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微生物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试验发现,施用微生物菌剂比常规施肥苹果增产199.7 kg/667 m~2,增产率为10.5%;施用微生物菌剂比灭菌处理苹果增产144.3 kg/667 m~2,增产率为7.3%。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农用微生物菌剂在水稻上的肥效,采用对比试验方法,研究农用微生物菌剂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喷施农用微生物菌剂后增产明显,平均增产39~49 kg/667 m2,增产率为5.7%~5.8%。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沈阳国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微生物菌剂在蔬菜上应用效果,以芸豆、菠菜为试验作物,采用对比试验的方式,探讨微生物菌剂对蔬菜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施用等量清水和基质相比,微生物菌剂可使芸豆和菠菜的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分别增产25.6%和22.3%。  相似文献   

4.
针对普兰店市水田土壤盐碱化重等问题,引进微生物菌剂应用于水稻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可改良土壤,提高肥效,使水稻提早成熟,秧苗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生长旺盛,有效分蘖和穗粒数增加,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寒地稻田秸杆还田量就目前产量水平而言,当季产出秸杆全部还田可以实现。氨肥施用总量少于常规田,水稻生长前期氮肥比例加大,中后期减少,微生物菌剂MTS和酵素3号加速秸杆腐熟。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肥料对苹果增产效应的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对微生物肥料在苹果上施用的增产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处理的苹果比常规施肥处理的苹果增产199.7 kg/667 m~2,增产率为10.5%;比灭菌处理的苹果增产144.3 kg/667 m~2,增产率为7.3%。证明施用微生物肥料对苹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产量提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改良剂对覆膜滴灌盐碱土的改良效果。【方法】采用有机肥料、微生物菌剂、无机肥作为盐碱土壤改良剂,分析了不同改良剂对土壤pH值变化率、脱盐率、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①不同改良剂均能降低盐碱土壤pH值和盐分,增加玉米产量,其中施用有机肥料300 kg/hm~2+微生物菌剂250 kg/hm~2的处理效果显著,在拔节期和成熟期,该处理的pH值变化率相比CK增加4.58%和2.65%,生育期内土壤脱盐率接近60%,玉米产量较CK增加39.04%;②施用不同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在生育期内呈递增趋势,水解性氮、有效磷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结论】在覆膜滴灌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中,以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菌剂为主要原料的微生物改良剂可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阐释微生物强化菌剂对厌氧干发酵的影响,该文以水稻秸秆和猪粪为发酵原料,采用新型柔性顶膜车库式干发酵装置,在环境温度为26℃~35℃及发酵底物TS为20%的条件下,研究微生物强化作用下水稻秸秆和猪粪混合厌氧干发酵产气特性。结果表明:微生物强化菌剂可以明显缩短厌氧干发酵的启动时间,产气中甲烷含量达到30%和50%的时间比对照组分别提前了7 d和8 d。发酵周期内,试验库累积产气量达1340 m3,比对照组提高了20.5%,累积甲烷产量亦比对照组提高了45%,增产效益显著,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重茬宁"微生物菌剂处理辣椒、番茄、黄瓜后,通过测定生育期、抗病性、产量和产值,探讨其对3种蔬菜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重茬宁"微生物菌剂对3种蔬菜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现为生育期提前1~8 d,发病率降低20.75%~80%,增产8.79%~14.23%。  相似文献   

10.
目前紫云英为绿肥中的一种,尤其是作为水稻试验绿肥材料,具有肥效好,无污染,能够很好的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和透水性能,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从而达到水稻产量提高等优点,绿肥-紫云英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化肥的施用。水稻移栽前,将紫云英翻压进行翻压处理,翻压时间的不同会影响紫云英的释放,从而影响水稻对氮钾等养分的利用。本试验通过对紫云英不同的翻压时间对水稻产量的测定。试验采用5个处理,化肥+早稻移栽前15天翻压紫云英(以早稻为例);化肥+早稻移栽前10天翻压紫云英;化肥+早稻移栽前5天翻压紫云英;施100%化肥;当地常规施肥(CK)。每个处理4次重复,共计20个小区,小区面积为20m2。结果表明:施用化肥+早稻翻压紫云英水稻产量高于100%施化肥、当地常规施肥(CK),其中施用化肥+早稻移栽前15天翻压紫云英水稻产量最高。紫云英的不同翻压时间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合理的翻压时间能提高紫云英促使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从而达到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1.
葡萄是辽宁主要水果品种之一。为了解农用微生物菌剂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农用微生物菌剂对葡萄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用微生物菌剂能明显改善葡萄的生育性状,对提高葡萄的品质和抗逆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膜下滴灌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由于其显著的节水、节肥和增温效应,近年来在水稻生产中开始应用。本研究以"空育131"材料,采用随机试验设计,研明镁肥对寒地膜下滴灌旱种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寒地水稻膜下滴灌旱作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镁肥的施用增加了膜下滴灌旱种水稻的穗长和单穗重。施用镁肥,膜下滴灌旱种水稻的穗数/m2和结实率分别增加了3.95%和11.98%、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降低了0.47%和2.10%。镁肥的施用增加了膜下滴灌旱种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ORYZA_V3模型的海涂水稻生物炭施肥优化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施肥管理对沿海垦区盐渍化土壤水稻产量影响。【方法】利用测桶试验数据对ORYZA_V3作物生长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定量评估了7个不同施氮肥情景模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ORYZA_V3模型具备模拟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盐渍土水稻生长情况与产量的能力。在低施氮量情景模拟下,施用生物炭对水稻产量影响明显,而高施氮量情景模拟下(施氮量超过235kg/hm~2),土壤中养分达到饱和,施用生物炭对产量影响不明显。添加2%生物炭和5%生物炭处理产量分别在235、141 kg/hm~2施氮量情景模拟水平上达到8 680.1、8834.1kg/hm~2,在此基础上持续添加氮肥对产量影响不明显。【结论】低施氮量情景模拟下,添加5%生物炭对水稻产量促进作用最大,高施氮量情景模拟下,2%生物炭和氮肥联合施用成本相对低,且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年、多点、多因素硅肥肥效试验表明,适量施用硅肥能促进水稻营养元素的吸收,并能改善水稻的生物学特性,水稻对硅肥的吸收效果主要表现在缓苗期和拔节期。施硅肥能使产量提高11.26%。  相似文献   

15.
锌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缺锌对作物的生长影响十分明显。水稻对锌敏感,缺锌严重时会影响水稻的产量。为了解锌肥在句容市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开展本试验。试验表明,施用锌肥对水稻的农艺性状影响较小,能提高水稻产量结构的每穗实粒数和理论产量,增加水稻的实收产量,实收产量随着锌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是设施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选用微生物菌剂配合相关基质研制一种新型生物有机肥,并在黄瓜上施用。结果表明:使用该产品后,黄瓜生育性状明显改观,患病植株大量减少,同时黄瓜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有机肥施用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水肥管理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水肥管理条件下水稻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灌水量及灌溉水分生产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节水灌溉在保证水稻生长并稳产的同时,灌水量大幅降低了49.45%,水分生产率平均提高1.20kg/m3。有机肥施用明显增加了水稻茎蘖数和株高,增加了水稻干物质量,显著增加了水稻叶面积指数和产量(p0.05),提高了稻田灌溉水分生产率,其中产量平均增加6.77%。控制灌溉和施用有机肥条件下,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常规水肥管理稻田显著提高了6.13%和1.32kg/m3。因此,控制灌溉和有机肥施用的结合是该地区合理的稻田水碳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解淀粉芽孢杆菌是一种植物根际促生细菌。通过响应面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分离筛选得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L-H15的最大活菌数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发酵工艺最佳参数。在黄瓜育苗期施用高活性固态菌剂,进行实际效果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即由1∶2.8的麦麸和豆粕组成固态基质,外加20%的稻谷壳,0.2%乳糖,0.38%大豆蛋白胨,并用0.4 mL/g的液料比混合均匀;装瓶量46%,解淀粉芽孢杆菌L-H15活菌数高达1.68×10~(10)CFU/g;L-H15固态发酵菌剂能明显促进黄瓜幼苗的茎粗、株高、叶面积及生物量的累积(P0.05),根系活力增强,矿质元素含量也有显著性提高。因此,解淀粉芽孢杆菌L-H15能够有效促进植株生长,固态菌剂的研发为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是一种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新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同改良剂对苏北滩涂盐碱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石膏、风化煤和微生物菌剂3种改良剂对苏北滩涂盐碱地土壤盐分、养分以及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表施条件下,改良剂主要作用范围为0~20cm土层;3种改良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性质,降低土壤盐分、pH和有害离子(主要是Cl-和Na+),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玉米生长。相对对照而言,石膏处理条件下,表层0~20cm土壤总盐、Cl-和Na+分别降低了37.5%、55.4%和172.8%,玉米产量增加了91.3%;风化煤分别降低了34.5%、14.0%和129.5%,产量增加了43.0%;微生物菌剂分别降低了24.0%、34.7%和16.4%,产量增加了15.4%。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不同灌溉模式下施加控释肥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了常规灌溉A和控制灌溉B、C三种灌溉模式,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水稻的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LAI)、产量、灌水量以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增加了水稻的分蘖数和LAI,但有效分蘖率比常规肥少,平均减少了13.46%。水稻分蘖期和抽穗-开花期水分胁迫对LAI影响较大,施加控释肥条件下灌溉模式A水稻LAI与灌溉模式C差异极显著(P0.01),施加常规肥条件下灌溉模式A水稻LAI与灌溉模式C差异显著(P0.05),水分胁迫条件下,控释肥对LAI的影响比常规肥更加明显。施加控释肥条件下,灌溉模式B、C的产量分别比灌溉模式A减少1.67%、5.77%;施加常规肥条件下,灌溉模式B、C的产量分别比灌溉模式A减少1.19%、4.24%。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控释肥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但总灌溉水生产率比常规肥低0.1k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