旱地密植作物生产快速发展,提高早地生产水平,缓解粮食供需矛盾,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华池县近年在胡麻、谷子、糜子、冬油菜等密植作物中示范推广该项技术的经验基础上,总结提出华池县相应密植作物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现主要介绍华池县旱地谷子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供广大农业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抗旱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静宁县旱作区观测了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抗旱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头茬折合产量最高,为4666.7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1272.8 kg/hm^2,增产率37.5%;较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增产11.6%;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折合产量为4181.8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23.2%。建议在极度干旱条件下,尽量采用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技术是甘肃省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后旱作农业上又一重大创新技术。通过两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适合积石山县海拔1 800~2 100 m地区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也可供同类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陇东黄土高原区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穴距和每穴粒数一定的情况下,以行距为变量,研究了以甘肃省庄浪县为代表的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旱地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最佳密度,结果表明,最佳行距16.9cm,密度472143穴/hm2。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以全膜不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为对照,比较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对旱地冬小麦旗叶光合、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提高了冬小麦灌浆中后期(花后20~35d)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SPAD值,Pn高值持续期(PAD)和叶绿素SPAD值缓降期(RSP)比对照分别增加6.5d和5.8d。全膜覆土穴播也提高了灌浆初期(花后0~15d)旗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与对照相比提前5d达到峰值,且在灌浆中期(花后10~20d)依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蔗糖供应能力。全膜覆土穴播在灌浆中后期(10~35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较强的诱导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比对照提前5d达到峰值,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始终低于对照。2种处理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在开花15d后急剧升高,但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质量分数和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可见,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旱地冬小麦在灌浆期保持了较高的光合产物供应速率、较长的供应持续期、较低的活性氧产生速率和膜脂过氧化水平,因而后期产量和品质高于传统地膜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