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双酰胺类杀虫剂是作用于鱼尼丁受体的具有新颖作用机理的杀虫剂,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生产水稻、蔬菜等作物上推广应用以来,为我国的粮食和食品安全和提质增效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短短3年小菜蛾在我国南方部分地方就对其产生了抗性,很快水稻二化螟也仅在5~6年后在部分地方也对其产生了抗性。这使我们想起了上世纪80、90年代抗性棉铃虫的猖獗为害,通过研发应用混配药剂等措施使棉铃虫得以控制的情景。近年来二化螟、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三唑磷和毒死蜱产生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监测,水稻、棉花、蔬菜主要害虫对田间常用防治药剂抗性水平显著上升,亟需优化防治策略。水稻褐飞虱、二化螟抗药性堪忧在南方水稻主产省28个监测点监测发现,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都已产生高水平抗性,与2013年相比,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倍数大幅提升,抗性倍数都在100倍以上;对吡蚜酮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据南京农业大学、广西农科院植保所反映,与前几年相比,褐飞虱对吡蚜酮抗性水平上升很快,室内毒力测定2000毫克/升浓度的吡蚜酮死亡率不到20%。二化螟对杀虫剂抗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  相似文献   

3.
<正>以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等为代表的双酰胺类杀虫剂是我国近年来在水稻、蔬菜等作物上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小菜蛾等重要害虫的新型高效杀虫剂,这类杀虫剂具有毒性低、用量少、作用机制新颖、效果好等特点,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面积推广以来,使用面积迅速增加,成为我国水稻害虫防治上的主力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褐飞虱是我国在水稻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虫害。20世纪60年代后,水稻褐飞虱在我国猖獗频繁.常暴发成灾。近10年来发生地区逐渐向北方扩展.为害程度加重,其损失超过螟虫。对水稻褐飞虱一直采用化学农药防治,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造成害虫再猖獗、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增强和杀虫剂的残留问题。因此.选育和推广抗虫品种在确保高产稳产的同时.还具有减少投入、简便操作、不伤害天敌、对环境无污染、能与其他技术协调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正基于同时防治水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杀虫药剂较少的现状,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于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索了有机磷类、沙蚕毒素类、酰肼类、多杀菌素类、取代苯基吡唑类、缩氨基脲类、噁二嗪类、大环内酯抗生素类及双酰胺类等9类16种杀虫剂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二化螟是水稻田间为害严重的鳞翅目害虫。目前对二化螟有效的防治手段依赖于化学农药和Bt蛋白。最近,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李飞和南京农业大学肖花美团队合作,发现利用二化螟特异性miRNA,可以培育出高抗二化螟的转基因水稻。非编码RNA是生物调控发育的关键环节,其中miRNAs是物种进化上最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湖南省植保植检站召集14个市州植保站、14个二化螟重发县市区植保站负责人,在长沙召开二化螟灾变机制与防控对策研讨会。会议认为,造成今年衡阳、株洲、湘潭等局部区域二化螟成灾的原因复杂,主要有二化螟抗性水平提高,水稻种植结构杂、桥梁田多,二化螟发育不整齐甚至在重发区有世代重叠现象,7~9月份高温等客观原因,及第二代二化螟防治不到位与第三、四代防治技术水平不高、错过防治适期、田间缺水等主观原因。与会代表普遍认  相似文献   

8.
<正>为及时了解我国主要稻区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的抗药性发展情况,同时明确对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制剂的抗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二化螟对新研发的双酰胺类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氯氟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南京农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主要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台湾稻螟以及稻褐边螟等,其中以二化螟、三化螟为害最为严重。水稻螟虫在苗期及分蘖期造成枯心,在孕穗期造成枯孕穗,在穗期造成白穗、虫伤株,从而影响产量与品质,轻者损失10%,重者损失30%,甚至颗粒无收,对水稻生产有严重影响。化学防治一直是各稻区防治水稻螟虫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螟虫抗药性加剧,防治成本增加,稻米农药残留超标及危害水生有益生  相似文献   

10.
<正>问:杀虫单有没有杀卵作用?每亩用2%阿维菌素100克加80%杀虫单50克防治稻纵卷叶螟,请问行不行?答:杀虫单是沙蚕毒素类药,属仿生性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有效,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兼有杀卵作用。杀虫单能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但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对该药产生了较强的抗性,导致防效下降。阿维菌素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适用药种,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防效。随着使用年限延长,稻纵卷叶螟对该药的抗性在不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全球第一大杀虫剂、水稻用第三大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2016年以13.65亿美元的销售额、3.05亿美元的领先优势,构建了它与第二大杀虫剂噻虫嗪(10.60亿美元)之间的差距,夯实了它在全球杀虫剂市场的领军地位。正因为氯虫苯甲酰胺的加盟,双酰胺类杀虫剂备受全球关注,成为杀虫剂市场继新烟碱类之后的新热门。尤其是在鳞翅目害虫和抗性害虫防治领域,双酰胺类杀虫剂出手不凡。目前已上市的双酰胺类杀虫剂主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记者发现,在农药中添加隐性成分更多见于杀虫剂产品。据相关人士介绍,因为在杀虫剂中加入一些高效的隐性成分,很容易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一般容易预见和控制可能产生的后果。杜邦公司的打假人员介绍,有可能针对以下病害添加隐性成分:水稻上的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等,常规的防治药剂主要有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我区气候异常,2012~2014年气候干旱,降雨较少,2015年降雨偏多,水稻二化螟发生呈上升加重之势,二化螟的发生给当地水稻造成减产,给农户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影响社会稳定,不容忽视。为此,县里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笔者根据调查情况,对二化螟的发生和防治进行了分析,以供同行参考。1 调查情况县植保站于6月21日至7月8日调查不同类型的42块稻田二化螟一代为害程度:平均被害株率5.61%,最高  相似文献   

14.
<正>锐劲特(氟虫腈)是一种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杀虫谱广,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其杀虫机制在于阻碍昆虫R-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谢。因此对飞虱、二化螟、纵卷叶螟等水稻害虫都有很高的杀虫活性,每亩用5%锐劲特30-40毫升,防效可达95%左右,持效期可达20-30天。此文将通过通州市的施药情况,来谈谈锐劲特防治二化螟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中后期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我国部分地区单季稻面积大量上升。由于单季稻生长季节长,条件适合多种病虫为害,因此,单季稻的病虫比双季稻要严重。目前对水稻生产构成威胁的中后期主要病虫,仍以水稻螟虫(以二化螟为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稻曲病,以及杂交稻后期综合症等。根据近年各地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经验,要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保证水稻丰收和生产出安全稻米,对水稻中后期主要害虫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二化螟虫的泛滥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cry1Ac基因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和最高效的抗虫基因之一,但二化螟虫通过进化会逐渐对其产生抗性。通过改变蛋白结构来构建新的Cry蛋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分析改造Cry1Ac蛋白C端能否对转基因作物抗虫性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Cry1Ja蛋白的C端替换Cry1Ac蛋白的C端,重组获得CryFLAc蛋白。将cry1Ac基因和编码CryFLAc蛋白的cryFLAc基因分别构建到pTF101.1-ubi植物表达载体上,利用农杆菌介导方法转化到吉林省水稻品种吉粳88中;采用PCR、RT-PCR、免疫检测试纸条检测的方法确定cry1Ac、cryFLAc基因整合和表达情况;通过室内和田间抗虫性测试评价CryFLAc和Cry1Ac蛋白对T1代转基因水稻抗虫性的影响。研究发现:cry1Ac、cryFLAc基因均成功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并稳定表达;转cryFLAc基因水稻抗二化螟水平达到抗性级别,转cry1Ac基因水稻达到高抗级别;转cry1Ac基因水稻二化螟抗性高于转cryFLAc基因水稻。结果表明:Cry1Ja蛋白的C端替换Cry1Ac蛋白的C端不会提高转基因水稻的抗虫性。上述研究为人工设计合理化改造Cry蛋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稻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是水稻中后期主要害虫,近来,水稻三代稻纵卷叶螟均为中等偏重至大发生,同时,部分地区大螟、二化螟回升迅速,共同为害水稻,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和高产稳产。而稻纵卷叶螟、螟虫的发生期常常比较接近,这为水稻主要害虫开展总体防治提供了便利。如何选用对稻纵卷叶螟、螟虫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又友好的对路药剂,成为水稻生产上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探索四氯虫酰胺、甲氧虫酰胺等多  相似文献   

18.
植物源杀虫剂来源于植物,来源于自然界,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公害农药。植物源杀虫剂能在自然界中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和农产品。笔者通过四种植物源杀虫剂在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害虫防治中的表现,采用“对症下药、适期用药、适法用药、适量用药、适次用药、轮换用药、混合用药”的办法,制定了一套水稻生育期无公害技术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及时了解我国主要稻区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的抗药性发展情况,同时明确对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制剂的抗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二化螟对新研发的双酰胺类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氯氟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科学系/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联合全国农业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在第十一届全国农药交流会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李永平研究员指出,目前对二化螟、三化螟、褐飞虱、灰飞虱等害虫高效的药剂品种较为缺乏,主力品种一旦产生抗药性,会给防治带来困扰。据李永平介绍,在粮食作物上所用杀虫剂中,预计市场容量持续增加的药剂品种有:双酰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