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生态条件对高粱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和分析不同海拔高度对高粱籽粒淀粉、蛋白质、单宁和脂肪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品种效应导致供试品种的淀粉、蛋白质、单宁、脂肪等含量出现很大差别外,海拔高度对高粱籽粒品质也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淀粉、蛋白质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单宁则是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的含量较高,脂肪与单宁相反,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高粱淀粉、赖氨酸和单宁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榆林市横山区不同品种高粱的品质并对当地高粱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试验选用4个高粱的地方品种(分别来自波罗镇、石湾镇、高镇镇和塔湾镇),对其淀粉、赖氨酸和单宁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波罗镇高粱品种直链淀粉和赖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1. 11%和0. 14%,支链淀粉、总淀粉和单宁含量居中,营养价值较高且适口性较好,可饲用;石湾镇高粱品种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最低,分别为45. 56%和65. 07%,直链淀粉、赖氨酸和单宁含量居中,可提取直链淀粉用于食品工业或环保领域;高镇镇高粱品种支链淀粉、总淀粉、单宁含量最高,分别为56. 05%、69. 39%和1. 87%,直链淀粉含量最低,仅有13. 34%,赖氨酸含量居中,适用于酿酒和酿醋;塔湾镇高粱品种赖氨酸和单宁含量最低,分别为0. 09%和0. 45%,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均居中,可通过合理的营养强化制作高粱加工食品。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发掘优质高粱种质资源,给高粱遗传改良与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90份高粱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和单宁含量进行检测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高粱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和单宁含量差异较大,平均含量分别为10.75%,0.58%,变异系数分别为15.86%,66.33%;高粱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单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276),单宁含量与粒色呈极显著正相关(r=0.643);在欧氏距离为1.30时可将90份高粱材料划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I类群材料蛋白质含量最高、单宁含量最低,可作为优良亲本在饲料高粱新品种选育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高粱籽粒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 个高粱杂交种脂肪含量的杂种优势及相关性,为优质高粱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分析20 个高粱杂交种及亲本的品质性状,使用DPS对各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相关性进行分析。各品质性状间杂种优势的总趋势是:单宁>总淀粉>脂肪>蛋白质,蛋白质和脂肪的杂种优势以负向优势为主,总淀粉和单宁的杂种优势以正向为主;高粱籽粒中脂肪含量和单宁含量之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总淀粉和其他品质性状之间都达到极显著负相关水平;蛋白质含量与低亲、中亲和高亲值都呈不显著正相关,脂肪含量与低亲值呈不显著负相关、与中亲值和高亲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淀粉含量与低亲值和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高亲值呈不显著正相关,单宁含量与低亲、中亲和高亲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高粱籽粒中单宁含量和总淀粉含量杂种优势较强,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优势较弱,单宁含量和脂肪含量正相关,总淀粉含量和其他品质性状负相关,脂肪含量遗传易受高亲影响,总淀粉含量易受低亲影响,单宁含量与双亲关系均很密切。  相似文献   

5.
中国粒用高粱改良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时空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对1977-2016年粒用高粱生产现状和审定品种的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分析,以期为高粱品种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行业年鉴和相关文献,统计了国家和省级审定并公开的品种324个,搜集其区试单产、穗粒重、千粒重、生育期、株高、穗长,以及品质相关性状包括淀粉、单宁、蛋白质、赖氨酸与脂肪含量的数据。【结果】从时间演变来看,40年来审定品种数随年份持续增加。株高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降低1.36 cm。区试单产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69.1 kg·hm-2;淀粉和单宁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蛋白质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赖氨酸和脂肪含量则无显著变化。从空间分布来看,生育期的平均值在春播早熟区、春播晚熟区、春夏兼播区和南方区的变化范围为94-126 d;春夏兼播区的穗粒重最高(105.4 g),南方区最低(64.6 g);千粒重在春播晚熟区最高(30.3 g),南方区最低(22.6 g),分区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淀粉含量在春播早熟区和春播晚熟区较高,平均为74.2%,而脂肪含量较低,平均为3.5%;单宁在南方区含量最高(1.1%);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在分区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议今后品种选育把植株矮化和提高千粒重作为提高产量的重点策略,品质上向专用型发展。酿酒高粱应保证适当高淀粉含量、合理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范围,注重提高单宁含量。而饲料高粱应保证高淀粉,注重降低单宁并提高蛋白质、赖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6.
以先杂44高粱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方法,比较不同施肥量、不同密度条件下对高粱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相同,密度9.6万株·hm-2,产量相对较高(6 459.35 kg·hm-2);密度相同,施肥量750 kg·hm-2,产量相对较高(6 504.16 kg·hm-2)。肥密互作条件下,密度9.6万株·hm-2与施肥量750 kg·hm-2的栽培方式高粱产量相对较高(6 981.00 kg·hm-2),其单宁含量1.24%,蛋白含量9.28%,淀粉含量为65.53%,脂肪含量为3.64%,品质较好。试验表明密度9.6万株·hm-2与施肥量750 kg·hm-2的组合是杂交高粱先杂44较适宜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土壤肥力、施肥及其互作对高粱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不同肥力条件下高粱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连续6年长期定位试验的不施肥、氮磷钾配施、氮磷钾结合有机肥和秸秆还田3个处理采集土壤,分别代表低肥力(LSF)、中肥力(MSF)和高肥力(HSF),每个肥力水平设不施肥(NF)和施肥(CF)2个处理,在温室进行盆栽试验。籽粒成熟后每盆单独收获测产,测定并计算地上部及籽粒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土壤氮磷钾养分依存率及氮磷钾肥养分利用效率,分析各处理对籽粒中淀粉、单宁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 土壤基础肥力显著影响高粱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但施肥后LSF、MSF和HSF 3个处理具有相同的生物量和产量。土壤基础肥力对籽粒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不施肥时LSF、MSF及HSF籽粒淀粉含量为67.99%—69.33%;但施肥降低高粱籽粒淀粉含量,随土壤基础肥力的升高,影响更为明显,HSF的CF处理淀粉含量仅为60.75%,比NF处理降低了九个百分点;土壤基础肥力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值没有影响。不施肥时LSF籽粒单宁含量最高,达13.69 g·kg -1,MSF和HSF的籽粒单宁含量分别为10.67和10.78 g·kg -1;施肥降低了LSF和HSF处理籽粒单宁含量,降幅达30%;尽管随土壤基础肥力提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但不施肥处理蛋白质含量较低,为50.98—68.54 g·kg -1;施肥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施肥后LSF、MSF和HSF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08.13、118.13和117.19 g·kg -1。土壤基础肥力显著影响了土壤地力和肥料对籽粒产量贡献率,LSF、MSF和HSF肥力下施肥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90.2%、51.7%和8.5%。不施肥时随土壤基础肥力提升,籽粒和秸秆中氮磷钾含量增加;与对应土壤基础肥力比较,施肥提高了籽粒和秸秆中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以HSF为例籽粒和秸秆中氮的吸收量分别由319.42和481.63 mg/盆增至597.11和924.92 mg/盆,造成了养分的奢侈吸收,降低了氮磷钾的收获指数,而在LSF和MSF情况下施肥提高了氮磷钾的收获指数。 【结论】 施肥能使低肥力土壤获得最大产量潜力;土壤基础肥力影响籽粒产量,但对籽粒淀粉、单宁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远远小于施肥;低肥力不施肥籽粒淀粉和单宁含量最高,高肥力施肥明显降低籽粒淀粉和单宁含量;施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远大于土壤肥力。施肥提高低土壤肥力植株氮磷钾收获指数,降低了高肥力养分收获指数,低肥力土壤合理施肥能实现籽粒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8.
糯高粱新选不育系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糯质高粱新选不育系,为糯高粱的品质改良提供优良的亲本材料,选用3个不育系、3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9个杂交组合,测定其蛋白质、脂肪、总淀粉、单宁4个品质性状,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3个新选糯高粱不育中,11476A2总淀粉、脂肪的一般配合力均较高,11486A2蛋白质一般配合力高,11494A2单宁一般配合力高。加性方差与基因型方差的比值依次是蛋白质>淀粉>单宁>脂肪。从糯高粱的育种目标看,11476A2具有高的总淀粉配合力、低的蛋白质配合力,可能是优良的糯高粱亲本系。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高粱种质资源的品质类型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籽粒蛋白质、百克蛋白质赖氨酸、角质率、单宁的含量及籽粒着壳率、面食适口性等方面对甘肃省123份高粱品种资源进行了鉴定评价.选出高蛋白品种30个,其中陇南330、扫帚高粱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达12.24%、14.38%,入选<中国高粱品种志>较高蛋白质含量特殊性状品种目录;百克蛋白质高赖氨酸含量品种23个,其中小辈红高粱、天粱1号、天粱3号、红铃大辈、紫穗桃园红、矮高粱6个品种籽粒百克蛋白质赖氨酸含量在2.66%~3.15%,入选<中国高粱品种志>赖氨酸含量较高特殊性状品种目录;低单宁含量品种7个,其中泾粱1号单宁含量为0.03%,属目前甘肃省高粱种质资源中单宁含量较低的品种;低着壳率品种63个;面粉品质较优的品种33个,其中小辈红高粱、天粱3号、红铃大辈、红高粱、陇南403、黑壳蛇眼红、黑铃小辈、黑矮老汉8个品种入选<中国高粱品种志>食味较好特殊品种目录.  相似文献   

10.
糯高粱育种要求性状特征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糯高粱的特点、组织结构、酿酒特性、品质性状和选育方法,以及当前糯高粱的育种现状,并提出糯高粱的育种目标应考虑:产量为6 500~7 500 kg/hm2,总淀粉含量在65%以上,支链淀粉含量占总淀粉含量的90%以上,蛋白质含量7%~9%,单宁含量0.5%~1.5%,脂肪含量在4%以下,角质率低于50%,抗丝黑穗病、炭疽病和纹枯病,中矮秆(株高1.5~2.4 m),中熟(生育期115~125 d),中散穗型,红褐色中粒种(千粒质量20~28 g)。  相似文献   

11.
高粱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和单宁含量是最重要的三个品质因子。在高粱资源中它们均呈现近似正态分布的连续数量序列,其中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变异范围稍次于小麦、水稻、谷子等作物,单宁含量的极差有时可达数百倍。据报道,蛋白质、赖氨酸及单宁含量的表现与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高粱籽粒蛋白质含量受土壤中氮素供应影响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未施肥、施农家肥、施农家肥+大豆高粱间作和施化肥处理茅粱糯1号的农艺性状和酿酒品质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处理的产量、单穗质量、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优于单施农家肥。单施化肥处理高粱种子中的单宁含量高达2.26%,施用农家肥(1.66%)和间作(1.63%)处理使得单宁含量处于适宜酿酒的范围。与施化肥相比,农家肥和间作处理能够显著降低种子中的淀粉含量。单宁含量、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三者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知,通过农家肥、间作和化学肥料配合使用能够维持茅粱糯1号的酿酒品质。该研究为开展高粱“减肥增效”和改善高粱“酿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部分高粱品种蛋白质赖氨酸和单宁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化验分析了东北地区261份高粱品种的蛋白质、赖氨酸、单宁含量,它们的均数分别为10.62%,2.12%(占百克蛋白质中)、0.22%(占干物重中)和0.75%.2.分析了这些性状的变异幅度及分布情况.看出蛋白质含量变异较大,标准差为1.41,变异系数为13.3%;但与赖氨酸含量、单宁含量比较,它更多地受遗传性支配.赖氨酸含量易受环境影响,变异系数达24.53%.单宁含量受环境影响大,变异系数高达57.78%.单宁含量的变化似有从东南往北随纬度增高而逐渐增加的趋势.西北部干旱地区的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单宁含量较低;哲盟品种含有较多的赖氨酸.3.蛋白质含量与干物质中赖氨酸含量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4562~(**);蛋白质含量与单宁含量间有达到显著标准的相关值为-0.2202~(**),但在各地区间这一规律不完全一致,单宁与赖氨酸间,蛋白质与百克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间无相关.  相似文献   

14.
高粱单宁的ISO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高粱籽粒中单宁与蛋白质相结合,可使蛋白质生物价降低,所以单宁含量是评价高粱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单宁的测定方法很多,但有的方法易受低分子酚类及其它还原性物质干扰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而有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地方高粱品种食用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16个辽宁省地方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高粱品种食用品质性状及其相关关系,为筛选优质食用高粱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个高粱品种籽粒中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粗脂肪、粗蛋白和单宁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这些高粱品种的食用品质进行感官评价,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apid visco analyzer,RVA)对高粱淀粉黏滞性进行测定,对其差异性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从营养品质和感官评价分析,矮子白1、红壳棒、锦粱9-2和分枝大红穗获得的综合评分均较高,且适口性、滋味、气味等指标都表现较好。矮子白2和真白粱籽粒中粗脂肪含量较高且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红壳白1、红壳白2和黄壳白中粗蛋白含量较高且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大白高粱1籽粒中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所有品种单宁含量均低于0.5%。高粱米粥的感官综合评分与粗蛋白和单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和单宁对高粱适口性和滋味有一定的负向作用;支链淀粉对适口性和冷粥质地有正向作用。粗脂肪含量与冷胶黏度、消减值和峰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淀粉含量与最高黏度和热浆黏度呈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冷胶黏度、消减值和峰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与RVA谱的黏度和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支链淀粉与黏度和崩解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黏滞性系数与感官评分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最高黏度和崩解值的大小与综合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则与综合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RVA谱特征值与食味指标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可以通过测定RVA谱特征值间接反映高粱米的食味特征。综合考虑食用品质,高粱地方品种矮子白1和红壳棒是较为理想的食用型高粱品种。  相似文献   

16.
天杂9855是甘肃省天水市农科所于1997年用高粱雄性恢复系天恢11作父本,高粱雄性不育系天引4A作母本杂交选育而成.单宁含量0.1%,蛋白质11.32%,赖氨酸0.29%,达到粒用高粱品质指标要求,是甘肃省内选育的第一个白粒、低单宁优质高粱杂交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我国优质北方粳稻和南方半糯性粳稻稻米理化特性与米饭感官食味品质的差异,为优质粳稻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代表性高食味北方粳稻品种、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日本越光大米为对照,系统分析比较2种类型粳米外观品质、淀粉精细结构、蛋白组分、米粉糊化特性、米饭质地和感官食味品质的差异。【结果】虽然3个北方粳稻品种和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具有较高的感官食味值,但在淀粉精细结构、蛋白组分、米粉糊化特性和米饭质地等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米饭感官食味方面,3个高食味北方粳稻品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口性(96—98分),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表现出较好的冷饭质地(92—100分)。在理化特性方面,3个北方粳稻品种表现出较高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17.6%—19.6%),较低的粗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表现出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8.5%—10.5%),较高的谷蛋白及醇溶蛋白含量。在淀粉精细结构方面,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较低(均值低54.7%和55.6%),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相似度高。此外,南粳46和宁香粳9号的直链淀粉短链与长链比高于五优稻4号和...  相似文献   

18.
糯高粱是酱香型白酒的主要酿造原料,其品质(单宁、淀粉含量等)与酱香白酒的酿造品质密切相关.为了提高糯高粱品种茅粱1号的产量及品质,满足优质酱香白酒的酿造品质,在大田生产条件下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茅粱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茅粱1号的产量、单宁含量、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各指标在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下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密度和施肥双重调控下,A3B3处理产量最高,为6481.74 kg/hm2;A2B3处理的单宁含量最高,为2.01%;A2B2处理下的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74.97%、17.76%、57.21%.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主要营养品质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5~2006年吉林省育成的普通玉米品种的品质指标(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淀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普通玉米的粗蛋白含量为8.06%~13.97%,平均10.37%;粗脂肪含量2.85%~9.70%,平均4.56%;粗淀粉含量62.59%~76.80%,平均71.15%。就年际间变化而言,粗蛋白含量变异较大,但整体呈比较平稳趋势;脂肪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变异较大;粗淀粉含量整体比较稳定且呈上升趋势。就省内不同地区而言,粗蛋白含量除通化和白山地区较低外(9.99%),其他地区基本相当,变辐为10.13%~10.48%;延边地区粗脂肪含量较高,为5.42%;通化和白山地区的玉米品种粗淀粉含量较高,为72.01%。[结论]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指标偏低,不同品种间变异比较大,品质改良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0.
《天津农业科学》2016,(11):138-140
选用8个生态区的2 045份中国高粱种质资源,以中国高粱品种资源目录和中国高粱品种资源目录(一九八二——一九八九续编)记载粗蛋白、赖氨酸和单宁3个品质性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粱粗蛋白含量在9.59%~12.84%之间,平均含量11.39%,以华中地区含量最低而台港澳地区最高;赖氨酸含量在2.14%~3.11%之间,平均含量2.74%,以华南地区最低和华中地区最高;单宁含量在0.07%~1.13%之间,平均含量0.74%,西北地区最低而华南地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