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9月2日,第十一届中国花卉产业论坛分为花卉、苗木两个分论坛进行了讨论。在花卉分论坛上,来自大中型鲜切花、盆栽植物产销企业以及花卉零售业、相关院校、科研单位的代表,围绕"‘一带一路’下中国鲜花产业的机遇及挑战"主题,探讨了"一带一路"下中国鲜花产业如何发展壮大,进一步走向世界。花卉分论坛由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力主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全国鲜食玉米消费市场不断壮大。广西与东南亚各国接壤,有较多的经济贸易联系,在“一带一路”发展中有较多的机遇。广西在鲜食玉米育种及产业上发展很快,优势显著,从种质资源丰富及特色明显、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育种实力增强及审定品种数量增多、种植面积逐年攀升、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链初具规模和示范效应等5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广西鲜食玉米的产业优势。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发展角度、经济发展角度、推广阻力的角度分析了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为广西鲜食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自20世纪80年代通过"引进来"促进了自身的大发展,到30年后的今天,必须推动"走出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才能实现种业"强国梦"。我国杂交水稻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具有种质资源、育种技术、研发团队和种子生产加工推广等综合优势。得益于技术驱动,国内杂交稻种子企业发育良好,隆平高科等种子企业已经具备成为跨国种子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临近,全面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贵州更是处于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窗口期。一带一路、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科持成果转化和贵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入侵分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入侵生物学大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召开。会议以"入侵生物与生态安全"为主题,以"提升生物入侵防控与管理能力,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贸易安全"为目标,围绕我国入侵生物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李金祥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当前外来入侵生物防控与管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早期预警与监管的主动应对能  相似文献   

6.
糯玉米起源于中国。20世纪以来,中国在糯玉米育种及产业上发展很快,优势显著,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从种质资源丰富及特色明显、育种实力增强及审定品种数目增多、种植面积逐年攀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并引领产业发展等4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糯玉米的产业优势。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未来需求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糯玉米产业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为我国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4月2日,由我国主导的最大的国际农业科技扶贫项目"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在京结题。"绿色超级稻"(Green Super Rice, GSR)项目是在中国政府与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合资助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导,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研究员牵头,联合国内外58家水稻研究单位,历时11年,采用创新的绿色超级稻分子育种技术和策略,为中国和亚非国家培育了高产、优质、多抗(抗旱、耐盐、耐淹、养分高效等)的GSR新品种140个,累计推广面积1033万hm~2,为一带一路国家创造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种苗进出口部种苗进出口部为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主要经营业务:林木种子进出口、优良彩叶观赏类大树及小苗进口、国产优良种苗出口、国产种子销售、非主要农作物代理进口业务、林业机械进出口等。花卉进出口部中林丰沃果树种苗,充分利用中国林木种子公司的国有央企品牌优势、引进荷兰沃贝克的全套欧洲最新的果树育苗技术、发挥丰沃集团高效先进的园区管理经验,基地位于山东省日照市,现已拥有苗圃面积20,000多亩。已经建成组培工厂--大田育苗--示范果园--果园建设的产业链布局,立志成为"立足国内、返销欧美、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河西粮棉基地"的荣耀光环已经褪色,发展空间不足、经济效益不高、竞争实力不强、促农增收乏力等问题逐步显现,走高效、特色、节水、生态、循环的路子已经成为瓜州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9月27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西北分中心暨"一带一路"特色农产品贸易市场签约及揭牌仪式在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举行。该中心和市场将利用兰州新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区位优势,构建全球花卉大流通的格局,以智能化大数据为依托、以花卉交易数据为核心,打  相似文献   

11.
<正>"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的优质产能和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升印度尼西亚国家玉米产业发展水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科技服务外交”等国家战略,执行国家科技部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开展了印尼本土化玉米育种、新品种与新技术集成和玉米产业科技园区建设等项目内容。利用黄淮海优异种质与印尼富含热带资源种质组配了育种基础材料,育成的10份玉米优异杂交组合正在参加印尼国家玉米品种审定试验;实现了山东省第一次境外农业技术培训班和玉米现场观摩活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创造了印尼雨季玉米13.70 t/hm2的高产纪录;建成的50 hm2中国-印尼玉米产业科技园区,正在为印尼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科企合作模式,发挥国内农业企业优势,将中国的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到印度尼西亚,将会加速印尼玉米产业发展水平,为国家科技外交和“一带一路”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我有研究背景,又做过企业,所以我从专业的角度,从"一带一路"给花卉产业带来机遇的角度,谈谈"一带一路"下中国鲜切花产业的定位与格局。"一带一路",全球化的国际花卉视野以花卉人的角度从世界范围来看,"一带一路"和现在中国花卉业的定位和地位是非常吻合的。从陆路上来看,我们现在打通了整个欧亚大陆,无论今后是从欧洲进口,还是向欧洲出口,都提供了一条交通要道。无论盆花还是切  相似文献   

14.
<正>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化肥、农药、轮胎和新材料等基础化工原料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为我国化学工业产品、技术和服务"走出去"创造了机遇。据统计,截至2016年,我国企业炼化和化肥境外在建项目签约金额已高达600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化肥行业合作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正>5月11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共享‘蓉欧+’创赢未来"中国绿色(园艺)产业"一带一路"跨境贸易论坛在成都温江举行。作为2017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的配套活动之一,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花卉协会绿化观赏苗木分会、中  相似文献   

16.
<正>非常荣幸,有机会来分享我对"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花卉国际合作的一点看法。看了第九届花博会,我有很多感触。花卉产业是美丽产业、朝阳产业、黄金产业,花卉产业要搭上"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为升级转型做准备。全球花卉贸易版图在变化荷兰是世界花卉的主要出口商包括球根花卉、鲜切花、切枝等,2016年全球花卉贸易额大约550亿美  相似文献   

17.
<正>5月15~16日,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一带一路植保国际联盟"筹备委员会主办,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入侵分会承办,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和农业部外来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协办的"一带一路"植保国际联盟(筹)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发展磋商研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省的130余位植保领域的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陈万权理事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人类的生存之本,也是中国的根基产业。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农业农村部等部门,不断开辟新的领域,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发展。俄罗斯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两国长期在农业方面互有合作,但目前合作的规模还较小,效率还较低,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的背景下,中俄两国应抓住机遇,不断深化两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以推动双方农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简述俄罗斯农业现状,并通过对两国在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农业教育与科技合作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推动中俄两国农业合作的思路,以期为国内各部门和相关企业与俄罗斯开展农业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农资价格一路走高,新品层出不穷,厂商推广手段花样翻新,从假劣农资"陷阱"中不断成长的农民,现在购起农资来谨慎多了,尤其是种田大户们眼光越来越挑剔,在质量、价格和服务上,都要货比三家甚至多家。"涨"声一片中寻"价廉物美"每到播种季,让农民"扎心"的,莫过于农资涨价。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津巴布韦的纳玛索拉·西蒙巴施不远万里来湘向袁隆平拜师学艺,和他一样,来自"一带一路"21个国家的86名学员到设在湖南农业大学袁隆平国际高端农业人才培养中心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此为平台,加快人才培育,推动以杂交水稻为核心的杂种优势利用"走出去",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