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年又过去了,看着那些同行们为了要账东奔西跑,吃饭的心情都没有,内心突然涌出来一阵悲伤,笔者忍不住想问:做农资,到底是做的什么?写过一些关于不赊销的文章,很多农户看到后就不乐意了,说,你不赊别人赊,离了你难道还就用不上农资了?难道你种地依靠的就只是农资?你以为赊销给你农资的那些人都是慈善家?他们赊出去的钱是不要利息的?笔者不建议农民去喜欢赊销的门店买农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既然把农资赊销给你,一定会把利息计算进去,民间借贷的利息大家都知道,差不多是两分钱,所以到最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已经实现现款销售的农资零售店,今年生意好得不得了,反而那些以赊销为主的老板,日子过得异常艰辛。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区了解到,该区十余个乡镇,农资零售店以赊销为主的占90%以上,而赊欠额在100万以上的不低于60%,最高每年能赊200多万元。农资,赊出去的是钱,收上来的是气和风险。就像今年的大田区,小麦前期干旱,后期赤霉病,平均每亩几百斤的产量,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茬的玉米  相似文献   

3.
<正>虽然知道赊销一直是农资界的普遍现象,但是对于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宝泉岭农场农资零售商洪水猛兽般的赊销现象还是感到触目惊心!走访了这两个地方20多家零售店后,笔者得出了一个结论:不赊销就意味着下滑甚至关门。少的一年赊上百万,多的上千万,而且没有一个保证能百分之百要回来欠款,没有一家能保证没有"坏账",更没有一个人敢说坚决不赊。每个零售店对赊销都是深恶痛绝,可是陷入了这  相似文献   

4.
正提起赊销,农资经销商没有一个是不痛恨的。很多经销商怨恨是赊销把自己的利润赊没了,把自己的事业给赊没了。既然赊销对自己这么不利,不赊不行吗?而依笔者看,赊销是可以杜绝的,没人逼着你赊销,赊销其实是你自愿的,你是为了达成你的目的——卖货赚取利润。既然不想赊销,但是却不得不赊销,是因为你有着以下几个短板:一、产品一大堆却没有过硬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农资生意似乎更难做了,赊还是不赊,是一个难题,彻底告别赊销,好像也是不现实的,但赊销一定要讲策略,千万不能乱赊,不能盲目地赊。1.没有诚意,一点现金也不愿意付的人!这样的客户,恨不得什么都从你这里拿,农药、肥料、种子,每次都是一毛钱都不给,只抛下一句话,"等货卖  相似文献   

6.
正听朋友讲了一个事:他推荐产品给老客户,客户不愿意做。于是他又找了另外的客户,人家卖得还不错,赚了一点钱,这下原来的客户不干了,又是指责又是质问,好像他做错了什么一样。唉,这完全是被惯坏的客户,自己不做还不让别人做。农资人,别惯坏了你的客户!之前一直是赊销,还要把赊销的肥料给人送到地头,等着人家丰收了,卖粮了心情好了再给现金。今年生意不好做,不想继续投入太多,于是决定不赊  相似文献   

7.
<正>赊销,这在当前的农资销售中是普遍现象,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从农民到乡村级零售商、县级省级经销商、大的代理商一直到厂家都被裹挟在其中,形成一个挣不脱甩不掉的循环链条,斩不断理还乱。业界只要一提起赊销,更是讨伐声一片,但实际销售中大多数人还是在不停地赊销,为什么表里不一呢?笔者试从零售商和农民的角度来做以简要分析。农资零售商不得不赊销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一提起赊销,大家可能都有吐不尽的苦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谈到解决之道,要么是雷声大雨点少干吆喝;更多是无耐地摇头,甚者是谈"赊"色变。赊销成了农资经营者之痛。笔者就赊销的产生原因与发展之路做些剖析,以供大家探讨。谈解决之道前我们首先必须清楚为什么要赊销,其起因是什么,只有弄清楚了这些才能真正地找到解决的方案。就笔者看来赊销主要起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赊销是营销市场竞争发展的一种必经之路。想想在计  相似文献   

9.
<正>农资赊销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无可避免。自产生以来,经营者就一直没有走出过它的"阴影"。其实,赊销不可怕,重要的是经营者有没有一套很好的机制来规范约束农资赊销,因此合理地把控农资赊销很有必要。赊销对农资经营的影响赊销是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可避免的一种销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产品的销售量,增加市场份额,还可以帮助经营者减少存货积压,盘活存量资产,特别是在新产品推广中,可以起  相似文献   

10.
<正>农资是农民高产增收的原动力,农资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民的收成收入。作为一个基层农资经销商,首先要保证农资的质量,其次还要掌握各项农业技术,要多做实验,做到亲身体验,为农民增产增收开  相似文献   

11.
<正>从事农资的人都能体会到对赊销的爱与恨。也多有讨论关于赊销问题的文章,但是大多集中在厂家层面。近些年来厂家渐渐收紧了赊销的口子,而终端的零售商相对处于最有利位置(接你的产品已经是给了你天大的面子,还要钱,先一边凉快去,我那边还堆着一堆不要钱的货呢),所有的压力都指向了县域经销商。县域经销商不得不面对进退两难的艰难抉择。  相似文献   

12.
<正>赊欠,可以说是困扰整个农资界一个最为头痛的难题,特别是在乡村赊欠现象更普遍,难题更难解,在乡村经销农资你不赊欠有人赊欠。如果不赊欠,就意味着不仅会失去市场,而且还会失去人心。对目前赊欠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农资经销商的问题,二是农民的问题。就农资经销商来说,农资经营中,一些农资经销商为了抢占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促进销售、增强竞争力,采取了赊销的策略,故意让农民赊欠,把"有钱没钱,货你先拿去用"作为促销的手段,有的经销商  相似文献   

13.
农资经销商真的没有钱吗?不是,而是厂家的赊销一方面让农资经销商放松了对资金的掌控,对下线的零售商也开始赊欠,一旦厂家要求现款,农资经销商就会手足无措;另一方面也方便了他们将资金投资到其它的行业,但拥有资金的农资经销商对农资企业依然是哭穷。  相似文献   

14.
正经销农资如何避免风险?问题抛出去,笔者相信"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回答。下面笔者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几位资深农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1在我们当地农资经销商中流传着一句话——哭着赊销,跪着讨账!农资经销大多都是赊销,存在赊账收不回来的风险,不赊销农资又销售不出去,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打折、送礼品、请吃饭、送试用新产品等手段几乎全用上了。开"联谊会""订货会"。每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15.
<正>赊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农资市场,作为一种争夺客户的策略,曾让许多经销商趋之若鹜。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经营日趋规模化、农资经销模式被逼转型的大背景下,赊销还能被视作农资经营的"商战宝典"吗?现状:"馅饼"乎?"陷阱"乎?"2003年之前,我们本来是不赊销的。后来,一是看有些经销商和农户确实资金困难,心里又舍不得丢掉这批客户,就开始赊销给他们了。竞争这么激烈,为了多点客户,不赊销难做成生意。"湖北南障县种子大厅负责人陈芬谈起赊销,又爱又恨。  相似文献   

16.
正近些年大家都在感慨农资生意不好做,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不断上演,经销商产品利润越来越低,赊销现象依然存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农资零售商也觉得农资生意真的没法做了,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压力却很大,比以前投入的精力都要多,真的是在赚辛苦钱!那么,农资零售商还能走多远,路在何方,未来是否会消失?大浪淘沙,我们知道竞争的结果必然会淘汰部分门店,这是市场竞争的必  相似文献   

17.
<正>农资是一种特殊商品,关系到农民的收成。一般来说,农资店在向农民推荐农资时应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不可急功近利。每个农资店的销售来源都来自于所在地的广大农民,维护稳定的顾客群尤为重要。因此,不要由于短期的销售压力而过度向顾客推荐质量较差的农资,不可将质量较差的  相似文献   

18.
<正>农资经销商真的没有钱吗?不是,而是厂家的赊销一方面让农资经销商放松了对资金的掌控,对下线的零售商也开始赊欠,一旦厂家要求现款,农资经销商就会手足无措;另一方面也方便了他们将资金投资到其它的行业,拥有资金的农资经销商对农资行业来说依然是苦穷……  相似文献   

19.
<正>1.农民买的不是农资产品,而是确保一季收成的希望。农民不缺肥料、农药、种子和技术,缺的是如何让这些充分综合运用从而保证他们一季好收成的方法。2.不要认为农民的素质低下,要不是他们辛苦供你上  相似文献   

20.
<正>当下,各种种植大户和生产联合体的不断出现,使农资经销商争夺客户的竞争手段也变得更为激烈。诚然,很多持相似观点的人认为:为大户供应农资,数量大,时间相对集中,货款回收容易,免去了实行一家一户销售的麻烦。在上述环境下,目前不少人认为"大户时代"赊销或将退出农资界,"农资赊销"昔日辉煌难续,农资赊销店还能走多远,等等。这些看法的共同点就是针对农资需求,大户有足够的实力承担农资销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