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优质抗稻瘟病水稻三系不育系M20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良优质三系不育系金山A-1的稻瘟病抗性和配合力作为育种目标,利用携有抗稻瘟病基因Pi-9的金23B抗病近等基因系(04AMA-88)与携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金山B-1抗病近等基因系(04AMA-49)杂交,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杂交F4代中选择携带Pi-9的优良单株与金23A测交并转育不育系,育成抗稻瘟病、米质优、配合力好、异交率高的新不育系M20A。该不育系及其配制的杂交早稻新组合M优2155(M20A/明恢2155)于2014年5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保持先B和天B为受体和轮回亲本,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育种材料P59为供体,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农艺性状表现和田间接种抗性鉴定,育成2个含有Xa23基因且抗白叶枯病的保持系先抗B和天抗B,再分别与先A与天A测交、成对回交,育成抗白叶枯病水稻不育系先抗A和天抗A,于2013年9月通过广西科技厅田间技术鉴定。这2个不育系具有败育彻底、农艺性状优良、异交结实率高和抗白叶枯病等特点,配制的杂交稻组合表现出明显的白叶枯病抗性和产量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携有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水稻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1993~1998年,构建了携有抗稻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命名为CBB23。以全生育期高度感病并具有改良株型的籼稻品种JG30为轮回亲本,与携有Xa23的抗性供体H-4杂交,JG30/H-4的F1通过回交、自交直至B5F4,各世代均用与目标基因Xa23相对应的专化小种菌系P6人工接种鉴定,同步进行株型和农艺性状选择,直至抗性稳定和农艺性状类似其轮回亲本。比较了CBB23 (携Xa23) 和IRBB21 (携Xa21) 对20个菌系包括10个菲律宾小种、3个日本小种和7个中国病原型代表菌系的抗谱,Xa23抗所有20 个菌系; Xa21 抗19个菌系,对菲律宾10号小种则高度感病。用近等基因系CBB23构建了JG30/CBB23组合的F2分离群体,通过SSR标记筛选,初步将Xa23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进一步筛选出3个与Xa23更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其中的APKj23与Xa23之间的图距约为1.0 cM。并报道了在抗病育种中已有效的应用了携有Xa23的近等基因系 CBB23。  相似文献   

4.
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Ⅱ优218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培育的含Xa21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恢复系中恢218与印水型高异交率不育系Ⅱ-32A配组育成的中晚稻新组合Ⅱ优218,具有高产稳产、抗稻瘟病、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米饭口感较好等特点。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以籼稻品系75-1-127为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9的供体亲本,先后以三系保持系桃农1B及其不育系桃农1A为受体亲本,利用Pi9基因内共显性InDel标记CoInDF1R2开展MAS回交育种以定向改良桃农1A稻瘟病抗性。分子标记CoInDF1R2在75-1-127基因组中扩增出1条大小为354 bp的条带,而在桃农1B和桃农1A基因组中扩增条带大小约为470 bp。分别以75-1-127与CO39作为抗病对照与感病对照进行室内人工接种,得到桃农1A、桃农1B及其改良不育系和保持系的抗菌谱,结果显示,75-1-127的抗性频率为86.67%,桃农1A与桃农1B的抗性频率均为6.67%,而改良不育系桃农1A-Pi9及其保持系桃农1B-Pi9的抗性频率同75-1-127,且田间病圃表现高抗苗瘟。经田间不育特性、农艺性状与产量结构调查分析,育成1个高抗稻瘟病、不育性彻底且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包颈粒率低、农艺产量性状优良的新不育系桃农1A-Pi9-1及其配套保持系桃农1B-Pi9-1,实现了桃农1A稻瘟病抗...  相似文献   

6.
蜀21A是用D62B与D香1B杂交,后代经米质和稻瘟病抗性鉴定,F5代选优良单株与D62A测交和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蜀21A败育彻底,育性稳定,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高,201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所配组合蜀优217(蜀21A/成恢727)于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三系不育系荃9311A的稻瘟病抗性,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的水稻品种9311为供体,保持系荃9311B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筛选抗性基因、剔除恢复基因和遗传背景筛选,在稻瘟病病区进行抗性鉴定,人工接种鉴定以及田间农艺性状考查,于BC2F2代获得有Pigm基因并剔除了恢复基因的改良株系,其后再与荃9311A杂交和连续回交,育成了农艺性状与荃9311A无显著差异而稻瘟病抗性明显增强的三系不育系K9311A及其保持系K9311B。  相似文献   

8.
以Moroberekan和Tetep为稻瘟病抗性基因供体,镇恢084和IRBB21为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供体进行杂交和复交,通过系谱法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抗病性鉴定等方法,选育出5个农艺性状良好且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水稻新品系08F039-7-2、08F039-11-2、08F014-2-1、08F017-15-1和A6-20-2。对这些品系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聚合Xa4、Xa7和Pi157的08F039-7-2和08F039-11-2高抗白叶枯病,08F039-7-2的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分别为抗和中抗,08F039-11-2的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分别为中抗和抗。聚合Xa21和Pi-ta的08F014-2-1和08F017-15-1中抗白叶枯病,08F014-2-1的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分别为高抗和抗,08F017-15-1的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分别为抗和中抗;聚合Xa7、Xa21、Pi157和Pi-ta的A6-20-2高抗白叶枯病,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均为中抗。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杂交稻组合汕优63和汕优559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包括与Xa21相匹配的鉴别菌系在内的12个国际鉴别小种和中国7个病原型,接种由明恢63、盐恢559的Xa21转基因单拷贝抗性纯合系与珍汕97A杂交获得的转基因杂交稻汕优63 (汕优63-Xa21 73个 F1群体和转基因杂交稻汕优559(汕优559-Xa21 13个F1群体,测定转基因杂交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这2个转基因杂交稻组合具有优良的广谱抗性, 抗谱与Xa21基因供体IRBB21相同,非转基因杂交稻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10.
益丰优218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含Xa21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中晚籼恢复系中恢218,与江西大众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印水型高异交率不育系益丰A配组育成的中晚兼用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产量高、稳产性能好,耐肥抗倒,米质较好,抗性较强,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2010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在杂交水稻转Xa21基因育种中使用的PC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结合测交和半粒种子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筛选出转Xa21基因纯合株系和转[ WTBX〗Xa21基因杂交稻,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对培育抗白叶枯病杂交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恢复系温恢117为受体,以IRBB21为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供体,通过杂交、多次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Xa21基因导入温恢117中,结合抗性基因Xa21的分子检测和农艺性状表现,筛选出带有Xa21基因的15个恢复系株系.采用白叶枯病菌株的专化强毒菌系P6进行接种鉴定,各株系的白叶枯病抗性均强于受体亲本温恢117,其中株系M033抗性与IRBB21相当,而农艺性状与温恢117相近.  相似文献   

13.
Xa2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水稻抗白叶枯病害基因 Xa21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Xa21定位于水稻第11号染色体上, 与分子标记RG103,以及PCR产物RAPD248、RAPD818等紧密连锁, 利用标记RG103作探针已从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和粘粒文库中克隆出包含 Xa21基因位点的9.6 kb Kpn Ⅰ片段, 该片段包含一个3075 bp的开放阅读框, 中间有一个843 bp的内含子。Xa21基因产物为一1025个氨基酸的受体蛋白, 具有LRR和STK区,结构与Cf-9、N、PTO等蛋白相似,其抗病分子机制尚不太清楚。  相似文献   

14.
Xa2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水稻抗白叶枯病害基因Xa21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Xa21定位于水稻第11号染色体上,与分子标记RG103,以及PCR产物RAPD248、RAPD818等紧密连锁,利用标记RG103作探针已从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和粘粒文库中克隆出包含Xa21基因位点的9.6kbKPnI片段,该片段包含一个3O75bp的开放阅读框,中间有一个843bp的内含子。Xa21基因产物为一1025个氨基酸的受体蛋白,具有LRR和STK区,结构与Cf-9、NPTO等蛋白相似,其抗病分子机制尚不太清楚。  相似文献   

15.
 以IRBB21为Xa21基因供体,广亲和恢复系4183为受体,进行1次杂交并回交3次,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在保持广亲和恢复系4183优良经济性状的基础上,增强其抗白叶枯病的能力,育成抗白叶枯病的广亲和恢复系抗4183,其抗性达到了IRBB21的抗性水平,且保持了4183的广亲和性、恢复性及优良的经济性状。并就杂交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改良及育种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基因水稻培矮64S回交后代白叶枯病抗性与育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筛选到的转[WTBX][STBX]Xa21[WTBZ][STBZ]基因培矮64S后代纯合株系抗性与育性的研究表明,在第5代杂种中,该外源基因仍能稳定遗传表达;以其作父本、培矮64S为母本所配制的F1植株, Xa21基因PCR检测均呈阳性,且绝大多数表现抗白叶枯病,说明该外源基因能够通过常规杂交方式转移利用。这些杂交组合F2群体中抗病与感病株出现3∶1分离,表明转Xa21基因在杂交后代的传递属单基因显性遗传。长日高温下,(培矮64S/转Xa21基因培矮64S)F1雄性完全可育,F2群体可育与不育株出现27∶1分离。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成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国稻1号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22  
国稻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育成带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恢复系中恢8006,再与印水型胞质不育系中9A组配的中晚兼用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参加国家南方稻区区试、江西省区试和各地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国标3级)、抗性强(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易于制种等特点.于2004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2004年10月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8.
Rice line 1892S is an elite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TGMS)line for two-line hybrid rice production.However,1892S is susceptible to rice blast,bacterial blight and submergence.Here we reported the introduction of blast resistance(R)gene Pi9,bacterial blight R gene Xa21 and submergence tolerance gene Sub1A into 1892S genetic background through backcrossing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The improved TGMS line 31892S and its hybrids conferred disease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and bacterial blight,and showed submergence tolerance for over 14 d without significant loss of viability.The sterility-fertility conversion of 31892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1892S.31892S and its derived hybrid rice had similar agronomic traits and grain quality with 1892S and the control hybrid rice,respectively.The newly developed 31892S provided an improved TGMS line for two-line hybrid rice production with disease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and bacterial blight,and submergence tolerance with no yield penalty or change in grain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