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1月国内豆粕行情稳中上涨。上半月,美豆期价一度下滑,但后又迅速上涨,国内豆粕现货行情抗跌性较强;下半月,美豆期价、国内现货价格"齐头并进"。12月下旬后豆粕行情将出现一定回落。1市场概述2016年11月国内豆粕行情稳中上涨,强势行情主要表现在下半月。上半月,美豆市场受到打压,不过最终市场信心恢复,期价开始迅速上涨,国内豆粕现货受期货市场打压行  相似文献   

2.
正6月,国内豆粕现货行情持续大幅上涨,在期价回落期间,抗跌性也非常强。预计7月上中旬豆粕仍有下跌过程。从中下旬开始,美豆期价上涨几率逐步增加,国内豆粕也将面临新一轮价格上涨。1市场概述6月,国内豆粕现货行情继续飙升,并且较5月份比涨幅继  相似文献   

3.
正1月国内豆粕现货行情出现了适度上涨,美豆期货窄幅震荡重心缓慢上移。春节后美豆存在上涨可能性,但因全球大豆丰收预期不变,期价上方空间有限。而长线看,美豆中线反弹过后继续看弱。国内豆粕现货市场上,预计年后豆粕价格受提振,但随后行情将继续看弱。1市场概述1月,国内豆粕现货行情如2015年12月报告中预测的完全一致,出现了适度上涨行情,美豆期货窄幅震荡重心缓慢上移。虽然月初美豆出口较差且南美天气良好,导致美豆期  相似文献   

4.
正9月豆粕现货行隋上涨,国庆节期间美豆期货市场整体仍处于丰产弱势格局。不过10月中旬前豆粕短线抗跌性较强,而下旬供应将逐步增加,行情逐步随美豆丰产展开下跌几率增加。1市场概述2016年9月,国内豆粕现货行情上涨。尽管美豆月度供需报告中强度利空,但美豆出口需求强劲、逢低买盘,中西部地区收割天气担忧给美豆期价提供利好支撑。而国内豆粕现货方面,月初因美豆丰产预期打压,豆粕现货行情表现偏弱,之后在中秋、国庆双节豆粕现货行情连续上涨,直到月  相似文献   

5.
<正>10月,国内豆粕现货行情意外止跌,且迎来一波较强的上涨行情。后市,国内豆粕现货市场行情波动几率较大;但是从中长期看,2018年行情比较乐观。1 市场概述 2017年10月国内豆粕现货行情在美豆丰产、国内豆粕现货供应充足情况下意外止跌,且迎来一波较强的上涨行情。主要利好来自于中旬美豆报告的意外下调美豆单产,期价因而大涨,刺激国内豆粕现货市场。同时因  相似文献   

6.
<正>2月份豆粕现货市场行情,除了第1周维持平稳外,后3周连续下跌。国内连柏期货跟随美豆期价走势,年后1周期价跟随美豆上涨,之后2周连粕跟随美豆期价持续下跌。后期需要谨防养殖淡季及外围丰产压力下,豆粕现货阶段性供应短缺及行情上涨风险。1市场概述2017年2月国内豆粕现货行情继续下跌。尽管因巴西雷亚尔不断升值,种植户出售大豆信心受挫,美豆出口因此受到追捧,期价在春节长假后连续一周上涨,但总体上美月度供需报告中性利空、南美天气良好、大豆  相似文献   

7.
<正>4月国内豆粕现货月度均价环比继续下跌,跌幅达3.80%;国内连粕跟随美豆期价先跌后冲高回落,月末与上月变化不大。5月份豆粕行情将持续在弱势区间震荡为主基调,但难以回到前期最低点。1市场概述2017年4月国内豆粕现货行情继续下跌,且跌势相当明显。南美丰产的压力和美豆种植面积增加持续对盘面构成强大压力,但在中旬期间阿根廷收割地区和美豆种植产区天气出现异常,天气担忧给盘面带来提振,期价阶段性反弹走高。经历短暂一周的天气炒作后,盘面  相似文献   

8.
<正>国内豆粕现货市场,10月上、中旬行情走势坚挺,国庆节后终端积极补货、工厂开工不足以及大豆到港延期,导致工厂豆粕供应持续偏紧;下旬后,随着工厂开工增多,和外盘期价持续回落以及对市场的看空,豆粕行情开始逐步下移。1 市场概述10月,国内豆粕现货行情"逆生长"。在全球大豆丰收、中国经济形势较差、国内养殖市场恢复缓慢等弱势压力下,豆粕没有继续下滑,相反出现了适度上涨行情。主要表现为:上半月市场行情坚挺,延续9月后期上涨走向,10月份美豆供需报告中性利多,且中国代表团在9月份签署了1318万  相似文献   

9.
<正>6月份国内豆粕行情呈现为:止跌上涨一滞涨下跌一小幅反弹的走势。7月豆粕现货价格重心适度上移,短线豆粕现货或追随盘面走势偏强整理为主。1市场概述6月美豆"二度"反弹,月底报告出台更是给弱势的豆粕带来了曙光。经历了5月的持续下跌后,美豆期价于6月初迎来技术性反弹,且天气炒作不断,引发市场担忧新作生长状况,刺激空头回补助推美豆期价上行,加之邻池小麦和玉米走强,提振美豆持续反弹。截至6月9  相似文献   

10.
正1美豆与国内豆粕行情回顾2018年年初国内豆粕跟随美豆调整,呈现偏强震荡反弹行情。春节长假过后国内豆粕随着美豆走势强劲上涨,期价快速突破3000整数关口,并优先站稳。3月份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中下调美豆出口数据,美豆结转库存高于市场预期,报告数据利空,导致美豆期价在报告公布后快速下跌,回吐前期天气炒作涨幅。但在3月底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新年度种植意向报告和季度库存报告使得美豆期价再度恢复上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上半月,豆粕期货表现弱势,现货行情以抗跌坚挺为主;下半月,连盘豆粕在美豆走势强势带动下呈现上涨局面,豆粕现货行情也出现进一步上涨。1市场概述10月国内豆粕现货行情呈继续上涨趋势。上半月,美豆丰产且收割进度加快,对盘面构成较大压力,但国内适逢国庆长假,油厂停工放假且因中秋、国庆两节备货以及到港豆减少,  相似文献   

12.
正一、市场概述8月国内豆粕现货行情随预期下跌。月内整个市场笼罩在美豆丰产预期强烈压力下,机构田间巡查结果不但进一步验证此前美国农业部预估创纪录数据、且预期数据还略有超出,这对国内外大豆、豆粕期现货市场造成深刻压力;不过中旬期间因美豆出口强劲,与美豆丰产形成强烈的对抗,国内油厂借此利好及自身高价进口大豆成本力挺豆粕现货价格;月末市场再度转向丰产压力下,现货行情再度回落。而根据8月份国内豆粕月度均价看,环比下跌  相似文献   

13.
正3月,国内豆粕现货行情跌势明显超出人们预期。4月份到港大豆以巴西大豆为主,巴西豆成本明显低于美豆,这将进一步拖累国内豆粕现货市场。1 市场概述 2017年3月国内豆粕现货行情继续下跌,且跌势明显超出人们预期。美豆月度供需报告利空和南美大豆丰产是首先打压美豆期价持续下跌的关键原因,尽管期间美豆出口数据好于预期,并且美联储加息不如预期给盘面  相似文献   

14.
正7月,由于拉尼娜天气"爽约",美国西部大豆主产区大豆生长情况良好,导致美豆期价暴跌。国内连盘豆粕也走势疲软,豆粕现货持续呈现下跌走势。8月由于拉尼娜影响减弱,国内供需基本面弱势,豆粕需求难有明显好转,价格将大幅下跌。1市场概述7月,国内豆粕现货行情未能实现继续上涨预期,相反是持续呈现下跌走势。美国中西部大豆主产区拉尼娜天气迟迟没有兑现,大豆生长情况良好、优良评级达到历史高位,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豆粕行情跌势继续加深,月底出现反弹。预计12月份前期国内豆粕现货阶段性底部伫立,并且期价的走强仍将提振现货。不过长远期豆粕行情仍旧看跌,且短线暂难预估低点。1市场概述11月国内豆粕行情继10月中旬再度开启下跌模式后,跌势继续加深,尤其是在11月中旬一度呈现出跌不见底趋势,不过到月末行情略有反弹。主要原因有:除去国内供应  相似文献   

16.
沈国成 《饲料广角》2012,(17):18-19
尽管空方市场预期在发改委"插手"下,持续"发烧"的豆粕期价将出现政策性掉头走势,但近来行情的演变却令空头再度失望。由于本轮期价的上涨主要遵循"国际—国内"的路线传导,且辅以"现货拉动期货"的特点,预计受美豆库存紧张度"发酵",在国内大豆后期进口减缓、油厂对豆  相似文献   

17.
正8月,豆粕行情在延续7月份的下跌之后,中间2周出现过回升,但是整体来看,月度均价环比跌幅较大。预计9月份豆粕整体将频繁区间震荡,阶段性偏强几率较大。1市场概述8月国内豆粕现货行情随预期下跌。美豆丰产预期被验证对国内外大豆、豆粕期现货市场造成深刻压力。不过中旬期间因美豆出口强劲,与美豆丰产形成强烈对抗,国内油厂  相似文献   

18.
<正>国内豆粕市场自2009年11月初以来持续走强,终端需求回暖以及国际豆类期价重回上涨通道是提振价格的主要原因。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都已出现大幅度的上涨,部分地区豆粕现货报价直逼前期高点。但因雪灾以及国际豆类市场的强势支持,预计国内豆粕中短期内的强势仍将维持。国际豆类市场率先走出上涨行情,尽管美国农业部11月份的月度供  相似文献   

19.
<正>8月,国内豆粕月度均价环比大幅上涨。9月,豆粕行情总体上继续看涨为主的可能性更大。但受成交量阶段性下降影响,预计9月中旬前后存在回调风险。1市场概述2019年8月份国内豆粕月度均价为2872元/t,环比大幅上涨98元/t,涨幅为3.54%。外围方面,因中美贸易关系再度升级,中美相互加征关税,美豆出口更加困难,令美豆期价承压。但是产区因天气不佳,播种推后导致  相似文献   

20.
豆粕     
《饲料工业》2009,30(9)
1价格动态 近一个月f2009年3月21日~2009年4月20日、国内豆粕价格先扬后抑,3月下旬至4月上旬国内豆粕受美豆上涨提振而上扬50—200元/吨。而到了4月中旬豆粕价格高位回落。虽然外盘大豆期价持续飙升,但对国内豆粕现货市场提振效应有限;供应增多、需求不旺导致油厂库存压力加大,下调价格刺激成交;另外,豆油价格大幅反弹也对豆粕形成压力,造成4月中旬粕跌油涨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