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引自中亚地区的3个大樱桃品种和自国内引种栽培的7个甜樱桃品种的一年生枝条抗寒力进行测定分析,初步了解并评价引进品种的抗寒性,为新疆地区樱桃种植区划及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进入休眠期的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通过不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各品种的电解质渗出率,配合Logistic方程拟合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初步评价各品种的抗寒性.[结果]不同品种在-12~-33℃低温胁迫处理下,其电解质渗出率为25;~64;,半致死温度(LT50)为-21.20~-23.90℃.中亚大樱桃的LT50低于甜樱桃品种1.72~1.96℃,以中亚大樱桃品种YT07-1-1抗寒性最强.[结论]各品种的抗寒能力存在差异,抗寒性强弱的顺序依次为:YT07-1-1 >YT07-2-1、YT07-2-2>拉宾斯>雷尼>萨米脱>砂蜜豆>早大果>友谊>红灯,所能忍耐的极端低温为-21~-24℃.  相似文献   

2.
以大果榉叶片为试验材料,分别在-5、-10、-15、-20℃下进行低温处理,测定不同低温条件下大果榉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研究大果榉对不同低温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大果榉对于不同低温的生理响应存在差异,随着温度的降低,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但在-15℃之后略有下降;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和趋势受温度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整体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活性在-15℃后大幅降低。-15℃可能是大果榉叶片的最低忍受温度,低于此温度后大果榉叶片将无法正常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3.
为给百子莲的引种、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百子莲属(Agapanthus)中的白花、龙之花、海德伯恩杂交和白花4个品种的叶片和根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降温处理过程中百子莲叶片和根的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的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4个百子莲品种在不同降温时期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强,叶片和根的电解质渗出率呈不规则的S形上升;白花抗寒性最强,其叶片和根的LT50分别为-10.97℃和23.18℃,大花的抗寒性最差,其叶片和根的LT50分别为-4.29℃和-18.38℃。抗寒性依次为叶片,白花龙之花大花;根,白花龙之花海德伯恩杂交大花。与田间调查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导率法和Logistic方程测定杨桃枝条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育出的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大果甜杨桃4号与土种酸杨桃品种枝条的抗寒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以3、5、7年树龄杨桃枝条为试材,分别进行4、2、0、-2、-4、-6℃不同温度的低温胁迫处理,测定相对电导率,并拟合应用Logistic方程计算4种杨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对照组不作低温处理),评价这4种杨桃的抗寒性。研究结果表明,4个杨桃品种的相对电导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同一杨桃品种不同树龄之间,随树龄的增加,当年生发育枝的抗寒性增加;同一杨桃品种不同枝龄之间,随枝龄的增大,抗寒性增强。不同杨桃品种抗寒性存在差异性,抗寒性顺序依次为土种酸杨桃﹥大果甜杨桃4号﹥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4个杨桃枝条的半致死温度(LT50)范围在0~-2℃。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引进文冠果种质的抗寒性,为其进一步栽培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以引进种质6份文冠果种质((G27、BD12、BD特异、建2、株系2、G13))为试材,设置-10 °C、-20 °C、-30 °C低温胁迫梯度,测定相对电导率,并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供试种质抗寒性强弱。结果显示供试种质半致死温度分别是-13.272、-12.244、-11.543、-8.246、-5.643、-2.642 ℃,依据半致死温度评价抗寒性强弱为BD特异>G27>BD12>建2>G13>株系2。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评价文冠果种质抗寒性结果与前期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作为评价种质抗寒性的简要方法之一,同时为引进种质进一步在新疆地区栽培与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用电导率法及Logistic方程测试蛇皮果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4个蛇皮果品种Bali、Pondoh、Galing和M9进行了不同低温胁迫处理,结果显示4个品种的抗寒性依次为Pon-doh>Gad ing>M9>Bali;相对电导率随着处理温度的递减而增加;叶片伤害率在5℃以下明显增大,其变化强度为:Bali>M9>Gad ing>Pondoh。在5%显著水平上,Bali与M9的相对电导率差异不显著,与Pondoh、Gad ing的差异显著;M9、Pondoh和Gad ing的差异不显著。在叶片伤害率上,Bali与M9间差异不显著,这两个品种与Pondoh、Gad ing的差异显著。蛇皮果叶片半致死温度(LT50)范围在4.0~6.0℃。结果表明用电导率评价蛇皮果的抗寒性效果较好,结合Logistic方程可以推算出蛇皮果可耐受的最低温度,为蛇皮果抗寒性栽培和我国泛热带地区引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适合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栽培的水稻品种共计46份。通过在返青期叶片数量和穗长数据分析认为:02-011-2、04-582、485、05-397、01-107、龙粳21、03-805、01-806、00-108、05-4035、01-687、04-2182、04-107、06-2351、05-4076,在返青期耐低磷胁迫性较强,其中02-011-2分类等级最高。穗长分类处理中04-582、02-011-2、龙花00-446、龙粳21、01-687、01-558、06-2351、05-4076、垦稻14类别较高,因此低磷胁迫抗性较强。综合返青期叶片数和穗长分析认为:02-011-2、04-582、龙粳21、01-687、05-4035、06-2351等6份材料对低磷胁迫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大蒜品种资源的耐寒性,以8份田间自然生长的大蒜品种资源离体叶片为材料,通过室内低温胁迫处理,用电导率法结合Logistic方程对其耐寒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供试材料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呈"S"型曲线变化趋势。供试材料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介于-0. 587℃至-3. 113℃之间。根据LT50结果,确定参试的8个大蒜品种资源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中牟大蒜、徐蒜6号、邢台紫皮蒜、莱芜红皮蒜、徐州白蒜、恩施红蒜、徐蒜3号和玉林白蒜。同时发现,胁迫温度与LT50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以-3℃处理下相关性最高,其次为0℃和-6℃。  相似文献   

9.
为了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不同来源地油棕种质的抗寒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以不同来源地区的油棕资源(包括本地油棕OPDB,马来西亚YGH、GH、HRU,非洲科特迪瓦OPKT)的2年生幼苗的叶片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0、5、10、15℃低温处理,测定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同时测定油棕叶片伤害率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油棕资源的的叶片伤害率和相对电导率均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而上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的半致死温度表明,不同油棕资源抗寒性差异较大,耐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OPBDOPKTYGHGHHRU,其半致死温度范围在3.57~6.69℃。半致死温度可作为评价油棕抗寒性的一个可靠指标,该研究结果为油棕的引种和种质的抗寒性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低温处理下秋菊叶片的各脂肪酸组分含量和半致死温度(LT50),对9个秋菊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确定合适的抗寒性评价方法。【方法】以早花品种‘檀香狮子’、‘日出东方’、‘铜雀春深’、‘早粉盘’、‘金锋铃’和晚花品种‘关东新侠’、‘云龙凤舞’、‘星光灿烂’、‘墨宝’等9个秋菊品种为试材,进行16和5℃温度处理,通过气相色谱法对其叶片脂肪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在低温恒温槽中进行低温(0,-4,-8,-12,-16,-20℃)处理,测定其脚芽叶片电导率,确定LT50。【结果】秋菊叶片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棕榈酸(C16∶0),16℃时其相对含量为11.06%~16.20%,5℃时相对含量为9.88%~11.28%;不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亚麻酸(C18∶3),16和5℃下其相对含量分别为51.79%~64.63%和59.99%~64.31%。叶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温度的降低而上升,其中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明显高于亚麻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亚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墨宝’、‘星光灿烂’、‘铜雀春深’3个品种的LT50在-9℃以下,‘日出东方’LT50为-6.91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9个秋菊品种中抗寒性较强的包括‘墨宝’、‘星光灿烂’和‘檀香狮子’;抗寒性中等的包括‘金锋铃’和‘早粉盘’;抗寒性较弱的包括‘铜雀春深’、‘云龙凤舞’、‘日出东方’和‘关东新侠’。【结论】菊花叶片中的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可作为鉴定秋菊品种抗寒性的有效指标,‘墨宝’、‘星光灿烂’2个品种的抗寒性较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LT502种指标的有机结合,为菊花抗寒品种的快速筛选及抗寒性评价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了解油棕新品种的抗寒能力,本试验对引种海南儋州的12个油棕新品种RYL1—RYL10以及RYL12—RYL13,采用人工低温胁迫方法处理第1、9、17、25片叶的离体叶片12h,测定其电解质外渗率,经Logistic方程拟合,求出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作为抗寒能力参考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12个油棕新品种及其4个叶序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变化均呈"S"曲线上升,其拟合得到的LT50也因品种和叶序不同而异。油棕新品种抗寒能力大小为RYL13(-5.3440℃)>RYL7(-5.1327℃)>RYL12(-4.9328℃)>RYL10(-4.7903℃)>RYL9(-4.6359℃)>RYL3(-4.5508℃)>RYL5(-4.4982℃)>RYL1(-4.2865℃)>RYL6(-4.1459℃)>RYL4(-4.1005℃)>RYL8(-4.0540℃)>RYL2(-3.8016℃)。油棕不同叶序叶片所测得的抗寒能力大小为第9片叶(-4.8243℃)>第1片叶(-4.4717℃)>第17片叶(-4.4617℃)>第25片叶(-4.3335℃)。然而,植物的抗寒性是一个复合性状,其抗寒性不但存在遗传差异,也易受环境和栽培条件等影响,因此,本研究结果仅为油棕抗寒性评价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深秋大果榉和榆树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环境下叶片内部叶绿素含量、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差异和动态变化情况,为探明深秋大果榉和榆树对低温的生理响应机制以及为园林绿化树种选择、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加深,大果榉叶片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榆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相同时间内大果榉的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均高于榆树,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且二者间差异显著;大果榉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增加,而榆树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相同低温条件下大果榉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榆树,且差异显著。大果榉和榆树对深秋低温的生理响应差异显著,且大果榉的耐寒能力较榆树弱,故在园林绿化中应采取合理的抗寒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产地降香黄檀的抗寒性,为降香黄檀跨区域引种提供技术支持及科学参考。【方法】以生长于海南尖峰岭、海南儋州、福建仙游和福建福州等8个产地的降香黄檀幼苗为试验材料,以常温(20℃)为对照,低温处理梯度分别为4、0、-3、-6和-9℃,测定及分析其相对电导率和半致死温度(LT50)以及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产自福建福州的降香黄檀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最低,为-7.842℃,海南儋州的降香黄檀LT50最高,为0.127℃。降香黄檀降温过程中叶片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降低呈上升趋势,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8个产地降香黄檀耐寒性强弱顺序依次为福建福州广西桂林福建仙游海南尖峰岭广东普宁广东肇庆广西凭祥海南儋州。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对8个核桃无性系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8个核桃无性系作为试验材料,经不同低温(4℃、-3℃、-6℃、-9℃、-12℃,4℃为对照)处理后,测定其叶片电导率、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对核桃抗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呈现出"S"型上升趋势,核桃离体叶片半致死温度(LT50)在-5~12℃之间;可溶性糖与丙二醛含量的变化为先增加再下降,均在-6℃出现峰值,但抗寒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3种方法测定的核桃抗寒性基本一致,表明3个指标均可作为核桃抗寒性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鉴定茶树品种(系)的抗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孝芳  贾尚智  石亚亚  陈勋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538-4539,4548
以4个优良茶树品系为试验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采用电导法进行抗寒性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不断降低,5个茶树品种(系)的电解质外渗率变化趋势呈现"S"型曲线变化。利用电解质外渗率配合Logistic方程推算出20-2-1、20-3-1、03-7-4、05-9-1和福鼎大白茶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10.98、-12.81、-14.40、-7.93、-10.34℃,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03-7-4、20-3-1、20-2-1、福鼎大白茶、05-9-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库尔勒香梨抗寒性的影响,为库尔勒香梨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新梢快速生长期(4月30日),对库尔勒香梨新梢喷施不同浓度的PP_(333),在休眠期,选取一年生枝条为试材,并进行人工低温处理。测定枝条中各抗寒生理指标,并拟合Logistic曲线方程,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析多效唑对枝条抗寒性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喷施1 500 mg/L的多效唑可以有效减缓枝条中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的含量,减缓低温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破坏;同时促进枝条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提高恢复生长萌芽率。通过Logistic拐点确定半致死温度(LT50),1 500mg/L多效唑处理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28.80℃,而喷清水处理(对照CK)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25.21℃。【结论】喷施1 500 mg/L的PP_(333)可有效减缓低温对枝条的伤害,提高库尔勒香梨枝条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7.
新疆狗牙根种质资源抗寒性初步鉴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将112份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材料的离体叶片进行模拟低温处理,用电导法测其电导率,将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出狗牙根各材料叶片的半致死温度(LT50).并将6项形态指标及半致死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狗牙根叶片半致死温度的变化范围为-11.67~-19.68℃,平均LT50为-14.84℃,变异系数为9.92%;新疆狗牙根种质资源各外部性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叶层高度与株高变异最大.分别达到47.02%,34.89%;相关分析表明,LT50与叶长、叶宽、匍匐茎节间长及叶层高度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而叶长与叶宽、叶层高度、匍匐茎节间长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18.
8个桃品种在兰州地区的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求拐点温度的方法,对8个桃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8个桃品种一年生休眠枝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27.76~-20.92℃,其中陇蜜9号和陇蜜12号的抗寒性极强,低温半致死温度-27℃;汪建国3号、敦煌冬桃抗寒性强,低温半致死温度约为-24.5℃;陇蜜15号和陇油桃1号抗寒性中等,低温半致死温度约为-23℃;孙玉1号和农神蟠桃抗寒性最弱,低温半致死温度约为-21℃。供试桃品种抗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陇蜜9号、陇蜜12号、汪建国3号、敦煌冬桃、陇蜜15号、陇油桃1号、孙玉1号、农神蟠桃,相对电导率与枝条恢复生长验证的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荷泽牡丹引种栽培研究Ⅱ.生物学特性及物候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丰富湖南地区的牡丹品种及其花色,对荷泽地区的15个牡丹品种进行了引种,并进行了大棚避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牡丹枝条的年生长量为16.70-23.20cm,叶长为8.30~18.90cm,叶宽为3.80~11.20cm,花径为739~13.42cm.牡丹在长沙的生长情况为:1月上旬(01-01-01-05)是萌芽期,3月上中旬(03-04-03-20)是枝条的旺盛生长期;2月上旬(02-01-02-10)花蕾初现,3月中旬(03-15-03-25)花蕾现色,3月下旬到4月上旬(03-25-04-10)为开花期;11月上旬(11-05-11-10)进入落叶休眠.试验表明,利用大棚避雨栽培,荷泽牡丹可以在高温高湿的长沙地区正常生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值得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20.
对10种海南胡椒属植物叶片进行-3,-5,-7℃低温处理后,采用电导仪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低温低温胁迫对海南胡椒属植物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同时对其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蒌叶、山蒌、大叶蒟、复毛胡椒抗寒性较强,而大叶种胡椒和海南蒟的抗寒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