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沼-蟹"能源生态模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模式简要概述 "稻--沼--蟹"能源生态模式是根据稻田养蟹稻蟹共生期间不能施肥治虫的要求,从延长生物链条,使各链条间的能量流动更趋合理的思路出发,通过生产试验总结出来的一种新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2.
稻蟹生态种养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蟹是根据稻蟹共生互利原理进行的,可充分发挥稻田面积和水域空间,发挥土地资源潜能,将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高产、高效、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目的,提高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复合经济效益。稻蟹种养是寓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于一体的种养模式,涉及种植业与水产养殖等多学科的交叉,  相似文献   

3.
稻萍蟹立体种养利用水田既种水稻又放养河蟹和细绿萍,将种植业与养殖业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种植养殖之间的共生关系,达到降低种植养殖成本(萍喂蟹、蟹肥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目的.生产的蟹田大米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非常畅销.日前稻萍蟹立本种养方式已成为北方稻区的一种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在辽宁省盘锦市已发展到1万公顷,按每公倾增加收入7500元计算,仅此一项,盘锦市农民就增加收入7500万元.经过多年的实验总结,盘锦地区的稻萍蟹立体种养技术已日臻成熟.现将主要技术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稻渔共作是通过对普通稻田进行微型田间工程改造,形成沟、凼、田、堤相结合的生态环境,集水稻种植与蟹、虾、鱼等水生经济动物养殖于一体的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水稻生产和水产养殖,互利共生,能有效提高农业效益。  相似文献   

5.
稻渔共作是通过对普通稻田进行微型田间工程改造,形成沟、凼、田、堤相结合的生态环境,集水稻种植与蟹、虾、鱼等水生经济动物养殖于一体的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水稻生产和水产养殖,互利共生,能有效提高农业效益。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蟹是一块稻田在同一个生长季节里,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这是一项悄然兴起的无风险,见效快,效益高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的模式.由于稻田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和生物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喷洒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安全农药(少喷或不喷普通农药),减轻了农业污染,则使稻、蟹在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可以共生互利,从而能够获取稻丰蟹肥,稻蟹双盈的效果.这项具有先进性的养殖实用技术,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稻蟹共生种养模式是一项以水稻为基础,运用田蟹的生活习惯,将合适数量的田蟹投入到稻田里饲养,明显提高经济价值及生态效益的新型种养方式。本文以稻蟹共生种养实验为基础,寻找制约产业发展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稻渔共生是以水田稻作为基础,在水田中养殖鱼、虾、鳅、蟹、鳖等水产和鸭(禽)等动物,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肥、气及各类生物资源,通过水稻和水(禽)产动物既共生共育又互利互补而形成的种养生态模式。"稻-鱼""稻-鱼-鸭""稻-虾""稻-鳖""稻-蛙-菜""稻-鳅""稻-鱼-菇""稻-鱼-萍""稻-鱼-萍-鸭"等种养模式是最大限度利用稻田空间的主体复合种养模式,水稻扎根稻田泥土中,鱼、虾、鳖、鳅、蟹生长在水中,鸭、萍在水面  相似文献   

9.
稻蟹综合种养是指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同时开展种植、养殖等生产模式,利用有限的空间、自然资源,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天津市宁河区位于华北平原东部,天津市东北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具有良好的种植、养殖发展基础,适宜稻蟹综合种养模式发展。本文主要阐述宁河区稻蟹综合种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以期为宁河区种养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土地产出率,于2022年在安徽省含山县选择了9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试验,同时与周边虾稻连作模式和传统水稻种植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的经济效益较虾稻连作模式和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分别提高了53 505、82 305元/hm2,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过程中,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和环境优势,积极探索"鱼稻"、"鸭稻"、"蛙稻"和"蟹稻"等生态生产方式,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一种既能达到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又具有现代农业优质高效特点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达到了农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一、发展情况及主要模式"鱼稻"、"鸭稻"和"蟹稻"等种养殖相结合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辽宁省盘山县太平农场开展了稻-萍-蟹无公害农业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稻-萍-蟹2、3处理水稻分别增产5.79%、1.69%,而稻-萍-蟹1处理与对照相比减产2.03%,稻-萍-蟹系统增收河蟹103.95—170.85kg·hm-2;稻-萍-蟹系统与对照相比土壤全氮含量增加了12%—20%、全磷增加了15.7%—30.3%、全钾增加了40.9%—49.7%,有机质增加了20.4%—36.2%;稻-萍-蟹1、2、3处理杂草量比对照分别下降了25%、50%、15%;稻-萍-蟹共生模式是北方水田区无公害农业最佳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3.
阿克泰防治养蟹稻田水稻害虫的效果与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田养蟹集水产养殖与粮食种植为一体,属高效益、多功能生产模式,是稻农增收的良好途径。但随着该生产模式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河蟹Eriocheirsinensis作为节肢动物,对农药敏感,而辽宁省水稻害虫发生危害严重,养蟹稻田不宜施用农药防治害虫,造成蟹收稻欠,蟹田害虫种群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安乡县生态种养模式多,主要有"稻田+""荷田+""林木+""蔬菜+"及"四水模式"等生态农业模式,综合效益高。"稻田+"为重点,一田多产忙数钱主要有4种"稻田+"种养模式: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鳅共生及稻-蛙共生。汤家岗天喜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稻-鸭种养模式,每667平方米大田放养10只鸭,产稻谷600公斤,总产值约2500元,纯收益约1950元。潭子口楚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多种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稻田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发展迅速,但其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具有较大争议。为明确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稻田种养模式——稻蟹共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开展微区试验,设置持续淹水水稻单作、晒田水稻单作和稻蟹共生3种处理,开展了不同稻田生态系统下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稻蟹共生能够降低稻田N2O排放,与持续淹水水稻单作处理和晒田水稻单作处理相比,稻蟹共生处理N2O排放量分别降低23.9%和16.7%。稻蟹共生对CH4排放的影响则取决于水稻单作的水分管理模式。相比于持续淹水水稻单作处理,稻蟹共生处理使CH4排放量降低13.5%;然而相比于晒田水稻单作处理,则使CH4排放量增加34.0%。整体而言,与持续淹水水稻单作处理相比,稻蟹共生处理降低了13.6%的增温潜势;与晒田水稻单作处理相比,却增加了32.6%的增温潜势。冗余分析表明,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受田面水溶解氧和pH以及土壤中NO3--N含量和pH的影响。综上,从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角度看,与持续淹水水稻单作系统相比,稻蟹共生模式可以降低N2O和CH4等温室气体排放;而与晒田水稻单作系统相比,持续淹水的稻蟹共生模式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6.
<正>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指在水稻生产季节,放养鱼、鸭,等于在稻田中形成稻鱼、稻鸭种养结合、互补共生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鸭,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具有增粮、增肥、增收和节地、节工、节资的优点,符合资源节约、环境生态、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1稻鱼共生生态养殖技术"稻鱼共生"是根据稻与鱼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生长发  相似文献   

17.
稻蟹共作水稻产量形成及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蟹共作是根据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理论,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本文以同期播种的水稻为对照,对稻蟹共作产量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粒结构"二增二减",单产水平降低,但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并且对其配套技术进行细致研究,稻蟹共作效益稳定,具有很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稻蟹综合种养实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相结合,在天津市武清区开展稻蟹综合种养试验,在基础设施构建、水稻与河蟹品种选择、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河蟹收获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稻蟹综合种养实用技术,并对稻蟹综合种养模式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9.
稻蟹共作模式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农业科学》2013,(3):89-92
本文阐述了稻蟹共作模式的发展历程,将稻蟹共作模式的历史特点分为3个阶段:兴起阶段、思考阶段和基础理论研究阶段,表明了该模式对生态系统起到了积极作用。还讲述了新型稻蟹共作模式——"盘山模式"的特点。并对今后稻蟹共作模式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稻蟹共生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稻蟹共生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稻蟹共生稻田中对水稻生长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养蟹田水稻的许多经济性状及产量都优于对照稻田,综合经济效益也明显高于对照稻田。[结论]辽宁盘锦地区适合稻蟹共生技术大面积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