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低温胁迫下种子包衣对玉米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适宜温度(25℃/20℃,白天/晚上,下同)处理为对照,对不同剂量包衣的玉米种子进行低温胁迫。研究结果表明,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包衣在适宜温度下对玉米种子出苗具有促进作用,能提高玉米幼苗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对玉米幼苗的株高和鲜重没有抑制作用。但在17℃/6℃、15℃/0℃、10℃/0℃低温胁迫下,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均能抑制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加剧低温胁迫导致的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和对叶绿体的分解。但用苯醚甲环唑处理玉米种子比用戊唑醇更安全,前者能抑制低温胁迫导致的叶片细胞内电解质外渗,后者却会加剧电解质的外渗。比较玉米幼苗根系的呼吸作用也可以发现,苯醚甲环唑比戊唑醇更有利于玉米幼苗补偿和修复低温胁迫所致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包衣种子防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能兼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安全而高效的种子处理药剂,采用室内生测法比较了4种杀菌剂对花生冠腐病菌和根腐病菌的毒力,评价了其包衣种子对花生的安全性,并进行了温室接菌盆栽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氟啶胺、咯菌腈和氟菌唑对花生冠腐病菌的毒力差异较大,EC_(50)分别为0.05、6.56、0.52和1.43 mg/L;对花生根腐病菌的毒力均较高,EC_(50)分别为0.49、0.31、0.44和0.37 mg/L。氟菌唑2 g(a.i.)/kg种子包衣后,花生出苗率和幼苗的根长、株高和茎叶鲜重均降低,出苗时间延迟1~2 d;而氟菌唑0.5、1 g(a.i.)/kg种子包衣及苯醚甲环唑、氟啶胺、咯菌腈3种杀菌剂的所有剂量处理对花生出苗和幼苗生长均无影响。苯醚甲环唑0.5、1、2 g(a.i.)/kg种子,氟啶胺0.4、0.8、1.6 g(a.i.)/kg种子,咯菌腈0.1、0.2、0.4 g(a.i.)/kg种子和氟菌唑0.5、1 g(a.i.)/kg种子包衣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的温室接菌盆栽防效均在80.19%以上。苯醚甲环唑1、2 g(a.i.)/kg种子和咯菌腈0.4 g(a.i.)/kg种子包衣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较高,均在75.30%以上,且对荚果的增产率为5.60%~11.10%。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包衣种子对花生安全,且可有效防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具有开发为兼治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应用600g/L吡虫啉FSC、44%吡虫·氟虫腈FSC、300g/L氯氰菊酯FSC、60%戊唑醇FSC、4.23%甲霜·种菌唑ME 5种药剂不同配方包衣‘先玉335’和‘金庆’2个玉米品种种子,验证各药剂对当地玉米出苗的安全性、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玉米种子包衣后对出苗安全,且有很好的保苗、壮苗、增产作用,增产率最高可达19.6%。吡虫啉400、500、600、80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以及吡虫·氟虫腈240、48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对丝黑穗病防效均可达84%以上。吡虫啉80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以及吡虫·氟虫腈240、48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对‘先玉335’玉米上的蚜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81.6%以上。吡虫啉500、60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以及吡虫·氟虫腈48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对‘金庆’玉米上的蚜虫防治效果较为突出,防效可达81.1%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拌种剂对大麦生育期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用戊唑醇、咯菌腈、苯醚甲环唑不同剂量拌种,调查对越冬和拔节期大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纹枯病的防效.结果表明,经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后,大麦出苗率和幼苗期株高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经2%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后,大麦出苗率和幼苗期株高均低于对...  相似文献   

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可可毛色二孢CSS-01s的室内生物活性,筛选出3种抑制效果较好的杀菌剂;通过对离体葡萄绿枝条及盆栽葡萄幼苗新梢进行人工接种病原菌,进一步评价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活性,其中戊唑醇、氯氟醚菌唑、啶酰菌胺和氟啶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0.116、0.137、0.109μg/mL和0.119μg/mL;戊唑醇、氯氟醚菌唑、氟啶胺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0.420、0.595μg/mL和1.885μg/mL。CSS-01s接种离体葡萄绿枝条试验中,戊唑醇100、200 mg/L,氯氟醚菌唑100、300 mg/L和氟啶胺100、200 mg/L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在57.81%~65.31%;CSS-01s接种葡萄幼苗新梢试验中,氟啶胺200 mg/L的防治效果最好,为77.56%,与氟啶胺100 mg/L、氯氟醚菌唑100、300 mg/L和戊唑醇200 mg/L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戊唑醇100...  相似文献   

6.
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对玉米苗期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种子处理对玉米苗期病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3.375、4.5、5.4g a.i./100kg种子包衣不仅对玉米出苗和生长无不良影响,而且对玉米出苗和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出苗率和田间长势、株高较空白对照提高了1%以上,3种剂量包衣种子对玉米茎基腐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在75%以上,其中以5.4g/100kg种子包衣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效达到82.98%。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种子处理对玉米苗期病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3.375、4.5、5.4g a.i./100kg种子包衣不仅对玉米出苗和生长无不良影响,而且对玉米出苗和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出苗率和田间长势、株高较空白对照提高了1%以上,3种剂量包衣种子对玉米茎基腐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在75%以上,其中以5.4g/100kg种子包衣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效达到82.98%.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外源调节剂包衣对低温胁迫棉花幼苗耐寒性的调控效应,通过室内砂培试验,研究了外源调节剂包衣处理对低温下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了5℃低温胁迫下以及恢复常温后外源调节剂包衣对棉花幼苗耐寒性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水杨酸以及外源调节剂复配包衣处理均能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其中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增幅分别为41.2%~44.4%和51.2%~63.9%;外源调节剂包衣处理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和MDA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显著提高,SOD、POD和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也显著增强;5 mmol·L-1水杨酸+45 mmol·L-1氯化钙+60 mg·L-1亚硒酸钠复配包衣处理的叶片REC、MDA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包衣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增幅显著高于其它包衣处理。说明水杨酸、氯化钙和亚硒酸钠三元复配包衣在缓解棉花幼苗低温逆境中具有协同效应,可以缓解低温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植物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西藏波密县青稞生产中存在的黑穗病、虫害以及倒伏等问题,促进波密县青稞种子包衣剂的更新换代,以青稞喜拉22号为参试品种,以当地常规产品戊唑醇种衣悬浮剂为对照,研究灭菌唑种衣悬浮剂、唑醚·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寡糖·噻·氟虫种衣悬浮剂3种新型种子包衣剂组合对青稞的生长及黑穗病的效果。结果表明,"灭菌唑种衣悬浮剂+寡糖·噻·氟虫种衣悬浮剂"和"唑醚·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寡糖·噻·氟虫种衣悬浮剂"处理青稞种子后,青稞出苗率高,出苗整齐,长势旺盛,黑穗病抗性强,显著优于当地常年使用的戊唑醇种衣悬浮剂种子包衣剂,更优于不使用种衣剂(空白对照)的青稞种植方法。建议西藏波密县用新型种衣剂组合"灭菌唑种衣悬浮剂+寡糖·噻·氟虫种衣悬浮剂"和"唑醚·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寡糖·噻·氟虫种衣悬浮剂"进行青稞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10.
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以400~600 mL/100 kg种子包衣可以提高小麦出苗率,减少种子用量。苯醚甲环唑5006、00 mL/100 kg种子和(苯醚甲环唑500 mL+咯菌腈200 mL)/100 kg种子包衣小麦种子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产量指标和持效期均优于三唑酮。  相似文献   

11.
种子处理对西瓜苗期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西瓜苗期立枯病、猝倒病和枯萎病的有效种子处理剂,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选择了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7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种杀菌剂对西瓜种子进行处理。分析了处理种子的活力和幼苗的生长特性;以及在人工接种3种病原菌的胁迫下不同处理种子在基质中的出苗率和发病情况。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种子的活力和幼苗的生长特性没有明显的影响,但3.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降低了每株幼苗的鲜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则提高了幼苗的整齐度。接种西瓜立枯病菌和猝倒病菌的种子出苗率降低,接种西瓜枯萎病菌的种子出苗率没有明显变化;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种子对西瓜立枯病的防效最佳,7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浸种对西瓜猝倒病有一定的防效,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没有特别有效的药剂。  相似文献   

12.
戊唑醇和三唑醇种衣剂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三唑醇、戊唑醇用于小麦种子处理,当包衣浓度分别高于0.3g ai/kg种子和0.6g ai/kg种子时,对小麦的发芽及出苗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株高降低,根长、胚芽鞘高度、第1片真叶长减小,而分根数增加,第1片真叶宽增大;除包衣用量大于1.2g ai/kg种子百株鲜重明显降低外,其余与空白对照无明显差异。相同用量下,戊唑醇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要比三唑醇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水稻种子处理悬浮剂(FS)对旱直播水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1%的氟唑环菌胺·咯菌腈·精甲霜灵FS和18%的噻虫胺FS对三系籼型杂交稻广8优1973进行包衣,通过标准发芽试验、Q2测定、田间农艺性状调查、考种及测产,比较研究了两种FS在旱直播条件下对种子活力、水稻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11%氟唑环菌胺·咯菌腈·精甲霜灵FS和18%噻虫胺FS以药浆体积与种子质量比(药种比)为1:50的比例(即1 mL药剂处理50 g种子)将药剂稀释后进行拌种,处理后的标准发芽势、发芽率及萌发启动时间(IMT)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其理论萌发时间(RGT)相较于空白对照(CK)显著缩短,且氧气消耗速率(OMR)相较于CK每小时分别提高了1.33%和1.38%,呈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FS处理的种子可以促进水稻种子呼吸,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种子活力,其中经过18%噻虫胺FS处理的水稻种子IMT、RGT及OMR值的表现均优于11%氟唑环菌胺·咯菌腈·精甲霜灵FS处理;在旱直播条件下,水稻种子按药种比1:50经过两种FS处理后,其田间表现均优于CK,其中:成秧率提升27.6...  相似文献   

14.
三唑酮种子包衣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芽抗逆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三唑酮种子包衣对冬小麦种子萌发的安全性,以苯醚甲环唑为对照药剂,研究了不同包衣剂量三唑酮对周麦22和铭贤169小麦种子发芽及周麦22抗逆相关生化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周麦22和铭贤169小麦种子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发芽率均与三唑酮包衣剂量呈负相关,且符合指数方程Y=A+B×e(-x/k),但铭贤169种子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发芽率对三唑酮剂量变化更敏感;三唑酮种子包衣能引起小麦幼芽体内赤霉素(gibberellins,GAs)含量降低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升高,且GAs含量下降程度和ABA水平升高程度均随三唑酮包衣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从理论上解释了三唑酮可对小麦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包衣剂量相关的原因。但通过对幼芽相关抗逆因子的研究表明,三唑酮包衣有利于新长成幼芽中叶绿素含量、根系呼吸速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的增加以及细胞膜通透性降低,说明三唑酮包衣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新长出幼芽抗逆性的增加。相比之下,苯醚甲环唑对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比三唑酮小,且更有利于幼芽抗逆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评价了使用T20型植保无人机喷施丙硫菌唑·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加丙环唑、戊唑醇·咪鲜胺、丙硫菌唑、咪鲜胺铜盐加戊唑醇等5个药剂处理,在小麦扬花初期、扬花盛期共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丙硫菌唑防效可达93.97%,其余4个处理的防效在83.84%~89.68%之间。在小麦赤霉病高发生地区,采用无人机喷施以上杀菌剂2次,可有效预防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16.
8种除草剂对红麻幼芽和幼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8种除草剂对红麻幼芽和幼根生长影响的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氯氟吡氧乙酸对红麻幼芽和幼根的抑制作用十分强烈,抑制率分别为80.63%、54.66%.苯达松、异丙隆和甲咪唑烟酸对红麻幼根和幼芽的抑制率均小于18%.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筛选了6种药剂用于杂交水稻“甬优12号”钵苗育秧种子处理,结果表明:采用24.1%肟菌·异噻胺FS拌种包衣再浸种的方法安全性好,促进生长效果显著;干籽播种育秧技术在钵苗育秧过程中存在严重影响出苗率的风险,并且采用23%甲霜·种菌唑ME和24.1%肟菌·异噻胺FS拌种包衣再浸种在秧苗长势和生物量积累方面均优于干籽播种育秧技术;采用25%氰烯菌酯SC+25%咪鲜胺EC 1000倍液浸种处理对出苗率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浸种浓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叶菌唑分别与咪鲜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和氟啶胺的几种不同配比复配剂对禾谷镰孢菌的室内联合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叶菌唑、咪鲜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和氟啶胺对禾谷镰孢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0.016 3~0.038 3、0.014 7、0.280 7、0.094 5、0.230 0μg/mL,复配剂叶菌唑∶咪鲜胺1∶2和叶菌唑∶戊唑醇1∶1具有增效作用,SR值分别为1.540 5和1.515 3。按此比例制备了30%叶菌唑·咪鲜胺水乳剂和20%叶菌唑·戊唑醇悬浮剂用以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这2个复配剂的田间防效均与用量呈正相关性,且一次防效均在65%以上,并且对小麦安全,这一结果表明叶菌唑与咪鲜胺、戊唑醇这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可以复配使用,大大延缓了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的进一步加剧,为赤霉病的综合防控和抗药性治理提供依据,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高效药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本试验采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80 g/L氰烯·戊唑醇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44%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共6种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75 mL/hm2+250 g/L丙环唑乳油600 mL/hm2处理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处理的防效和增产效果相当,且均优于其它药剂处理,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小麦籽粒DON毒素(包括DON、3-ADON和15-ADON)的控制效果,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药剂对禾谷镰刀菌野生型菌株PH-1的室内活性, 同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测定了这些药剂对DON毒素的抑制效果, 并开展了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12种原药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强弱依次为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叶菌唑>氰烯菌酯>氟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井冈霉素A。氟环唑EC50和EC90离体胁迫均刺激DON毒素产生, 其他杀菌剂EC50和EC90胁迫均抑制DON毒素产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30%丙硫菌唑OD和20%叶菌唑WP病指防效和DON防效为87.68%~94.77%; 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45%咪鲜胺EW、25%氟环唑SC、50%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病指防效和DON防效为57.63%%~85.49%; 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嘧菌酯SC病指防效分别为72.18%和51.98%, DON防效分别为43.06%和-7.96%; 24%井冈霉素A AS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42.37%和62.87%。药剂离体和田间控毒效果不完全一致, 赤霉病有效防控是DON防控的前提, 病害防效与DON防效不完全一致, 本研究为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