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苹果轮纹病又称疣皮病或粗皮病,在各苹果主产区均有发生。我国最早于1928年在辽宁发现,随着易感轮纹病苹果品种在中国的大面积推广,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苹果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常年烂果率可达20%~30%,多雨年份甚至60%~70%,使苹果产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发病原因:引发苹果轮纹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梨生囊孢壳菌(图1),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轮纹大茎点菌。梨生囊孢壳菌子座不发达,多形成一个腔室,分生孢子器扁圆形  相似文献   

2.
<正>梨轮纹病又称瘤皮病、粗皮病,分布遍及各梨产区,在南方果梨产区尤其严重,可造成烂果和枝干枯死,特别是部分感病品种在轮纹病流行年份采收时,病果率可达50%以上,贮藏一月后基本损失殆尽。发病原因:引发梨轮纹病的病原在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轮纹大茎点菌。扁圆形或椭圆形的分生孢子器拥有黑褐色的炭质器壁,并有乳头状孔口,内壁密生丝状、单胞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单胞、无色的生  相似文献   

3.
<正>枣焦叶病近年来在各大枣区,特别是相关局部地区逐年加重,一般流行年份发病率在40%左右,个别暴发区域可高达60%以上,远看像"火烧"一般的枣园,坐果率低,落果严重,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枣的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枣焦叶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黑斑孢目真菌胶孢炭疽菌,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真菌围小丛壳菌。其圆柱形的无色分生孢子梗短小、无隔膜,密集生长;圆柱形的单胞分生孢子(图1)两端钝圆,有的略弯,一般与菌丝一  相似文献   

4.
<正>苹果褐斑病是引起苹果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各苹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年份发病率可达30%~60%,病重果园达80%以上,造成苹果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苹果生产。发病原因:引发苹果褐斑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苹果双壳菌,无性态属半知菌亚门苹果盘二孢(图1)。肉质的子囊盘呈钵状,具囊盖的子囊阔棍棒状,内含8个一端稍弯曲、具一隔膜的香蕉形子囊孢子。无性世代产生深褐色多分枝的菌索,菌索交叉点上方有分  相似文献   

5.
<正>苹果花腐病近年来已成为冷凉气候地区苹果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时一般可减产30%左右,流行时可导致全园绝产,严重影响产量及果农的经济效益。发病原因:引发苹果花腐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苹果链核盘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苹果核盘菌。菌丝纠结形成黑褐色菌核,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无色、丛生的分生孢子梗可单生念珠状的分生孢子。柠檬形的大型分  相似文献   

6.
正葡萄灰霉病又叫葡萄灰腐病,俗称"烂花穗",不仅是春季引起花穗腐烂的主要病害,流行时发病品种花穗被害率达70%以上,且成熟的果实也常因此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引起腐烂,并可造成葡萄酒颜色与质量的改变。发病原因:引发葡萄灰霉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图1),有性世代为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其分生孢子梗自  相似文献   

7.
正柑橘炭疽病又称柑橘爆皮病,在各柑橘产地均有发生,且危害的范围广、时间长,严重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甚至会造成树死园毁。发病原因:引发柑橘炭疽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围小丛壳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胶孢炭疽菌。深色的子囊壳壁膜质,丛生在寄主表皮下,常埋生或半埋生,顶部露出,顶部或  相似文献   

8.
<正>大豆轮纹病是大豆上的常见病害,在全国大豆产区均有分布,普遍发生,但在东北、华北地区发生较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造成大面积减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发病原因:引起大豆轮纹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大豆壳二孢,其褐色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初生在叶表皮组织中,后突破表皮外露生长,散生或聚生,器壁膜质,产生的无色、圆柱形分生孢子(图1),多数正直,两端呈钝圆形,中间隔膜处或稍有缢缩。  相似文献   

9.
正桃树腐烂病又称桃树干枯病、桃树胴枯病,在各桃产区均有发生,桃树被害后能引起枝条枯死,在大枝和树干形成溃疡病斑,若不及时治疗,会很快造成整株死亡。发病原因:引发桃树腐烂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核果黑腐皮壳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壳囊孢菌(图1)。子囊壳扁球形或球形,子囊纺锤形,其子座上部由细密的浅橄榄色菌丝组成,下部由菌丝组织和寄主组织混合组成,黑色基部由褐色组织包围。子座中有1~6个分生孢子器,每个孢子器1~3室,但有1个共同孔口。无色、单胞的分生孢子呈香蕉形。核果黑腐皮壳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座在枝干病组织中越冬,也可在支架、支棍树  相似文献   

10.
正葡萄蔓割病又名蔓枯病,原属西北产区的一种重要葡萄病害,现已广泛分布于河南、山东等各葡萄产区。在部分地区的感病葡萄上,发病率可高达60%以上,枝蔓死亡率达10%左右,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葡萄蔓割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葡萄生小隐孢壳菌,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  相似文献   

11.
正葡萄黑痘病又有疮痂病、哈蟆眼和鸟眼病等别称,是在各葡萄种植区均易发生的重要葡萄病害,也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葡萄病害之一,使葡萄丧失食用价值,从而成为影响葡萄生产的重要限制性因子。发病原因:葡萄黑痘病的主要病原属属子囊菌亚门痂囊腔菌属葡萄痂囊腔菌,致病的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痂圆孢菌属葡萄痂圆孢菌(图1)。子囊在子座梨形子囊腔内形成,内含8个黑褐色、四胞的子囊孢子,萌发后侵  相似文献   

12.
<正>(接上期)4.花生焦斑病花生焦斑病是一种发生在花生叶部的真菌性病害,在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严重时田间病株率可达100%,急性流行情况下,在很短时间内,可引起花生叶片大量枯死,造成严重损失。引起花生焦斑病的病原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目盘菌科真菌落花生小光壳(图1),其子囊壳褐色近球形,孔口有短乳状突起,内含820个子囊。散生在寄主表皮内,开始半埋生,后渐露出。子囊初无色透明,卵形至袋形,无侧丝,成熟时黄褐  相似文献   

13.
正桃褐斑穿孔病是桃树常见的病害,在各桃栽培区均有发生,常造成叶片穿孔,影响花芽形成,引起落花落果并降低品质,特别是近年来发生愈加严重,给果农造成严重损失。发病原因:引发桃褐斑穿孔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核果尾孢霉(图1),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樱桃球。其无分支的橄榄色分生孢子梗束生,直立或弯曲状生于子座上。细长的棕褐色分生孢子鞭状、倒棍棒状或圆柱形,直立或微弯,一  相似文献   

14.
正桃霉斑穿孔病又称桃褐色穿孔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桃三大穿孔病之一,在各桃栽培区均有发生。发病原因:引发桃霉斑穿孔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嗜果刀孢菌(图1),又名桃棒盘孢,其黑色的子座较小,有分隔的分生孢子梗丛生,稍弯曲的分生孢子棍棒形或纺锤形,一般有3~6个分隔,无  相似文献   

15.
<正>梨黑星病又称梨疮痂病、梨雾病和梨斑病,是梨树主要病害之一,各梨产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在南方,梨区发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梨黑星病能够引起梨树早期大量落叶,幼果被害呈畸形,不能正常膨大,病树来年减产严重,常造成生产上的重大损失。发病原因:引发梨黑星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梨黑星病菌,扁球形或圆球形的黑色子囊壳有孔口,颈部较肥短,周围无刚毛。由2~3层细胞组成的革质壳壁黑色。聚生于子囊壳  相似文献   

16.
<正>草莓芽枯病又称立枯病或烂心病,为世界性分布的土壤真菌病害,也是我国草莓开花结果期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范围广和危害程度大的发生流行特点,难以治疗,直接影响草毒的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草莓芽枯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立枯丝核菌(图1),有性阶段为担子菌亚门的薄膜革菌属真菌。立枯丝核菌菌群是一种不产生孢子的长丝状且隔膜明显的真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  相似文献   

17.
正桃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黑点病或黑痣病,是普遍发生于各桃产区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时病果表面出现黑点甚至发生龟裂,严重影响商品价值。一般的发病率在20%~30%之间,严重时则可达60%左右。发病原因:引发桃黑星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丝孢纲丝孢目嗜果枝孢菌(图1),其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嗜果黑星菌(Venturia carpophilum Fisner.),其暗褐色具分隔的弯曲分生孢子梗至多分枝一次,并单生或成短链状产生无色或浅橄榄色的椭圆形或瓜  相似文献   

18.
正桃树木腐病又称桃树心腐病,是老桃树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被害桃树树势衰弱、叶色发黄、早期落叶,严重时全树枯死。发病原因:引发桃树木腐病的病原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暗黄层孔菌,其子实体(图1~图5)形状不整齐,马蹄形或中央高出呈圆头状;木质坚硬的菌盖表面最初光滑,老熟后稍有裂纹,初生时黄褐色乃至灰褐色,之后变暗褐色至淡黑褐色,边缘钝圆有毛,黄褐色,无裂缝;菌髓带黄褐色。菌管孔口小,圆形或多角形,孔壁稍厚,灰褐色。担子成行排列,顶生4个单胞、球形担孢子。基部深褐色,顶端色淡纺锤形间胞,少量地混生在子实层中。暗黄层孔菌在病部越冬,而在32℃左  相似文献   

19.
正烟草白粉病俗称"上硝"、"发白"或"下霜",是烟草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各烟区发生较普遍,时有暴发流行。不仅可以使重发烟田减产40%以上,而且会造成烟草易破碎、缺乏弹性和香气、杂气重、部分还具臭味,烤后成糊片,严重丧失经济价值,工业可用性差,导致烟农、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利益均受损严重。发病原因:引发烟草白粉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菊科白粉菌,其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豚草粉孢霉(图1)。具隔膜的  相似文献   

20.
正葡萄白粉病是近年来广泛发生的一种难治的真菌性病害,无论鲜食葡萄还是酿酒葡萄均易受害,特别是随着鲜食葡萄面积不断增大,黄河以北地区的山东、河北和陕西的秦岭北麓受害尤其严重,不但降低葡萄的品质和产量,还影响葡萄的美观以及口感。发病原因:葡萄白粉病的病原属子囊菌亚门专性寄生的葡萄钩丝壳菌(图1),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真菌托氏葡萄粉孢霉。其有隔膜、透明的菌丝匍匐生长,多隔膜分生孢子梗与菌丝垂直密生。透明的单胞分生孢子圆筒形至卵形,呈念珠状串生。在病部表面产生的球形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