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民权县把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重要工作,广泛宣传有关经营权流转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和经营。截至目前,民权县总体流转农村土地面积1.2万hm~2,土地规模经营6.67hm~2的有437家,土地规模经营6.67~33.33hm~2的有391家,33.33hm~2以上土地规模经营的有36家,规模经营超过66.67hm~2的有10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我们的生存与发展无法与土地分离开来。梳理国内外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进展,总结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涵义、意义、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大小的关系、土地流转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今后的创新研究方向,包括对不同规模农户农业生产中的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评价,明确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追求目标和服务主体,建立综合的计量模型与农户模型,深入探究土地流转与土地经营规模之间的关联,农户适度经营规模大小与农业补贴政策是否合适。  相似文献   

3.
张院霞  渠美  申静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2):2847-2854
[目的]确定当归最优种植规模区间,识别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为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测算甘肃省岷县425户当归种植户的规模经营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在当归种植过程中,投入要素与产出要素具有同向关系,当归生产效率与其种植规模间存在近似倒U形关系;当归种植规模区间在1.3340~2.1344 ha时,其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均等于1,此时的规模为适度经营规模;户主受教育程度、参加合作社、村里覆盖网络、农业培训和融资贷款服务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兼业程度、土地细碎化、灾害影响程度和贷款困难程度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制约着农户规模效率的提高.[建议]合理规划当归种植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多措并举提高农户综合素质;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力度,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2—2016年江苏省物价局微观农户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的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规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计算不同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结果表明:(1)样本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均值达到0.907,说明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处在较高水平。(2)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但这种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适度规模的土地流转上,过小规模以及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都会拉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平均而言,当土地流转规模在0.67~13.33 hm~2之间时,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3)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劳动力配置,有效增加劳动力的产出率,且该趋势在流转规模为(0.67,3.33]、(3.33,13.33]hm~2时体现得更明显。另外,普通农户和小规模农户都存在过度使用劳动力的现象,而(13.33,+∞)hm~2的转入户存在过度使用机械的现象,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农业的快速推进,农业经营主体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以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但是,作为传统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农户,在农业发展中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保障城市"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在城郊地区出现了许多以农户为生产经营主体的集中连片蔬菜种植区,通过"各自种植+统一收购"的经营模式,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在蔬菜产业发展中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该模式下农户蔬菜种植面积大小不等,经济效益也存在差异。为更好地发挥农户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加快其从"商品菜农"向"现代菜农"转变,选取江西省集中连片蔬菜种植区的农户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包络方法(DEA)分别测算了蔬菜种植规模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通过测算得出,适宜小规模农户的最佳蔬菜种植规模为0.4~0.6 hm~2,适宜中等规模农户的最佳蔬菜种植规模为2.667~5.333 hm~2,适宜大规模农户的最佳蔬菜种植规模为6.667 hm~2以上。基于研究结论,从因地制宜发展蔬菜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集约化及精细化和品牌化发展、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等方面对未来江西省蔬菜适度规模经营予以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浙江省临安1 378个农户为样本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组织化程度、风险规避等因素对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并基于夏普里值过程的回归分解方法,对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组织化程度和风险规避是影响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及其差异的重要因素:与未参加农业经营组织的农户相比,参加了"公司+农户"、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相对较大,土地规模分别扩大了71.29%、72.13%和79.25%;与未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相比,购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的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38和1.40倍;组织化程度和风险规避对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差异的贡献率分别为22.74%和39.97%。此外,研究还发现,是否获得贷款、是否机械化种植,以及参加农技培训人数、户主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也会对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影响土地经营规模差异,其贡献率分别为:6.89%、6.85%、3.65%和1.44%。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机外包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事关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本文使用全国性大样本数据CLDS2016,应用Ordered Probit模型研究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户农机服务外包的影响,并探讨地权稳定性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虽然我国小农经济仍然较为普遍,但农机外包服务推广已取得一定成效,可以通过服务规模经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农地经营规模与农户农机服务外包呈倒U形曲线关系,拐点为2.833 hm~2,不同农地经营规模农户的农机服务外包行为具有差异性;地权稳定性中仅土地调整具有调节作用且为负向,相比有土地调整,没有土地调整(地权稳定)时农地规模与农机外包的曲线拐点左移2.011 hm~2;地权稳定性中农地确权颁证使曲线拐点左移0.709 hm~2,但调节效应不显著,原因可能是确权的政策效应具有滞后性。因此,发展农机外包服务市场需综合考虑区域差异性和农户农业生产的多样化需求,并提高农机外包的服务质量,规范市场运行,同时也需完善农地确权政策的配套制度并建立土地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规模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发展方向,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既能克服耕地细碎化,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江汉平原潜江市为研究区,在详细分析176份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Eviews 10、C-D生产函数和农户收入最大化模型,定量测算农户适度经营规模范围。结果表明,C-D生产函数模拟模型的线性回归系数为0.96,拟合系数为0.93,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劳动力产出弹性(α)、固定资本产出弹性(β_1)、流动资本产出弹性(β_2)和土地产出弹性(γ)的估计值分别为0.6198、0.1335、0.2699、0.8342;再结合统计数据借助农户收入最大化模型测算得到2016年潜江市户均和劳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分别为3.79~4.43、1.77~2.06 hm~2;对比验证表明测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经营模式、科学把握规模经营度,发挥农地规模效率和优势等加强潜江市农地流转、提高农地经营效益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对有序推进农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助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人力与机械投入对农户经营规模决策意愿的综合影响,基于江西省1 080户水稻种植户调研数据,用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兼业程度下机械化投入给水稻种植农户规模决策意愿带来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1)稻农兼业对农户扩大经营规模意愿呈消极影响;2)就兼业程度较低的纯农户和一兼农户来看,机械化生产程度越高越倾向于扩大经营规模;3)相反,二兼农户和非农户等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并不倾向于提高机械化投入来维持或扩大现有水稻生产经营规模,且二兼农户的不种倾向行为表现显著。因此,健全社会化机械生产服务体系,鼓励小农扩大经营规模、深化农业分工的同时,注重合理引导兼业程度高农户退出土地经营权和水稻经营,是我国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0.
西北山区农户马铃薯生产规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对西北山地地区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地地区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较低,增长空间大;中等规模农户技术效率平均值高于小规模和大规模农户;农户个体特征中专业化程度、农户认知水平和劳动力数量对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有正向作用;生产性服务变量中仅有施肥服务对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土地特征变量中土地规模对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有负向关系。政府需鼓励农户生产向提质增效导向转变,探索农户马铃薯适度经营规模,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1.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浙江省蔬菜产业为例,基于倒U曲线理论,采用二次回归方法,比较分析不同目标下的适度经营规模及农户的经营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微观目标下农户的适度经营规模要远高于宏观目标下农户的适度经营规模,但均能保证农户获得高于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与非适度规模经营农户相比,适度规模经营农户综合素质较高,且其综合生产经营行为更加审慎、积极与科学;扩大生产规模而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适度规模经营农户能够获得更高总收入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应根据政策调整目标确定重点支持的生产规模范围;出台统一土地流转指导价格,主导发展有序的土地流转市场;大力提高农民经营决策的综合素质并提高科技支撑的有效性等有助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法对新疆奇台县小麦种植户收益含补贴和不含补贴这2种情境下的要素配置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SPSS软件对3组效率值进行配对t检验,以了解农业补贴对全要素配置效率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结果显示,奇台县小麦种植的适度规模区间为22~24 hm~2;农业补贴能提高全要素配置效率,减少粮农各要素的投入冗余量,有利于实现粮农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补贴实施过程中纯技术效率偏低。建议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大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力度,使农户适度扩大土地规模,发挥农业补贴和要素投入的规模效益;简化补贴类型,减少农业补贴发放过程中纯技术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3.
基于辽宁省新民市一手调研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3个规模区间的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影响各规模区间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外生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重点考察耕地细碎化对不同规模区间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前辽宁新民市不同规模平均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在85%以上,玉米生产技术效率随规模扩大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2)耕地细碎化对各个规模区间技术效率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耕地细碎化对1.00 hm~2以下小规模农户影响不显著,对1.00~2.00 hm~2小规模农户和2.00 hm2以上大规模农户这两个区间均有正向影响。(2)年龄变量对小规模玉米种植户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变量对大规模玉米种植户技术效率影响为正,受农业培训情况变量对大、中、小3个规模区间玉米种植户技术效率均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基于2019年山东省入户调研数据,笔者通过DEA模型测算了山东省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与普通农户玉米生产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由于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组织化和机械化程度较高,所以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值较高,均值分别为0.917 7、0.973 7;由于土地细碎化、机械化耕作方式不便等问题导致种植大户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较低,均值分别为0.928 0、0.924 6;由于普通农户土地数量有限、精耕细作,因此普通农户的玉米生产规模效率较高,为0.951 8。最后,本研究根据测算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首先根据2012年辽宁省昌图县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土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在户均经营规模2.01 hm2及以上时,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都处于较高水平,但土地经营规模的变化对二者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当土地经营规模扩大时,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明显的,因而选定劳动生产率最大化作为评定农户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衡量标准,然后运用修正的农业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得出昌图县农户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研究结果表明:昌图县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为3.00 hm2,其中七家子镇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最大,为5.04 hm2,双庙子镇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最小,为1.81 hm2。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户经营规模的视角,利用湖北省395户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探析了不同经营规模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表明:被调查区域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与农户经营规模呈正向变动趋势,大规模组平均技术效率最高,中规模组次之,小规模组最低;总体平均技术效率为71.88%,农户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尚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影响农户生产的技术效率因素中,年龄、受教育程度、灌溉条件、社会网络对小规模农户均有显著的影响,技术培训对中规模组农户有显著影响,土地细碎化对中规模与大规模组农户均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适度扩大水稻经营规模,通过教育、技术培训等形式增强农户人力资本,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整理投资等措施来提升我国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户行为视角下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较高的水稻产业为例,在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国家水稻产业综合实验站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视角实证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中环节发展水平较高,产前和产后环节发展相对薄弱;2)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产中和产后环节生产性服务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3)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大规模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影响更为显著;4)个体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也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生产环节外包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位置,农户将在农业经营活动中分享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论证外包市场规模与农户外包生产环节的关系,以及市场交易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水平的制约,并基于广东省的农户问卷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计量模型,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户参与组织化交易的程度,扩大外包服务市场的规模,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和进入成本,有助于增加生产环节外包比例,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环节的外包程度。农业的土地规模经营可以扩展为服务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9.
农地规模经营绩效的实现与生产者的经营能力息息相关,而农业技术培训是提高经营能力的重要政策工具。因此,将技术培训纳入到经营规模与收入关系的探讨中统一考察,有助于更好把握规模经营主体的收入增长规律。利用江苏省360个粮食类家庭农场调研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方法,从单位面积纯收益的维度分析了经营规模、农业技术培训对农场收入的影响,并检验了技术培训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经营规模与收益之间呈倒"U"型关系,在6.67~13.33 hm~2区间内纯收益最高,并计算得出样本农场最优规模为8.5 hm~2,在未达到最优规模之前,经营规模每增加1 hm~2将使得收益增加1.7%,超过该规模后收益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减少;技术培训对农场收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31。另外,农业技术培训能够改善农场生产者经营能力与规模的匹配度,对经营规模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因此,提出加强农地流转市场建设,发挥适度规模效应;培育家庭农场等规模主体要与主体农业技术培训,经营能力提升相结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对我国水稻生产成本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13—2015年国家水稻产业综合实验站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成本函数模型测算了我国水稻种植农户的成本效率,并分析了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土地细碎化程度以及生产特征和农户特征对成本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前我国水稻种植农户平均成本效率为0.75,土地经营规模和土地细碎化程度对成本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2)水稻生产呈中等程度的技术进步,由技术进步可带来成本减少约2.3%。3)粮食专业合作社、水稻保险、生产补贴等生产特征,以及教育和培训等农户特征对提高农户成本效率有显著正向作用。4)成本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要明显低于东部地区。最后,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提出了促进我国水稻生产节本增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