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制种田花叶(条纹)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陕西省千阳县种子公司(721100)杨玉文1玉米花叶(条纹)病毒病症状玉米花叶(条纹)病又名玉米矮花叶条纹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在玉米全生育过程中都可感染。玉米七叶前后发病最重,抽雄期发病达到高峰。感病形式表现...  相似文献   

2.
<正>水蕹菜白锈病属真菌性病害,在20~30℃和阴雨连绵或台风暴雨后发病重。偏施氮肥可加重发病。造成减产和降低品质。连作地发病最重。蕹菜若用浮水栽培,可大大减轻该病的发生。一、发病症状水蕹菜白锈病可在根、茎、叶、花等多个器官上发生。初在叶正面出现淡黄绿色至黄色斑点,后变褐色,病斑较大,叶背生白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隆起状疱斑,后期疱斑破裂散出白色粉锈状物,即病菌的孢子囊。轻碰发病病叶,可见白色粉末飞散。严重时病斑密集,叶片凹凸畸形,造成落叶。茎秆和根部受害变肿大畸形。  相似文献   

3.
黄金华  王蕊  霍建中 《种子科技》2012,30(10):46-47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及症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对减轻病害发生非常重要,可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1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病原1.1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玉米出苗后即可感染,5~6片叶即可显症,前期在心  相似文献   

4.
<正> 1.玉米病毒病:主要包括粗缩病和花叶条纹病。两种病害均能从幼苗到抽穗侵染玉米植株,且发病越早危害越重。近几年,此类病害日趋严重,若防治不利,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防治措施如下:1.1 选择抗病品种,以减少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1.2 药剂拌种:可用20%呋喃丹种衣剂按药种1:40-50的比例包衣种子,或选用60%3911、50%甲胺磷等内吸性有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在生长中后期,由于温度、湿度条件很适宜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发生。这一时期要特别注意调查玉米的中下部叶片,如果发现病斑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以免造成减产。玉米的大斑病和小斑病病原菌不同,为害的部位基本相同,防治的方法和用药相同。玉米大斑病的病原菌为大斑突脐蠕孢菌,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严重发生时可为害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水渍状斑点,逐渐沿叶脉扩  相似文献   

6.
2006年豫东地区玉米褐斑病大流行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褐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该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因此一般年份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小,一直未能引起玉米生产上的高度重视。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玉米褐斑病在豫东玉米产区逐年严重发生,尤其是2006年.田间发病时间提前,部分田块叶片枯死,形成大流行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导致玉米大幅度减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正>谷瘟是谷子的主要病害,以叶瘟和穗瘟最重,危害较大。据调查,近期谷瘟病在河北省南宫市普遍发生,尤其是春播谷,已抽穗还未防治的地块,叶瘟发生较重,发病率88%左右,叶片上已现褐色病斑,有的病斑连成一片;夏播谷发病较轻,发病率64%左右,去年发生谷瘟未及时防治的地块有的造成减产100~150公斤,望广大农民及时防治。1.症状。苗期叶瘟多在7月上旬开始发生,谷子拔节后以叶片感病为  相似文献   

8.
<正>甜瓜白粉病是危害甜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植物光合能力下降,引起早衰,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甜瓜的产量和品质。春、秋两季发病重,发病率为30%~100%,一般可致减产10%~20%,病害严重时可减产40%以上。除危害甜瓜外,还可为害葫芦科其他蔬菜。一、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茎蔓。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白粉状小霉斑,以后蔓延到叶背面,很快扩大形成白粉层,严重时会扩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期、不同级别叶部斑病的发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勇 《中国种业》2020,(1):61-63
利用玉米品种绥玉29,采用人工剪叶模拟玉米叶部病害的发生,在不同熟期依据病害发生级别标准对叶片进行人工处理,研究灌浆期、乳熟初期、乳熟末期、蜡熟期4个时期叶部病害发病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在同一时期不同级别病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得出如下研究结果:在玉米灌浆期、乳熟初期、乳熟末期、蜡熟期随着病害级别的增加,产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在灌浆期减产的幅度最大,且各病害发生后的产量均呈现极显著差异,在蜡熟期随着病害发生级别的增加,减产的幅度最小;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进展,越往后期发病对产量的影响越小;在蜡熟期发病,1级、3级病害发生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5级、7级、9级病害发生后的产量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蜡熟期发生各级别病害对于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腐败病是近几年莲藕上发生最重的病害之一,俗称“莲瘟”。该病分布广泛,全县种藕区均有发生,感病率达20%-30%,属土传病害,往往造成藕鞭、藕节、藕根腐烂,同时地上部的叶、花也会萎蔫枯黄,因其初次侵染部位是地下部,待发展到地上部表现症状时,已进入该病的中后期.如这时疏于防治,将导致发病藕田严重减产,减产率可达20%-80%,有的甚至绝收。一般通风差、酸性过大的地块及连作田易发病,水过浅或水温高于35℃均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可加重病害。  相似文献   

11.
<正>发病症状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病",主要为害叶片,多从中下部叶片开始为害。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边缘不清晰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病斑,叶片背面出现白色病斑,随后叶片背面的病斑上长出乳黄色或黑褐色的绒状霉层,但常见于叶片背面的病斑。一般条件下,发病棚室病株率最高可达80%;在适合条件下,植株可100%发病;病情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大幅度减产。番茄叶霉病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及蔓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是黑龙江省嫩江地区主要种植作物。近年,由于玉米的连年种植,玉米茎基腐病发生比较严重。玉米自交系、杂交系品种在地区之间引种频繁,导致该病在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发病率达12%~23%,严重达48.6%,造成减产。1发生症状该病为全株表现的侵染性病害。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典型症状表现为:一是茎叶青枯型。发病时多从下部叶片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发生病害后,轻者造成减产、降低品质,重者甚至造成绝收。因病害世界玉米生产每年平均损失9.4%,美国玉米带每年约损失玉米7%~17%。玉米大斑病常在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流行,严重地造成叶枯。玉米丝黑穗病在20世纪70年代曾大发生,损失10%~20%,现在又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玉米矮花叶病在山西省严重流行,仅1998年发生面积就超过40万hm~2,减产约5亿kg。因此,搞好玉米病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首先是预防为主,选用抗病性较强或感病轻的品种,实行轮作换茬,增施钾肥等可提高植株的抗  相似文献   

14.
玉米制种田带叶去雄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人工剪叶的方法,研究了玉米穗位以上叶片缺失的情况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正常植株相比,在抽雄期以后缺失第1和缺失第1-2片叶的植株减产不显著,缺失更多叶片,则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李和平 《中国种业》2014,(11):45-46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玉米空秆现象时有发生,这会造成玉米减产,一般情况下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0%,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文章重点分析了玉米出现空秆的原因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在拔节孕穗期至抽穗阶段,常有玉米螟发生。玉米螟是钻蛀性害虫,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影响养分输导。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甚至无籽粒。被蛀茎秆易被大风吹折,造成严重减产。玉米心叶被幼虫蛀穿后,展开的叶片上出现一排排小孔。幼虫还可以钻入雄花序取食,往往造成雄花序基部折断。  相似文献   

17.
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名玉米叶枯病、玉米条斑病,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侵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以叶片受害最重。在大田,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蔓延到上部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首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棱形大斑,后期病斑常出现纵裂现象。多数病斑连片后,叶片变黄枯死,严重时整株变黄,早枯。天气潮湿时,病斑的两面生大量灰黑色霉层,有时花丝或雄花颖苞上也生灰黑色霉层。玉米大斑病病原菌属半知菌类,  相似文献   

18.
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减轻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春 《种子世界》2014,(11):40-41
<正>我省中南部是夏玉米集中种植的地区。这一地区夏季灾害性天气频发,玉米倒伏现象时有发生,玉米倒伏对产量影响很大,轻度倒伏造成地块减产15%~25%;中度倒伏造成减产25%~50%;重度倒伏造成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倒伏成为玉米减产最重要原因之一。针对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的措施和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种子非质量事故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某种业企业生产的玉米杂交种,农民种植后出现大面积的空秆、秃尖现象,导致大面积减产,给农民带来严重损失;2005年,许多杂交水稻种子应用在生产后,大面积感稻瘟病,造成严重减产;2007年,某上市种子企业的杂交玉米新品种在川中、川东、  相似文献   

20.
<正>韭菜细菌性软腐病,有的地方叫黑根病,一旦发生,可给韭菜生产造成极大威胁,重茬的地块发病明显偏重,严重地影响了韭菜的生产。发病症状可为害韭菜叶片、叶鞘、鳞茎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