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惠  朗杰次仁  拉珍  拉巴卓玛  尼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22-6222,6230
利用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8个气象观测站1978~2000年2~4月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该区域春季低温冷害气候特征。结果表明,4月份的低温冷害出现的频率高于2、3月份,严重低温冷害出现的频率2月份明显大于3、4月份;沿江西段历史低温冷害(严重低温冷害)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沿江东段。1978和1983年西藏雅鲁藏布江春季低温冷害的范围最广,1978、1983、1990年低温冷害的程度最重,其中尤其以1983年更甚。20世纪80年代初期之前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农区出现了连年的春季低温冷害天气过程,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春季低温和高温交替出现。90年代初期之后,沿江西段又出现了频繁的低温冷害时段,而沿江东段较为正常;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出现春季低温冷害的年代际特征为,70~80年代出现低温冷害的年份明显多于90年代之后。  相似文献   

2.
针对云南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结合云南气候特点,采用气象数据、空壳率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及抽象模拟等方法,确定云南低纬高原地区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指标,并应用该指标分析云南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24℃3 d以上,即可能发生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滇西北中北部、滇东北中南部低温冷害频率发生频繁,每10年达14次以上,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低温冷害;滇西南南部低温冷害发生频率较低,每10年在2次以下,其余地区每10年发生2~8次低温冷害。从年代际特征来看,低温冷害变化规律明显,总体呈减弱趋势,其中20世纪70年代、90年代较重,2000年后低温冷害频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黑河地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黑河市1960-2015年6个气象台站作物生长季的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黑河地区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1960-2015年5-9月黑河地区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9℃/10a,作物生长季发生低温冷害呈逐年代减小趋势,一般冷害发生率为西多东少,严重冷害发生率为北少南多,其空间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因子和地形与地势因子综合作用的影响;黑河地区发生低温冷害与ENSO事件的相关性受气候变化背景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前ENSO事件年是黑河市低温冷害的多发年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ENSO事件影响而低温冷害的发生率减小。  相似文献   

4.
低温冷害一直是影响寒地水稻优质、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性气候因素.低温冷害是指作物生长发育期间遭遇低温,造成作物不能充分成熟而导致的减产.统计表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的综合发生频率为25.2%,即一般每隔3~4年就会发生1次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5.
对重庆市冬小麦低温冷害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利用重庆市34个测站1960~2008年冬季(2月)日平均气温资料,根据小麦低温冷害的标准,分析重庆市冬小麦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低温冷害多发区域集中在东部高寒山区,多为局部发生;从时间分布上,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1960~1972年)为冷害的频发时段,90年代以后为冷害低值期。可根据低温冷害发生的时空分布,选择抗寒品种、掌握最佳播期等措施尽量减少低温冷害对冬小麦产量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低温冷害在春播地区最为明显,东北地区大致有规律性地每隔3-5年发生1次低温冷害。春玉米遇到低温冷害年份,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40%~50%。玉米抗寒栽培技术总括起来是选用高产适宜的品种,催芽适期早播,深松土,早管理,以提早出苗,争取热量,缩短播期,促进早熟高产。一般增产20%~40%。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3,是黑龙江省商品粮输出的重要作物之一。但低温冷害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中的一个限制性因素,严重的低温冷害可导致东北地区作物年产量平均减少50-65亿kg,占正常年总产的17%-22%〔1〕。玉米产量取决光合系统的大小和效率,低温直接影响光合系统各种酶的活性。本试验以东北三省的三个主栽品种为材  相似文献   

8.
分析低温冷害对农作物影响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低温冷害的定义、分类,整理出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发生低温冷害现象的指标、频率及其在时空上分布的特点,及对农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以期对本地农业生产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3,是黑龙江省商品粮输出的重要作物之一。但低温冷害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中的一个限制性因素。春玉米遇到低温冷害年份,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40%~50%。1品种选择选用高产,抗病、灌浆快、成热时苞叶松散、脱水快的品种,生育日期要求的积温与当地活动积温相仿,或略少于当地的活动积温,即在当地种植,保证能有90%左右成熟率的品种。如我省沿江平原,用中熟品种;丘陵漫岗早熟区,用中早熟品种;半山冷凉早熟区,用早熟品种;高寒山区极早熟区,用极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攀西地区烤烟低温冷害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攀西地区15个烤烟种植县气象站1980—2015年4—9月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将攀西烤烟低温冷害类型分为延迟型、障碍型、杀伤型,界定其影响时段为春季大田生长前期,夏季旺长成熟期及秋初成熟采烤末期,逐年统计各站点烤烟春季、夏季及初秋季烤烟不同等级低温冷害的发生频率。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低温冷害重度发生频率相对较高的为夏季延迟型、秋季障碍型;中度发生频率较高为春季延迟型、夏季障碍型、秋季杀伤型、秋季障碍型;轻度发生频率较高为春季延迟型、夏季杀伤型。攀西东部昭觉县及攀西西部盐源县,除夏季延迟型低温冷害发生频率相对较低,其余5种类型不同等级低温冷害发生频率都相对较高。烤烟易受低温冷害影响最大的3个县集中在海拔相对较高的盐源、昭觉和木里。  相似文献   

11.
三江平原腹地水稻低温冷害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温冷害一直是影响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优质、高产的主要限制性气候因素.经统计分析,三江平原腹地的红兴隆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为12.2%,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为8%,混合型冷害发生频率为5%,各种类型冷害的综合发生频率为25.2%,即历史上有1/4的年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12.
2002年黑龙江垦区东部夏季低温冷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夏季黑龙江垦区东部发生了严重持续性低温冷害 ,发生面积、强度、持续时间均为历史罕见 ,特别是在进入 80年代后 ,全球气候变暖 ,垦区近2 0年中基本无明显低温冷害发生的情况下 ,出现了近 30年未遇的严重低温冷害 ,其中 8月上旬阶段性低温冷害为 70年未遇 ,6月中旬和 8  相似文献   

13.
利用广西9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广西葡萄萌芽新梢生长期(2—3月)、开花坐果期(4—5月)和挂果期、生长旺季(5—6月)低温冷害发生频率,基于SURFER技术获得广西葡萄低温冷害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萌芽新梢生长期(2—3月)和开花坐果期(4—5月)低温冷害成为限制广西葡萄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根据划分出的葡萄低温冷害空间分布,将广西划分出轻度低温冷害区、中度低温冷害区、重度低温冷害区以及严重度低温冷害区。  相似文献   

14.
1、冷害较重区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以严重冷害出现频率20%为分界指标,以霜害出现频率20%和10%为二级辅助指标,划分为三个亚区。  相似文献   

15.
玉米低温冷害综合防御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温冷害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造成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据统计,每3~4年发生1次,减产20%~30%。2003年,三江平原发生了严重的低温冷害,玉米生育期拖后15天,子粒水分增加,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笔者根据多年的试验研究,提出玉米低温冷害综合防御高产栽培技术。1选用早熟品种,严禁越  相似文献   

16.
<正>冷害是指在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作物的损害,又称低温冷害。冷害使作物生理活动受到障碍,严重时某些组织遭到破坏,但由于冷害是在0℃以上,有时甚至是在接近20℃的条件下发生的,作物受害后外观无明显变化。例如在北方夏季,由于玉米长期以来适应了高温的条件,对稍低的温度不能适应,当日平均气温降低至20℃以下时,便影响正常生长。1冷害对玉米的危害1.1冷害指标玉米的日平均气温15~18℃为中等冷害,13~14℃为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主要农业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制订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1972~2012年干旱、洪涝、风雹及低温灾害的受灾面积数据、同期粮食平均单产及四大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单产数据为样本,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受涝灾影响较严重,受灾比相对较高,而干旱受灾比相对较低;20世纪70、90年代及2000年以后黑龙江省干旱受灾比相对较高,处于较干旱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低温冷害和风雹灾害相对集中的时期,80年代受灾比减弱,但后期出现反弹趋势.1972~2012年黑龙江省农业受灾程度和粮食总产呈波动性变化,受灾严重年份粮食总产基本呈下降趋势,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干旱是影响粮食作物平均单产及水稻单产最大的农业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次之;对于玉米和大豆,洪涝的影响略大于干旱;小麦受干旱和低温影响较大,而风雹和洪涝次之.[结论]干旱和洪涝是影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根据黑龙江省西旱东涝的特点因地制宜推广减灾技术,可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8.
贵州低温冷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近几年贵州低温冷害的发生情况,对贵州低温冷害的类型、特征和受灾情况进行了分析.表明:贵州低温冷害的基本类型为中级灾害秋风和中级灾害倒春寒,发生频率为28%和32%;特重低温冷害和无低温冷害发生频率小,中级低温冷害发生频率大.为减轻灾害程度,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北部无霜期较短,温度较低,生长季大于10℃的活动积温较少。高温年容易获得高产,低温年往往歉收,温度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低温冷害是农业生产上的一个严重问题。建国以来,较大范围的低温冷害就发生过8次,近十多年里严重低温冷害发生的频率相当高。 实地考察表明,冷害程度的地区差异是很大的、分析冷害危险程度的分布规律,可以为因地制宜制定防御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低温对玉米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喜温作物,各生育时期对温度的反应都较敏感。在我国北方玉米种植区,温度常常是制约玉米生育及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些年份由于低温时常导致冷害,造成玉米严重减产,降低品质。因此研究低温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找出其冷害指标,对于更好地开展玉米冷害发生规律分析和开展冷害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在冷害之年夺取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