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及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研究人员采用浸渍法,在室内生物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KMa0107菌株对马铃薯块茎蛾2~4龄幼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其致死剂量和致死时间等致病效应。  相似文献   

2.
金龟子绿僵菌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虫生真菌是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本文从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Holotrichia oblita (Fald.)分离出一株,并采用浸渍法初步研究了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出的虫生真菌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随金龟子绿僵菌孢子浓度的升高, 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在浓度为2.1×104、1.9×105、2.2×106、2.0×107、1.8×108个孢子/ml时,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20 %、65 %、90 %、100 %和100 %。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 model ,TDM) 对幼虫的致病力数据进行模拟,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菌株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结果说明该菌株对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虫生真茵是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从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Holotrichia oblita(Fald.)分离出一株真菌,并采用浸渍法初步研究了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出的虫生真菌为金龟子绿僵茵(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随金龟子绿僵茵孢子浓度的升高,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在孢子浓度为2.1x104、1.9×105、2.2×106、2.0×107、1.8×108个/ml时,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20%、65%、90%、100%和100%.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 model,TDM)对幼虫的致病力数据进行模拟,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菌株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结果说明该菌株对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黄绿绿僵菌在马铃薯瓢虫体上宿存侵染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黄绿绿僵菌的致病机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黄绿绿僵菌分生孢子在马铃薯瓢虫幼虫体表的侵染及穿透过程.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对马铃薯瓢虫的侵染要经历孢子的附着、萌发、入侵和菌丝的延伸与增殖等阶段;黄绿绿僵菌接种12 h后附着于虫体表面的分生孢子萌发,24 h后体积膨大并从一侧伸出芽管,之后逐渐生长成菌丝,沿体壁蔓延,若遇到合适的侵入部位,前端即产生附着胞向体壁穿透,并在体内繁殖,最终伸出虫体表面,使其布满白色菌丝.  相似文献   

5.
<正>为给中药材细辛防治仓贮马铃薯块茎蛾提供理论依据,扩展细辛在植物源农药方面新的应用领域,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中医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了细辛熏蒸方式对马铃薯块茎蛾成虫和卵的毒力及对产卵、交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辛对马铃薯块茎蛾成虫有较强毒力,短时间内可迅速将马铃薯块茎蛾击倒,在浓度为4.67g/L、(28.0±0.3)℃条件下,雌虫50%击倒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生防菌绿僵菌与常用杀菌剂之间的相容性,本文检测了8种常用杀菌剂对生防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QC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供试杀菌剂与绿僵菌的相容性均比较差,同时对绿僵菌菌株QC的抑制作用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其中,10%苯醚甲环唑和50%多菌灵相容性最差,即使在稀释浓度10 000倍作用下对绿僵菌QC菌株菌丝体生长抑制率可达到100%,几乎完全抑制绿僵菌菌株QC菌丝生长和孢子的萌发。其他6种化学杀菌剂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绿僵菌菌株QC的抑制作用也是极强。因此,在田间施用杀菌剂时,需避免这几种化学杀菌剂与绿僵菌菌株QC的混用,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两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确定马铃薯窖储主要真菌病害马铃薯干腐病的致病菌株,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具有典型马铃薯干腐病症状的薯块中分离获得了2个镰刀菌菌株,通过生物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根据测定菌株的生长速度、菌丝形状、菌落色泽、基物表面色泽等初步确定2个致病菌株为黄色镰刀菌(F.culmorum)和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两菌株对离体块茎的致病率分别为41.05%和72.20%.2.个菌株的ITS序列与GeneBank中的黄色镰刀菌和燕麦镰刀菌的完全一致,相似度均达到100%,也验证了依据传统特征的鉴定结果.明确了黄色镰刀菌为我国马铃薯干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8.
<正>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地昆虫研究中心科研人员采用点滴法,于室内测定了阿维菌素、茚虫威和鱼藤酮等3种杀虫剂单独使用及与绿僵菌混用对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的协同致死作用,以期为协调使用化学药剂和生防制剂防治沙葱萤叶甲提供参考。3种杀虫剂单独使用时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的毒力最强,LD50值为4.80ng/头,其次是茚虫威和鱼藤酮,  相似文献   

9.
旨在确定莱氏野村菌Nr 5772 菌株对甜菜夜蛾的毒力,为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以甜菜夜蛾幼虫为实验材料,采用浸渍法,测定莱氏野村菌Nr5772 菌株分生孢子对甜菜夜蛾3、4、5龄幼虫的LC50和LT50。结果表明莱氏野村菌5×109个孢子/mL 对甜菜夜蛾3、4、5 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4.44 d、4.48 d 和4.85 d,LC50分别为2.71×106个/mL、5.61×106个/mL 和1.75×107个孢子/mL。莱氏野村菌Nr5772菌株对甜菜夜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孢子浓度越高、幼虫龄期越低则致病力越强。  相似文献   

10.
刘军侠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164-170
通过在转基因741杨林中,对靶标害虫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种群生命表的比较研究,证明了转基因741杨林中杨扇舟蛾的世代存活率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种群趋势指数降低了13.43-19.26倍,表明转基因杨可以减少靶标害虫的自然种群数量。经存活曲线分析得知杨扇舟蛾种群的个体死亡主要发生在幼龄幼虫期,特别是对1、2龄幼虫的致死能力更为明显。经过对转基因741杨林中杨扇舟蛾各死亡因子的致死力比较分析可知:由毒蛋白直接引起的食物和环境共同作用、病菌致死以及间接引起的化蛹死亡率升高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旨在确定莱氏野村菌Nr 5772菌株对甜菜夜蛾的毒力,为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以甜菜夜蛾幼虫为实验材料,采用浸渍法,测定莱氏野村菌Nr5772菌株分生孢子对甜菜夜蛾3、4、5龄幼虫的LC50和LT50。结果表明莱氏野村菌5×109个孢子/mL对甜菜夜蛾3、4、5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4.44 d、4.48 d和4.85 d,LC50分别为2.71×106个/mL、5.61×106个/mL和1.75×107个孢子/mL。莱氏野村菌Nr5772菌株对甜菜夜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孢子浓度越高、幼虫龄期越低则致病力越强。  相似文献   

12.
最近,全国数十种报刊杂志纷纷刊登广告称:“两个月可种出冬虫夏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教授杨大荣提醒人们,人工种植冬虫夏草骗局多,切勿轻信这类“伪科技”,而上当受骗。 杨大荣介绍说,冬虫夏草在野外的一生需要经过寄主昆虫蝙蝠蛾成虫期(约4天-12天)、虫卵期(约45天-72天)、幼虫期(约680天-940天)、蛹期(42天-58天)、也就是说仅蝙蝠蛾一生就需要2年至3年的时间。在蝙蝠蛾幼虫8龄后期(幼虫生长1年半左右)才会被该地区分布的我国特有真菌中华虫草菌寄生,中华虫草真菌主要寄生4龄-5龄幼虫,菌孢子在每年的8月感染幼虫,9月份菌丝体侵入蝙蝠蛾幼虫体内,10  相似文献   

13.
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是一种广泛分布并对夜蛾科类害虫具有高致病力的虫生真菌。为优化莱氏绿僵菌液态发酵培养条件,进一步提升发酵液生物量。本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3种不同类型培养液对莱氏绿僵菌SL200714发酵液生物量的影响,利用Plackett-Burman对主要影响生物产量因子进行筛选,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关键因子适宜范围,最后通过响应面法建立莱氏绿僵菌SL200714液体发酵菌丝生物量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莱氏绿僵菌SL200714菌株利用SDY培养液在培养温度为25.08℃,摇床转速为182.11 r/min,装液量为100.03/250 mL条件下进行液态发酵为理论最佳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每10 m L发酵液可产菌丝生物量0.361 g。本研究利用响应面法对莱氏绿僵菌液态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提高莱氏绿僵菌发酵液每毫升生物量,为后续工厂化生产莱氏绿僵菌分生孢子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SR13-2菌株是前期从种植莴苣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的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为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潜力,本试验依据其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序列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测试了其菌液在离体马铃薯组织上的防病效果。结果显示该菌株属于深红沙雷氏菌(Serratia rubidaea),菌液在马铃薯块茎切片上对晚疫病的预防效果可达91.83%,治疗效果可达83.33%,显著优于甲霜灵锰锌以及其他几株拮抗细菌,在马铃薯离体叶片上也获得了相似的结果。这表明SR13-2菌株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方面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微孢子虫病的田间发生调查及其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2003年对棉铃虫的微孢子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2000年田间棉铃虫为中重发生,微孢子虫病呈现发生流行的趋势,第4代幼虫感染率达到49.0%,2001年之后,微孢子虫的感染率逐渐减少。该微孢子虫只感染棉铃虫、甜菜夜蛾和菜青虫,不感染粘虫、玉米螟和家蚕。室内生测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对棉铃虫具有较高的致病力,107孢子/mL的浓度接种2龄棉铃虫幼虫,16 d死亡率达到100%,接种3龄棉铃虫,16 d死亡率为87.8%,可以达到控制当代种群和压低下代种群的目的;105~106孢子/mL的浓度接种2龄棉铃虫幼虫,当代羽化率为32.2%,13.3%,下一代幼虫死亡率为88.9%,100%,可以控制下一代种群。  相似文献   

16.
甜菜夜蛾感染白僵菌、绿僵菌后的病症及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甜菜夜蛾感染白僵菌和绿僵菌后,虫体颜色及外部形态均发生相应变化。其组织切片观察研究表明:两种供试菌株的致病过程基本一致,只在侵染速度上有所差异:绿僵菌侵染速度较快,而且其破坏裂解组织的程度远大于白僵菌。白僵菌菌株015处理24 h后肠道内未见萌发的孢子,组织没有发现变化;48 h,附着于甜菜夜蛾体壁外的孢子开始萌发;72 h体腔内明显的菌丝段,各组织器官均受到感染,之后进入体内的菌丝不断增殖,脂肪体、肌肉组织、消化道发生病变解体;120 h后,菌丝突破虫体,在体外形成菌丝层。较之于绿僵菌菌株060,72 h时菌丝充满血腔,肠壁细胞也受到严重侵染,肠腔内出现菌丝,部分菌丝突出体表,菌株086,96 h时各组织均解体。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东莨菪碱、山莨菪碱、莨菪碱和樟柳碱4种生物碱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卵孵化及其2龄幼虫存活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试了这4种生物碱在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4种生物碱均对线虫卵囊、卵孵化有抑制作用,对2龄幼虫有致死作用。随着生物碱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线虫卵囊、卵孵化的抑制率以及2龄幼虫的死亡率显著提高。0.6 mg/m L山莨菪碱对线虫卵囊孵化的抑制效果最好,48 h后达到95%。0.6 mg/m L东莨菪碱对线虫卵孵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处理36,48 h分别达82.43%,98.5%。4种生物碱在1.0 mg/m L对2龄幼虫有致死效果,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各生物碱在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内的半致死中浓度LC50不同,东莨菪碱的LC50最小,达到0.480 7 mg/m L,表明东莨菪碱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有较强的致死活性,同时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对东莨菪碱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正>为探讨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对苹果蠹蛾体内解毒酶的影响,为深入研究苹果蠹蛾的抗药性机制及吡虫啉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研究人员采用胃毒法测定了吡虫啉对苹果蠹蛾敏感种群3龄幼虫的毒力,通过毒力回归方程计算苹果蠹蛾死亡率为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前期获得的对致病疫霉有显著抑制和诱抗作用的拮抗菌中生防潜力更大的菌株,以对峙培养法、打孔法、离体组织切片法对菌株Sy11、M15和A5295抑制致病疫霉的部分性能和抑菌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抑制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方面,Sy11和M15均显著优于A5295,在马铃薯块茎切片上预防晚疫病方面,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Sy11在抑制致病疫霉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萌发方面则明显优于M15;Sy11的抑制率分别为68.9%和71.3%,M15的抑制率分别为56.7%和67.3%,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表明Sy11菌株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正>7.冀东地区花生田蛴螬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单位名称: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评价单位名称:唐山市科技局课题研究明确了冀东地区花生田蛴螬的优势种为暗黑鳃金龟(占比78.29%),及其在冀东地区的发生规律、防治关键时期(花生结荚初期)。分离、筛选出2个对蛴螬致病力强的绿僵菌菌株MaT07和MaT12,毒力测验结果:两菌株(孢子浓度1×1010个/升)15天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1.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