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教育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特征要求以"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为引领,通过一些措施与途径,对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进行改革与创新。协同创新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在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体系中,协同育人是其中的核心概念。以宜春职业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例,介绍该校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载体、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极高,促进多方教育资源的整合,方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创新育人机制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协同育人模式具有积极的影响力和效果,为了进一步研究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育人机制,本文分析了协同培养育人的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诉求,以及当前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问题。最终明确了优化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育人机制的构思,以便为加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系统协同与全局性变革。协同理论适用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结构耦合体系的有效手段。针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需求分析,建立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架构,提出目标定位是协同创新模式构建的核心,专业设置是协同创新模式结构的骨架,课程设计是协同创新模式内容的优化,支持保障系统是协同创新模式实现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针对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短板,开展新农科背景下地方涉农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研究,提出了更新教育理念、优化专业结构、重塑课程体系、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以及创新合作机制等新农科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了新农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宠物专业为例,探讨高等职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以产学研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基础,将企业元素融入课程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共同体、三大中心、四个核心团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实践表明,该平台能使多方共赢,对于推进校企合作及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网络云平台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的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受到严重影响。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经验,开展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有助于提升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通过调研国内9个地区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内高校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4种常见模式,构建了以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修复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旨在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提供“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时期高校发展转型的重要路径,涉海类高校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研究分析了我国涉海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中的存在的诸多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与时代发展不协同;课程体系与结构缺乏系统设计;教师队伍建设不匹配等。研究提出要以向应用型转型为契机,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应用型特色专业群;以协同育人为重要机制,构建育人工作新格局;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重要支撑,加强"三个平台"建设;以教师队伍为核心要素,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等具体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8.
科教协同育人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概述了协同育人的内涵与要求的基础上,总结了构建农科教协同育人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农科教协同育人实践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和加强农科教协同育人运作保障方面的经验与成效,提出了农科教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构建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分析了高校推进"课岗赛创"协同创新的动力因素及其作用,并提出从基于社会需求寻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建立开放式动态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对创新组织的资源倾斜和政策扶持等几个方面着手探索完善高校推进"课岗赛创"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以实现专业课程、职业岗位、技能竞赛及创新创业四者之间的协调与融合,达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推进高校与高校以及高校与政府、社会间的协同,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是全国开展创新创业的时代主题。园林专业应紧跟时代步伐,协同企业构建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基于此,本文提出园林专业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等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创新培养模式。甘肃农业大学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大学生创新教育平台、协同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提升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探讨农业院校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有效提升育人效果,该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研究,以期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生动力。文章以创业学院建设为视角,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实践为例,梳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内涵,分析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现状,着重把握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坚持协同推进,汇集培养合力为原则,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协同创新”是实现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的重要方法,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以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介绍该校发展校企协同创新的实现模式、成效及实现校企协同创新的基本经验,为高校开展协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理论和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5.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关系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以6所部属农林院校为例,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组成要素来分析农林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提出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建议,即要引导涉农林专业学子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将“论文”书写在大地上;构建涉农林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机制,服务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构建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吉林农业大学面对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和"三农"建设需求,在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紧紧围绕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升这一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探索建立了高校、企业和地方政府三方协同的育人模式与保障机制,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结合点,由三方协同支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立体协同育人体系,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加强协同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当前,地方农业院校在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与部属高校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该文分析了地方农业院校博士生培养现状及不足,提出了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联合培养和合作研究等协同创新模式,并从改革招生录取方式、修订培养方案等方面对博士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高校管理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完善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方面。立足"三全育人"背景,从管理育人角度出发,通过科学界定管理育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深刻分析管理育人协同作用发挥的现状,提出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管理育人协同机制的思路,切实发挥协同育人效应,真正将科学规范的管理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方式结合起来,大力营造"管理更精细、服务更精准、教育更精心"的育人环境,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是"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创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的有效途径。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存在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协同育人意识淡薄、方法不当、制度缺失三方面现实困境。树立协同育人理念,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完善协同育人制度等工作机制有助于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取得协同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20.
政府、高校、企业作为人才培养、使用的三大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政府主动将高校、企业纳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中,统筹谋划,为高校、企业尽可能提供政策支持;高校优化师资队伍、改革课程体系、实施开放办学,主动为企业提供场地、搭建平台,吸引企业参与协同育人;企业选人育人关口前置,主动走入校园,积极提供资金支持、分享技术成果,反馈社会需求。以此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更深层次的改革,形成政校企协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一体推进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