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对小麦种植补贴力度持续加大,小麦种植面积也在持续增加,而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就成为农民大众广泛关注的事情。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出更多的小麦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由于小麦在不同地区的播种时间和生长质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做好小麦栽培过程中几个重要技术要点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1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小麦播种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同时也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由于小麦对温度需求的不同,可大致把小麦分为两个生理型,即:春小麦与冬小麦,要根据区域位置不同,所种植的小麦类型也不同。春小麦适宜在西北、山东及黑龙江等地区种植;冬小麦适宜在陕西、华北及辽东等地区种植。本文对播种前小麦准备工作及播种时小麦的相关要求进行分析,探讨小麦合理化施肥的效果与病虫害防治方法,并做出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我国传统的粮食种植作物,是世上分布最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粮食作物之冠。小麦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种植历史,目前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安徽等省。小麦播种季节不同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小麦自古就是滋养人体重要食物。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我国传统的粮食种植作物,是世上分布最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粮食作物之冠。小麦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种植历史,目前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安徽等省。小麦播种季节不同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小麦自古就是滋养人体重要食物。  相似文献   

5.
我国种植面积较多的农作物中就有小麦,我国的地域广阔,地形、气候各有不同,因此地域不同小麦的年收获次数也有所不同。小麦从播种到成熟需要历经数月,当中有许多病虫害都会使得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下滑,因此,本文介绍了小麦的高产丰产优质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6.
马艺轩 《新农业》2023,(20):17-18
<正>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种植关系我国粮食安全,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帮助种植户提高小麦产量,增加小麦种植效益,笔者总结以往小麦种植技术,为广大种植户改进小麦种植技术提供参考。1小麦分类按种植时间划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春天播种,当年秋天收获;冬小麦秋天播种,第二年春末夏初收获。按照品质分为特硬麦、硬麦、半硬麦,以及软麦,特硬小麦制成的面粉主要用于制造通心面等;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按照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在我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10~ 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生育期长达180天左右.小麦适应性强,种植效益好,分布广,用途多,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小麦是人们食用的主要细粮作物.下面将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广泛,是世界上小麦种植面积最大和主要发生小麦病变的国家之一。每年我国小麦会遭遇不同的损害,使小麦的质量和年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小麦的生长周期较长,因此容易引起遭受病虫损害,如何防治病虫害、提高小麦优质栽培技术值得深思,故此次研究特把几种常见的小麦病虫害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1小麦优质栽培技术1.1播种播种要求土壤挖的要深,土壤上虚下实,耕深超过20cm。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地之一。本文以河南地区小麦种植为例,详细介绍了播种前的备种备耕和播种后肥水、病虫害的管理方法,力求在本地区形成小麦高产的配套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小麦在我国的粮食种植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小麦产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几项重要的小麦种植技术,包括选种、耕作、播种、灌溉以及施肥等,针对小麦不同的生长时期,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为进一步提高滴灌小麦产量和综合效益,探索滴灌条件下小麦不同播种模式的增产机理,2013年,我们在和硕县曲惠乡实施了滴灌春小麦井字形播种模式与常规播种的对比试验。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探索小麦新的种植模式,研究该小麦种植模式对提高光、水、肥、地等资源的利用情况,挖掘小麦增产潜力,提高小麦产量、增加滴灌小麦经济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按照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生育期长达180天左右。小麦适应性强,种植效益好,分布广,用途多,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小麦是人们食用的主要细粮作物,为提高小麦产量,现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按照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生育期长达180天左右。小麦适应性强,种植效益好,分布广,用途多,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小麦是人们食用的主要细粮作物,为提高小麦产量,现将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小麦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长达五千多年。目前主要产于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省份。小麦播种季节不同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我国小麦以冬小麦为主,播种面积仅于水稻,为居我国粮食作物第二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改进小麦生产技术,探索实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途径。总结出以下高产种植技术:1是科学确定主导品种,要选用优质、丰产性、适应性逆性好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当前,小麦在我国的粮食种植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小麦产量的提高。本文对于小麦的种植技术,例如,选种子、耕作方式、播种、灌溉和施肥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小麦不同的生长时间,即播种期、返青期、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期,并分析了如何防治小麦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16.
灵璧县小麦整地和播种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灵璧县的优势种植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在品种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整地方式与播种技术及所用机械不同,将直接影响小麦产量。该文阐述了灵璧县小麦整地方式及整地机械的演变过程;小麦播种机械及播种技术的演变过程;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及技术的演变过程;目前小麦整地、播种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在生产种植中所应用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其中小麦半精量播种技术有高产、低耗的优点,此项技术在提高小麦种植效益的同时也可获得一定的生态效益,在农业生产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针对小麦半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如何提高其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是解决小麦种植水平低的关键和有效途径。1小麦种植技术1.1播种技术小麦在播种的过程中,可进行"精细化"种植,通过这种播种方法,不仅能增强小麦的抗倒伏性和抗病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小麦尽快成熟,提高作物产量。精细化种植技术对播种量的把控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土块应较为细碎才行。此外,在播种前还需要农户做好包衣浸泡,以增强小麦抗病虫害的能力,并保证其播种均匀。  相似文献   

19.
正伴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作物种植的有效性,而小麦也是农作物之一,但在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上仍需分析和探究。在此情况下,本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策略。一、小麦种植1.1播种技术在小麦播种时期,可以使用经济化种植管理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小麦抗病性和抗倒伏性,从而有效提高产量,使用此种播种方法,控制播种量在五千克到九千克之间,可以节约种植成本。种  相似文献   

20.
分析小麦种植过程中不同穗位结实特性及产量在不同播种密度及播种方式影响下的表现,从而确定合理的小麦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保证小麦种植产量。以河南省漯河市农田试验基地作为试验区域,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区为播种密度,副区为播种方式,播种密度设4种,分别为112.5 kg/hm2 (D1)、150 kg/hm2(D2)、187.5 kg/hm2(D3)、225 kg/hm2(D4);播种方式设3种,分别为条播(T)、穴播(X)、宽幅播(K),分析其对小麦不同穗位结实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对小麦穗位结实特性及产量有不同的影响,在播种密度方面,表现最佳的为D3和D4,这2种播种密度下的小花数、小穗数及小穗结实率较高。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小麦群体总茎数增加,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则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在播种方式方面,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苗期小麦群体总茎数由多到少依次为穴播、宽幅播、条播,返青期和收获期小麦群体总茎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条播、穴播、宽幅播。在穗粒数和产量方面,穴播要高于宽幅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