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驻马店市夏玉米灾害天气预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芳 《河南农业》2010,(5):46-47
一、发生情况和影响 (一)干旱 1、初夏旱。据驻马店1958-2003年46年气象资料(下同)分析,5月下旬-6月中旬出现初夏旱(3个旬中,每旬降雨量均少于30mm,且总降雨量少于50mm)10年,发生频率为22%,由于初夏旱往往影响玉米适时播种和出苗。其中初夏旱旱期在30天以上的,造成玉米减产。  相似文献   

2.
安阳市夏玉米灾害天气减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正海 《河南农业》2014,(13):59-59
<正>一、玉米灾害天气发生情况和影响(一)干旱安阳市玉米旱灾从发生时间上分为初夏旱、伏旱和秋旱3种。1、初夏旱。据安阳市1971—2012年气象资料(下同)分析,5月下旬—6月中旬出现初夏旱(3个旬中,每旬降水量均少于30mm,且总降水量少于50mm)发生频率为22%。由于初夏旱往往影响玉米适时播种和出苗,其中初夏旱旱期在30d以上的,可造成玉米减产。2、伏旱。7月上旬—8月上旬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的气候特点是 :初春涝、初夏旱、伏秋多雨、冬雪大 ,全年降水量在 5 5 0 mm左右 ,热量资源≥ 1 0℃积温在 2 5 0 0℃左右 ,日照时数1 344.4h,无霜期在 1 30 d左右。水资源全年分布为 :春季 ( 3月下旬至 5月 2 0日 )历年降雨量在 5 0~80 mm,夏季 ( 5月下旬至  相似文献   

4.
一、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1、气候状况思考 灾害发生频繁,玉米稳产性差.病虫害、旱涝、阴雨寡照、风雹等灾害时有发生.初夏旱、伏旱、花期阴雨是主要自然灾害,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从长期发展看,干旱对玉米的影响将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5.
整理了 1 963~ 1 999年黑光灯诱集棉铃虫成虫资料 ,结合棉田发生程度调查和相应年份棉花生长期 (4~ 1 0月 )气象资料。经分析认为 :4~ 1 0月份 ,降雨量是影响棉铃虫发生和灾变的主要外部环境条件 ,降雨量50 0mm以下 (旱年 ) ,灾变发生率为 55.6% ,降雨量 50 0~ 82 0mm(正常年 ) ,灾变发生率 1 0 .5% ,降雨量 82 0mm以上 (涝年 ) ,灾变发生率为 0 ,说明气候相对干旱 ,有利于棉铃虫发生灾变 ,但不是只有在干旱年份棉铃虫才发生灾变 ,也不是干旱年份棉铃虫都发生灾变 ,棉铃虫发生灾变还须有其它内在因素伴随发生  相似文献   

6.
降水是影响区域自然及经济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花溪区1987~2016年降水量实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趋势分析等方法,对花溪区30年的降水量变化进行系统分析,找出花溪区降水变化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本文通过对30年降雨量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得出30近多年来(1987~2016年)平均降雨量为1124.3mm,汛期(4~9月)平均降雨量为146.9mm。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8001500mm。月降雨量分析的结果显示,平均6月降雨最多,12月降雨最少。  相似文献   

7.
郑州地区有一半的耕地无灌溉条件,同时土质多为砂壤土,蓄水保墒能力特别差。虽然年均降雨600 mm左右,但季节分布很不均匀同时降雨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该文以郑州地区1960到2014年逐月降雨量数据为基础计算标准化降雨指标,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的spi值的特征。发现55年中郑州地区发生严重干旱6次,中旱5次,轻度干旱2次。在55年中,郑州地区有13年处于干旱的状况,发生干旱频率为,这表明郑州地区干旱频发。对郑州地区玉米的全生育期进行了调查。以一个月为尺度的spi值计算55年里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旱情发生的频率。发现在对产量有关键影响的7月份发生干旱的频率为31.5%,其中发生特旱和重旱频率为7.6%。重旱和特旱会造成玉米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8.
“两旱一水”耕作制是一种高产稳产的优良耕作制度,是“八五”期间江苏沿江农区的推广项目.耕作制度的改变势必引起病虫的演变.为探讨“两旱一水”耕作制度下病虫发生危害特点,制定综防配套技术,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该耕作制下病虫发生演变规律.一、我市病虫发生演变过程回顾我市30多年病虫发生演变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1965年前):耕作制度与作物布局的特点是,以旱粮、杂谷为主体,水稻面积仅占秋粮的16.2%,玉米占43%,以迟熟夏玉米为主.棉花面积30万亩,以直播纯作麦套棉为主.粮棉病虫种类不多,水稻以三化螟、稻苞虫为主,棉田主要是红铃虫、棉蚜及部分地区的象鼻虫.第二时期(1966~1978年):耕作制度及作物布局的特点是:(1)旱改水,且早中晚稻并存,水稻面积占秋粮面积的27.06~71.85%;(2)玉米夏改春,品种以晚熟大金黄为主:(3)绿肥扩大到28~35万亩,  相似文献   

9.
一、生产环境条件 1、气候条件.菊苣种植要求年平均气温5℃以上,最高温度35℃,25~30℃生长茂盛.菊苣适宜降水量为400~800mm,降雨量不足(<400mm)的地区,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降雨量超过1000mm的地区,要起垄高厢栽培或配备排灌设施.  相似文献   

10.
气象灾害对鹤壁市夏玉米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鹤壁市近50 a的气象资料,着重分析了鹤壁市夏玉米生育期间3种主要气象灾害—初夏旱、卡脖旱和花期阴雨的发生频率、对单产的影响情况及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北部主要气象灾害变化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1-2012年陕西省榆林市玉米生长期内干旱、冰雹、暴雨资料和玉米产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趋势产量分离、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三种气象灾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米生长期干旱有逐年代上升趋势,西北县区较东南县出现干旱的频次高;生长期干旱可导致大部分县减产,遭遇重旱到特旱最大可造成玉米减产70%以上;初夏干旱最多,对玉米产量影响也最大,初夏发生特旱可导致玉米减产7%~40%,东南县区初夏干旱减产较西北县区减产幅度更大。冰雹在过去42 a呈现极显著的下降趋势,6月份出现冰雹最多,对产量影响不大。暴雨次数的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暴雨雨量变化不明显,暴雨次数、暴雨量与玉米产量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三种灾害综合影响中,初夏干旱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暴雨,冰雹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金石滩1990~2010年降雨及玉米生产调查得出:21年间玉米生产季平均降雨量为456 mm,其中1990~1999年平均494 mm,2000~2010年平均421 mm,相差73 mm。经分析,该地玉米生产季适宜降雨量在350~450 mm之间,玉米生长发育四个阶段降雨以中、多、中、无或少的分布为好。降雨所处的时间对玉米生产影响很重要。人为可在适期播种、苗期适当补肥、防止中期严重干旱、完熟期适时收获等方面采取措施调控降雨因素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3.
利用WRF模式,采用两重嵌套的设计方案模拟柴达木盆地地区的2007 ~2010年期间发生的3次重大降水过程,将柴达木盆地地区2007年6月17 ~20日、2008年7月29~30日、2010年5月30 ~31日3次降雨过程的模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地区各站24h降雨量的模拟值和观测值相比,东部降雨量模拟值偏多,西部降雨量模拟值接近或偏少,芒涯、冷湖、小灶火、格尔木四站24h降雨量平均分别略多0.5、1.7、0.7、1.2mm,大柴旦24h降雨量平均偏少1.2mm,诺木洪、德令哈、都兰、乌兰、天峻各站24h降雨量分别偏多3.0、2.5、2.7、3.0、3.5mm.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豫北夏玉米穗期降水变化大、分布不均,旱、涝多,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笔者制定了一套夏玉米穗期管理技术供农户参考. 一、田间管理 (一)追施穗肥 玉米穗期,主施氮肥.攻秆肥于播种后20~30 d,每667 m2施纯氮4~5 kg,约折合尿素10 kg,占总追肥量的20%~30%,肥沃地块应晚施、少施或不施;攻穗肥在大喇叭口期,要重施,肥水猛攻,每667 m2施纯氮8~10 kg,约折合尿素18~20 kg,占总肥量的60%~70%.攻秆肥距玉米行8~10 cm,攻穗肥距玉米行15~20 cm,施后随即灌水.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在中西部丘陵地带,一般年分里每届春播时期,经常发生旱象。如从哈尔滨1901—1963年的气象资料来看,4月到5月的总降雨量达100mm左右的仅有9年,60—80mm 的有14年,其余年分多是少于50mm,个别年分只有9.1mm。加之,此时春风日渐加剧,蒸发量大,所以,跑墒严重,常有10年9旱之虞,  相似文献   

16.
近三年来,干旱对丘陵山区造成了减产减收的严重后果。为了查明旱情,了解旱因,提出防旱保墒的途径和措施,市农学会组成锦州丘陵山区干旱考察组,于1981年12月—1982年2月到义县、锦西、锦县的14个公社进行了考察。结果与建议如下:一、干旱情况1.三旱俱全:春旱主要决定于四、五两个月的降水量,特别是决定于4月—5月上旬的雨量。从义县的资料分析,这40天的雨量少于35毫米时就有春旱的可能;遇到降水过少,蒸发量过大,也免除不了春旱的威协。伏旱决定于7月中—8月上的雨量与分布情况。这一时期,只要连续10天的降雨量少于15毫米,就有一般伏旱;如果30天总降雨量又少于95毫米,则发生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17.
宝鸡地区的干旱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1960~2000年宝鸡地区各县的降水和气温资料,计算了各县历年各月湿润指数(m),分析了该区干旱发生的气候规律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干旱发生频繁,个别年份较严重.干旱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持续性特点,年际变化大体上有20a振荡周期.初夏旱和伏旱对我区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大斑病发生严重,本文针对宁夏灌区玉米大斑病的越冬茵源、侵染循环、发病条件以及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等进行了系统性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大斑病以茵丝在田间和秸杆垛的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5月上旬开始产孢,产孢期30天以上.田间初次发病时间是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下旬是病害的快速增长期,此期的降雨量大小是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宁夏现行大面积种植掖单13号玉米品种和麦套玉米的耕作方式十分有利于病害的流行,稻旱轮作和早期摘除玉米底部病叶对病害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病害严重发生年份,可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以75%百茵清500-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65%代森锰锌600倍液和50%扑海因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1~2次,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玉米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县种植历史悠久的旱粮主要作物之一.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受病虫害的侵害,病虫害发生量和危害程度与气候、品种、生态环境、病原基数、栽培管理和防治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防治不利,将造成严重影响.一般春玉米减产10%~20%,夏玉米减产20%~30%,大发生年减产超过50%以上,个别地区甚至会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20.
梁河县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高黎贡山西南迎风面,境内海拔860~2 672.8 m,光、热、水资源丰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1 075~1 868 mm,多数年份在1400 mm左右;年均温18.3℃,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2.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9℃;年日照时数为2 083~2 524 h;适宜发展多种冬季农作物生产,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云南省冬玉米、冬马铃薯主要产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