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南海深海海泥中采用平板法分离具有抑菌活性的微生物,以纸片法研究其抗菌活性,对分离到的活性细菌进行16S rRNA测序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对细菌进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海泥中分离到9株具有抑菌活性的微生物,分别属于Bacillus和Salinicola属。菌株j65可在含盐率20%的条件下生长,除菌株gu8外其他菌株均可在pH 6~10的环境下生长。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高絮凝活性菌株,并通过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同时考察发酵液加入量、Ca2+浓度和pH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在发酵液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高效絮凝活性的芽孢杆菌MBFF6,其絮凝率可达95.7%;根据细菌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其最佳絮凝条件为加入的菌液体积分数2%,Ca2+浓度4.5 mmol· L-1,pH 7.0;该微生物絮凝剂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胞外代谢产物,存在于发酵液中.  相似文献   

3.
吕爱军  胡秀彩  张冬杰  温洪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25-1326,1349
[目的]了解海产品、盐渍类食品中的中度嗜盐菌资源,探究其生理生化特性。[方法]对海产品、盐渍品样品进行分离纯化,获得11株中度嗜盐菌,对各菌株的形态进行观察,进行生理生化特征测试。[结果]11株中度嗜盐菌中7株为杆菌,其中JD6、HYD2、NY80和NY11革兰氏阳性,其他革兰氏阴性,JD6和JD910产生芽孢;4株为球菌,其中NY3和NY12革兰氏阳性,XH1和JH3革兰氏阴性。11株细菌在0~20%NaCl条件下生长,均分解葡萄糖产酸,产生过氧化氢酶、赖氨酸和鸟氨酸脱羧酶,不产生H2S;菌株XBD1、XH1、NY3J、H3和NY12在TCBS与SS琼脂上均能生长,NY11和JD910在SS琼脂上生长。11株细菌对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不敏感,对利福平敏感。11株细菌对小鼠无致死性。[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嗜盐微生物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奶牛瘤胃生理及其发酵条件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前 言 在反刍动物的4个胃中,瘤胃是靠近食道的第一个胃,可以看作是一个供厌氧性微生物繁殖的连续接种的活性发酵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养牛实际是在养瘤胃内的微生物。 在瘤胃中居留、繁殖、生长着亿万个微生物(主要为细菌和纤毛虫)。它们产生各种物质,将进食的物质进行发酵,最终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维生素和微生物菌体蛋白。了解瘤胃的消化生理和生化反应,掌握瘤胃发酵的过程及条件,以便通过饲  相似文献   

5.
传统凉果盐胚中有害和有益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从凉果盐胚中分离到有害和有益微生物菌株并进行菌种鉴定,评价凉果盐胚食用安全性.通过采取菌株分离,采用稀释平板法从不同食盐质量分数的8种凉果盐胚中分离不同类型菌株,菌种鉴定分别采用显微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和1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建立菌株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分离到细菌32株,真菌7株,并分别对其中的条件致病菌株A鉴定为浅绿气球菌和有益酵母菌株B鉴定为汉逊酵母,供试的凉果盐胚食用存在着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一、肉牛瘤胃的消化特1、什么是瘤胃发酵牛是反刍动物,其消化道结构比较特殊。最突出的是牛有四个胃。从前到后分别称之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其中瘤胃再牛的消化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瘤胃的体积很大,成年牛瘤胃的体积约100升左右。瘤胃中有大量微生物。瘤胃微生物包括细菌、原虫和真菌三大类。虽然威微  相似文献   

7.
对前期从盐碱土壤中筛选到的1株溶磷菌株YJC19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探讨分析菌株的耐盐特性及不同培养条件对其溶磷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为进一步开发耐盐溶磷微生物菌肥提供种质资源。通过形态观察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溶磷菌株进行鉴定,通过不同盐浓度PDA培养基对菌株生长影响判断其耐盐特性,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菌株YJC19在不同磷源[Ca3(PO42、AlPO4、FePO4]、盐浓度(0、2.5%、5.5%、7.5%)、初始pH值(5.5、6.5、7.5、8.5)液体培养条件下的溶磷量。结果表明,菌株YJC19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可耐受盐浓度高达15.0%,在盐浓度为0~7.5%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菌株YJC19具有较强的溶磷能力,对磷酸钙的溶解能力远大于磷酸铝和磷酸铁,溶磷量为1 741.59 mg/L;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菌株YJC19溶磷能力降低,2.5%盐浓度处理组的溶磷量与无盐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菌株YJC19在pH...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157-159
[目的]从陕西定边盐湖高渗极端环境中筛选分离获得嗜盐微生物,并对筛选获得的微生物进行种属鉴定。[方法]通过高盐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分离法,从陕西定边盐湖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获得极端嗜盐菌株,该菌最适生长温度35℃,最适p H值8.0。通过传统的表型特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长因子试验、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学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嗜盐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获得一株最适生长盐浓度在10%~20%的细菌菌株A426,初步鉴定其为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盐单胞菌属(Halomonas)菌株。[结论]成功获得定边盐湖地区中度嗜盐菌株A426。  相似文献   

9.
瘤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对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刍动物的瘤胃内栖息着复杂、多样、非致病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瘤胃细菌、厌氧真菌和瘤胃原虫,还有少数噬菌体。瘤胃内容物中细菌为105 ̄108万个·mL-1,原虫为10 ̄102万个·mL-1,真菌为0.1 ̄10万个·mL-1。不同种或品种的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存在着差异,从而也影响宿主对饲料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10.
从某化工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高效降解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的细菌DW1,该菌株能够以DEHP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生长。根据革兰氏染色的结果以及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对该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assp.),并对该菌株的DEHP降解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菌株DW1可以耐受较高浓度的DEHP,在7d的时间内对摇瓶中2000mg·L-1的DEHP降解率达到96%,其降解DEHP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是30℃和8.0。菌株对DEHP的降解曲线显示,经过短暂的延滞期后培养基中DEHP的降解很快就进入了对数期,在第3d降解率即可达到89%,菌体生长量在第5d进入稳定期。研究了添加土壤浸液对菌株DW1降解DEHP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外来碳源可以刺激微生物的生长并提高了DEHP的降解率,但过多的外加碳源减缓了细菌对DEHP的降解。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10号冷泉水中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10号冷泉水中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以及嗜盐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方法]梯度稀释乌鲁木齐10号冷泉水,采用TSA、2A、0.1 ×LB、HM等4种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其中采用0.1;、0.5;、1;、2;、5;和10; NaCl的HM培养基分离嗜盐微生物.CTAB法提取所得菌株DNA,用细菌通用引物27F/1492R扩增16SrRNA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分离得到33株不同基因型细菌,16SrRNA测序、BLAST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归为假单胞菌属、金黄杆菌属、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等,其中假单胞菌属占优势.R2A培养基分离效果较好,HM培养基在NaCl 5;~20;区间分离到的菌株数较多.[结论]乌鲁木齐10号冷泉水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较低,而中度嗜盐菌数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低温条件下人工湿地中耐冷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对北方某人工湿地底泥中的微生物进行驯化,筛选出生长速率及降解效率最高的耐冷菌菌株,对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对菌株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北方人工湿地底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耐冷菌菌株E,该菌株具有较好的污染物降解能力,当温度为8℃时,该菌株对模拟污水中的COD、总磷和氨氮的降解率分别达62.92%、56.42%和50.63%;对菌株E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分析,经鉴定菌株E为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ava);该菌株最佳的生长条件为培养时间48 h、温度16℃、pH 6.0~8.0、盐度为1%、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显示出菌株E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为提高北方滨海盐碱地区人工湿地冬季污水处理效率提供了耐冷菌资源。  相似文献   

13.
六个不同品种牛的瘤胃微生物群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分析不同品种牛的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构建了1个鲁西肉牛瘤胃细菌16S rDNA文库,并从公共数据库中搜集来自荷斯坦奶牛、晋南牛、牦牛、黄牛和Hanwoo的9个16S rDNA文库,对序列多样性和文库组成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鲁西内牛瘤胃细菌16S rDNA文库共有122个克隆,可分为109个操作分类单元.文库中91%的克隆来自未培养细菌,拟杆菌(Bacteroidales)和梭菌(Clostridiales)是其中的优势菌祥.文库的定性和定量比较表明饲喂不同日粮的5个荷斯坦奶牛16S rDNA文库组成类似,而与鲁西肉牛等亚洲品种的文库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牛的品种是瘤胃细菌群落差异的重要因素,对瘤胃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大于日粮或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冰川微生物的生理生长特征及其在极端寒冷环境条件下的冷适应特性,从慕士塔格冰芯分离菌株中选取了5个代表菌株,分别对这些菌株的生长温度和酸度范围进行了观测,并利用微生物冷诱导蛋白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了1对冷诱导基因csp的特异引物,并对其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慕士塔格冰芯中存在3种类型的微生物,其中嗜冷菌为Muzt-D8,其生长温度范围为0~23℃,最适生长温度为15℃;耐冷菌为Muzt-D7,Muzt-G32和Muzt-F01,其生长温度范围为0~40℃,最适生长温度为23℃;宽温菌为Muzt-D84,其生长温度范围为0~45℃,最适生长温度为30℃.研究还表明,Muzt-D84菌株在偏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而Muzt-G3菌株则适宜在中性环境中生长;且从Muzt-D84菌株中成功地克隆出了cspA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5.
牛的瘤胃中富含各种微生物,微生物与瘤胃之间互生互利,对于牛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牛瘤胃中常见的微生物菌群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综述,对影响牛瘤胃中微生物菌群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牛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控和质量安全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油松菌根根际一株高效磷细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获取能与菌根真菌褐环乳牛肝菌配伍制作复合生物菌剂的高效解磷细菌。[方法]从4年生(2+2)油松菌根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并采用溶磷圈法筛选出16株具有解磷能力的细菌P1~P16。利用试剂盒法选出一株解磷能力最强的菌株(P15),采用液体培养对其培养条件和营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筛选出的优良解磷细菌可使培养基中可溶性磷增量达591.82 mg/L;其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其培养条件:装液量35 m l培养基/100 m l三角瓶中;转速210 r/m in;初始pH值7.5~8.0;培养温度30℃。营养特性: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Mg2+、Ca2+、Fe3+对细菌生长无影响,Na+、Fe2+、K+促进细菌生长,而Mn2+对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油松菌根根际土壤中有丰富的解磷细菌群,菌根真菌通过与根际解磷微生物的互作来改善宿主植物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7.
菌株283-1是一株中度嗜盐紫色硫细菌,对其耐盐特性和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283-1在改良的Pfennig紫色硫细菌培养基中最大能耐受2.3mol·L-1 NaCl,其生长对Na+有专一依赖性,对Cl-依赖性较弱;它主要通过在胞内积累相容性溶质甜菜碱来对抗胞外渗透压力,胞内甜菜碱的含量随培养基中NaCl浓度增加而增加,2.0mol·L-1 NaCl时浓度可达到156.4mg·g-1干重。外源添加甜菜碱可以明显提高该菌株耐盐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更加适应自然环境的乙草胺降解菌株,以MSM基础盐培养基从常年经受乙草胺污染的农田土壤中分离乙草胺降解菌,筛选高效降解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及生长和降解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乙草胺降解细菌12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确定菌株ACD-9的降解效率最高,3 d内对初始浓度为50·mg·L-1的乙草胺降解率可达到56.78%;从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RNA基因序列3个方面分析,鉴定菌株ACD-9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菌株ACD-9可在温度4~50℃、pH值4.5~10.0、NaCl质量浓度为0~150 g·L-1的条件下生长,其最适条件为46℃,pH值5.0~6.0,NaCl 0~10 g·L-1。综合而言,菌株ACD-9环境耐受力较好,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生物复合菌肥进行菌群的分离鉴定、含菌量的测定和比较以及菌株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该生物复合菌肥中含有活性较高的固氮菌(维氏固氮菌)、钾细菌和无机磷细菌,每克菌肥中细菌总数达到2.0亿~2.5亿.固氮菌在修改的Dobereiner无氮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固氮活性较强,该菌生长最适温度在20~32℃之间,生长的pH值范围是5.5~8.5,最适pH值是7.5.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离鉴定竹荪连作土壤中拮抗细菌,研究其抑菌作用。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测序分析等方法分离、鉴定竹荪菌拮抗细菌,用平板对峙试验探究该菌对竹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从竹荪连作地土壤中分离出1株对竹荪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该菌及其发酵液均对竹荪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8.37%、64.81%,而经高温灭菌和过滤膜除菌后的发酵液对竹荪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大大降低,说明发酵液所产生的抑菌物质可能是一种对高温敏感的蛋白质,该结论为竹荪连作障碍的全面解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